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内容
目录

序言 读张烨新作有感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特点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基本概念

六、研究思路和写作框架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院系调整与新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特征变化

一、教育政策借鉴视野中的院系调整

二、院系调整中的大学变革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特征变化

第三章 “大跃进”中的组织变革与两条腿走路的中国高等教育

一、1958年高等教育“大跃进”基本情况

二、高等教育“大跃进”中的组织变革=

三、两条腿走路的中国高等教育:变革诉求及反思

第四章 过渡时期的组织变革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变迁

一、“文化大革命”后高等教育系统的合法性危机

二、高等教育系统的合法性建构:政府作为

三、高等教育系统的重构:来自教育组织层面的分析

四、过渡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变迁

第五章 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特征的变化及其制度基础分析

一、世纪之交高等教育大扩招的基本情况

二、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特征变化的制度分析

第六章 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内多组织变革之:省属大学

一、西部A高校基本情况概览

二、西部A大学发展进程中的典型案例呈现

三、基于组织变革中三种机制的思考

四、基于策略空间的进一步思考

第七章 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内多组织变革之:独立学院

一、独立学院组织分析的意义

二、实证研究情况介绍

三、区域独立学院组织变革比较分析

四、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比较:独立学院的视角

第八章 组织变革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道路”

一、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推进模式与组织变革的相关因素分析

二、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中的高校组织生成及变革反思

三、从组织变革方式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模式

第九章 制度伦理视野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审思

一、制度伦理视角

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教育政策和制度建构

三、我国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模式:制度伦理视角的反思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著作类

二、中文译著类

三、中文文献·期刊论文

四、博士论文类

五、英文论著类

后记

内容推荐

从总体上来说,张烨编著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路径研究》是一部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路径整体反思的论著。这种整体反思始终贯穿着对于“精英”和“大众”两种既相互冲突又不断调和的教育变革价值观念在中国的具体体现而展开。即,在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路径的研究中,要始终关注其中若隐若现、时而潜藏时而勃发的大众教育取向,以及由此引发的“精英”与“大众”教育观念的冲突与调和。这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阻滞力量,同时又是动力之源,是本研究试图把握的主要线索。因此,本书的研究特点突出体现为“凸显大众教育走向”与“去除大众化标识”兼具的研究,既关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路径中的“发展性症候”,又关注其间的“困境性选择”。这种理解理路的转变,在笔者看来,更接近问题的本质。也正是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关怀,因而亦具有新意。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路径研究》力图体现论与史的结合,紧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和其中若隐若现的“大众化走向”之间的关系展开,并以60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变革事件及其典型高校组织进行仔细分析,以此来勾勒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脉络。具体来说,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期、1958年高等教育“大跃进”时期、恢复高考至1999年之前的过渡时期,世纪之交大扩招至今的大众化时期的“切片式”阶段分析实现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路径的整体梳理与呈现。同时,通过对上述四个阶段中的典型高校组织,比如、单科(专门)院校、半工半读学校、业余红专大学、地区师专院校、中心城市大学、省属大学、独立学院等的组织变革分析来折射在60多年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中是如何处理和解决“大众”及“精英”两种质量诉求和矛盾冲突的。

本论著对于历史的梳理力图凭借解释框架的搭建而不落于“窠臼”,对于现实的考察试图变“宏大叙事”为聚焦于中微观层面的“高等教育组织变革”及“区域高等教育模式”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展现出高等教育系统中“四类政策行动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类高等教育组织以及学生和家长)——制度变迁的动力系统”理论在中国的现实图景。由此,这种审思自然体现在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演进的“目标后果”和“自然后果”之间“张力”的分析中,并最终落脚于对制度变迁过程中制度伦理公正的审视与反思。

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并非出自大众教育力量的单方推动,也不仅仅体现在政府的改革价值观和政策选择中。总体上来讲,背负着太多的经济、政治诉求以及既存制度结构潜在而强大的规模渴求,总体呈现出由典型强制性制度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逐步转移的谱系,并逐渐体现出复合推动的基本特征。其中,源于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性贫困,并由此引发的各种高等教育组织“以规模换经费,以规模争位阶”为目的的资源争夺活动,在实现着摆脱组织生存危机、寻求组织位阶提升、获取组织合法性等组织变革目标的同时,客观上也在不断推动着高等教育系统规模的扩张。基于这种逻辑展开的组织变革,带来的结果往往是系统规模不可抑制增长与组织变革的同质化倾向。

(2)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地方政府的政策再生产和教育组织本身的实践智慧和变革力量,对于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具有深刻的影响。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基于变革力量强弱对比所形成的变革方式,客观上呈现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最终形成了高等教育的总体演进路径。  (3)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体现为系统规模扩张基础上的大众化走向,呈现出“传统主义质量观——扩张主义规模观指导下的内聚式增长和体制外组织强依附发展兼具”的扩展模式。具体体现为由单纯依靠普通公立高校的“内聚式增长”逐步走向引入市场机制做大做强公办高等教育,以及通过公办高校资源的隐性外延式扩张培育新型教育组织的“中间道路”发展趋势,其生成的具体教育组织形态隐约显现着路径倚赖的变迁特征。

(4)在近些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变革进程中,扩大民众受教育机会等方面的确取得了不可否认的实际意义。但是,对个人及家庭负担依存度的加深,以及高额度的银行贷款刺激下的高等教育发展经费支撑模式,对于各类高等教育组织变革以及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产生着持续且深远的影响。伴随着高等教育整体参与率不均减弱,质量的不均等程度仍然在持续。

(5)总之,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是既存制度结构和我国长期秉承的发展性教育政策连动的结果。尽管现今的补偿性政策思维以及“改革主义质量观——调和主义规模观”的改革思维已有体现,但发展性政策的惯性依旧强大。在此基础上所展现出的“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固然需要我们在解释性思维下予以理解,但是,在整体性制度环境逐步彰显出和谐、公平的氛围中,以“体制性的市场化逻辑”展开的“中间道路”必须置于制度伦理公正的审视和考量。

编辑推荐

张烨编著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路径研究》是一部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路径整体反思的论著。在对60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变革事件及高校组织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勾勒了“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路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11575
开本 16开
页数 3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9.21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