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人传(全译本)/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内容
编辑推荐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作者在《名人传》中着力刻画了三位艺术巨匠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哀的心路历程,凸显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怀和广阔的胸襟,为人们谱写了一阕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内容推荐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被誉为一阙“英雄交响曲”。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艺术家在各自领域的卓越人生中精神力量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

目录

卷首语

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

托尔斯泰传

试读章节

贝多芬

“全力向善,爱自由胜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

永不背叛真理。”

——贝多芬

(1792年手册)

他矮小粗壮,身体结实,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骼。他的大脸膛面色红润——只有在他行将就木之时,脸色才变得苍白病态,尤其是在冬天,当他困于远离田野的屋内的时候,愈加如此。他额头宽大,向前隆起。他头发乌黑,格外浓密,乱蓬蓬地竖着,似乎梳子从未将它理顺过,恰似“梅杜莎”头上的乱蛇。他眼中燃烧着一股神奇的力量,使所有见到的人都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难以分辨其中的细微差别。因为在他悲伤哀戚的脸上,这双眼睛闪烁着狂野的光芒,所以看上去他的眼睛是黑色的;但事实上它们是蓝灰色的。这双眼睛细小而深陷,愤怒或兴奋时会突然睁大,在眼眶里打着转,无比准确地反映出他的全部思想。他常常用忧郁的目光凝视着天空。他的鼻子又短又方,鼻孔仿佛和狮子的一样粗大。他的嘴长得很精致,只是下唇稍微向前突出。他的牙床刚劲结实,似乎轻而易举就能咬破核桃。他下巴上有一个大酒窝,使他的脸显得极其不对称。据莫舍勒斯说:“他微笑起来很美,与人交谈时神态亲切,满怀信任;而另一方面,他的笑声却让人不大舒服,喧闹、粗野并且刺耳。”这种笑好像是不习惯于欢乐。他通常表情忧郁。1825年,雷斯塔博说看到贝多芬“温柔的眼睛饱含着痛苦”时,他好不容易才忍住没让眼泪流下来。一年后,布劳恩·冯·布劳恩塔尔在一家小酒店碰到他。他当时正坐在一个角落里,双目紧闭,抽着一支长烟斗——那是随着死亡的步步逼近,他所养成的习惯。一个朋友和他说话,他凄然一笑,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小小的谈话记录本,然后用聋子惯用的尖哑的嗓音,让对方把想要说的话写下来。他的脸色变化无常,有时可能是突然来了灵感,甚至在大街上也是如此,使得行人莫名其妙;有时候是他坐在钢琴边突然产生了什么重要的想法,“他的面部肌肉会突然隆起,青筋直跳;他狂野的目光变得越发可怕。双唇颤动着,像把鬼神召来却又请不走的巫师。”如尤里乌斯·贝内迪克特所言:恰似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在莱茵河畔科隆附近波恩的一所破房子的风雨飘摇的小阁楼里。他的祖籍是弗朗德勒。他的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大字不识,懒懒散散,一无是处,且嗜酒成性。母亲是个厨师的女儿,曾做过女佣,最初嫁给一个男佣,丈夫的去世结束了她的第一次婚姻。

贝多芬的童年充满艰辛,不像幸运的莫扎特那样享尽家庭的温情。自幼年开始,人生对他而言就是一场为了生存而展开的战斗,凄惨而残暴。父亲想拓展他的音乐天赋,为了赚钱,把他当做神童一样四处炫耀。才四岁时,父亲就强迫他一连几小时练习羽管键琴,或者将他独自关在家里,逼迫他练习小提琴,压力之大简直难以复加。他没有对音乐深恶痛绝,简直是个奇迹,因为父亲多年以来一直如此地压制他,很多时候还对他动粗。贝多芬少年时代生活悲惨,他为了生计而操心,为了养家糊口而殚精竭虑,这对于他的年龄而言实在是为时过早。十一岁时,他进入了剧院的管弦乐队;十三岁时,他成了教堂的管风琴手。1787年,他失去了慈爱的妈妈。“她是那么疼爱我,那么值得我爱,是我最好的朋友!当我能够喊出‘妈妈’这个甜蜜的称呼,而她又能听到的时候,我是多么的幸福啊!”她死于肺结核,而贝多芬以为自己也感染了同样的病。他已常常感受到病痛的折磨,而他在精神上更是忧心忡忡。十七岁时,他实际上已经成了一家之主,并担负起教育两个弟弟的重任。他不无羞愧地要求酗酒成性的父亲退休,因为父亲已经无力主持门户了;他掌管了父亲的养老金,以免他再糟蹋在酒上。这些悲惨的经历在他年轻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尽管如此,他还是在波恩一个家庭找到了感情上的依托,那便是他一直珍视的布勒宁一家。温柔可人的“洛申”——埃莱奥诺雷·德·布勒宁,小他两岁。他教她音乐,而她则引领他领略诗歌的魅力。她是他童年时的伙伴,也许他们之间曾产生过感情。后来,埃莱奥诺雷嫁给了贝多芬的好友韦格勒医生。直到贝多芬晚年,他们三人之间依然保持着深厚、坚定的友谊,韦格勒和埃莱奥诺雷间频繁而充满真情的书信,以及他们忠实的老友写给亲爱的韦格勒的信件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当他们三人都垂垂老矣、青春不再之时,友情变得更加感人,而且他们内心依然温情如故。同时,贝多芬的音乐老师克利斯丁·哥特罗伯·耐弗,也给了贝多芬正确的指导和温馨的友情。他高贵的品格、聪明才智以及艺术观点,同样深深地影响了这位年轻的艺术家。

P7-10

序言

高尔基生前曾写信给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我恳请您为儿童们写一本贝多芬的传记。我很想在优秀作家的参与下,为孩子们创作一套丛书,包括人类伟大的思想家在内。所有这些书都将由我来编辑出版。您很清楚,在今天,没有谁像儿童们这样需要我们的关怀。我们这些成年人不久就要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将留给儿童们一份微不足道的遗产……”在另一个场合,高尔基又说道:“地球是属于孩子们的,我们会衰老、死去;而他们正像新的光辉火焰一样燃烧着。正是他们使生活创造的火焰不灭。因此我说,儿童是永生的……”

从这封信里我们可以知道,高尔基认为罗曼·罗兰是写《贝多芬传》的最佳人选。罗曼·罗兰不仅是一位懂得音乐、绘画的艺术大师,而且他笔下的人物,也都是在逆境中奋斗、在苦难中跋涉、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英雄”,是能够拥有最坚强的意志、最博大的生命和最崇高的理想的那类值得崇仰的人物。

《名人传》里所写到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正是这类伟大的人物。后来的读者也把这三位名人传称为“三巨人传”、“三大英雄传”、“三大师传”等。

书中的三位大师,虽然分处不同的艺术领域,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他们都是全人类中最杰出的的天才;他们在人生艰辛苦难的征途上,为了寻求真理、正义和心灵的胜境,为了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作品,他们都付出了艰苦的探索,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们都以博大的爱心,以无与伦比的天赋与才华,以极端自觉和至死不渝的对于人类理想与艺术理想的追求,呕心沥血地从事着人类文化的崭新星座的创造工程。他们既是人类文学穹苍里恒久耸立的高标,又是世界艺术宇海里不熄的航灯。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人类精神海域里的领航者,是人类理想高地的孤独的守夜人,是人类思想领域永远的灯塔。

贝多芬,是音乐世界里的“首席乐圣”。他的气势磅礴的《第九交响曲》,既是贝多芬最有名和最为伟大的交响乐作品之一,也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瑰宝。我们今天来聆听这部伟大的乐曲,仍然会强烈地感到贝多芬所表现的崇高的理想,所发出的伟大的感召,还有他所歌颂的友爱与欢乐,也都是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仍然所需要的。罗曼·罗兰在书中这样评价《第九交响曲》:“这个不幸的人永远受着忧患折磨,永远想讴歌欢乐之美;然而年复一年,他延宕着这桩事业,因为他老是卷在热情与哀伤的漩涡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日,他才完成了心愿。他完成的时候是何等地伟大!”“他贫病交迫,孤独无依,可是他战胜了……战胜了人类的平庸,战胜了自己的命运,战胜了他的痛苦。”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塑大师、绘画家和诗人。他的两件绘画代表作,展现了人类历史创世时代的巨幅壁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是他留给全人类的艺术珍宝,数百年来光华灿烂而魅力恒久。《创世纪》耗去了他四年的时间,《最后的审判》从1536年6月到1541年10月,历时六年。创作《创世纪》时他还不到40岁,而画完《最后的审判》他已然是61岁的老人了。这期间所发生的一切:教廷和罗马帝国之间的战争与宗教改革,画家自己的爱情经历,还有同时代艺术家如达·芬奇的客死法国,拉斐尔的病入膏肓……都对米开朗琪罗性情孤高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血与火的纷争,灵与肉的搏斗,爱与恨的煎熬,还有人与神的离合……所有这些都使米开朗琪罗的心灵变得更加冷峻和悲怆。因为他分明感到了,这个世界已经堕落得无可救药。他在忧患和绝望中,期待着伟大的基督对人世间的善与恶、罪与非罪做出公正的审判。

五百多年过去了。如今,米开朗琪罗留下的每一件艺术珍品都在放射着奇光异彩。罗曼·罗兰在书中这样赞美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擘:“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风雨吹荡它,云翳包围它;但人们在那里呼吸时,却感觉异常舒畅。纯洁的大气可以洗涤心灵的秽浊……”

列夫·托尔斯泰,这位写过《战争与和平》、《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等长篇巨著的文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和照耀人类心灵的智者。他在进入中年以后,对人生、道德和现实生活等方面的观点,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自己是贵族出身,但他对自己大半生都生活在那里的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开始憎恨起来。他在当时的一篇日记中写道:“有一点总使我痛苦日增,在我的生活的四周是一片不应当有的穷苦和贫乏。而在这片穷苦贫乏当中又存在着毫无道理的奢侈,这是不合乎正义的……”

年老的托尔斯泰同他的那个贵族阶层决裂了。他把他的同情和关心倾注在广大的贫苦农民身上,倾注在农村的孩子们身上。有一段时间,他几乎中止了自己的创作,而先后在他的庄园附近的乡村,为农家的孩子们创办了二十多所学校。他同时还亲自为孩子们编写《字母表》、《阅读课本》等启蒙读物。他自己动笔编写了一些适合孩子们阅读和理解的包括自然科学方面的小故事。他称他的启蒙读本是教育俄国“整整两代孩子一不论是沙皇的孩子还是农民的孩子”的书。

晚年的托尔斯泰甚至亲自走到广袤的大地上耕耘、劳动。他不是在耕耘着春天的大地,而是在专注地、真诚地垦殖着人类广漠的心灵与精神的荒地。他相信,世界上应该有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真理。善良、幸福和人道,应该是属于所有人的,包括那些贫穷和饥饿的人。为此,他独善其身,归于最彻底的简朴与平淡的生活。他把省下来的钱捐助给农村的受灾饥民,捐献给乡村的教育事业。他从农民子弟的欢乐中感到了自己内心的轻松与欢乐。许多年后,高尔基这样评价托尔斯泰说:“这个人完成了真正伟大的事业:他把过去整整一个世纪的生活做了总结,而且以惊人的真实、力量和美……”

罗曼·罗兰在《托尔斯泰传》里说:“托尔斯泰的心灵是俄罗斯最伟大的心灵,一百多年前,这颗心在大地上闪烁着光华,在那以后的任何一个年代里,这颗心仍然在照耀着我们。在19世纪终结时阴霾重重的黄昏,他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他的目光足以吸引和安慰一代代青年的心魂。”

《名人传》创作于20世纪初期,近百年来,对读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罗曼·罗兰在讲述这三位大师的故事的时候,并没有拘泥于对他们的生平做琐屑的考据和描写,也没有去完整地描述他们一生的创作历程,而是着力表现这三位“精神巨人”的共同之处,刻画他们为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而忍受着苦难、不向厄运屈服的心路历程和精神力量。罗曼·罗兰把这三位天才人物都称之为“英雄”,他所指的“英雄”,是指“具有伟大的品格”的人。在这三部“英雄传”中,罗曼·罗兰以激情充沛、文采斐然的笔墨,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对全人类的苦难怀着深挚的悲悯的伟大情怀。

无论是贝多芬的敢于以最大的勇气去迎接命运的敲门声,还是米开朗琪罗的越是痛苦艰难越发使他坚强不屈,或者是托尔斯泰的为了找到人生的真理而甘心忍受痛苦的折磨……都正好印证了一句中国的古训:“古今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也印证了大翻译家傅雷先生在翻译这部《名人传》时,情不自禁地在《贝多芬传》扉页上写下的中国先哲孟子的那句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这三篇传记,也是罗曼·罗兰用他天才的文笔和澎湃的激情谱写的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人传(全译本)/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国)罗曼·罗兰
译者 于海//张贞宣//房天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386403
开本 32开
页数 3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3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201308888
中图分类号 K811
丛书名
印张 12.3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7: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