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甲申风云录(崇祯十七年)/历史节点
内容
编辑推荐

《甲申风云录(崇祯十七年)/历史节点》编著者孙文良、张杰。

本书导读甲申年(1644年)正月初一,苦战十多年的农民军迎来了不平凡的盛大节日。李自成宣布于西安称王,国号大顺,改元永昌,颁布所制“甲申历”。李自成大封功臣,以宋献策为军师,牛金星为天佑阁大学士,不称六部,而设六政府,各有尚书,宋企郊为吏政府尚书,陆之祺为户政府尚书,巩□为礼政府尚书,张磷然为兵政府尚书,安兴民为刑政府尚书,李振声为工政府尚书。权将军、制将军封侯,果毅将军以下封伯、子、男。汝侯刘宗敏,泽侯田见秀,蕲侯谷黄,亳侯李锦,磁侯刘芳亮,英侯张鼎,绵侯袁宗第,淮侯刘国鼎等。伯72人:光山伯刘体纯,太平伯吴汝义,巫山伯马世耀,桃源伯白广恩,武阳伯李佐,文水伯陈永福等。封子30人,男55人。大顺国家有步兵40万,马兵60万,对明朝已成泰山压顶之势。这天。李自成改名为“李自晟”,表明他对大顺国家的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内容推荐

《甲申风云录(崇祯十七年)/历史节点》编著者孙文良、张杰。

《历史节点·甲申风云录:崇祯十七年》主要内容包括:功勋卓著的多尔衮、运筹帷幄的范文程、是是非非的吴三桂、扬州殉难的史可法、苦斗四川的张献忠、马士英专权、“款清灭寇”之败、武将凶狠私斗、扶不起来的天子等。

目录

绪论

天鼓已鸣

一 正月初一见预兆

二 危机四伏的大明

三 发自西北的义举

四 大清从东方崛起

北京决战

一 李闯王率军进京

二 崇祯帝吊死煤山

三 大顺举措失误多

风云人物

一 功勋卓著的多尔衮

二 运筹帷幄的范文程

三 是是非非的吴三桂

四 扬州殉难的史可法

五 苦斗四川的张献忠

弘光失德

一 挽狂澜于既倒

二 马士英专权

三 “款清灭寇”之败

四 武将凶狠私斗

五 扶不起来的天子

清军南下

一 反剃发兴义师

二 江阴守城本末

三 名士愧对名妓

四 洪承畴宣力东南

后记

修订版后记

试读章节

甲申年(1644年)正月初一,苦战十多年的农民军迎来了不平凡的盛大节日。李自成宣布于西安称王,国号大顺,改元永昌,颁布所制“甲申历”。李自成大封功臣,以宋献策为军师,牛金星为天佑阁大学士,不称六部,而设六政府,各有尚书,宋企郊为吏政府尚书,陆之祺为户政府尚书,巩□为礼政府尚书,张磷然为兵政府尚书,安兴民为刑政府尚书,李振声为工政府尚书。权将军、制将军封侯,果毅将军以下封伯、子、男。汝侯刘宗敏,泽侯田见秀,蕲侯谷黄,亳侯李锦,磁侯刘芳亮,英侯张鼎,绵侯袁宗第,淮侯刘国鼎等。伯72人:光山伯刘体纯,太平伯吴汝义,巫山伯马世耀,桃源伯白广恩,武阳伯李佐,文水伯陈永福等。封子30人,男55人。大顺国家有步兵40万,马兵60万,对明朝已成泰山压顶之势。这天。李自成改名为“李自晟”,表明他对大顺国家的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山海关外盛京城(今辽宁省沈阳市)的大年初一,既不同于北京的悲悲戚戚,也有别于西安城的兴高采烈,笼罩全城的是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因为这天是未满六岁的顺治皇帝登极后的第一个新年。

清朝内部刚刚度过一场权力争夺的危机。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智勇双全且又正当盛年的清太宗皇太极暴死,时年52岁。他的去世在满洲贵族中留下了一个权力真空。由于皇太极生前没有指定接班人,满洲贵族们必须推举新皇帝。当时比较适合的人选有两个人,一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另一个是太祖努尔哈齐(满文为“nurhaci”清代所有文献均写作“弩儿哈齐”或“弩尔哈齐”,《清史稿》为“努尔哈齐”,今人论著多误写为“努尔哈赤”,详见张杰著《清朝三百年史·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的第十四子多尔衮。豪格英勇善战,天命年间已被封为贝勒,天聪时晋为和硕贝勒,崇德初又被封为肃亲王,虽说是多尔衮的晚辈,但实际年龄比这位叔叔还大三岁。多尔衮足智多谋,战功赫赫,政治威望高于豪格;而且据说努尔哈齐死时曾经安排多尔衮继位,但因年幼,被能力和声望都高于他的皇太极夺去。十几年后,皇太极去世而又没有指定继承人,这等于给了多尔衮一次夺回皇位的机会。所以多尔衮积极活动,他先找两黄旗代表内大臣索尼征求皇位继承意见,索尼主张:“先帝(皇太极)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所非知也。”次日,八旗贝勒大臣在崇政殿讨论时,索尼又和两黄旗将领率巴牙喇兵包围宫殿,索尼和鳌拜两人进入殿中,“言立皇子”。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幕后活动,六岁幼童福临凭借所处嫡长子的有利地位,以及手握重兵的两黄旗大臣的支持顺利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

顺洽元年(1Js44年)正月初一,六岁的小皇帝福临很早就动身前往堂子行礼,然后回宫接受朝贺。清朝的八旗王公、文武大臣齐集殿下跪拜,有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等满洲王公;有范文程、洪承畴、孟乔芳、张存仁、祖泽远、李率泰等汉军将领。同时朝贺的还有朝鲜国王李傺派来的使臣、外藩蒙古王公以及远在大漠以北的阿禄喀尔喀使者。朝贺完毕,盛京皇宫里大摆宴席。款待王公大臣及远方宾客。

仪式结束,小皇帝还宫,多尔衮等人开始处理朝政。多尔衮向济尔哈朗及诸大臣提出:当年攻取朝鲜江华岛时,对朝鲜国王之妻有不杀之恩,因此经常得到朝鲜国王公馈赠,今天身为辅政,不应当再与朝鲜国王进行私下交往,并向众人提出“此等馈遗,永行禁止”,得到诸王大臣们的一致同意。这件小事有着极重大的意义,证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在皇位更迭国君年幼的重大时刻,能够摒弃私利共谋朝廷大计,为以后举国一致挺进中原提供了保障。这和那些只靠从别人口袋里掏钱花的明末君臣们不啻是天壤之别。

二危机四伏的大明

历史学家早已得出结论:明之亡,自明神宗始。此说见于《明史》。原文大意说道:“神宗年幼即位,张居正掌握朝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张居正死后,朝臣因循牵制,神宗长期处于深宫之中,不与大臣相见,致使纲纪废弛。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敌,各自结党争夺权力。等到熹宗、崇祯之时,阉党控制朝政。

P16-P17

后记

经过半年多的紧张努力,《1644年中国社会大震荡》一书终于定稿了。在本书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之际,一段难忘的回忆油然而生。

那是10年以前,刚刚开始酝酿就明末清初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斗争和变化,写一本著作,与辽宁人民出版社袁闾琨同志商洽,立即得到他的热情支持,而且当时已经定下,就是现在这个书名。基本的史料,如《明实录》、《清实录》、朝鲜《李朝实录》和《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明末清初史料选刊》及《明史资料选刊》、《初史资料》等均陆续进行了搜集与摘录。后来大家忙于其他工作,此项写作搁笔了。迄去年年底,因为筹备召开第七次全国暨国际清史学术讨论会,纪念清军入关350周年,恰好辽宁人民出版社刘中平同志提出结合近年明清史研究的篷勃开展,写~本反映清军入关的学术著作,并得到了袁阊琨同志积极赞同。二位的鼓励与帮助给了我们以极大的鞭策和推动,旧话重提,奋笔疾书,冬去春来,宿愿实现了。尤其令我们欣慰的主题,经得住了时间的考验,具有长期的研究价值和能永葆其生命力。

《1644年中国社会大震荡》,毕竟是个难度很大的研究课题,写深写透,绝非易事。全书由我们二人合著,写作计划和书的内容大纲均共同讨论拟定,张杰先写了初稿,然后再由孙文良进行增补和修改并统一思想观点,整齐体例,文字加工,最后定稿。书中吸收了作者已发表的论著;也参考了史学界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此谨对帮助我们写作和出版的所有专家与朋友致以衷心感谢!凡因研究不够而出现的错讹理应我们自己负责,欢迎批评指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甲申风云录(崇祯十七年)/历史节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文良//张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403948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5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2013060819
中图分类号 K248.309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6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