《古代戏曲小说史略(大学用书)》是高等院校教材之一。如何正确地评价古代戏曲、小说作家和作品,如何正确地阐述古代戏曲、小说的发展过程,目前已经出版的若干部戏曲史和小说史,已各有论述,然而将戏曲史和小说史合编则不多见,本书作者聂石樵以独撰的形式进行论述,撰写的是从元代开始到清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为止的戏曲小说史。
图书 | 古代戏曲小说史略(大学用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古代戏曲小说史略(大学用书)》是高等院校教材之一。如何正确地评价古代戏曲、小说作家和作品,如何正确地阐述古代戏曲、小说的发展过程,目前已经出版的若干部戏曲史和小说史,已各有论述,然而将戏曲史和小说史合编则不多见,本书作者聂石樵以独撰的形式进行论述,撰写的是从元代开始到清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为止的戏曲小说史。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元代戏曲和小说 第一节 时代特点和文学环境 第二节 杂剧 一、金元杂剧的渊源 二、金元杂剧的形成及其体例 三、关汉卿《窦娥冤》及其他剧作 四、王实甫《西厢记》及其他剧作 五、白朴、马致远及其剧作 六、杨显之、纪君祥、石君宝等及其剧作 七、高文秀及其他作家的水浒剧 八、郑廷玉及其他作家的包公剧 九、杂剧南移与郑光祖、乔吉、宫天挺及其剧作 第三节 话本小说 一、话本小说的产生 二、话本小说的内容和成就 第二章 明代戏曲和小说 第一节 时代特点和文学环境 第二节 南戏传奇 一、宋元南戏的兴起与发展 二、高则诚及其《琵琶记》 三、元末明初《拜月亭》等四部名作 四、明中期作家及其剧作 五、昆曲的产生与魏良辅、梁伯龙的《浣纱记》 六、汤显祖的《牡丹亭》及其他剧作 七、明后期作家及其剧作 第三节 杂剧的衰落 一、康海、王九思及其剧作 二、徐渭及其剧作 三、徐复祚、陈与郊等及其剧作 第四节 小说 一、罗贯中及其《三国演义》 二、施耐庵及其《水浒传》 三、吴承恩及其《西游记》 四、《杨家将传》、《封神演义》 五、《金瓶梅》 六、“三言”与“二拍” 第三章 清代戏曲和小说 第一节 时代特点和文学环境 第二节 清代初年的传奇 一、李玉及其《清忠谱》、《一捧雪》、《占花魁》 二、尤侗及其剧作 三、李渔及其《笠翁十种曲》 四、吴伟业及其剧作 五、洪昇及其《长生殿》 六、孔尚任及其《桃花扇》 七、蒋士铨及其剧作 第三节 小说 一、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二、曹雪芹及其《红楼梦》 三、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四、李汝珍及其《镜花缘》 五、陈忱《水浒后传》、钱彩《说岳全传》、褚人获《隋唐演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古代戏曲小说史略(大学用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聂石樵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8961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1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4 |
出版时间 | 2012-11-01 |
首版时间 | 2012-11-01 |
印刷时间 | 2012-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309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3 |
宽 | 139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