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女编著的《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涉及碑刻中表现的民间文化、信仰、美学意味、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如何将这些内容在书中形成内在联系,作者颇费心思。由于全书涉及到几大块各自独立的内容,其“散点式”的结构,显得内在逻辑不是十分紧密。而六章的关系,在文化视野的统摄下,总体能见出其内在理路,即归结到白族古代碑刻的文学价值与文化意味。苦心经营,殊为不易。
图书 | 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朱安女编著的《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涉及碑刻中表现的民间文化、信仰、美学意味、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如何将这些内容在书中形成内在联系,作者颇费心思。由于全书涉及到几大块各自独立的内容,其“散点式”的结构,显得内在逻辑不是十分紧密。而六章的关系,在文化视野的统摄下,总体能见出其内在理路,即归结到白族古代碑刻的文学价值与文化意味。苦心经营,殊为不易。 目录 序 序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概况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白族古代碑刻与丧葬制度 第一节 土葬与无碑时代 一、无碑时代白族的墓葬制度 二、无碑时代白族墓葬细节的比较 三、无碑时代白族的墓葬文明 第二节 汉代棺葬与白族的墓碑时代 一、汉代棺葬与墓碑“披于士” 二、白蛮大姓接受汉代礼乐文化透视——以《孟孝琚碑》与“二爨碑”为例 第三节 火葬与白族碑刻的多元时代 一、多元时代的白族墓葬制度 二、白族碑刻的多元演化 三、元代碑殿的文化意义探寻 第四节 明清棺葬与白族碑刻的兴盛时代 一、明清时期的白族墓葬制度 二、明清时期白族碑刻的兴盛 第二章 帝王碑刻治世思想的边地阐释 第一节 南诏国蒙氏:儒家德政的民族化——“德化” 一、天宝战争前南诏与唐朝、吐蕃的关系 二、《南诏德化碑》“德化”治世思想提出的三点原因 三、“德化”理念的国家化 四、南诏国蒙氏“德化”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节 大理国段氏:儒释文化的交融——“德运” 一、权相高氏与大理国段氏的关系 二、高氏碑群人物谱 三、大理国段氏“德运”治世思想解读 四、大理国段氏“德运”治世理念的文化意义 第三节 元代:段氏总管时期——“神武不杀” 一、“神武不杀”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 二、元世祖“神武不杀”理念的阐释 三、元世祖“神武不杀”治世理念的文化意义 第四节 明代:封建大一统——“家国同构” 一、明代封建大一统的社会背景 二、明代帝王敕封碑群——“家国同构”思想的渗透 三、嘉靖皇帝《敬一箴碑》的解读 第五节 清代——封建大一统的深化:“家学同构” 一、清代帝王训饬士子碑 二、清代帝王敕封碑 第三章 白族古代女性题材故事经典碑刻与族群意识透视 第一节 写实与象征——白族女性题材故事经典碑刻的实与虚 一、沙壹母——白姐阿妹 二、慈善妃——白洁夫人 三、南诏国公主——望夫云 四、阿■公主——孔雀胆 第二节 崇高与悲美——白族女性题材故事经典碑刻的审美 一、崇高美 二、悲剧美 三、白族女性题材故事经典碑刻的文化意蕴 第三节 白族族群认同意识——文人群体的心理分析 一、明清时期文人重塑白族历史、文化的风尚 二、白族古代碑刻族群认同意识透视 三、明清时期白族族群认同的跨文化意义 第四章 白族民间碑刻与儡释道文化的受容 第一节 儒释道文化的民间世俗化 一、儒家文化的民间受容 二、妙香佛国的营造 三、道家思想的民间受容 四、民间儒释道文化的融合 第二节 “苍洱境”理想家园的文化生态书写——《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碑的个案分析 一、《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白文碑与汉译 二、“苍洱境”山水家园书写 三、“苍洱境”理想和谐社会书写 四、“苍洱境”理想家园书写之共鸣 第五章 白族古代墓碑与生命观探析 第一节 寿终正寝:生命乐观 一、生命乐观之慎终追远 二、生命乐观之立德、立功、立言、立名不朽 三、生命乐观之创业垂统 第二节 预立寿藏:超越生死 一、预立寿藏的概况 二、预立寿藏的死亡哲思 三、预立寿藏的人伦色彩 第三节 夭亡早逝:生命感伤 一、夭亡早逝之人生悲剧感 二、生命感伤之“立德”不朽 第六章 白族古代碑刻的体式与语言 第一节 文体丛生 一、白族古代碑刻的文体概况 二、一体多文 三、一文多体 第二节 诗碑:一枝独秀 一、诗碑概况 二、山水意境的营造 三、仕宦之情的传达 四、古今之情的沉吟 第三节 汉语权威与白语自觉 一、汉语碑刻的语言风格 二、白文碑 三、其他语言的碑刻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安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52973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3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0 |
出版时间 | 2012-06-01 |
首版时间 | 2012-06-01 |
印刷时间 | 2012-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7.424 |
丛书名 | |
印张 | 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10 |
宽 | 15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