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细说两晋南北朝(黎东方讲史之续)
内容
编辑推荐

沈起炜编著的《细说两晋南北朝(黎东方讲史之续)》内容介绍:“细说体”源起于抗战期间黎东方教授在重庆的“讲史”盛举。当年黎教授以历史学家的睿智与妙趣横生的词锋,讲三国、讲武则天,倾倒四座,轰动山城,听众争相买票入场。黎先生“讲史”完全不同于一般说书人,他既不虚构任何一个人物,也不虚构任何一件事情,而是广泛地从各种史书中搜集和贯串史料,按需而取,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语言吸引了无数听众。“细说体”历史著作即以“讲史”的形式,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职官、制度、文化、学术等等,分列为若干题目,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分别加以“细说”,分则为独立的历史故事,合则为一朝断代信史,文字挥洒优美,史事详实可信,它使读者“以读《三国演义》的轻松心情,获得的却是胜于《三国志》的历史知识”。

内容推荐

沈起炜编著的《细说两晋南北朝(黎东方讲史之续)》以讲史形式阐述了自西晋建立至隋文帝统一南北朝之间的历史。作者系著名通俗历史读物作家,熟谙史实,文笔优美,《细说两晋南北朝(黎东方讲史之续)》沿袭了黎东方“讲史”笔法,可读性极强。台北大学历史系主任马先醒教授评说“细说体”是让读者以看《三国演义》的轻松心情,获得的却是胜于《三国志》的历史知识。已出五种“细说“已受到读者欢迎,如今一次将自秦汉至民国的九册“细说”整套推出,估计影响会更大。

目录

《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细说宋朝》序言

自序

开场白

一 不及格的开国君臣

二 魏晋之际的才人名士

三 《徙戎论》

四 白痴皇帝和黑丑的矮皇后

五 皇族大混战

六 成汉李氏

七 匈奴刘渊的汉朝(前赵)

八 怀、愍二帝与西晋灭亡

九 陈敏和杜锼,长江流域的动乱

一○ “王与马,共天下”

一一 刘琨之死

一二 北方的两个安定地区——河西和辽东

一三 石勒建立后赵

一四 王敦

一五 苏峻、祖约的叛乱

一六 庾氏弟兄收复中原的尝试

一七 桓温灭成汉

一八 石虎父子、冉闵

一九 殷浩、桓温北伐的失败

二○ 苻坚和王猛,北方的短期统一

二一 淝水之战

二二 北方的重新分裂

二三 拓跋氏建立北魏

二四 后燕的残局

二五 桓玄、孙恩

二六 刘裕北伐

二七 西秦和四个凉国

二八 赫连勃勃和统万城

二九 东晋的文化名人

三○ 刘裕做皇帝

三一 元嘉之治

三二 北魏统一北方

三三 崔浩之死

三四 元嘉北伐胡马窥江——宋魏势力的消长

三五 自相残杀的刘宋帝室

三六 提倡节俭的齐高帝

三七 北朝的女政治家——文明冯太后

三八 魏孝文帝改革旧俗

三九 齐、梁的更迭

四○ 北魏宣武帝和高肇

四一 梁初与魏争夺淮南的战斗

四二 北魏胡太后临朝

四三 高欢在魏末大乱中崛起

四四 魏分为二、东西恶战

四五 高欢父子的虐政

四六 “五十年中,江表无事”

四七 侯景乱梁

四八 侯景的末日

四九 江陵的陷落

五○ 陈霸先

五一 恣意作乐的北齐高湛父子

五二 宇文氏的霸业

五三 北方的统一

五四 金陵王气黯然收

五五 岭南女杰洗夫人——一个深明大义的政治家

五六 士族

五七 南北朝的文艺学术

五八 南北朝的科学技术

试读章节

魏元帝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八月,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嗣为相国、晋王。但只过了四个月,这位年仅二十(虚岁)的晋王,还等不及过年,就逼使与自己同龄的魏元帝曹奂“禅”位,废他做陈留王,自己登基称帝,立国为晋,改元泰始元年。又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司马师为景皇帝,司马昭为文皇帝,从此,魏国告亡,晋朝开始了。这是祖孙三代四人欺人孤儿寡母的结果,丝毫不值得夸耀,所以后来明帝听王导讲祖宗得天下的故事,竟羞惭得抬不起头,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历史上,“逆取”的事例并不鲜见,但在得天下后,如能“顺守”,治国作出成就,后人也一样会给予肯定的评价。可是,这位后来被谥为武帝的年轻天子却并非如此。虽然他在位时没有多少过恶,例如那位被废黜的曹奂得保善终,一直活到了五十八岁,但也说不上有什么政绩。老丞相何曾就曾对儿子们说过:“吾每宴见,未尝闻经国远图,惟说平生常事。”为此,他忧心忡忡,断定晋朝的国运不会长久,所以他指着孙儿们说:“此等必遇乱亡也!”他预测得很对,到永嘉(晋怀帝年号,307—313年)之末,何氏一族在丧乱中惨遭了灭门之祸。

晋武帝治国无方,但好色却很有名。泰始九年(公元273年),他选公卿之家以下的女儿进宫,在采选结束前,还禁止天下人的婚嫁。次年,他又取良家百姓和众多将吏的女儿三千人进宫供其挑选,当时母女号啕,哭声一直传到了宫外。至太康二年(281年),他还将原来的吴国宫女三千人也纳进宫里,这时后宫的女子竟有万人之多。在后宫,武帝常好乘羊车游乐,羊在哪里停下不走,他就在哪里留宿过夜。羊要吃草,也爱成味,有些宫人就在房门上插上竹叶,把盐汁洒在门口,引得羊车停在自己的门口。

皇帝本人无所作为倒也无妨,只要托付得人,一样可以治国平天下,如齐桓公用管仲就是一例。晋武帝用的人确有好的。如博学多识的中书令张华,他曾促使武帝定下决心出兵灭吴,而一旦出兵,他又亲任度支尚书(财政部长),以保证军需粮草的供给,因此是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再如镇守襄阳多年的羊祜,他与吴将陆抗对峙,竟深受陆抗的钦佩,说他是属于乐毅、诸葛孔明一流的人物。一次陆抗生病,羊祜送药给他,陆抗坦然服下。部下谏劝,陆抗就说:“岂有鸩人羊叔子!”叔子是羊祜的字。羊祜苦心经营,在作灭吴的准备,但陆抗在世时,他知道不容易成功,就没有发起进攻。咸宁二年(276年),陆抗一去世,他便上疏请命伐吴,但朝中却有很多人表示反对。为此他常叹道:“天下不如意事,十常七八,天与不取,岂不令人抱憾!”咸宁四年(278年),他抱恨去世,时年五十七岁。临终前,他举荐杜预继任。杜预素来与他同志,在灭吴的征战中,他率军攻克江陵(今湖北荆州)后,沅湘以南的州郡都望风迎降。羊祜慧眼识人,而杜预也终于实现了羊祜的遗志。  张华、羊祜、杜预,他们都是名著一时的经国之才,但他们在晋武帝的朝廷里,却不属于主流派。主流派是何曾、贾充和杨皇后的父亲杨骏等人。何曾、贾充都是魏时司马氏的党羽。何曾在魏时已官至司徒。他看得出武帝庸碌,但他本人也不是品行高洁的贤臣,在生活上奢侈无度,“日食万钱,犹日无下箸处”(《晋书》本传语)。他明知子孙会遭乱世,却不教他们戒骄戒奢。尤其他的儿子何劭,比父亲奢华更甚,每天饮食的费用要达二万钱之多。以后,他的几个孙子也大都如此,加之骄而且吝,又盛气凌人,便为同僚和乡里人所恨,所以不免杀身之祸。贾充是司马昭、司马炎父子的心腹,成司马氏之事的人是他,但败司马氏之事的人也是他。当年(魏甘露五年,260年),魏主高贵乡公曹髦,率殿中宿卫、苍头、官僮等讨伐司马昭,司马氏的兵士见魏主挥剑亲战,毕竟有些顾忌,谁也不敢上前。这时,太子舍人成济问中护军贾充:“形势危急,怎么办?”贾充毫不迟疑,道:“司马公畜养尔等,正为今日之事,不问是谁,动手就是!”成济得令,一家伙便把曹髦杀了。事后,贾充诿罪成济,灭其一族,自己反而封侯升官。

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昭将次子司马攸过继给他,自己则继承了兄长的大将军、录尚书事(魏晋南北朝时总揽一切的职务)的官职。他曾一度考虑再传位给司马攸,但何曾、贾充等人都称赞其长子司马炎有“德、才”,山涛也说“废长立少,违礼不祥”。为此司马昭就考核了司马炎的“才”,觉得不错,才打定主意,立他做晋王世子。其实,司马炎何尝有才,那是因为他的心腹羊琇,事先替他拟了若干份时政意见书,又让他读熟了,所以他才应付得了父王的考核。司马昭是个极精明的人,但’在这件事上却被糊弄了,由此不仅抛弃了声望远在司马炎之上的司马攸,而且还种下了日后政争的祸根。P2-4

序言

出版说明

20世纪90年代后期,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教授的“细说体”历史著作《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简体字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从此,在中国大陆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又增添了一种新的叙史体裁——“细说体”。

“细说体”源起于抗战期间黎东方教授在重庆的“讲史”盛举。当年黎教授以历史学家的睿智与妙趣横生的词锋,讲三国、讲武则天,倾倒四座,轰动山城,听众争相买票入场。黎先生“讲史”完全不同于一般说书人,他既不虚构任何一个人物,也不虚构任何一件事情,而是广泛地从各种史书中搜集和贯串史料,按需而取,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语言吸引了无数听众。“细说体”历史著作即以“讲史”的形式,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职官、制度、文化、学术等等,分列为若干题目,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分别加以“细说”,分则为独立的历史故事,合则为一朝断代信史,文字挥洒优美,史事详实可信,它使读者“以读《三国演义》的轻松心情,获得的却是胜于《三国志》的历史知识”(原台北大学历史系主任马先醒教授语)。无怪乎胡适博士读了《细说清朝》后,就曾力劝黎先生将历朝历代都“细说”一遍。而林语堂则将他自己的“幽默大师”名衔拱手礼让给黎东方先生。

“细说体”历史著作是用口讲说在先,以笔成文在后,因此,其文其质都别具特色。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盛赞黎东方以深厚学养和探索精神撰写“细说中国历史丛书”,独辟历史通俗化的蹊径:“他用干净利落、明白晓畅的文字加以表述,使得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都能读懂,而且都能读得饶有兴趣。”“细说中国历史丛书”还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解答了一些民间传说和历史之谜,如秦始皇的神秘身世、孝庄太后有没有下嫁多尔衮、雍正是否吕四娘所杀、乾隆是否汉人之子……等等,既具珍贵的史料价值,又有极强的可读性,这是一般史书所难以做到的。

“细说体”另一个特点是作者在叙述历史的同时,随时加以点评,鲜明地表达自己的好恶和观点,虽持一家之说,但冲破了某些正统的陈腐思想,颇具真知灼见,引导读者以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很有新意。例如,作者认为刘备不仅不是圣人,而且不是贤人,因为他每逢军事失利,就把老婆儿子一起丢掉,只顾自己逃命。又如,作者认为曹氏篡汉,只是个“篡”字,因为天下是曹操自己打出来的;而司马氏篡魏,不仅是“篡”,还要加个“窃”字,因为天下是司马懿靠“骗”和“媚”偷来的。再如,作者认为雍正为人虽狠,但政绩卓著,在位十三年胜过康熙六十一年的治绩。凡此种种,书中都有详细事例加以印证。

旅美著名学者、教育家顾毓琇先生,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著名历史学家唐振常先生都热情洋溢地为以上五种《细说》的简体字横排本作序,介绍了黎东方当年的“讲史”盛事以及“细说体”的由来和特色,使这位离开故乡五十年的资深史学家重新得到祖国大陆史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黎先生的五种《细说》曾于20世纪60年代在台湾出版,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90年代在上海出版后,同样受到读者的追捧,出版社多次加印。这使黎东方先生受到很大鼓舞,也进一步加强了写齐从秦汉到民国全部历史的决心。当时,黎先生已年近九秩,他以老骥伏枥的精神开始了撰写《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和《细说宋朝》的艰巨工作。孰料执笔至1998年12月底,黎先生竟夜睡不起,猝然仙逝,以致大愿未竟,良可哀痛。

为竟黎先生遗愿,亦为众多爱读“细说体”史书的读者计,出版社受黎夫人黄鸿书女士的委托,约请对丛书所缺的各朝历史素有研究,且熟悉“细说体”笔法的学者,分担撰写任务。黎先生高足、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副教授陈文豪承担起整理黎先生《细说秦汉》部分遗稿的工作。因其内容不全,大陆学者、著名秦汉史专家王子今又慨然受托,补写完成了书稿所缺的章节。与此同时,《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和《细说宋朝》也分别由上海三位学者沈起炜、赵剑敏和虞云国完成,并由历史学家沈渭滨教授为新撰的四种《细说》作序。至此,“细说中国历史丛书”集海峡两岸两代史学家之心智和功力,终于大功告成。

“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出版后,好评如潮,虽然未经大力宣传,更无电视媒体的依托,却是一印再印,长盛不衰,不仅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而且获得史学界的高度赞扬。不少学者建议,在当今许多名为讲史,实为讲故事的书籍热销之际,何不把中国卖票讲史第一人黎东方教授的“细说”系列重新修订出版,让更多喜欢历史的读者从生动精彩的故事中了解真正的历史?于是,就有了这套“黎东方讲史”。其中虽然有三本书不是黎先生原著,还有一本系在黎先生原稿基础上由他人补编,但所有作者均系出版社受黎夫人委托而约请,而所有文字均按照黎先生首创的“细说体”撰写,当可视作“黎东方讲史”之续,自应纳入这一系列。

从“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到“黎东方讲史”,我们做了以下几件工作:

1.恢复了部分初版时删除的章节和文字。如《细说清朝》中的“丧失琉球”,《细说明朝》中的“北元世系”,《细说元朝》中的“宋末诸儒”等。

2.恢复了《细说清朝》中原有的插图和图注,并在其他各书中添加了插图和图注。

3.增补了部分章节。如《细说隋唐》中的“李煜”、“冯道”等。

4.修正了原书中的疏漏和错讹。  5.重新设计了封面和版式。

但愿以焕然一新面目出现的“黎东方讲史”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

编者

2007年元月

书评(媒体评论)

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章太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细说两晋南北朝(黎东方讲史之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起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19000
开本 16开
页数 414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94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86
CIP核字 2013267193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8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1:5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