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完美软件开发--方法与逻辑/信息科学与技术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李智勇等编著的《完美软件开发--方法与逻辑》是信息科学与技术丛书之一。本书共九章节,内容包括完美软件开发之解构、完美项目管理之解构、完美流程之解构、完美开发模型之解构、完美估算方法之解构、完美需求开发之解构、完美设计和编码之解构等。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李智勇等编著的《完美软件开发--方法与逻辑》深入剖析了软件开发中主要环节(管理、流程、开发模型、估算、需求开发和设计编码)的运作规律。

在剖析过程中,主要使用演绎法进行推导,同时使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对推导出来的结论进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借鉴了PMBOK、CMMI、敏捷、功能点方法、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等思想或方法的精华内容。

从读者的角度看,《完美软件开发--方法与逻辑》更适合有一定开发经验,希望在软件开发这个行业有所建树的读者;也适合不仅满足于完成手里的工作,还喜欢透过现象思考本质的人;毕业生可以用这本书来开阔视野,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但有些地方可能会感到不容易理解。

目录

前言

第1章 完美软件开发之解构 1

1.1 完美软件开发的定义 1

1.2 完美软件开发的构成 2

1.3 完美软件开发的前提 3

1.4 完美软件开发的用途 6

第2章 完美项目管理之解构 7

2.1 项目管理的存在意义 7

 2.1.1 价值根源 7

 2.1.2 定性分析 8

2.2 完美项目管理的要素 9

 2.2.1 逻辑链1:意愿之价值 11

 2.2.2 逻辑链2:物理环境 12

 2.2.3 逻辑链3:文化环境之“意识形态” 13

 2.2.4 逻辑链4:文化环境之“观点整合” 16

 2.2.5 逻辑链5:制度环境之“势” 18

 2.2.6 逻辑链6:制度环境之“量化管理” 20

 2.2.7 逻辑链7:内耗之终结 22

 2.2.8 逻辑链8:沟通之成本 23

 2.2.9 逻辑链9: 组织行为之优化 24

2.3 完美项目管理 26

 2.3.1 完美项目管理的形象 27

 2.3.2 完美项目管理的关联要素 28

第3章 完美流程之解构 30

3.1 流程的存在意义 30

 3.1.1 价值根源 30

 3.1.2 定性分析 32

3.2 完美流程的要素 33

 3.2.1 逻辑链1:正交的分解 34

 3.2.2 逻辑链2:流程之尺度 36

 3.2.3 逻辑链3:选择与集中 38

 3.2.4 逻辑链4:共识之力量 39

 3.2.5 逻辑链5:成本之计算 40

3.3 完美流程 40

 3.3.1 完美流程的形象 40

 3.3.2 CMMI与完美流程之异同 41

 3.3.3 完美流程的关联要素 43

第4章 完美开发模型之解构 44

4.1 开发模型的存在意义 44

 4.1.1 价值根源 44

 4.1.2 定性分析 45

4.2 完美开发模型的要素 46

 4.2.1 逻辑链1:预则立 47

4.2.2 逻辑链2:反纸上谈兵 49

 4.3 完美开发模型 50

 4.3.1 完美开发模型的形象 50

 4.3.2 完美开发模型的关联要素 50

第5章 完美估算方法之解构 52

5.1 估算的存在意义 52

 5.1.1 价值根源 52

 5.1.2 定性分析 53

5.2 完美估算的要素 54

 5.2.1 逻辑链1:标准单位的选择 54

 5.2.2 逻辑链2: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应对 56

 5.2.3 逻辑链3:软件类别的影响 59

 5.2.4 逻辑链4:估算的终结 61

 5.2.5 逻辑链5:反省是进步的阶梯 63

5.3 完美估算方法 64

 5.3.1 完美估算方法的形象 64

 5.3.2 完美估算方法的关联要素 66

第6章 完美需求开发之解构 67

6.1 需求开发的存在意义 67

 6.1.1 价值根源 67

 6.1.2 定性分析 69

6.2 完美需求开发的要素 69

 6.2.1 逻辑链1:雾外江山看不真 70

 6.2.2 逻辑链2:80/20法则 72

 6.2.3 逻辑链3:需求开发的终结 73

 6.2.4 逻辑链4:变化永恒 75

 6.2.5 逻辑链5:偏好上的免疫力 77

6.3 完美需求开发 77

 6.3.1 完美需求开发的形象 77

 6.3.2 敏捷与完美需求开发的异同 78

 6.3.3 完美需求开发的关联要素 79

第7章 完美设计和编码之解构 80

7.1 设计、编码和文档间的关系 80

 7.1.1 【设计 = 编码】 VS 【设计 ≠ 编码】 80

 7.1.2 文档的角色 82

 7.1.3 设计知识归类法 82

7.2 设计和编码的存在意义 85

 7.2.1 价值根源 85

 7.2.2 定性分析 87

7.3 完美设计和编码的要素 88

 7.3.1 逻辑链1:正交的分解 89

 7.3.2 逻辑链2:层次的控制 96

 7.3.3 逻辑链3:时序下的数据流 104

 7.3.4 逻辑链4:信息的隐藏 106

 7.3.5 逻辑链5:“名”与“实”的契合 108

 7.3.6 逻辑链6:设计的终结 110

7.4 完美设计和编码 112

 7.4.1 完美设计和编码的形象 112

 7.4.2 完美设计和编码的关联要素 114

第8章 设计和编码的度量与改善 117

8.1 复杂度的度量 117

 8.1.1 现有度量方法的考察 118

 8.1.2 一种新的度量方法 119

 8.1.3 从复杂度的视角考察Factory模式 122

 8.1.4 从复杂度的角度考察Command模式 128

 8.1.5 小结 129

8.2 设计方法的选择 129

 8.2.1 一点历史 130

 8.2.2 面向对象与结构化间的互补性 130

 8.2 3 第一种互补关系 131

 8.2.4 第二种互补关系 131

 8.2.5 小结 138

第9章 案例:薪水支付与性能优化 139

9.1 案例1:薪水支付 139

 9.1.1 设计决策1:雇员这一概念的边界 140

 9.1.2 设计决策2:属性还是类层次 141

 9.1.3 设计决策3:支付方式等与雇员类的关系 142

 9.1.4 设计决策4:支付方式要不要用多态 142

 9.1.5 设计决策5:支付时间表是应该独立还是放入Employee 143

 9.1.6 设计决策6:究竟在哪里用Command模式 144

 9.1.7 设计决策7:使用哪些辅助类 146

 9.1.8 实现 146

 9.1.9 小结 153

9.2 案例2:性能优化 153

附录 161

 附录1 贡献值公式与《资本论》 161

 附录2 遗留课题 162

 附录3 语不惊人死不休——反主流观点汇总 163

 附录4 综合能力归类法 164

参考文献 16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完美软件开发--方法与逻辑/信息科学与技术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智勇//丁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426264
开本 16开
页数 1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3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P311.52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