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康拉德小说主体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康拉德小说主体研究》(作者李长亭)以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小说中的主体人物为研究对象,运用拉康等理论家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文本中的主体形象予以剖析。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康拉德不仅继承了英国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而且也表现出了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尤其在小说叙事和主体人物塑造方面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康拉德小说主体研究》(作者李长亭)以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小说中的主体人物为研究对象,运用拉康等理论家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文本中的主体形象予以剖析。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康拉德不仅继承了英国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而且也表现出了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尤其在小说叙事和主体人物塑造方面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因此,研究康拉德小说对于了解英国的文学、历史与政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近一个世纪以来康拉德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康拉德整体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各种批评理论的迅速发展也为我们研究康拉德及其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对康拉德小说主体进行综合对比研究更有助于揭示作者的价值观和作品的社会意义。但是,在流派林立的研究大军中,笔者尚未发现中外评论者运用拉康等后现代理论家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小说中的主体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康拉德小说主体研究》以拉康的主体“三界说”理论即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为理论重点,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细读及其历史文化语境的分析梳理,试图揭示康拉德小说主体的结构及解构过程,进一步审视作者潜藏于文本书写过程中的焦虑心态及道德价值取向。这些对于揭示主体构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书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包括三章内容,分别为第一章“小说中的主体建构”;第二章“小说中的主体解构”及第三章“小说中的主体重构”。这三章分别对应拉康主体“i界说”中的三个阶段,研究分析同一主体在“三界”中的发展变化。这样既可对某一主体进行历时性分析,也可与其他主体进行共时性比较,从而客观、全面地揭示出主体的建构、解构及重构过程。

“绪论”部分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康拉德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特别就研究中的精神分析成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书的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即借助拉康的主体“三界说”理论,结合主体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康拉德小说中的主体进行解构式剖析。

第一章运用“想象界”理论观点,重点分析《黑暗的心》、《诺斯托罗莫》及《吉姆爷》中的主体人物库尔茨、高尔德、吉姆的主体形成过程。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介绍了“想象界”理论的基本观点,论述了主体与他者间的关系,揭示出在主体形成过程中他者所起的作用。他者不仅仅指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且更重要的是指主体形成的地理、历史文化环境;第二节简述了西方文明及其对主体形成的重要影响。西方文明对主体建构起着重要的塑形作用,主体以西方为镜来观照自我身份的形成,并逐步成为西方文明的载体和代言人。正如拉康所言,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西方文明构成了主体的无意识内容;第三节分别论述了库尔茨、高尔德、吉姆三个主体人物在西方文明熏染下逐渐成长的过程。

第二章以“象征界”理论为支撑,深入分析主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异化过程。如第一章所述,他们的主体身份形成于西方社会,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一旦步入另一个全然不同于西方的象征界,原本稳定的主体身份就会受到外界影响,逐步走向异化、分裂。本章详细分析了库尔茨、吉姆、高尔德、诺斯托罗莫等主体受到不同他者的影响情况,解构了这些所谓的“上帝选民”的主体身份。除运用他者进行对比分析外,本书还运用语言学与叙事学理论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进行解读,从语言与叙事的角度对主体人物进行解构分析。

第三章具体分析主体在“实在界”的表现,即疯癫与死亡。“实在界”的主体是一个无意识主体,一个内心充满疯狂并按照否定性逻辑运动的客观化主体。理解“实在界”的关键不在于它到底是什么,而在于它介入主体的位置及主体的存在状态。主体只能在死亡之际或疯癫状态下才能经历“实在界”。遗憾的是,这种经历不可能被记录下来,但我们可以记录下这种不可能性,可以确定这种不可能性的位置,即一个引发了一系列失败的创伤性位置。本章按照疯癫和死亡的概念分为两节。第一节分析库尔茨、斯迪威的疯癫表现,指出他们在疯癫中窥到了“实在界”的“面庞”;第二节分别通过对吉姆、得考德人等的自杀及怀特、诺斯托罗莫、维洛克等人的死亡过程分析,指出遭遇“实在界”的主体都是现实中的悲剧性人物,但他们的悲剧完成了主体的解构与重构过程,实现了凤凰涅槃式的升华。

“结语”部分回顾总结了本书所要分析和解决的问题,并指出了康拉德小说的伟大之处在于其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潜能及其强大的生命力。深入、系统地分析康拉德小说中的主体人物对于我们理解主体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目的

第二节 康拉德研究现状与意义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问题与展望

2.4 本论文研究价值及创新点

第一章 小说中的主体幻象

第一节 主体在“想象界”的矫形与认同

1.1 语言对主体的建构

1.2 主体形成的镜像阶段

第二节 西方镜像

第三节 小说主体镜像与认同

3.1 《黑暗的心》:文明的载体

3.2 《吉姆爷》:“我思”的幻像

3.3 《诺斯托罗莫》:虚妄的名声

3.4 《秘密分享者》与《文明前哨》:虚幻的镜像

3.5 《“水仙号”上的黑水手》:身份认同

3.6 《间谍》:主体间性

第二章 小说中的主体解构

第一节 主体在象征界的异化与分裂

第二节 小说中的主体异化与分裂

2.1 《黑暗的心》:异域的众生相

2.2 《吉姆爷》:虚幻的行为理想

2.3 《诺斯托罗莫》:利益的忠实奴仆

2.4 《间谍》:异化的主体群像

第三章 小说中的主体重构

第一节 主体在“实在界”的疯癫与死亡

第二节 主体的疯癫

2.1 库尔茨:原野的呼唤

2.2 斯迪威:疯狂世界的“替罪羊”

第三节 主体的死亡

3.1 主体的自杀情结

3.2 死亡的觉醒

结语

参考文献

康拉德作品

研究文献

康拉德相关文献

国内学术论文(以发表时间为序)

国内博士学位论文(按写作时间顺序)

国外博士学位论文

相关理论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康拉德小说主体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长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197463
开本 16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074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9: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