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坦白书(献给勇于直面幻灭的理想主义者)
内容
编辑推荐

还记得童年时的纸飞机吗?我们的童年消失在了何方?

如今的我们为什么耻于谈理想?你曾经的梦想都实现了吗?

艺术家马良的《坦白书:献给勇于直面幻灭的理想主义者》,带你我寻回年少时的梦。

这些文字和图像里住着热情和感知。童年不肯离去,热情不肯投降,对抗也是温情。

世界摄影金奖获得者马良第一次献上惊艳散文、独家精美绘画和十年来经典摄影作品。

内容推荐

《坦白书:献给勇于直面幻灭的理想主义者》是艺术家马良对于童年的回忆,对于理想的探索,承载了马良的执着追寻。

在书中,马良不但记录了对童年的回忆,也分享了对摄影、绘画等艺术创作的感悟,对理想、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全书共收录了马良80余件作品图录,手稿、草图、绘画、摄影作品,装置作品、收藏品一并囊括于书中,真实丰富。

坦白书中马良向我们娓娓道来他的童年。

所有关于童年的回忆,在他看来都是不该忘却的生命里的呼吸。马良曾经以为夏天里的一切都是没有尽头的,也曾经崇拜一个流氓。他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十年间的倾心之作,囊括绘画作品、摄影作品、装置作品、散文、诗歌。

本书的亮点之一是第五章,马良曾在微博上发起了“如果你得到穿梭于时间的机会,会做什么”的活动,得到了800多位网友的感人回应。在本书中,马良选出了200位网友的文字。感谢这些网友,这本书因为你们而闪闪发光。

书的最后一章“我去过你儿时的每一个梦”,马良对他的艺术创作有精彩又真诚的诠释:“善良和美有时也生长于最丑恶的土壤里,我们必须要相信这一点,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

《坦白书:献给勇于直面幻灭的理想主义者》这本书献给所有怀才不遇的发胖了的家禽,献给那些曾经幻想过翱翔万里的心,献给渐行渐远的梦想。勿忘初心,保持天真。

目录

序一 坦白书

序二 尖叫,图书馆,蒙克,和陌生人

第一章 那些不该忘却的生命里的呼吸

第二章 我曾经以为夏天里的一切都是没有尽头的

第三章 曾经崇拜一个流氓

第四章 我们孤独地表演着自己

第五章 我开始相信爱和自由只存在于惊鸿一瞥间

第六章 你儿时的每一个梦我都去过

试读章节

痰盂上的先知

我的幼儿园在一栋老旧的西洋别墅里,据说原来的主人是国民党的军官。记得最清楚的是二楼的过道右侧,有一排长长的窗,窗的顶部是半圆的,有些像延安的窑洞入口,大约有六扇窗。走道另外一边是一堵靠得很近的墙,估计是改建成幼儿园的时候新加出来的,因为这堵墙,这排阳光充足的窗子成了意义不大的摆设。

在墙脚下的阳光里整齐地排了大约二十个痰盂,那就是我们小孩子的公共厕所,或者也可以叫“公开厕所”。每天午睡之前,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在那里坐一排,大便。没有完成这个任务的小朋友,是没有资格睡午觉的。而我总是在这件事情上很不争气,坐在那里看着所有的小朋友被老师一一横放在膝盖上,粗暴地擦了屁股,然后幸福地滚上床去。可是我总是找不到感觉。

猜都可以猜得出来老师眼睛里的厌弃,于是我头都不敢抬,一直喘着粗气,做出全力以赴的样子,直到大家都休息了,走廊里只留下我和十九个盖了红塑料盖子的白色痰盂。窗外传来知了的聒噪,闻着那些红色塑料盖子下令我自卑叉气馁的味道,至今记得那种深深的失败感,甚至觉得那白色的痰盂将一辈子粘在我的屁股上了。

时间过了很久,走廊里一点声音都没有,小朋友都睡熟了,老师也把我忘掉了。抬头望着窗外微微刺眼的阳光,我第一次隐约感觉到将来的生命里,一定有些事情是很难办的。

断臂记

小时候,我家住的房子,解放前是个白俄医生的诊所;西洋式的漂亮屋子,所以窗口有很宽的窗台,父亲于是在窗的木制内框上钉了几根木条,于是窗台就成了我的婴儿车,爸妈去上班的时候,我就被安排这样站在里面,一边是对着马路的钢窗,一边是爸爸钉的栏杆,脚下垫几个枕头,站累了也可以坐下。我每天下午就在那里看着窗外,等待他们回来。

那时我太小了,这些细节都是后来由我心思细密的姐姐一一描述给我听的。这样的日子据说持续了近半年的时间,我都是一个人站在家里的窗台上。姐姐说她每天下学的时候,路过我家临街的窗子,都能看见我在玻璃窗后面拼命地挥手傻笑。后来,一次妈妈路过那窗口,看见我趴在窗玻璃上,正在熟练地抓苍蝇吃,她哭了,终于决定从老家农村请来一个远房亲戚的亲戚来照顾我。

那远房亲戚的亲戚,据我姐姐描述是个粗暴又狡猾的老妇。总是在我父母面前表现得很慈爱的样子,而他们不在的时候,就对我们姐弟非常冷漠。姐姐想伙同我一起向父母告状,可怜那时我还不会说话,自然帮不上什么忙。结果父母还狠狠批评了姐姐,说她把自己当成了资产阶级的富家千金,看不起劳动人民。最后姐姐被骂得够呛,那老妇人倒反而更受到我父亲的关照,而我则还是每天站在窗台里。

直到有一天,姐姐又路过那个窗口,又看见我在拍手傻笑,估计是动静大了一些,引起那老太太的邪气,一把把我从窗口揪到了枕头堆里。姐姐说她当时大吃一惊,因为我的脸突然哭到变形,虽然玻璃窗隔绝了声音,她还是预感到我受到了伤害。于是拼命跑,绕一大圈从房子的后门冲进家,只看见小小的我左手托着右臂在狂哭,而右臂不自然地垂着。她立即明白了我的手被扯断了,于是疯狂地冲上和那老太婆撕打了起来,不顾一切地咬她。

后来,爸妈把我送去医院,接好了手臂,而这老太被赶回乡下。

再后来,姐姐的意见受到了父母的重视,而我,又一个人站在窗台上了。

玉兰花

我曾经就读的南京西路第一小学的旧址,现在已经在地图上消失了。我后来曾经想去拍些照片,可是看见的是一栋贴了白瓷砖的简陋校舍。所以那些美好的一切只留在记忆里了,而我的描述因为无可考证,想必也显得更加地云山雾罩,不可思忆了。

那栋两层的建筑以前是一个大户人家,户还相当的大,有《上海滩》电视剧里才有的那种室内大型楼梯,繁复雕花的木质扶手可供调皮的孩子作滑梯,被踩得发白的台阶上,还有铜制的固定地毯的小钉子,当然地毯早就没了,上下楼梯的时候,经常有小孩子因为那些铜钉子而绊跟头,后来这些害人的东西就被校工用榔头砸掉了。我还趁火打劫偷拿了一个,当然现在也早就不知所终。

所有的窗户都是彩色玻璃镶嵌的,楼梯背后的那一组窗户最华丽,三扇巨大的花花绿绿的窗户永远关得死死的,于是大厅里的光线永远呈现一种妖异的不现实的气氛,那时没有美国大片,我可怜的想象力也就只达到花果山水帘洞之类的水平。后来看《哈利波特》的时候,总是觉得那魔法学校很眼熟,回忆了半天才想起来,就是因为那种彩色玻璃所折射出来的神秘光线。

教室里有个长得很浪漫的壁炉,可惜早就废弃了,放满了扫帚和簸箕之类的一点都不浪漫的东西。我坐在靠窗的一个课桌,冬天的时候得用报纸涂糨糊把窗户的缝都糊起来,不然我坐的位置简直就像坐在冰冷的地狱门口,夏天时那位置自然很凉快,窗外就是一棵古老的广玉兰树,像一柄巨大的遮阳伞,把那小小的小学校遮得密密实实的。而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里偶尔射下几丝光线,如果我坐得很端正的话,有一束光总是会落在我的前额的头发上,暖暖的。而我总是在老师不易觉察的范围里,缓慢地移动着脑袋,让那束光线可以时不时地刺人我的眼睛,让我产生片刻昏昏欲睡的幸福感。也因为阳光的耀眼,回头再看教室里,越发地一片昏暗,也越发地厌恶上课了。

每年六月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那棵树便会开满了白色的大颗的玉兰花,随着微风淡淡的花香弥漫着整个学校。每次闻到这若有若无的花香,我的脚下就渐渐铺开了一条注定了的道路:先是要面对一张陌生的考卷,然后是开满了红灯的学生手册,戴眼镜的女同学的奚落,老师和姐姐的语重心长的羞辱,还有我深深的自暴自弃。  后来那淡淡的芬芳成为了我长大后最爱闻的气味,同时也是最令我伤怀的味道。就像生命里所有的甜蜜和酸楚总是结伴而行,疼痛总是四处追逐着欢乐,片刻也不愿分开。

P11-17

序言

坦白书

我其实是个拍照片和画画为生的人。第一句就坦白这个是因为我始终是有些心虚的,虽然这些年各种作品画册已经出版了好几本,但堂而皇之地敢将自己的文字也和盘托出,这只是第二次。上次出一本画册,出版社也收入了我写的一些创作散记,可惜也许是尊崇图片的心理,或者篇幅的问题,刊登的文字竟然都没有分章断句,于是乎这些本身就有些绕口的杂文一股脑儿堆在一起,陪衬着那些色彩斑斓却语焉不详的照片,活脱一幅火烧火燎想要争辩却口齿不清的可怜样子。唉,这事儿几乎成了我的一场心病。

真幸运那些曾受了委屈的字儿,还有其他一些没有见过世面的他们的乡亲们,今天又得以在这本书上凑在一起。我和它们是知根知底的关系,如今这些心慌气急的小短句子能获得宽敞的空间,显得稍微有那么些优雅富态。全是因了他们之前的落魄,算是给些小小的补偿。我12岁起就进了美校读书,文化课成绩一直磕磕碰碰的,倒是曾设想过自己有一天混出头了,我画的那些小画片儿能登堂入室,挂在一些刷得粉白粉白的墙上,仪态万方煞有介事的样子。可真是断然没有敢想,我这样几笔破字能方方正正地印在白纸上,这是一场如此意外的收获,让我有点冲昏头脑的激动,以至于我写到此处也觉得自己实在啰唆。

我有时也好奇,到底是什么东西能让一个从小没好好读书的人,产生要和这个世界坐下来认真聊聊的冲动,也不知道从哪儿涌起一股子热情,想把自己所经历过的那些其实很难说明白的感受,一五一十的对我完全不认识的读者;不小心读到这一段的您,老老实实地坦白。遣词造句对我可真是个费力的事儿,远不如我画个布景,拍张照片来得轻松自信。可是,我就想主动坦白,即使一点儿不从宽,我也会那么干的。有时我觉得自己从事的视觉创作就像在出哑谜,这个沉默的无法注解的形式,让我自己也憋屈万分,一个心直口快的人却要守住一个个看上去天大的秘密,无奈下神秘兮兮的,生出一副故弄玄虚的神色。其实又有什么秘密呢?只不过是我经历过的琐屑却又实在的生活,那些成长所赠予的细密如尘的情感罢了。

这本书里有好多篇幅都是关于我的少年时代,一些我如今回想起来实在不舍得丢弃的回忆。也有些是在微博里写的谈摄影谈生活的,都是些自说自话的念头。其实我自己也从来没有确定他们就真是正确的,虽然冒着混淆是非的风险,但还是想把他们记录下来。只想让诸君亲眼看到,一个善感的小混蛋,一个自诩的创作者到底是怎么一路跌跌撞撞走过来的。我记下了些书本里我从来没有读过,但生活最终教会我的道理;一些我作为一个七尺男儿曾经羞于泄露的过于敏感的体验;以及一个选择了艺术创作,选择了这种生活的人,不得不面对的自我审判,那些自己对自己的严刑逼供、宁死不屈等等。

在我看来,这个迷瘴重重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过桃花源,那些对美好的相信只是存在于我们的心中罢了,像是一个个相互无法抵达的目的地,谁也没有义务要将自己的内心开放出来,那是每个人私密的领地。可是创作者则无法这样遮遮掩掩欲说还休地活着,坦白是这份工作所附带的一份有些无可奈何的职业操守。文艺是一份工作,总要有人干这行的吧。我的父母一辈子都在干这个,我只是老老实实继承了他们的工作。是的,除了坦白,我也别无选择。

这本书是我在生活的乱枝杂草里修葺的一条小径,径直通向的是我自己的那座不再设防的城市,也许在您看来其中并无甚风景,但我的确就是在那里出生,长大,之后一直在里面生活。这也是一份还算坦白的地图,献于诸君,我一一标示出了那些曾经让我深陷的泥泞和彷徨,也指给你看那片我还不曾到达的远方。  此处特别感谢在微博上和我互动的网友们,本书中我摘录了一篇微博,是我的一个提问,以及一百多位网友的真诚回答。一个漫不经心的设问却给了我一次特别感动的精神体验,所以分享在此书中,借花献佛希望更多的人一起感受这份生命的真诚和温暖。我还想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沈奇岚小姐,对此书所付出的大量心血,还有出品人陈垦先生的信任,以及我的好友姜延亲自操刀帮我将这些草图碎语呈现为一本如此漂亮的书,能和你们一起工作是我的无上荣幸和骄傲。

马良 2012-02-03凌晨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坦白书(献给勇于直面幻灭的理想主义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57297
开本 24开
页数 1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7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