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尼尔·弗格森经典系列限量版套装(共13册)(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尼尔·弗格森经典系列限量版套装(共13册)(精)》是一套值得毕生收藏的金融政治经济史。

了解世界政经、金融格局必先阅读的经典著作。

著名金融历史学家、哈佛教授尼尔·弗格森,横跨学术界、政经界和媒体圈,是目前世界上最炙手可热的明星教授。

中信出版社历时5年,打造“尼尔·弗格森”经典系列,收录其近20年来完整中文版作品共13部。

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经济学家何帆、文化学者梁文道、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商界精英任志强、著名作家北村、知名学者吴稼祥称赞不已、鼎力推荐阅读!

微博好评如潮;《纽约时报》、《每电讯报》、《经济学人》、《商业周刊》等国外媒体热议;

同名电视纪录片《美国巨人》、《世界战争》、《货币崛起》、《文明》美英轰动上映。

内容推荐

《尼尔·弗格森经典系列限量版套装(共13册)(精)》,包括《文明》《帝国》《虚拟的历史》《顶级金融家》《金钱关系》《罗斯柴尔德家族(上)》《罗斯柴尔德家族(中)》《罗斯柴尔德家族(下)》《纸与铁》《货币崛起》《西方的衰落》《巨人》《战争的悲悯》共13册组成套装。

《尼尔·弗格森经典系列限量版套装(共13册)(精)》:

《文明》:

1500年,北京生活着近70万人,伦敦人口仅有5万;

400年后,伦敦以超过600万的人口成为全球特大城市;

1990年,美国人均富裕程度是中国人的70倍。

短短500年中,西方如何在发展中获得巨大优势?今天的西方危机频频,它的主导地位已经结束了吗?未来的世界新秩序又将是怎样?

英国最重要的金融历史学家之一尼尔·弗格森在新书中深入探讨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模式。明朝时的中国在15世纪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其海军曾远征至非洲海岸。在此之后,中国开始走上全面下滑之路,而西方文明蒸蒸日上。这种逆转的原因是什么?今天的西方文明正在失去活力,而其他文明正在蓬勃崛起。东方是怎样学到了西方的秘密武器?作者在本书中深刻分析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认为世界权力的天平正在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本世纪剩下的时间将会向我们展示这种转变如何完成。在这个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时点,阅读本书,必能帮你了解东西方权力转移的微妙过程,同时从大历史的视角,理解中国复兴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角色。

《帝国》:

短短400年间,大英帝国是如何崛起,并如何塑造现代世界的?今天的英国,它的主导地位已经结束了吗?

英国最重要的金融历史学家之一尼尔·弗格森在新书中深入探讨了大英帝国的崛起以及对政治,经济和世界贸易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个远眺欧洲大陆西北沿岸的多雨的群岛国家何以能在全球称霸?这不仅仅是英国历史所关注的,也是世界历史所需解释的基本问题。

作者在这本书中无意详细描述大英帝国通史,只是想记录大英帝国以及殖民地推动下的全球化发展。本书总体上以时间顺序为框架,主要以商品市场全球化,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政体全球化,资本市场全球化,战争全球化这六大主题为主线记述一个帝国崛起的原因,以及对其他国家的深远影响。阅读本书,必能帮你了解帝国的崛起以及帝国权力转移的微妙过程,同时从历史的视角,理解大英帝国的崛起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角色。

《虚拟的历史》:  美国独立战争、纳粹德国的兴衰、“二战”爆发、苏联成立和解体,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还是完全的偶然?本书首次以新颖的反事实假设深入人类历程,带领读者重新思考历史决定论。

书中以严谨的逻辑,对一系列主要发生在20世纪的转折性事件进行了推演,想象这些事件的另一种可能,引导读者去探究:假如重大事件发生了变化,历史又会是什么模样。假如没有发生美国独立战争会怎样?假如希特勒在1940年入侵英国会怎样?假如纳粹德国打败了苏联会怎样?假如社会主义阵营没有瓦解会怎样?一些历史事件其实并不是必然发生的,其中当事人主观的错误或局限、客观条件等很多偶然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透彻清晰又通俗易懂地对未曾发生的历史构思出了一整套情节,即使是对历史并没有了解的读者,也能在本书中得到全新的启示。

《顶级金融家》:

西格蒙德·沃伯格是伦敦金融城最杰出的天才,是顶级金融的卓越倡导者。在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后,他借助无与伦比的先见,看到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可能性。作为经济制度转型的设计师,他的职业生涯几乎可以说明有关金融能够发挥作用的所有最重要的历史课题。

著名金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根据上万条未曾面世的书信和日记记录,撰写了这本新的开创性的传记,将西格蒙德·沃伯格的故事娓娓道来。西格蒙德是来自希特勒统治下的难民,在战后的伦敦金融城逐渐崛起,成为一名显赫人物,并且是欧洲金融一体化的设计师之一。20世纪30年代,老牌的沃伯格银行头一次几乎被大萧条毁灭,之后又遭到纳粹的“清洗”,受到这些事件的影响,西格蒙德下定决心,他自己的银行将从过去吸取教训,并为英国的经济复苏、西欧的团结一致,以及全球化的诞生贡献力量。

在银行家身份以外,西格蒙德·沃伯格还是一名心理学家、政治人物,以及极富表演天分的管理者。在这本书中,尼尔·弗格森详尽描绘了这个复杂矛盾的个体,再现了一个伟大金融家的一生。

《金钱关系》:

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真的是金钱推动着这个世界的运转吗?本书以相当翔实的世界史知识和事件,分析了政治与经济的紧密关系,强调政治、战争对改变世界格局和人类生活、推动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重新审视了西方300年间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作用,认为是政治而不是金钱推动了世界的运转,尤其是战争,造就了包括税收机构、中央银行、证券市场、股票交易所等的现代经济生活体系。政治事件和体制往往控制了经济的发展,也是导致经济起伏不稳的主因。此外,是国内的政治冲突,而不是经济,推动了现代政治体制的演变。经济增长会导致民主化吗?现代国家在多大程度上战争的产物?西方300年的历史表明,金钱关系只是错综复杂的人类动机链上的一环。尼尔·弗格森的这部杰作,对经济和政治之间复杂关系的透视,深刻精彩,引人入胜。

《罗斯柴尔德家族(上中下)》:

“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而罗斯柴尔德则是它的导师。”

——海因里希·海涅

它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金融家族,它被认为是世界金融市场的幕后推手,关于它的传说广泛流传,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家族?

著名金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研究了隐藏半个多世纪的一些文件,总结数万封信件的内容之后,首次详尽地揭开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真面目。从布料商人起家,罗斯柴尔德家族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环球帝国,经历多次全球巨变的洗礼,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他们一直保持着世界上第一大银行的地位,而且他们的商业触觉远远超越了金融的范畴。它是怎样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的?本书去除了流传两个世纪的神话,揭示了这个家族经济成功背后的秘密,以及它庞大的政治网络。它横跨经济、社会、政治和外交等领域,以最大的深度、清晰的脉络和动人的戏剧性剖析了这个现代历史上最令人目眩和最有权势的家族,为我们揭开了全球经济政治背后推手的真实传奇。

《纸与铁》:

1923年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是历史上少数影响深远的经济事件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它是导致希特勒发迹的根源。然而,近年来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通货膨胀政策不但刺激了经济增长,而且还帮助德国减少了赔款,因此对于1918年以后的德国是利大于弊。当时的德国没有其他可行的替代方案。

本书提出了全新的观点,以颇有影响力的汉堡工商界为切入点,分析了为通货膨胀政策辩护的那些理由存在的漏洞,指出通货膨胀严重危害了德国经济,侵蚀了资产阶级社会的根基,使魏玛共和国这个福利国家失信于民。此外,通货膨胀也没能使赔款减少。作者剖析了长期以来德国政治经济体系的弊端。不仅揭示了魏玛共和国的失败根源可以追溯到威廉德国时期,而且还为分析第三帝国的兴起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在本书德国经济灾难和政治之间关系的生动阐述中,相信你一定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理解德国通胀。

《货币崛起》:

在全球信贷紧缩、金融行业出现危机的情况下,“货币”已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词语之一。货币究竟怎样影响到我们今天的社会?本书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描述了货币的历史,让你知道金融演化进程背后发生的事情。

在本书中,我们随货币进行了一次穿越时间的旅行。从欧洲大陆流通的古罗马银币,到成为第一批银行家的意大利高利贷者;从五千年前流通的泥版“货币”,到今天银行外汇显示屏上闪烁的数字,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金融常常是背后的推手。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什么能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赚一笔?文艺复兴的深层推动力是什么?中国和美国如何开始成为共同体?本书告诉我们,每个历史故事背后都有一条金融线索。透过弗格森的专业视角,许多为人熟知的历史事件被赋予新的意义,更清晰地成为金融史上的一座座里程碑,而金融的发展进程则构成一切历史背后最为本质的故事背景。

在金融危机的时代,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金融这个虚拟市场?又怎样整顿自我,重新出发?本书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历史的视角来理解今日的世界,无疑,它将是当前我们处在历史分歧点,站在人类文明一路走来的位置时,为我们提供的一部有用的指南。

《西方的衰落》

本书是基于尼尔·弗格森在英国广播公司电台四台里斯讲座系列(ReithLectures)创作整理而成,该系列播出时题为“法治与其敌人”。

早有人预言到西方社会的衰落。如今,这些衰落的迹象看似无处不在:经济增长放缓、债台高筑、人口老龄化问题、反社会行为等等不一而足。但是西方文明究竟欠缺在何处?尼尔·弗格森认为是制度的衰落难辞其咎,是制度正在导致社会的繁荣或衰败,制度就是在其中发挥作用的错综复杂的框架体系。

代议制政府、自由市场、法治和文明社会,这些原本是西欧和北美社会的四大支柱。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而非地理或气候上的原因,使得西方社会在公元16世纪前后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现如今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

《巨人》

《巨人》对美国的帝国之路作了深刻独到的讲解,作者的笔墨涉及美国自成立至今全部外事纷争,并从各种角度——军事、经济、文化与政治——对美国权力阶层作了深入分析。本书论点独到新颖、令人信服,但又发人深省。在《巨人》中,作者认为美国一直以来拒绝承认自己是一个帝国,同时在书中展示了美国式帝国主义的致命后果。作者也探讨了对美国霸权构成主要挑战的竞争者——欧盟与中国;但也许最重要的是,本书对美国国内经济发展与其外交事务间的内在关系作了出色分析,而这正是美式帝国主义中最重要的两点。《巨人》对美国权力的分析堪称同类书中的佼佼者,任何对这个拒不承认自己帝国角色的国家感兴趣的读者都应将本书列为其必读书目。

《战争的悲悯》

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战争的悲悯》一书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战争是否可以避免?英国参战是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英国推迟参战,结果会不会发生改变?德国是否真像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因为具有绝对的军事优势从而发动了战争,还是只是恐惧导致了攻击?就战争本身,英国是不是和德国应该负同样的历史责任?尼尔·弗格森以宏观视角对战争给欧洲带来的灾难进行了剖析,通过对大量的历史素材和当事人的回忆录的研究,以及对战前国际关系、金融、经济、政治、媒体宣传的分析,引导读者重新审视这场战争,发掘出战争观念的深刻根源。……

尼尔·弗格森经典系列,包括《文明》《帝国》《虚拟的历史》《顶级金融家》《金钱关系》《罗斯柴尔德家族(上)》《罗斯柴尔德家族(中)》《罗斯柴尔德家族(下)》《纸与铁》《货币崛起》,共10册组成套装。

《文明》:

1500年,北京生活着近70万人,伦敦人口仅有5万;

400年后,伦敦以超过600万的人口成为全球特大城市;

1990年,美国人均富裕程度是中国人的70倍。

短短500年中,西方如何在发展中获得巨大优势?今天的西方危机频频,它的主导地位已经结束了吗?未来的世界新秩序又将是怎样?

英国最重要的金融历史学家之一尼尔·弗格森在新书中深入探讨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模式。明朝时的中国在15世纪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其海军曾远征至非洲海岸。在此之后,中国开始走上全面下滑之路,而西方文明蒸蒸日上。这种逆转的原因是什么?今天的西方文明正在失去活力,而其他文明正在蓬勃崛起。东方是怎样学到了西方的秘密武器?作者在本书中深刻分析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认为世界权力的天平正在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本世纪剩下的时间将会向我们展示这种转变如何完成。在这个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时点,阅读本书,必能帮你了解东西方权力转移的微妙过程,同时从大历史的视角,理解中国复兴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角色。

《帝国》:

短短400年间,大英帝国是如何崛起,并如何塑造现代世界的?今天的英国,它的主导地位已经结束了吗?

英国最重要的金融历史学家之一尼尔·弗格森在新书中深入探讨了大英帝国的崛起以及对政治,经济和世界贸易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个远眺欧洲大陆西北沿岸的多雨的群岛国家何以能在全球称霸?这不仅仅是英国历史所关注的,也是世界历史所需解释的基本问题。

作者在这本书中无意详细描述大英帝国通史,只是想记录大英帝国以及殖民地推动下的全球化发展。本书总体上以时间顺序为框架,主要以商品市场全球化,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政体全球化,资本市场全球化,战争全球化这六大主题为主线记述一个帝国崛起的原因,以及对其他国家的深远影响。阅读本书,必能帮你了解帝国的崛起以及帝国权力转移的微妙过程,同时从历史的视角,理解大英帝国的崛起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角色。

《虚拟的历史》:

美国独立战争、纳粹德国的兴衰、“二战”爆发、苏联成立和解体,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还是完全的偶然?本书首次以新颖的反事实假设深入人类历程,带领读者重新思考历史决定论。

书中以严谨的逻辑,对一系列主要发生在20世纪的转折性事件进行了推演,想象这些事件的另一种可能,引导读者去探究:假如重大事件发生了变化,历史又会是什么模样。假如没有发生美国独立战争会怎样?假如希特勒在1940年入侵英国会怎样?假如纳粹德国打败了苏联会怎样?假如社会主义阵营没有瓦解会怎样?一些历史事件其实并不是必然发生的,其中当事人主观的错误或局限、客观条件等很多偶然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透彻清晰又通俗易懂地对未曾发生的历史构思出了一整套情节,即使是对历史并没有了解的读者,也能在本书中得到全新的启示。

《顶级金融家》:

西格蒙德·沃伯格是伦敦金融城最杰出的天才,是顶级金融的卓越倡导者。在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后,他借助无与伦比的先见,看到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可能性。作为经济制度转型的设计师,他的职业生涯几乎可以说明有关金融能够发挥作用的所有最重要的历史课题。

著名金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根据上万条未曾面世的书信和日记记录,撰写了这本新的开创性的传记,将西格蒙德·沃伯格的故事娓娓道来。西格蒙德是来自希特勒统治下的难民,在战后的伦敦金融城逐渐崛起,成为一名显赫人物,并且是欧洲金融一体化的设计师之一。20世纪30年代,老牌的沃伯格银行头一次几乎被大萧条毁灭,之后又遭到纳粹的“清洗”,受到这些事件的影响,西格蒙德下定决心,他自己的银行将从过去吸取教训,并为英国的经济复苏、西欧的团结一致,以及全球化的诞生贡献力量。

在银行家身份以外,西格蒙德·沃伯格还是一名心理学家、政治人物,以及极富表演天分的管理者。在这本书中,尼尔·弗格森详尽描绘了这个复杂矛盾的个体,再现了一个伟大金融家的一生。

《金钱关系》:

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真的是金钱推动着这个世界的运转吗?本书以相当翔实的世界史知识和事件,分析了政治与经济的紧密关系,强调政治、战争对改变世界格局和人类生活、推动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重新审视了西方300年间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作用,认为是政治而不是金钱推动了世界的运转,尤其是战争,造就了包括税收机构、中央银行、证券市场、股票交易所等的现代经济生活体系。政治事件和体制往往控制了经济的发展,也是导致经济起伏不稳的主因。此外,是国内的政治冲突,而不是经济,推动了现代政治体制的演变。经济增长会导致民主化吗?现代国家在多大程度上战争的产物?西方300年的历史表明,金钱关系只是错综复杂的人类动机链上的一环。尼尔·弗格森的这部杰作,对经济和政治之间复杂关系的透视,深刻精彩,引人入胜。

《罗斯柴尔德家族(上中下)》:

“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而罗斯柴尔德则是它的导师。”

——海因里希·海涅

它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金融家族,它被认为是世界金融市场的幕后推手,关于它的传说广泛流传,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家族?

著名金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研究了隐藏半个多世纪的一些文件,总结数万封信件的内容之后,首次详尽地揭开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真面目。从布料商人起家,罗斯柴尔德家族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环球帝国,经历多次全球巨变的洗礼,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他们一直保持着世界上第一大银行的地位,而且他们的商业触觉远远超越了金融的范畴。它是怎样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的?本书去除了流传两个世纪的神话,揭示了这个家族经济成功背后的秘密,以及它庞大的政治网络。它横跨经济、社会、政治和外交等领域,以最大的深度、清晰的脉络和动人的戏剧性剖析了这个现代历史上最令人目眩和最有权势的家族,为我们揭开了全球经济政治背后推手的真实传奇。

《纸与铁》:

1923年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是历史上少数影响深远的经济事件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它是导致希特勒发迹的根源。然而,近年来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通货膨胀政策不但刺激了经济增长,而且还帮助德国减少了赔款,因此对于1918年以后的德国是利大于弊。当时的德国没有其他可行的替代方案。

本书提出了全新的观点,以颇有影响力的汉堡工商界为切入点,分析了为通货膨胀政策辩护的那些理由存在的漏洞,指出通货膨胀严重危害了德国经济,侵蚀了资产阶级社会的根基,使魏玛共和国这个福利国家失信于民。此外,通货膨胀也没能使赔款减少。作者剖析了长期以来德国政治经济体系的弊端。不仅揭示了魏玛共和国的失败根源可以追溯到威廉德国时期,而且还为分析第三帝国的兴起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在本书德国经济灾难和政治之间关系的生动阐述中,相信你一定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理解德国通胀。

《货币崛起》:

在全球信贷紧缩、金融行业出现危机的情况下,“货币”已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词语之一。货币究竟怎样影响到我们今天的社会?本书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描述了货币的历史,让你知道金融演化进程背后发生的事情。

在本书中,我们随货币进行了一次穿越时间的旅行。从欧洲大陆流通的古罗马银币,到成为第一批银行家的意大利高利贷者;从五千年前流通的泥版“货币”,到今天银行外汇显示屏上闪烁的数字,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金融常常是背后的推手。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什么能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赚一笔?文艺复兴的深层推动力是什么?中国和美国如何开始成为共同体?本书告诉我们,每个历史故事背后都有一条金融线索。透过弗格森的专业视角,许多为人熟知的历史事件被赋予新的意义,更清晰地成为金融史上的一座座里程碑,而金融的发展进程则构成一切历史背后最为本质的故事背景。

在金融危机的时代,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金融这个虚拟市场?又怎样整顿自我,重新出发?本书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历史的视角来理解今日的世界,无疑,它将是当前我们处在历史分歧点,站在人类文明一路走来的位置时,为我们提供的一部有用的指南。《西方的衰落》本书是基于尼尔·弗格森在英国广播公司电台四台里斯讲座系列(ReithLectures)创作整理而成,该系列播出时题为“法治与其敌人”。

早有人预言到西方社会的衰落。如今,这些衰落的迹象看似无处不在:经济增长放缓、债台高筑、人口老龄化问题、反社会行为等等不一而足。但是西方文明究竟欠缺在何处?尼尔·弗格森认为是制度的衰落难辞其咎,是制度正在导致社会的繁荣或衰败,制度就是在其中发挥作用的错综复杂的框架体系。

代议制政府、自由市场、法治和文明社会,这些原本是西欧和北美社会的四大支柱。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而非地理或气候上的原因,使得西方社会在公元16世纪前后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现如今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巨人》《巨人》对美国的帝国之路作了深刻独到的讲解,作者的笔墨涉及美国自成立至今全部外事纷争,并从各种角度——军事、经济、文化与政治——对美国权力阶层作了深入分析。本书论点独到新颖、令人信服,但又发人深省。在《巨人》中,作者认为美国一直以来拒绝承认自己是一个帝国,同时在书中展示了美国式帝国主义的致命后果。作者也探讨了对美国霸权构成主要挑战的竞争者——欧盟与中国;但也许最重要的是,本书对美国国内经济发展与其外交事务间的内在关系作了出色分析,而这正是美式帝国主义中最重要的两点。《巨人》对美国权力的分析堪称同类书中的佼佼者,任何对这个拒不承认自己帝国角色的国家感兴趣的读者都应将本书列为其必读书目。《战争的悲悯》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战争的悲悯》一书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战争是否可以避免?英国参战是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英国推迟参战,结果会不会发生改变?德国是否真像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因为具有绝对的军事优势从而发动了战争,还是只是恐惧导致了攻击?就战争本身,英国是不是和德国应该负同样的历史责任?尼尔·弗格森以宏观视角对战争给欧洲带来的灾难进行了剖析,通过对大量的历史素材和当事人的回忆录的研究,以及对战前国际关系、金融、经济、政治、媒体宣传的分析,引导读者重新审视这场战争,发掘出战争观念的深刻根源。……

目录

文明

文明 

 中文版前言

 英国版前言

 序言 拉塞勒斯的疑问

 第一章 竞争

两条河

太监和“麒麟”

香料竞赛

中庸之国

 第二章 科学

围攻

显幑术

奥斯曼和德国佬

变革之路

从伊斯坦布尔到耶路撒冷

 第三章 财产权

新世界

 第四章 医药

 第五章 消费

 第六章 工作

 结论 对手

本套书还有:

帝国

虚拟的历史

顶级金融家

金钱关系

货币崛起

罗斯柴尔德家族 上中下

纸与铁

西方的衰落

巨人

战争的悲悯

试读章节

金钱关系

导论

正如歌舞片《酒店》中所唱,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虽是一句老话,但时至今日仍耐人寻味。关于金钱,《旧约》和《新约》中均有提及,我们来对照这两句话:“金钱万能”(《旧约·传道书》10:19),以及“对金钱的执迷乃万恶之源”(《新约·提摩太前书》6:10)。贪欲在摩西律法中固然被视为难赎之罪,可正如上述第二条警句所言,在基督教教义中,即便转转致富的念头也同样会受到责难。基督教中极具震慑力的灌输手法之一,便是断言富人将被摒弃于天国之外。俗语说,一个富人进入天国之不易,更甚于一头骆驼穿过针眼。

幸而这些陈规旧律没有吓退人们赚钱的念头,否则西欧也不能成功完成从封建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当然,这些教条在抑制人们对金钱的追逐方面毫无作为,它旨在安抚那些不名一文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穷人,又能让那些腰缠万贯的富人们心怀愧疚。这一石二鸟之法对一个试图网罗人心,又寻求上层精英阶级丰厚捐资的组织而言,无愧为上上之策。

道德与金钱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造就了近代史上一个最成功的“世俗宗教”。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资产阶级令人厌憎之处在于它所奉行的“赤裸裸的自我利益”以及“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马克思提出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将加速其灭亡的论断,按说也是科学的、客观的。正如资本主义制度与资产阶级势不可当的崛起推翻了封建制度下的贵族秩序一样,进而言之,工厂里集结起的一贫如洗而声势浩大的无产阶级势必也将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统治阶级。《资本论》痛斥资本主义的累累罪状,宣告它即将到来的灭亡,预言审判正等着那些无视历史进程和目标的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的清算。

我们也可以把理查德·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解读成对资本主义进行的一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批判。该剧的核心论点便是金钱,抑或更确切地说,是经过开采加工过的黄金,即权力。在第一幕中,莱茵河的仙女便告诉侏儒阿贝利希,莱茵河黄金铸成的指环可使他脱胎换骨,赋予他无边法力,全世界财富尽归其有,但有个条件,他唯有舍弃爱情的力量,唯有撒手爱的欢乐,方能获取魔力,将莱茵河黄金幻铸为指环。换而言之,便是财富与情感乃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阿贝利希起初对莱茵河仙女色胆包天地求爱,已招致断然的拒绝和耻笑,故而此时他毫不迟疑地选择了财富。更意味深长的是,他是靠窃取黄金来完成他第一笔资本积累的。

这还不是唯一一处经济象征。紧接下来的一幕便着重于众神之王沃坦和刚为他盖成沃尔哈拉神殿的巨人发生的合同纠纷。而在第三幕中,经济象征更为明显。此时的阿贝利希已摇身变为冷酷无情的尼布尔海姆之主,在尼伯龙根的巨大金矿里,毫不手软地榨取着他的侏儒同胞们的血汗。正如他同样卑劣猥琐的弟弟米梅所唱,他的同胞们原是“无忧无虑的金匠,为女人们打造细软,为尼伯龙根装点门楣,劳作之际充满欢声笑语,而如今,这个恶棍将我们驱使,在洞穴中为他卖命……无休无止,不得安宁”。阿贝利希高压之下马不停蹄的工作节奏化为锤敲铁砧的急管繁弦,令人过耳难忘,而在稍后齐格弗里德为父亲重铸诺顿剑时,我们再次听到这段组乐:这大概是将武器锻造谱写成曲的先例吧。

当然,如今仍倾向于夸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经济主题的严肃的瓦格纳研究者已经为数不多了,这出歌剧1976年在贝罗伊特上演时,阿贝利希头戴一顶高帽,齐格弗里德身着工人的蓝衣劳动服,但这种在当时来说颇有新意的创造,到了1991年就成了老调了。而从另一方面看,正是瓦格纳本人将当年烟雾笼罩的伦敦与尼布尔海姆相提并论,也正是在1848年的欧洲大革命时期,瓦格纳开始了对这出歌剧的首度构思,不久之后,他便跟随现代无政府主义创始人米哈伊尔·巴枯宁前赴德累斯顿的兵营(在此期间,两人勾画了歌剧《拿撒勒的耶稣》,并在剧中设计了一出渎神的十字架场景)。到了1876年8月,谱写完毕的《尼伯龙根的指环》首演时,瓦格纳已然褪去年轻时激进的政治观念,但是对于那年刚满20岁的爱尔兰年轻剧作家萧伯纳而言,瓦格纳歌剧中的经济意象仍是跃然纸上:人们看到萧伯纳在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里,一边研习《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歌谱,一边参看着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法译本。在萧伯纳眼里,《尼伯龙根的指环》是一则影射阶级制度的寓言:阿贝利希是个“贫贱穷困,粗野下流”之徒,企图跻身上流社会,而嗤笑和嘲弄让他认识到,只有成为百万富翁才能将那个社会踩于脚下,此外还能购得一位美丽优雅的如意夫人,他别无选择,只能像其他千千万万的人们每天所做的那样,弃绝爱情,而选择将金钱攫于手中。

瓦格纳这出气势恢弘的歌剧中,关键之处在诸神偷走了指环之后,阿贝利希加诸指环的一道诅咒:

我以金子赋予我的无尽魔力诅咒:

无论何人戴上此戒都将招致死亡,

拥有此戒者将忧烦无尽,

无缘此戒者则嫉妒钻心!

世人皆欲图夺魔戒,

可无人能从中得到欢愉!

占有者的守护终为徒劳,

因为它只会给他招来死神!

在《诸神的黄昏》一幕中,这道咒语终于应验,齐格弗里德遇害,此幕结尾时,布伦希尔德纵身跃入齐格弗里德的火葬堆,她把魔戒扔回莱茵河,并点燃了沃尔哈拉神殿,神殿在熊熊烈火中轰然坍塌。

……

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尼尔·弗格森经典系列限量版套装(共13册)(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尼尔·弗格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40686
开本 16开
页数 442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1.1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27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412
310
24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