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晚年周作人
内容
编辑推荐

他是五四进步青年眼中的思想巨人,后来竟成了大汉奸周佛海口中的“宗兄”。

他半推半就出山当文化汉奸,却偷偷把老友李大钊子女送到解放区。

他娶日本妻子,却最早提醒国人中日必有一战。

前半生与哥哥鲁迅绝交,后半生靠写文章回忆哥哥度日。

耿传明编著的《晚年周作人》叙述了晚年周作人的生活、遭际和命运。

内容推荐

1945年抗战胜利,周作人成为身陷囹圄的“文化汉奸”,遭遇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从此跌入了人生的低谷。此后的20多年里,这位“五四”时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以戴罪之身,从事着写作和翻译,且成果颇丰。

《晚年周作人》叙述了晚年周作人的生活、遭际和命运,在一种更开阔、更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视野下,剖析了周作人晚年的情感和内心。

《晚年周作人》由耿传明编著。

目录

序言 再次浮出水面的周作人

引子 “靠山”倒了

第一章 一代宗师成了汉奸

对郑振铎流露悲观情绪? / “四大留守北平教授”/ 大后方抢救周作人 / 遇刺事件加速“下滑”过程? /帮助李大钊家人 / 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蒋梦麟的委托? / 想去解放区,被成仿吾回绝 / 与傅斯年结怨

第二章 跌入人生最低谷

惩治汉奸的时候到了 / 被关进北平炮局胡同监狱 / 带到南京受审 / 审判前后的人情冷暖? /“反动老作家”里外不是人 / 被判十年

第三章 文化巨匠落水的深层原因

“昏”:鲁迅对周作人的唯一评价? / 与老舍、陈寅恪的气节形成鲜明对照 / 竟然为秦桧翻案 / 道德上有盲区 /不可靠的自我辩解 / 曾经的辉煌

第四章 狱中的周作人

住上了老虎桥的单间 / 此时最好的朋友——比他下水还早的钱稻孙 / “天字第一号”汉奸陈公博被枪决? /与巨奸周佛海认了兄弟 / 在狱中笔耕不辍

第五章 侥幸出狱以后

时局突变,侥幸出狱 / 开始在钱稻孙学生尤炳圻家白吃白住 / 在上海偷了半年悠闲? / 投石问路:给周恩来写信

第六章 新时代里的周作人

重返北平 / 故旧门生纷纷来访 / 亲自拜访最高领袖座上宾章士钊 / 被新社会“养起来”/ 受宠若惊的西安之行 /故交曹聚仁提供了卖文渠道

第七章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靠回忆大哥谋生 / 八道湾成了大杂院 / 和弟弟周建人反目 / 干涉女儿自由恋爱 / 纠结“遇刺事件” / 四处写信“乞食”/妻子羽太信子去世 / 翻译古希腊文学 / 写作《知堂回想录》

尾章 “末日”来了

写好最终的遗嘱 / 红卫兵冲进了八道湾 / 此生最后一篇日记 / 囚禁在小屋,请求“安乐死”/ 上厕所时猝然发病去世/“消声灭迹”:骨灰被处理掉了

后记 以“过来人”的立场写周作人

附录一:周作人年谱简编

附录二:周作人作品目录

试读章节

1.误判了形势

1938年底,当汪精卫逃出重庆在越南发表对日“艳电”后,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曾奉送其一句足以令汪气得吐血的名骂:“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实际上,这也是大多数人对曾经享有极高声望的政坛领袖、学界名流居然附逆、甘做汉奸的不解之问。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在知识分子中享有颇高威望的“清华正客”周作人的下水也同样令人不解。

这些人的附逆,原因当是比较复杂的。首先,这与中国八年抗战超乎寻常的艰苦决绝有关。抗战胜利之后,有人曾出过这样一个文字谜语,用历史上的名人来回答抗战胜利的原因,共出现了四个答案:一是“屈原”,即日本屈服于美原子弹的威力;二是“苏武”,即苏联的出兵东北;三是“蒋干”,即国民政府领袖蒋介石的坚韧与才干;四是“共工”,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的功劳。实际上这四个答案中的每一个都嫌片面,抗战的最后胜利来自于这四个方面的合力,是缺一不可的。抗战之初就中日之间的实力对比而言,实在是相差悬殊,据有关专家分析:

抗战爆发以前,日本已是二十世纪的军事强国,有着健全的工业化生产基础,陆海空军队所使用的先进武器,全部是由自己设计与生产的,日军又有先进以及完整的军事组织体系与半世纪以上的征兵制度,因之日本的军力,无论是装备还是人员,都是现代化的作战结构。而中国还是处在十九世纪的落后国家,主要的军事观念还是来自一批前清遗老的领导人物,仍然以复杂的个人关系作为运作的基础。率领一支近乎文盲的军队,刚刚开始知道运用买来的一些二手军火,国家既没有工业化的经济结构来支持战争的后勤需要,就连征兵制度以及全民动员的总体战,还是完全在摸索的阶段。

中日间的对抗,就犹如血气方刚的小伙与年过花甲、多病缠身、步履蹒跚的老者间的决斗,两者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所以抗战爆发之初,即有国际军事战略专家做出这样的预言:

假如中日双方一旦进行全面战争,中国的海军在一星期之内就失去战力,中国的空军可以支持一个多月,中国的陆军最多可以维持六个月,而中国的军火后勤生产量,也最多能够支持六个月的战争耗损。最糟的是,中国主要的工业与军火生产中心,只有点的分布,而且大都在日军第一波攻击距离之内。所以西方军事专家的观点看来。日军只要在会战的战场上,歼灭中国几个精锐的集团军,再占领以及摧毁中国的军火工业生产地,中国实在就无法再打下去了。

从当时的国际局势来说,中国也处于孤立无援状态,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来做拼死的反抗:

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签订了轴心协定,至少在外交上,有欧洲强国的呼应。虽然苏联一直是日本最大的潜在敌人,日、美的关系也存在着矛盾,但是在当时,国际社会是以绥靖主义为外交主流,因此日本可以无视国联的呼吁与九国公约(Nine—Power Treaty)的要求,任意地侵略中国.而不至于担心自己受到外交与经济的孤立。而在当时,除了苏联要利用国民政府来消耗日本战力,因此决定给予中国一些实质的战争后勤支持之外(还是在国民政府容共之后才开始),德国是考虑到蒋介石剿共的政策,以及防止蒋介石倒向苏联,因此是中国最大武器供应国(但是关键的三十个整编师、全德式武器的交易,并未成功),并且允许德国军事顾问在华帮助蒋介石训练军队,拟定战略,而美国、英国都只愿意和中国进行一些武器的交易,并不愿意直接卷入中日之间的冲突。

除了这些国家不愿与日本爆发战争之外,另外的原因,就是根据国际战略专家的分析,中日之战,日本将居于绝对的优势,中日战争的时间单位将是以月来计算,因此任何对华的实质军事援助,在时间上都来不及发挥功效,而只会平白地得罪日本而已。当时西方国家的评估是,中日全面战争一旦爆发,最快一个月,最慢六个月,中国就会失去一切的作战能力,而向日本无条件投降。因此“三月亡华”论,并非日本强硬派军方一厢情愿的夸大说法而已,而是有科学分析、实际数据来支持的专家共识。

正是基于这些客观的因素和理性的考量,抗战前的周作人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民族失败主义者”,对抗战完全持悲观态度。七七事变爆发后、郑振铎离开北平前,他曾对郑说过这样的话:“和日本作战是不可能的。人家有海军。没有打,人家已经登岸来了。我们的门户是洞开的,如何能够抵抗人家?”中日开战后,他不相信一溃千里的国民政府会有有朝一日收复中原的可能,正如和他一起附逆的钱稻孙对一位想用化名在伪北大谋职的同事所言:“你还相信他们(国民政府)能回来吗?”P8-10

序言

1967年5月6日,周作人的一生走到了尽头,“时代”并未给他安排下“寿终正寝”的结局。作为五四进步青年眼中曾经的思想巨人,如何竟以“销声灭迹”的结局草草结束了这一生?周作人的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1945年抗战胜利,这一年也是周作人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从学者、名流到伪政府高官,再到身陷囹圄的“文化汉奸”。抗战胜利后的周作人,可以说跌入了人生的低谷。抗战时期的附逆,无疑正是周作人晚年生活中的最大事件。

那么,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周作人走出了这样一步?

周作人的晚年,也正值中国海立山飞、动荡不安、地覆天翻的年代。乱世中,周作人侥幸地从国民党监狱中走出,走进了共和国的天空下。但这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新文学的开路者,此时却已名登“另册”,丧失了公民资格。实际上,周作人在新时代刚刚拉开大幕时,就已被代表其时代的诗人宣告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周作人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来面对和处理他与新时代的关系?在这样的时代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苟安与生存?他是否甘心于这样的处境,又做了哪些挣扎与辩白?他的写作与思想中又反映出了怎样的态度?

周作人与家人间的关系也是常被人们谈起的话题,除了众所周知的与哥哥鲁迅的反目之外,他与备受争议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是如何相处的?他为何要把弟弟周建人告上法庭?周建人小儿子丰三的自杀与他有怎样的关系?他为何要干涉女儿的自由恋爱?

南开大学耿传明教授撰写的《晚年周作人》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写出了晚年周作人的生活、遭际与命运,对其晚年的心理、情感和思想世界进行了剖析,揭示了他作为现代思想、文学、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标志性人物与其时代的遇合与龃龉。

临终前数年,周作人一再说“寿则多辱”,当然,“文革”中的红卫兵们还不希望他“速死”,因为那意味着失去了一个批判对象,但晚年的周作人作为“反面教员”的作用也已非常有限。

然而,周作人的价值不会因为时代的否定而全然消失,当时代生活由歧出和偏至回归常道,当人们从群体的狂热中醒来,重新发现自我和个人,当时代再一次由“信”向“思”转换时,周作人就会再次浮出水面,并成为新的热门话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晚年周作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耿传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10955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