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孩子必须知道的中华历史文化故事(春秋战国卷)
内容
试读章节

郑国桓公,是周宣王的弟弟、幽王的叔父。郑国是受封的一个小国,按贵族等级,桓公也只是一个伯爵。可是到了西周末年和东周初年的时候,郑国的桓公、武公、庄公祖孙三代,都兼任朝廷卿士,执掌王室军政大权,并且立了大功,在诸侯中的威望也就大大提高了。

幽王在位时,西方的犬戎部落入侵镐京,桓公当时任王室司徒,为了保护幽王,惨死在乱箭之下。武公闻讯,立即率兵勤王,经过激烈的战斗,赶走了犬戎,并报了杀父之仇。武公亲自迎立太子宜臼为平王。平王登基后,把都城东迁到了洛阳。这以后的周朝,历史上便叫东周了。

武公死后,庄公自然成了他父亲的继承人。这当儿,正逢郑国国内发生了权力斗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庄公自顾不暇,根本无法抽身到成周去视事,卿士之位如同虚设。这就引起了平王的猜疑。

正在这时,虢公忌父来朝。平王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对他说:“郑伯延误国事,有负朝廷恩宠,我想让你代替他的职务,不知你是否愿意?”虢公一听,顿时吓出一身冷汗,连忙推辞说:“不行!不行!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庄公知道了,不仅对我不利,恐怕还会伤害您和郑国的和气。”

这件事情说说也就算了,不论是平王还是虢公,都没有把它挂在心上。几天后,平王设宴款待虢公,并赏赐给他许多财物,然后打发他回到了封地。

庄公人虽不在朝廷,可在天子身边安插了很多耳目,平王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他的严密监视之下。听说平王想免除他的卿士职务,心里总是不安。有一天,他率领随从星夜赶到了洛阳。一进宫,就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没等平王开口,即主动提出辞去朝廷卿士的请求。

毫无思想准备的平王,一时窘得满脸通红,半晌后才嗫嚅着说:“这,这……这是说哪里话!好久不见,我可想念你呢!”

庄公一声不吭,目不转睛地盯住平王。平王的脸色更加显得难看。过了好一阵子后,庄公才冷冷地说:“不见得吧,虢公才是您真正想念的人呢!”

一听庄公提到虢公,平王心里更加忐忑不安,心想:这庄公不是好得罪的。于是支支吾吾地安抚道:“你误会了。早先,我知道你国中有事,便想让虢公代理几天。现在一切都已成为过去,虢公也被我打发走了,你就放心吧,千万不要多疑啊!”

谁知平王越是解释,庄公就越是步步进逼。万般无奈,平王只得撇开天子的尊严,赔着笑脸说:“好吧,你既然信不过我,那就将太子派到你那儿去做人质,这样总该可以放心了吧?”

庄公知道,尽管天子的威望今非昔比,但是,若把天子的太子派到诸侯国做人质,这在周朝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事情。如果这样,那么,在天下人面前,郑国便成了破坏纲纪、胁迫天王的罪魁祸首,会给自己在政治上造成不利。

庄公摊开双手,装出实在为难的样子,对平王说道:“我看,人质的事就别提了。至于用谁担任卿士,那是您的权力,怎能让太子屈就郑国呢?再说,我可担当不起这大逆不道的罪名啊!”

平王连忙解释道:“不,不能这样说,你治国有方,我把太子送去向你学习治国的本领,总该名正言顺了吧!”

庄公还是不从。

这时,满朝文武官员,一个个侍立左右,谁也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过,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如果没有一个满意的结果,庄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沉默了好一阵子,一位大臣说道:“依我看,天王如果不让太子去郑国,就无法消除周郑之间的误会;要是只让太子去郑国,又顾全不了王室的体面,反而使郑国为难。不如君臣相互交换人质,方是两全之策。”

平王听了大臣的建议,连声叫好,庄公紧绷着的脸上也绽出了笑容。于是,一桩周郑交质的交易终于成功。周太子狐被送往郑国,郑公子忽则到了洛阳。

国王和大臣交换“人质”,是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这一“交质”,把君臣关系降到了平列国家之间的关系。P1-4

目录

不识时务的天王

任管仲而霸诸侯

仁义之师的覆灭

大器晚成的霸主

流亡公子

城濮之战

烛之武妙语说穆公

郑玄高计退秦师

不以一个眚大德

楚庄王一鸣惊人

伍员白发过昭关

勾践忍辱霸中原

晏平仲不辱使命

韩赵魏三分晋室

立信木商鞅变法

庞涓误中减灶计

苏秦的宦海浮沉

楚怀王不纳忠谏

武灵王改革图强

田文和他的门客

为了赵国的尊严

留住青山自有柴

无忌矫诏杀晋鄙

风萧萧兮易水寒

居奇货不韦终得利

序言

我们中国人的历史观非常强烈,重视“以史为鉴”,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所以中国的历史是世界上记载得最为详细的。但“以史为鉴”并不只是为了掌握知识,从根本上说,是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与人文的精神。

我们现在加强文化教育,增加了人文的内容。人文的意义不是要人们多学一点历史知识,会背诵几句唐诗、宋词,而是要从中体味人生,陶冶性情。学人文的意义在于修身养性,从而改变我们的性格,提升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品位,最终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话源出于《老子》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了解别人,最多称得上是个智者,对自己有了解才叫“明”。“智”和“明”是两个层次的。我们人类在认识客观自然的时候比较容易,而认识人类自身就困难得多。然而恰恰是要认识你自己的渺小,才能成就你的伟大。所以我认为人文素养,不能只着眼于知识层面,而是要体会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不能空谈。我们要多看些人文方面的书籍,多学点人文方面的知识,但千万不要把它仅仅当做知识来学,千万不要借此炫耀,而要在里面体悟人生,实现我们的生命价值。

那么我们具体怎样才能提高人文素养呢?

第一,要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其核心有几点:知耻、守信、气节和感恩。一个人有一点羞耻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彻底没有羞耻心,那他什么事都敢做。我们不要认为有羞耻心就什么都不敢做,其实保持一种羞耻心是人最基本的做人品德。关于守信,我不必多讲。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还怎么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呢?气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孟子提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他人,乃至于天地万物,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对养育我们的天地万物、扶植我们的他人,存一颗感恩的心。要做到这几点不容易啊!

第二,要遵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尽伦尽职,敬业守信。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真正的价值是在群体中、在社会中实现的,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实现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很简单,就是要得到他人、群体或社会的承认,也就是说你要为群体和社会作出了贡献。

第三,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非常注意哲理与艺术修养的结合。中国的艺术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在一首诗、一幅画中往往隐藏着丰富的哲理。同样,中国的哲理又有很浓重的艺术性,所以中国的艺术与哲理是融为一体的。艺术精神是人对社会,对人生意义、价值的一种理解,一个人爱好什么样的艺术,很能反映这个人的品德。反过来,我们通过艺术来陶冶性情,也可以对人生的价值不断有新的体验。

第四,提升应对环境的能力,潇洒地对待人生。我们读书学习,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而是要在遇到种种坎坷、忧虑的时候不垂头丧气,保持坚定的意志,知道祸、福、生、死而心里不迷茫,这就是最根本的。

第五,注意我们的涵养功夫和仪表风度,仪表是外在的,涵养是内在的。仪表要穿着得体,举止有礼。涵养功夫最重要的就是谦虚,真诚虚心地待人接物。

总的来说,人文素养要落实到对于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认定中。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表现了这样一种精神,以及一种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认识。这也就是人文素养最后的落脚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定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地。

内容推荐

《孩子必须知道的中华历史文化故事(春秋战国卷)》是一本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中华文明发展史,故事中人物有的机智、有的好学、有的勇敢、有的正直、有的为人类科学做出了很大贡献,感受到人生中应具有的真善美品质,激励完善自己的人格。

《孩子必须知道的中华历史文化故事(春秋战国卷)》将中华民族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用通俗易懂、清新明快的畅游历史知识长河、感受灿烂文化的同时,开阔眼界、提高素养、启发智慧、陶冶情操。本书由楼宇烈主编。

编辑推荐

我们中国人的历史观非常强烈,重视“以史为鉴”,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所以中国的历史是世界上记载得最为详细的。但“以史为鉴”并不只是为了掌握知识,从根本上说,是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与人文的精神。《孩子必须知道的中华历史文化故事(春秋战国卷)》是一本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中华文明发展史,将中华民族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用通俗易懂、清新明快的畅游历史知识长河、感受灿烂文化的同时,开阔眼界、提高素养、启发智慧、陶冶情操。本书由楼宇烈主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孩子必须知道的中华历史文化故事(春秋战国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楼宇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01374
开本 16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1: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