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培养
内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社会性及其研究缘起

一 社会性与社会化

二 社会性研究的起源

第二节 社会性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问题的选择与研究层次

一 研究问题的来源

二 研究的层次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 横断研究

二 纵向追踪研究

三 聚合式交叉设计

第五节 收集资料的方法

一 自然观察

二 个案

三 访谈

四 测量

五 实验

第六节 研究方法的多元取向

一 实证研究的性质与不足

二 研究方法的多元取向

第二章 指导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理论

第一节 儿童社会化的经典理论

一 心理分析理论

二 社会学习理论

三 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节 儿童社会化的新理论

一 习性学:现代进化论

二 行为遗传学:个体差异的生物学基础

三 生态系统观:现代环境论

四 现代认知观: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

第三章 气质

第一节 气质概述

一 托马斯和切斯的研究

二 凯根的研究

三 对气质概念的不同理解

四 气质的稳定与变化

五 气质的测量

六 气质对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气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 气质与同伴关系

二 气质与社交能力、亲社会行为

三 气质与社会适应不良

四 气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小结

第三节 气质的培养

一 气质的可改变性

二 气质干预的理论分析与研究

三 应对气质的策略

第四章 情绪与依恋

第一节 情绪的意义及其发展

一 情绪的意义

二 婴儿早期情绪的发生与分化

第二节 母子依恋

一 依恋概述

二 依恋的产生

三 依恋的测量方法

四 依恋类型

五 依恋的影响因素

六 早期依恋对后期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父子依恋

一 父子依恋测量

二 父亲作为依恋对象

三 父亲教养与父子依恋

四 父子依恋形成的背景

五 父子依恋的作用

第四节 儿童情绪的发展与培养

一 儿童情绪的发展

二 儿童良好情绪的培养

第五章 社会行为

第一节 亲社会行为

一 亲社会行为及相关概念

二 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与发展

三 亲社会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四 亲社会行为产生的机制

五 道德认知理论

第二节 攻击行为

一 攻击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二 攻击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三 攻击行为的稳定性

四 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社会退缩行为

一 概念的界定与研究起源

二 社会退缩行为的种类

三 社会退缩行为的测量

四 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因素

五 社会退缩行为的性别差异

六 社会退缩行为对后期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合作与竞争

一 合作与竞争的定义

二 合作与竞争的研究方法

三 合作与竞争的起源及其发展

四 合作与竞争的性别差异

五 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

六 合作与竞争的结果

七 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五节 儿童社会行为的培养

一 亲社会行为与攻击行为

二 社会退缩行为

第六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亲子关系

一 亲子关系的定义及特征

二 亲子关系的维度

三 双向共建的亲子关系

四 亲子关系的社会背景:邻居、社会、种族和文化

第二节 同伴关系

一 社会测量

二 同伴接纳和拒绝的影响因素

三 社会地位与后期发展

四 小结

第三节 同胞关系

一 同胞关系的性质

二 父母教养与同胞关系

三 同胞关系与家庭中其他人际关系的关联

四 同胞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五 家庭对同胞的影响

第七章 自我与他人

第一节 自我

一 自我认识

二 自我评价

三 自我体验

四 自我控制

第二节 关注他人

一儿童对心理的理解

二 当下认知研究的取向

三 错误信念只是社会认知的一部分

四 社会互动与社会认知发展

第三节 性别行为差异与性别角色

一 年龄特征

二 理论解释

第四节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一 日常生活中对儿童提出要求

二 形成固定的规则

三 要求与规则的适度

四 帮助、引导、监督儿童完成要求与遵守规则

五 行为要求与行为规则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游戏

第一节 假装游戏

一 什么是假装游戏

二 假装游戏的心理背景

三 假装游戏与性别

四 假装游戏与社会阶层、文化背景

五 小结

第二节 嬉闹游戏

一 什么是嬉闹游戏

二 嬉闹游戏的发展

三 嬉闹游戏的作用

四 研究展望

五 小结

第九章 社会化经验及其结果

第一节 发展的可逆性

一 婴儿期的精神创伤与发展的关键期

二 对强烈情感创伤的研究

三 长期的消极生活经验

第二节 发展的多种结果

一 发展的脆弱性与适应性

二 发展的路径

第三节 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一 对发展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理解

二 精神病理学的预测研究

三 发展机制

后记

内容推荐

社会性是指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的行为、情感、认知模式,如果通俗地理解就是如何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行为总和。《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培养》共九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第一、二章),讨论本领域研究的起源、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主体内容(从第三章至第八章),涉及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领域——气质、情绪、社会行为、社会认知、游戏,讨论了其产生、发展、影响因素及培养;第三部分为总结(第九章),在对第二部分内容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社会性发展的一般规律。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培养》的作者是郑淑杰。

编辑推荐

社会性是指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的行为、情感、认知模式,如果通俗地理解就是如何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行为总和。《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培养》(作者郑淑杰)共九章,包括指导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理论;情绪与依恋;社会行为;人际关系等内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培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淑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10560
开本 16开
页数 3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5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图书小类
重量 0.5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10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