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B-29轰炸机群从中国起飞--美国援华空军远炸日本本土始末
内容
编辑推荐

《B-29轰炸机群从中国起飞--美国援华空军远炸日本本土始末》以纪实文学手法,披露了这段历史,用真实的史料和当年珍贵的历史照片形象地反映及表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记录了50万中国民工为时8个月的手工修建机场的内幕详情。还特别记叙了八路军、新四军与美军合作配合这次战略轰炸行动,在飞行路线沿途建了电台和情报站,还营救了多名坠落的美军飞行员的史实。作者陈敦德采访了大量历史见证人,首次披露这段历史。

内容推荐

B-29是二战后期美国研制生产的远程战略重型轰炸机。罗斯福总统决定将先进的B-29装备起来的首支战略轰炸部队用于亚洲战区打击日本人,并在中国四川成都地区修建4个B-29前进机场,以专供B-29机群连续远程轰炸日本本土军事目标。《B-29轰炸机群从中国起飞--美国援华空军远炸日本本土始末》以纪实文学手法,披露了这段历史,用真实的史料和当年珍贵的历史照片形象地反映及表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记录了50万中国民工为时8个月的手工修建机场的内幕详情。还特别记叙了八路军、新四军与美军合作配合这次战略轰炸行动,在飞行路线沿途建了电台和情报站,还营救了多名坠落的美军飞行员的史实。《B-29轰炸机群从中国起飞--美国援华空军远炸日本本土始末》作者陈敦德采访了大量历史见证人,首次披露这段历史。本书情节曲折、生动,可读性强。

目录

(开篇)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创意并实施远袭日本本土

 (1)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创意并实施远袭日本本土

 (2)索要天价报酬的国际第14队被弃用,徐焕升上尉勇于为国捐躯

 (3)宋美龄亲临机场接见特别轰炸中队,逐一点名致训,队员回应“我死则国生”

 (4)中国空军徐焕升上尉:“‘二战’远袭日本本土第一人”

(一)开罗会议确定B-29“超级空中堡垒”经印度、中国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

 (1)1942年4月杜立特空袭东京成功,预示着盟军对敌的大规模战略轰炸的到来

 (2)被誉为“空中堡垒”B-17轰炸机群在欧洲战场横空出世

 (3)B-17轰炸机群在欧洲战场声名大振,阿诺德与李梅同时获得晋升

 (4)罗斯福支持阿诺德,但是,B-29轰炸机群将从哪里起飞轰炸东京呢?

 (5)阿诺德在成都上空大呼:“感谢上帝缔造了新津这个地方,太好了!”

 (6)1943年11月开罗会议确定远炸日本本土成B-29轰炸机战略轰炸首选目标

 (7)“马特霍恩行动”为什么使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一座主峰的名字?

(二)第58联队进驻加尔各答,B-29轰炸机“水土不服”

 (1)在“驼峰航线”起点加尔各答,英方很快就用现代化机械建好了B-29轰炸机大型基地

 (2)成都抢修机场的同时,在加尔各答的B-29轰炸机试炸曼谷日军目标

 (3)飞越驼峰:将许多巨型炸弹和燃油运过喜马拉雅群山

(三)造万里长城之百姓用最原始的劳动方式修建世界最大的机场群

 (1)蒋介石对张群说:对“特殊工事”务必绝对保守秘密,不能作解释,不出半年全世界都会知道的

 (2)四川省主席张群下达紧急动员令动员数十万名民工徒手修造机场

 (3)卵石的故事:成都远郊、近郊大小河流里的鹅卵石都被采空了

 (4)“美军大飞机的司令”为什么向村头大树下一个高龄老太婆行军礼?

 (5)为修机场备尝艰辛的民工:“每看见盟军飞机在起降,心里就高兴,小日本完蛋的日子不远了,他们也该尝尝炸弹的滋味!”

 (6)近两百个青壮年男子拉动轧跑道的大石碾,六十年后成为国礼隆重赠给美国空军博物馆

 (7)1944年4月24日,首架B-29实战轰炸机飞越驼峰进入中国

(四)第58联队获得总统表彰,阿诺德派出李梅主持对日战略轰炸

 (1)首批飞抵中国的B-29轰炸机英雄们没有地勤服务,自己搭帐篷,用石块垒着汽油铁桶当锅煮饭

 (2)1944年6月14日,B-29轰炸机机群首次大规模飞过喜马拉雅山

 (3)6月15日,B-29轰炸机群首次轰炸日本本土八幡钢铁厂

 (4)阿诺德评价首次战略轰炸“非常业余”,派李梅将军主持第58联队

(五)李梅将军要与中共八路军建立联系,亲自驾机飞临延安上空

 (1)李梅在重庆拜会蒋介石夫妇,宋美龄觉得此人是“美国空军不可多得的大才”

 (2)在美军驻华司令部里,史迪威没法在大楼里与李梅深谈与八路军的合作问题

 (3)惊动罗斯福总统及蒋委员长的“美军驻延安观察组”,其中有将近一半成员来自第58联队

(六)毛泽东赠李梅日本中将军刀,李梅回赠德国高级望远镜

 (1)美军飞往延安的第一架C-47大型运输机在延河边撞击着陆,差点酿成悲剧

 (2)毛泽东赠李梅日本阿部规秀中将军刀,李梅回赠德国高级望远镜

 (3)毛泽东建议李梅将军到延安地区来修建几个机场,边区军民将全力帮助

 (4)美军观察组从延安派出的第三小组,负有保障“马特霍恩行动”的特殊任务

 (5)耿飚将军带领美军情报人员东渡黄河,穿越封锁线保证机群飞往东京的地面电台运转起来了

 (6)美军观察组最年轻的军官牺牲了,朱老总为其命名“惠特塞纪念堂”

(七)战略轰炸初显成效,日本大本营妄图摧毁B-29轰炸机机群

 (1)B-29轰炸机机群连续从成都起飞,轰炸日本本土和日本在中国东北及台湾等地的军事目标

 (2)日本大本营精心策划,派出了包括川岛芳子在内的大批特务云集成都,并从南太平洋增调空军,妄图摧毁B-29轰炸机群

(八)大营救!B-29轰炸机飞行员在敌后获抗日军民营救

 (1)戴维少校机组7名获救者,从渤海边渔村突破敌人层层封锁,被安全护送到陕北延安,历时6个月,穿越大半个中国

 (2)瓦洛夫少校机组11名成员,在太行山地区成功获救后,在当地军民帮助下,修了一个飞机场,搭乘专机飞抵延安

 (3)张爱萍国防部部长访美,与40年前营救的B-29轰炸机萨沃埃中校机组再相逢,成为中美军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鲜血凝成的极其珍贵的篇章

(九)查尼尔上校机组轰炸鞍钢,坠落在苏联海参崴,导致斯大林决策克隆B-29轰炸机

(十)1945年2月,“马特霍恩行动”结束,第58联队撤出中国,转场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直接轰炸东京

 (1)塞班岛抢建新机场,李梅率第58联队转场马里亚纳群岛,“马特霍恩行动”结束了

 (2)李梅转场到马里亚纳基地后,受命指挥全部B-29轰炸机轰炸日本,火攻东京,大获成功

试读章节

1941年12月7日,山本五十六率日本航母编队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对美国是个沉重打击,使美国上下从高层到国民,受到极大震动。对于美国海军来说,这是一个奇耻大辱!罗斯福总统除了正式对日宣战以外,并发誓以牙还牙,要对日本本土进行一次偷袭报复,以鼓舞美国与盟国的民心及盟军的士气。十余天后,罗斯福总统在白宫亲自主持会议,当时美国还没有独立的空军,与会者有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陆军航空兵总司令阿诺德、陆军部部长史汀生、海军军令部部长金上将、海军上将斯诺克等。罗斯福总统明确表示:我们要尽快轰炸日本本土,最好是轰炸东京!在会议中反复讨论了各种方案。有人建议用500架远程轰炸机自中途岛起飞,轰炸东京后,再飞返中途岛基地;极其重视远程轰炸理论的阿诺德将军回答说,目前能从中途岛至东京投弹后又飞回来的远程重型轰炸机还没有造出来(阿诺德没有点出B-29“超级空中堡垒”正在研制)。也有人建议仿效日本偷袭珍珠港,用数艘航母驶向日本,以舰载机进行空袭。经研究讨论后认为,日本人不是傻瓜,不会等着美军来依样画葫芦,他们早就有准备,且当时日军舰载机要比美国先进,当时美国航母上的舰载机作战半径小,搞不好,美军舰队尚未靠近日本,就要损失惨重,达不到“偷袭”或“奇袭”的目的。这样的会议,断断续续,开了几次,罗斯福也不断催促落实。

军方首脑们在开会为此头痛时,华盛顿某海军航空基地上,海军舰载机飞行员正在陆地跑道上用白漆画了一条不超过500英尺的红线,练习驾机在500英尺内强行起飞,以适应航空母舰起飞甲板。海军军令部长金上将获悉后,灵机一动,去基地问下属:可不可以将陆军轰炸机,放到航空母舰上起飞?得到的回答是:如果陆军轰炸机重量及马力达到要求,应该可以起飞。又问:此陆军轰炸机又能飞返航母上吗?回答是:好像不大可能返回航母上,因为陆军轰炸机的设计问题,返回后不易及时运到甲板下面,但又没有足够的甲板面空间短时间容纳连续返回的飞机,另外,海军舰载机有舰上制动钩辅助减速,舰上制动钩不适应陆军飞机。金上将叫回答者写了一份研究报告,结论是:陆军轰炸机有可能自航空母舰起飞,但不可能再返回降落到航空母舰上,起飞以后的飞机必须降落到陆地跑道。

金上将拿此报告去与阿诺德将军研究,结果认为陆军轰炸机以航空母舰为出发基地的构想可行,于是决定:陆军B-25中型轰炸机从航母起飞,降落到中国海岸的某个地面机场。这个结论得出来之后,阿诺德将军与金上将当面烧毁了这份研究报告。因为根据美国这个国家高度机密任务的保密规定,不能留下任何文字记录,包括总统讲话、会议记录、方案文字,所有命令都是口头下达的。

1942年元月30日,罗斯福总统再次过问此事,经过精心策划,方案通过了,接着进行实验。为了完成空袭东京的任务,B-25中型轰炸机进行了改装。1942年2月3日,改装后的2架B-25B中型轰炸机在“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成功,证明了这一计划的可行性。此后24个机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跑道上标出的模拟飞行甲板上演练短距起飞滑跑。训练的过程中发现:在适当的逆风情况下,B-25中型轰炸机在450英尺就可以离地。于是,着手落实一个够资格的陆军执行官来领导并执行此任务。马歇尔将军与阿诺德将军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个人,此人就是在陆军航空部队略有名气的詹姆斯·杜立特中校,其拥有航空工程博士学位,创造过多项飞行比赛纪录。确定人选,马歇尔将军与阿诺德将军将杜立特找来面谈亲自交代此“超级绝密任务”时,离罗斯福确定的空袭东京出发时间,只剩下两个月余。1942年3月9日到25日,杜立特率精心挑选出的80名飞行员,来到佛罗里达州的艾格林机场秘密集训。这些人员飞行技术精湛,且是严格按照“自告奋勇”参加危险任务的原则选出来的,他们分别驾驶全部崭新的16架B-25中型轰炸机按实战要求进行严格训练。主要训练能在最短时间内用B-25中型轰炸机于485英尺距离内短场起飞,“将来你在485英尺距离内拉不起来的话,你就会没命”。开始训练之前,杜立特严厉宣布,你只要按命令接受训练及完成任务,你不需要知道训练目的是什么,也不可以互相讨论训练的目的,此次机密训练需高度保密,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你的家人、父母、妻子等,一旦违反将送交联邦调查局严惩,因为消息走漏会危害数千人的性命。杜立特还宣布:这将是一个“高度机密而极其危险的任务”,任何人可以随时退出不参加,甚至退出训练也不需要任何理由。面对这一宣布,没有一个人退缩,也没有一个人退训。训练结束后,杜立特带领这批飞行员,飞往加州的阿拉梅达市,然后登上“大黄蜂”号航空母舰。1942年4月2日,当航母消失在太平洋看不见陆地的时候,杜立特在甲板上宣布:“本舰目前航向东京,陆军航空队轰炸目标为东京!”大家兴奋地齐声欢呼。杜立特并再次重申,执行此次任务全为志愿人员,有人不愿意仍然可以以任何理由退出。可是没有任何人愿意放弃自己飞临东京轰炸的权利。4月13日,“大黄蜂”号航母编队与担任支援任务的有“企业”号航空母舰的美国第16特混舰队在太平洋预定海域会合。两支航母编队会合后,一齐向日本东京方向驶去。这次空袭行动的总指挥是哈尔西将军。4月18日清晨,“大黄蜂”号航母距离日本海岸800海里。在海上作业的一艘日本渔船发现了在海上航行的美国特混舰队,立即用渔船上的无线电向日本大本营作了报告。“大黄蜂”号上的报务员截获了日本渔船的无线电报,立即进行报告。美国特混舰队总指挥哈尔西将军心头一震,美国特混舰队的行踪已经暴露,不能按原计划进行了!于是,哈尔西将军命令“大黄蜂”号上的B-25中型轰炸机提前起飞。P15-1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B-29轰炸机群从中国起飞--美国援华空军远炸日本本土始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敦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567572
开本 16开
页数 1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2013310166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72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