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光之城》出版方力捧新锐作家惊悚奇幻罗曼史《预言姐妹》!
《预言姐妹》是米歇尔·辛克处女作及成名作。她习惯于在阅读后提出种种假设。当所有假设找到了正确的位置,一个故事便诞生了。
《预言姐妹(1预言姐妹)》——一部哥特式惊悚罗曼史!生动迷人的角色,欲罢不能的故事,情感丰富的文字,外加卓绝的叙事技巧。
图书 | 预言姐妹(1预言姐妹) |
内容 | 编辑推荐 《暮光之城》出版方力捧新锐作家惊悚奇幻罗曼史《预言姐妹》! 《预言姐妹》是米歇尔·辛克处女作及成名作。她习惯于在阅读后提出种种假设。当所有假设找到了正确的位置,一个故事便诞生了。 《预言姐妹(1预言姐妹)》——一部哥特式惊悚罗曼史!生动迷人的角色,欲罢不能的故事,情感丰富的文字,外加卓绝的叙事技巧。 内容推荐 《暮光之城》出版方力捧新锐作家惊悚奇幻罗曼史《预言姐妹》!米歇尔·辛克处女作及成名作。 丽雅站在雨中,雨水在父亲的墓碑上滑落。 孪生妹妹爱丽丝站在她身旁,丽雅内心很清楚,她和妹妹在某些地方其实截然不同。 自从父亲意外身亡后,丽雅身边接连发生许多诡异事件:手腕浮现神秘印记,幻觉频频出现,接着被可怕的噩梦侵扰。 在探寻印记隐藏的秘密时,丽雅意外地从父亲遗留的书籍里找到一则古老的预言,似乎与她与爱丽丝的命运相关,但她无法确定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可怕的不止于此,她还看见妹妹爱丽丝在房间里喃喃自语,仿佛在同不存在的人说话…… 《预言姐妹(1预言姐妹)》生动迷人的角色,欲罢不能的故事,情感丰富的文字,外加卓绝的叙事技巧。 试读章节 家里的其他人都去歇息了,我却久久地留在楼下。我自己的房间跟桦木庄园的大部分房间一样,点着炉火。但客厅这里的炉火已经渐渐熄灭,昏暗的火光是唯一光源。我之所以坐在客厅里,不是因为这里温暖,而是因为,我没有勇气上楼。 父亲去世的三天里,我一直让自己忙个不停。亨利是必须安抚的;至于父亲的葬礼,虽然可以交给维吉尼亚阿姨去安排,但我一直告诉自己,我应该帮忙分担些事情才对。然而此时此刻,当我身处这空荡荡的客厅,只有大座钟的滴答声作伴时,我才发现,自己只是在逃避这一刻:这一刻,我要走上楼梯,从父亲的空房间前经过;这一刻,我应该承认,他真的走了。 我迅速站了起来,赶在自己害怕之前,迈开穿着拖鞋的双脚,走上蜿蜒的楼梯,穿过东翼的走廊,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一次次跨出的脚步上。我经过爱丽丝的房间,接下来是亨利的,然后,走廊尽头的房间吸引了我的目光。那里,曾经是母亲的房间。 暗室。 小时候,爱丽丝和我提到那个房间时,总是压低声音,但我忘记我们为什么要称它为暗室了。也许是因为,在众多一年里九个月都炉火不熄的高大房间里,那是唯一一个无人居住、完全漆黑的房间。而且,即使是母亲还活着的时候,那房间也给人一种黑暗之感。因为,离世之前的几个月,她都躲在那房间里,仿佛她就是在那里飘啊飘啊,飘得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继续走到自己的房间,脱下外衣,换上睡裙,坐在床边开始梳头,把头发梳得闪闪发亮。敲门声响起时,我还没梳完。 “是谁?” 门外传来爱丽丝的声音。“是我。可以进来吗?” “当然。” 房门吱呀一声打开,一阵凉风从冰冷的走廊涌进来。她迅速关上门,走到床边,像孩提时那样坐在我的身旁。她的白色睡裙跟我的几乎一模一样,但她那件总是按照她的要求用上等丝绸制作,而我总是宁要舒适不要时髦,除了夏装之外都选择法兰绒。 她伸手来要梳子。“让我来。” 我交出梳子,一边掩饰自己的讶异——我们俩并不是那种夜里互相梳头或吐露心事的姐妹——一边转过身去让她为我梳头。 她拿着梳子,每一下都从头顶到发尾一梳到底。我们的镜像落在五斗柜上的镜子里,在火光中从这样的距离看过去,几乎一模一样。我们的头发闪着相同的栗色光泽,脸颊拥有一样的弧度,很难相信有人能分得清我俩。但我知道,熟悉我们的人之所以能准确地辨认出我们两姐妹,靠的是细微差别。我的脸蛋稍微圆润一些,相比之下,妹妹的脸蛋较为尖削:我的眼神里总有一种沉静的自省,她却跟我相反,眼中闪着狡黠的光芒;爱丽丝闪闪发亮如同珠宝,而我,总是在沉思、猜测和琢磨。 壁炉里的炉火噼啪作响,梳子梳过我的头发,爱丽丝的手轻抚我的头顶。我闭上双眼,放松双肩,沉浸在这种舒缓的节奏之中。 “你还记得她吗?” 我眼睑一抖,睁开了眼睛。这是个不同寻常的问题,一时之间,我不知该怎么回答。母亲去世时,我们只是六岁的小女孩。她是从湖边悬崖上坠落而亡的,死因不明。当时,父亲盼望已久的儿子亨利才刚刚出生几个月,医生已经明确宣布他的双腿终生残废。维吉尼亚阿姨总是说,母亲在亨利出生后就变了一个人。她的死亡至今仍充满疑问,我们从不谈论它,也不谈论之后的调查。 我只能说实话。“记得,但是只有一点点。你呢?” 她犹豫了一下才回答,用梳子继续梳着头发。“我相信我记得,不过,只有些片段,都是些小细节。我常常疑惑,为什么我会记得她那条绿色的裙子,却不记得她朗读时的声音,为什么我能清楚地记得她放在客厅桌上的那本诗集,却不记得她的气味。” “我想,是茉莉和……橙子的香味。” “是吗?那是她的气味?”爱丽丝在我身后喃喃说着,“我不记得了。” “来,轮到我了。”我扭过身去拿梳子。 她像个孩子般顺从地转过身。“丽雅?” “嗯?” “如果你知道母亲的事……如果你想起某些……某些重要的事,你会告诉我吗?”她的声音很轻,我从没见过她这么犹疑。 这个奇怪的问题哽住了我的喉咙。“会的,当然会。爱丽丝,你呢?” 她迟疑了,房间里唯一的声音就是梳子滑过丝般头发的轻柔摩挲声。“我想会吧。”P4-6 书评(媒体评论) 一部哥特式惊悚罗曼史,峰回路转的剧情,多元化性格的人物设定……生动迷人的角色,欲罢不能的故事,情感丰富的文字,外加卓绝的叙事技巧。 ——《卫报》 在描绘姐妹间微妙关系时,更增添疏离的寒意,带来一种特殊的哥特风。作者运用预言的多重意义,令整个故事精彩可期。在对误解和谜团抽丝剥茧的过程中,将读者引入复杂难辨的推论中,导向痛心的结局…… ——《出版人周刊》 当女孩们合力寻找预言及自己在其中的角色时,谋杀、秘密,以及魂灵萦绕在哥特式的背景中。抓人的悬念被娴熟地设计存了故事中。 ——《费城公告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预言姐妹(1预言姐妹)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国)米歇尔·辛克 |
译者 | 董宇虹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73171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0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5 |
出版时间 | 2013-11-01 |
首版时间 | 2013-11-01 |
印刷时间 | 2013-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2 |
CIP核字 | 2012178793 |
中图分类号 | I712.45 |
丛书名 | |
印张 | 9.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10 |
宽 | 15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10-2011-362号 |
版权提供者 | Michelle Zink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