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谋杀”“死亡”“诡事”“失踪”等成了惊悚、悬疑、推理小说里规避不了的关键词。小说作家们喜欢把自己的主人公放置在夜里,放置在重重疑云的谜案中,然后塑造一个擅长推理、胆大心细的人,或是侦探,或是警察,或是其他的从业者,让他们带领着读者走出团团迷雾,揭露各怀鬼胎的阴谋设计者。
霍克等编著的《世界悬疑推理故事》中惊悚、恐怖气氛的渲染和营造让人顿生身临其境之感,忍不住战栗、惊叫;令人称绝的文字流淌着震撼人心的魅力和热血沸腾的魔力,撩拨着我们的每一根神经,其诡异的吸引力让人难以抗拒。在寂静的夜里,或者闲暇之余,本书将会带你进人那些离奇的悬疑情节当中,你将成为事件当中的大侦探,抽丝剥茧,解开一个个令人百思不解的谜题。
自1841年爱伦·坡开创悬疑、推理小说的写作范式以来:20世纪以后,阿瑟·柯南道尔、希区柯克等一批世界级悬疑、推理大师们,以其天才的情节构思、诡谲的氛围营造、缜密的逻辑推理,凭借深厚的人文底蕴,写下了无数家喻户晓的名篇佳作,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这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使惊悚、悬疑、推理小说不再是一种仅供读者消遣的通俗读物,而是作为一种另类经典昂首阔步于文学殿堂,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感染了成千上万的人,还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和智慧上的启迪。
霍克等编著的《世界悬疑推理故事》荟萃了世界各国著名悬疑、推理大师成就最高、影响最深、流传最广的作品,它们的作者包括英国侦探女皇阿加莎克里斯蒂,师承莫泊桑、福楼拜的法国悬疑大师莫里斯·勒布朗。英国的惊悚天王G.K.切斯特顿,日本的推理宗师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松本清张等。当机关算尽的犯罪者遇上聪明绝顶的追查人,当理智和情感纠缠不清,当侦查与反侦查不相上下……这些离奇的事件令人毛骨悚然,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却又让人忍不住一再探究。故事中所展现的娴熟的技巧、冷峻的风格以及精彩绝伦的构思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故事中勾勒的画面、谋杀奇案、失踪之谜、幽灵诡事让读者毛骨悚然,却也在惊悸中享受探秘之旅。《世界悬疑推理故事》每一篇都扣人心弦,让人身不由己地参与到故事的发展过程当中,时而迷惑,时而紧张,时而惊慌,时而恐惧,时而轻松,时而兴奋,直到最后水落石出之际,才会大舒一口气。
我一边听角落的老人讲述,一边在想艾林顿先生的事情。而当我这样陷入沉思的时候,角落里的老人再次看穿我的心思,说道,“我看你好像对这件事很感兴趣,那么,能不能和我说说,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据我了解,当然,正如您刚刚所说,我的了解都是从报纸上得来的。”我对老头的敌意已经完全打消了,我惊讶于他对这件案子的关注,同时也更想继续了解他到底知道些什么,说道,“艾林顿先生是个有钱的单身汉,和那些经常出入格洛维诺和其他花花公子俱乐部的男士没什么区别。他住在爱博特华厦里,在伦敦上流社会中很受欢迎,经常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也常常出人剧院、跑马场、运动场和保守党总部。他交友很广,朋友中不乏名人政客,他和贺索定太太认识并不奇怪。年轻又漂亮的贺索定太太一向喜欢受人倾慕,更何况她也是一位混迹于上流社会的宠儿。所以他们的交往非常密切,一两次略嫌开放的打情骂俏甚至曾经激怒过她丈夫。
“您知道,上流社会的这些花边新闻在仆人间传得是十分快速的。上庭证实这些的也正是贺索定太太家的一个仆人。这种关系本来并不伤大雅,但是如今一方成为谋杀案的死者,那就另当别论了。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我在内,都怀疑是贺索定太太与这位艾林顿先生有什么外人所不知的纠葛。据披露,后者好像要定居国外,并且要结婚了。他被捕时在法国马赛,而且正打算到科伦坡去。种种情况,难免让人联想,这位先生完全有杀人的动机。更何况,还有几名对他十分不利的证人。”
“小姐,我不得不说,你有惊人的记忆力,这些情节说得完全没错。那么,我们现在再看看你的观察力吧。”老人一边说一边把几张照片放到我面前。
那是几张男人的照片,有的属于同一个人,有的则十分相似,总的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让人觉得有些眼熟。
“小姐,这几张照片中有几张正是你侃侃而谈的艾林顿先生,我想你先前也应该在报纸上看过他的大幅照片了。以你对此案的了解程度,要挑出这位男主角的照片应该并不难吧?”
“嗯……这个……”眼前的几张照片非常相似,都是再普通不过的男士,在我的记忆里,那位艾林顿先生也并没有什么让人能一眼就记住的面部特征,所以,我有些拿不定主意。
“还是让我来帮你吧。”老人说着从照片中拿出两张,“你瞧,这就是咱们的艾林顿先生,长得多么讨人喜欢呀。可惜的就是并没有什么——用你的话说,没有什么特征。可怕的是,他差点因为这个原因就被送上绞架呢。” “先是贺索定太太家的女仆爱玛·芳诺证实艾林顿先生早上来到爱迪生街十九号,也就是贺索定太太的家。而贺索定太太是下午三点半出门要到圣彼得教堂广场去。同时,她也叙说了那些仆人们间流传的谣言,那些关于艾林顿先生和贺索定太太打情骂俏的事情。这就让这位先生浮出水面,被置于了众人怀疑的境地。
“然后是安得鲁·侃博的证词。作为梭摩顿街上安氏证券公司的老板,这位体格健硕、满头黑发的男士,身上竟然散发与他实际身份不相符的市侩之气,当然,这并不影响他亲吻《圣经》并在法庭上说实话。
“据他回忆,3月18日下午,他搭地铁出门,坐的正是贺索定太太所在的那节上等车厢。一上车,他就注意到了贺索定太太,你看,谁让她是一个那么年轻漂亮的女士呢。男士们总是想和这样的女士说说话。她告诉侃博先生自己要到爱得格街去,正在担心自己是否坐对了车呢。侃博先生赶忙打消了她的疑虑,随后两人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再也没有说话了。因为他实在着急着要看晚报上的证券交易行情,这对一位商人来说,自然是最重要不过的。
“后来一位穿着粗呢西装和硬礼帽的先生在勾沃街上了车,坐在那位女士的对面。侃博先生记得贺索定太太刚刚看到那位先生时有些惊讶,但后来俩人兴高采烈地谈了许久。可惜的是,他们谈论的内容侃博先生一点儿也没听到,他的心思全在大买卖上。唯一记得的就是,在费灵东街站,自己要下车了,那位先生也紧随其后。他还在下车前与女士握了握手,并且愉快地说:‘再会,今晚别迟到了!’女士的回答则没有听到。下车后,那位先生很快就消失在人群里不见了,侃博先生也没有多留意什么。
“接下来需要侃博先生对那位至关重要的、在贺索定太太死前与之谈话的人做描述。你能想到他是怎么说的吗?”老人问我。
“您知道,我并没有像您一样出席庭审,所以自然知道得没有那么具体。您刚刚讲述的内容,有许多都是我第一次听说呢。”我实话实说道。
“其实你对他描述的类型应该十分熟悉。因为他的描述就与你刚刚描述坐在旁边的那位先生异曲同工,甚至把你俩的描述调换一下也不会有什么不妥。据他说,那位先生中等身材,胡须颜色不太深也不太浅,帽子两边露出的一点头发也看不太清是什么颜色,似乎是很自然的颜色,他穿的是粗呢西装,并且一直戴着硬礼帽。你瞧,这描述并不比你的描述逊色吧?但是这样的男人,在伦敦大街上可有很多呢,你说是不是?”
我终于有些弄清老人先前让我去描述人的用意了。“可是那个人可是同贺索定太太交谈了一路呢,侃博先生和他们在同一节车厢,又是和那人在一站下的车,总会记得更多吧?比如,一些——”我问老人。
“一些特别的地方。小姐,我知道你正要这么说。但确实,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侃博先生一直在忙着看报纸,并没有去特意的观察。加之那个人一直戴着帽子,所以,侃博先生只能如实地说,确实在车上有那么一位和贺索定太太交谈过的男人,但是,再深入一些,他可就不晓得了。他甚至不能肯定自己再见到他是否能够认出来。”老人有些遗憾地说。
“这样看,正如您说的,侃博先生只是描述出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男人,这并不能构成对艾林顿先生的指控呀。”我有些不解地问道。
“确实如此。安得鲁·侃博先生的证词并没有什么破案的实际价值,但是另一位证人詹姆斯·维拿先生的证词却使案子有了很大的转机,一切矛头都指向了艾林顿先生。”
“哦,对了,那位詹姆斯·维拿先生。我记起来了。”接着我向角落里的老人透露了一些关于维拿先生的一些信息。
维拿先生是一家卖彩色印刷机电的公司——罗得尼企业的经理,也是安得鲁·侃博先生的朋友。他作证说当时他正在费灵东街等火车,看到自己的朋友侃博先生从一个头等火车车厢里下来,于是两个人在月台交谈了一会儿,直到火车快开了,他才匆忙踏进车厢——正是侃博先生下车的那节车厢。他记得是有一位女士坐在他对面的位置,不过是在很角落的地方。他没有看见她的脸,因为她低着头似乎是睡着了。同侃博先生一样,维拿先生也是一位称职的生意人,自然不会浪费这坐车的好时问掌握生意上的资讯。所以他一坐下,就拿起报纸认真地看起来。后来,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些感兴趣的内容,关于物品行情还是其他什么,总之是他觉得要立刻记下来的生意经。但是他随身只带了一支铅笔,并没有纸张。所以就捡起地上一张还很干净的名片,在背面把自己需要的内容记了下来。然后,这张在案发地点捡到的名片就被放到了维拿先生的口袋里。
“维拿先生捡到了艾林顿先生遗失在现场的名片。”我把自己想到的大声喊了出来。
P4-5
夜幕降临之后,有人在安详宁静中享受着酣畅的睡眠,有人在闪烁的霓虹灯下彻夜狂欢,有人忍住满身的疲惫在办公室加班,也有人在黑夜的掩护下开始将自己的阴谋付诸实施……
在黑暗的笼罩下,人们都躲藏在屋里,所以很少有人见到黑夜里无人街上的一切。这里有人匆匆赶路,有人神色慌张,有人气定神闲,有人满身鲜血。他们是谁?做过什么?睡梦中的人无从知晓,彻夜狂欢的人无法知道,加班工作的人无心留意。等到阳光重新把这个世界推到人们面前时,晚上发生的事情已成尘嚣。一个个神秘莫测的可怕传闻,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灵异故事,一个个死亡线上的魂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悬疑,一个个难以破解的谜团,它们以惊心动魄的力量,挑战着人类的心理承受极限;他们以神秘莫测的魔力,俘虏着人们的好奇心。事件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眼前的现象?谁是凶手?到底是谁以常人无法想象的力量神不知鬼不觉地操控着我们的世界?描写这些神秘事件、破解悬疑的小说我们称之为悬疑小说,它囊括了惊悚小说、推理小说等多种文学样式,是一种惹人喜爱、独具魅力的文学体裁。
在整个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所有的英国家庭都对听惊悚、悬疑、推理故事情有独钟,对其爱好程度超过任何一件事情。每当夜幕降临,人们总是围坐在炉火旁阅读或聆听阴森恐怖的悬疑、惊悚故事。招魂术在那时也随之流行起来,许多英国人都开始尝试着与亡灵有所接触。维多利亚时代的作者们则以更令人激动的笔触改写了哥特式的恐怖、惊悚作品,他们将故事中那久远的年代和遥远的地点转换成英国读者触手可及的时间和地点,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1918年,弗吉尼亚·伍尔芙为《泰晤士文学副刊》撰写了一篇文章,对惊悚、悬疑、推理故事为什么能够如此让人难以抗拒作了探索。最后,她断言道:“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并没有身处书中所描写的某种危险境地时是令人愉快的……”因此,让我们回过头来,仔细欣赏这些光怪陆离的故事,虽然你的心里可能认为世上本不存在什么鬼怪之说——或者认为它的确存在。
自1841年爱伦·坡开创悬疑、推理小说的写作范式以来,20世纪以后,阿瑟·柯南道尔、希区柯克等一批世界级惊悚、悬疑、推理大师们,以其天才的情节构思、诡谲的氛围营造、缜密的逻辑推理,凭借深厚的人文底蕴,写下了无数家喻户晓的名篇佳作,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这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使惊悚、悬疑、推理小说不再是一种仅供读者消遣的通俗读物,而是作为一种另类经典昂首阔步于文学殿堂,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感染了成千上万的人们,还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和智慧上的启迪。
“夜晚”“谋杀”“死亡”“诡事”“失踪”等成了惊悚、悬疑、推理小说里规避不了的关键词。小说作家们喜欢把自己的主人公放置在夜里,放置在重重疑云的谜案中,然后塑造一个擅长推理、胆大心细的人,或是侦探,或是警察,或是其他的从业者,让他们带领着读者走出团团迷雾,揭露各怀鬼胎的阴谋设计者。
本书荟萃了世界各国著名惊悚、悬疑、推理大师的经典作品,它们的作者包括英国侦探小说女皇阿加莎·克里斯蒂,师承莫泊桑、福楼拜的法国悬疑小说家莫里斯·勒布朗,英国的惊悚小说名家G.K.切斯特顿,日本的推理小说巨匠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松本清张、西村京太郎、小栗虫太郎等。当机关算尽的犯罪者遇上聪明绝顶的追查人,当理智和情感纠缠不清,当侦查与反侦查不相上下……这些离奇的事件令人毛骨悚然,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但却又让人忍不住一再探究。故事中所展现的娴熟的技巧、冷峻的风格以及精彩绝伦的构思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故事中勾勒的画面、谋杀奇案、失踪之谜、幽灵诡事让读者毛骨悚然,却也在惊悸中享受着不一样的探秘之旅。
书中惊悚、恐怖气氛的渲染和营造让人顿生身临其境之感,忍不住战栗、惊叫;令人称绝的文字流淌着震撼人心的魅力和热血沸腾的魔力,撩拨着我们的每一根神经,其诡异的吸引力让人难以抗拒。在寂静的夜里,或者闲暇之余,本书将会带你进人那些离奇的悬疑情节当中,你将成为事件当中的大侦探,抽丝剥茧,解开一个个令人百思不解的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