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毛泽东与张闻天(跟着真理走)
内容
编辑推荐

张树德编著的《毛泽东与张闻天(跟着真理走)》记载了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影响最深远的两位伟人——毛泽东与张闻天在历史关头的合作与分歧,折射出中共党史中许多问题的是非曲直。《毛泽东与张闻天(跟着真理走)》史料丰富翔实,人物描写生动细腻,兼具研究价值和可读性。

内容推荐

《毛泽东与张闻天(跟着真理走)》由张树德编著。

《毛泽东与张闻天(跟着真理走)》简介:

毛泽东说:如果没有洛甫(张闻天)、王稼祥两位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同志们把好的账放在我的名下,但绝不能忘记他们两个人。

在处理张国焘另立“党中央”、西安事变和确定抗日战争我军战略方针的过程中,张闻天都提出了极富预见性的正确主张,坚定地与毛泽东站到了一起。张闻天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主动“让位”,推举毛泽东为党中央总书记。毛泽东说:“洛甫这个同志是不争权的。”

庐山会议上,张闻天以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精神“犯颜直谏”,成为“反党集团”的“副帅”、“军事俱乐部”的主要成员。毛泽东说他“把马克思主义的要言妙道通通忘记了”。

几年赋闲,张闻天潜心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哲学问题,笔记中记录了他与毛泽东的分歧点。

“文化大革命”中,张闻天受到不公正对待,仍坚持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社会主义现实问题。他写信给毛泽东请求回北京,毛泽东读后让身边人签批:“到北京住,恐不合适,可另换一地方居住。”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后记

试读章节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张闻天和毛泽东的关系是比较特殊的。张闻天曾是毛泽东的上级,后来毛泽东成了张闻天的上级。他们之间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可以透视出中共发展史,乃至中国革命中许多事件的正确与错误、曲折与顺利、高潮与低潮。

张闻天与毛泽东关系的开始并不像中共其他一些高级领导人那样长、那么早。虽然早在1920年初,张闻天就知道毛泽东的名字了,但他们真正的相识、相知却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才开始的。

1919年12月张闻天加入刚刚成立不久的青年进步组织“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1月毛泽东也参加了这个组织。1920年2月出版的《少年中国》第1卷第8期刊登了两人人会的消息。以后毛泽东、张闻天的行踪,在《少年中国》上时有披露。由于会友的这一层关系,两人早已相互知道了。只是因为毛泽东对“少年中国学会”的活动并不怎么热心,张闻天又时去国外,所以在整个20年代两人未缘一面。

毛泽东的出生地——韶山,在湖南省湘潭市西,位于湘潭西部,与宁乡、湘乡交界。相传虞舜南巡经此,演奏韶乐,因而得名。

据清乾隆二年(1793年)《韶山记》记载:韶山为“楚南一名山”,它“祖西华,面南岳,介三湘而远七泽,发岳麓而控东台”。又据清光绪七年(1881年)韶山毛氏二修族谱《韶山八景序》记载:“韶山拔起一峰、高出云霄、为诸山之祖”,即韶峰。韶山为南岳七十二峰之第七十一峰,古人曾赋诗赞美:“绕岫岚光凝欲滴,长风轻袅云烟侧。山涵五月六月寒,地拥千山万山碧。从来仙境称韶峰,笔削三山插天空。天下名山三百六,此是湘南第一龙。”韶山不仅山为奇山,而且这里也出奇人,而最伟人的,当数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韶山冲南岸上屋场,字咏芝,后改为润之。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一生贫苦,勤劳厚道。父毛贻昌(字顺生),原为贫农,曾因负债被迫当兵多年。由于他治家严谨,经营有道,使家由贫农发展成富农。母亲文氏(文七妹),和善好施,乐于助人。毛泽东有胞弟毛泽民、毛泽覃,另有继妹毛泽建。

韶山是一个封闭的小山村,城市里发生的事情很难影响到这里,而这里发生的事情也很少为外面的人所知晓。

张闻天的出生地却与韶山不同。1900年8月30日,张闻天出生在上海川沙与南汇两县交界的一个叫张家宅的村子(今属浦东新区祝桥镇)。张家宅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从南面的祝家桥坐轮船西行六十多里,就是当代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上海所发生的一切,这里很快就能知道。

在这里,张闻天受着江南水乡清新秀丽而又繁富多变的自然景观的陶冶。正是这交通便利、信息传递快捷又田园式的生活,形成了张闻天理论家、学者、艺术家的特质,还带有那个时代有志青年所特有的反叛精神。

张闻天从小聪明好学,从六岁时就进入私塾,读“四书”、“五经”,然而与当时的孩童所不同的是,张闻天年少时就开始接受“新知”和西方现代文化。张闻天11岁时便进入南汇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寄宿读书,从这时起就开始学习算术、理科、英语、历史、地理了。当时的“南汇一高”是一所新式学堂,全部采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最新出版的课本,学校里不乏新派人物。

1915年夏,张闻天从“南汇一高”毕业,后就读于南京全国水利局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当年8月,考入吴淞水产学校。

可以说,张闻天从小就接受了西方文化、西方文明和近代科学的影响和启蒙。

与张闻天所受到的教育有所不同,同年龄时的毛泽东更多的是接受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少年毛泽东不仅喜欢读经书,更喜欢读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喜欢读反映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斗争的故事。他曾读过《精忠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隋唐演义》等,对于其中许多故事都能“背得下来”。这些书对于后来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战争起了巨大的作用。就《水浒传》而言,其中就有不少例子被毛泽东在后来所写的文章中所引用。例如:《水浒传》中林冲打败洪教头的故事,他就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引用,借以论述“战略退却”的思想。在《矛盾论》中,他在论述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的时候,也引用了《水浒传》中宋江三打祝家庄的故事。当然,《水浒传》中的故事,对于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而言,其影响主要还是在思想方面,如“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等。另外像《左传》,毛泽东对于其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军旅大事的描写,也特别关注。在其著名的军事论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就曾引述了《左传》中的曹刿论战的故事,来论证“敌疲我打”这一战略原则。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也曾以晋楚城濮之战,来论述主观指导对于战争的影响,又以宋襄公不肯半渡而击、结果被楚军打败的事例,阐述了出其不意、战而胜之的思想。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毛泽东选集》(共4卷)中,毛泽东所引述的成语典故和史实,属于《左传》的就有约40条,由此可见毛泽东对《左传》一书在当时所读之精。P1-4

后记

毛泽东和张闻天这两位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伟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大半个世纪中,共同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研究毛泽东与张闻天的关系不难发现,他们的名字与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中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关头紧密相连,通过他们的关系可以透视出中共党史中许多问题的曲直与是非。

毛泽东与张闻天在1933年初于中央苏区实现第一次握手,从此开始了他们之间长达近三十年共同战斗的生活。在许多重大的历史关头,张闻天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特别是在当党中央“总书记”的时候,都与毛泽东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多次在革命危难之际选择与毛泽东站在一起,对于确立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毛泽东也时刻影响着张闻天。张闻天能够很快地从“左”倾机会主义的阵营中摆脱出来,同毛泽东的关心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毛泽东和张闻天有很多不同之处,最明显的是两人成长的道路不同。毛泽东是在中国革命的实际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革命家,教过书,组织过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也当过兵,从国共合作到拿起枪杆子,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从底层一步一步走上来的,有着丰富的实际斗争经验。而张闻天所走的路却是学者式的革命道路。他曾赴日、美、苏留学的经历,在当时的中共高层中是绝无仅有的。特别是他被党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深造前后共五年时间,奠定了他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如果不是处在那样一个特定的革命年代,张闻天可能会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学者,可能会在中国的文化界占有一席之地。

毛泽东和张闻天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如出身于旧中国农民家庭,对共产主义事业无比忠诚,对任何困难和任何敌人从不畏惧,对劳动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无限的热爱;毛泽东和张闻天都富于反抗精神,具有坚定的原则性,很强的革命性、斗争性,对错误的东西,他们都毫不含糊,决不妥协,斗争到底。共同的信仰和追求,加之个性特征上的相同之处,决定了在毛泽东和张闻天的交往中,合作是主要的。

毛泽东和张闻天的关系随着相互了解的逐步增加而不断发展,也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推进而演变,并大致经历了反对—合作—分手三个阶段。张闻天曾说过,“真理在谁手里,就跟谁走”;毛泽东对张闻天的评论是“明君”,比较民主,不争权,同时也说张闻天身上始终书生气太重,因而对他“一直不大满意”。三部曲不仅反映了张闻天与毛泽东的合作过程,也反映了毛泽东与张闻天关系的起伏。

1959年的庐山会议是毛泽东与张闻天关系的分水岭。在这次会议上,由于张闻天旗帜鲜明地支持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不同寻常”的信,并作了长篇的发言,对当时“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思想的高度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从而导致了他们的分手。但毛泽东仍然关心着张闻天,此后张闻天写来的报告、来信、调查等,毛泽东都做了认真的阅读和指示;张闻天对毛泽东也仍然尊敬与爱戴,认真研究毛泽东的著作和毛泽东思想。

1976年7月1日,也就是中国共产党55岁生日这一天,张闻天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月后,毛泽东也离开人世……历史是无情的,但又是公正的,毛泽东与张闻天的关系总算有了公正的结论。

由于工作的关系,特别是1991年夏天开始参加《毛泽东军事文集》(六卷本,此书已于1993年12月正式公开出版)的编辑工作,我手头收集了一些反映毛泽东与张闻天关系的材料。随着对毛泽东问题研究的加深,我逐渐清晰地看到张闻天的一生与毛泽东紧密相连、我党历史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几乎都留下了两人的身影,感触颇深,于是着手写作《跟着真理走:毛泽东与张闻天》一书。写作过程中,我时时被毛泽东与张闻天关系的起伏跌宕所吸引,为他们的人格力量所震撼,也为他们的分手而感到遗憾。书稿完成后,经过近一年的评审,终于变成了铅字。此书能够顺利出版,首先应感谢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彭洪、纪晓华同志,特别是张素华同志,对于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

本书此次再版,责任编辑李文华先生专程赴上海张闻天故居搜集补充了大量图片资料,在此对她表示特别的感谢;还应感谢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刘金田和李红喜先生对本书审读工作的大力支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毛泽东与张闻天(跟着真理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树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11654
开本 16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图书小类
重量 0.5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752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