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本印象(兼谈日本文化传承与教育)
内容
编辑推荐

今天,想起10年前在日本留学生活中的日日夜夜,日本的风土人情、街景街貌、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擦肩而过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在日本留学期间,那些把我当做国际友人的日本朋友,无论是专家、学者、教师、学生,还是普通工人、居民,他们那种专注认真、敬业尽责的工作态度;彬彬有礼、轻声细语的处世之道;洁身自好,遵规守纪的行事风格,依然使我感叹不已。想想自己在日本留学的这一年,远离亲人,在一个陌生的充满各种诱惑和情思矛盾的国度里,独自生活,奋进学习,思乡念故却不能减少家人的负担,承载着太多的酸甜苦辣,真是有得有失,得多失少,失而复得。这正是我有意把在日本留学生活期间学到的、了解到的、亲身经历过的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和所感所悟的思想意识与他人的经历与真知灼见的感悟汇集后出版这部可读性很强的《日本印象(兼谈日本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原因吧。

本书由刘正发著。

内容推荐

《日本印象(兼谈日本文化传承与教育)》由刘正发著,本书的内容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感受日本文化的记忆。主要概述令我感受很深的一些日本文化元素和社会状况。在写作的过程中参考了已经出版发行的一些书籍和网上公开的资料,在此向各位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第二部分是留日散记。主要是真实地呈现出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零星记录的一些学习、生活等各种各样活动的内容,所感所悟的一些不完整的日记,纯粹是一种心得似的闲笔。第三部分是访谈记录,主要是对中央民族大学部分留学日本的教师的访谈后整理出来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教师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习俗等各个方面的记忆和认识以及在日本留学期间亲身经历的一些人和事。第四部分是附录,主要收录了问卷调查、访谈提纲和本人留学日本后撰写的有关日本大学生打工、日本高校管理制度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已经发表过的三篇学术研究论文。

需要说明的是,《日本印象(兼谈日本文化传承与教育)》从头到尾,适当插入了一些照片或图片。这些照片或图片都是由我自己亲手拍照或我请人拍照的。选用的目的是体现本人行文情感的真挚与亲临环境的感悟,增强可读性,强化视觉的享受与读者思绪的放飞,一般与照片插入的页面上的文字内容可能关系不大。

目录

第一章 记忆日本文化

 (一)四海为家的艺伎:日本歌舞伎文化

 (二)光怪陆离的风俗业:日本色情产业

 (三)令人费解的社会问题:少女的援助交际现象

 (四)光荣而执著地死去:日本自杀问题

 (五)绚丽多姿的传统服饰:日本和服文化

 (六)色香味独具的饮食:日本料理文化

 (七)轻便结实的住宅:日本和式建筑文化

 (八)多姿多彩的婚礼:日本婚俗文化

 (九)肃穆庄严的葬礼:日本殡葬文化

 (十)神秘信仰的场所:日本神社文化

 (十一)力技角逐的运动:日本相扑文化

 (十二)柔而不软的运动:日本柔道文化

 (十三)扣人心弦的运动:日本剑道文化

 (十四)和敬清寂的茶饮:日本茶道文化

 (十五)温馨祥和的插花:日本花道文化

 (十六)如诗似画的汤浴:日本温泉文化

 (十七)眼花缭乱的节庆:日本节日文化

 (十八)惊险刺激的游玩:日本迪斯尼乐园

 (十九)归类有序的垃圾:日本垃圾文化

 (二十)革新不断的教育:日本教育文化

第二章 留日散记

 (一)二〇〇二年四月

 (二)二〇〇二年五月

 (三)二〇〇二年六月

 (四)二〇〇二年七月

 (五)二〇〇二年八月

 (六)二〇〇二年九月

 (七)二〇〇二年十月

 (八)二〇〇二年十一月

 (九)二〇〇二年十二月

 (十)二〇〇三年一月

 (十一)二〇〇三年二月

第三章 部分留日归国者访谈录

 (一)王军

 (二)Y教授

 (三)李德龙

 (四)G女士

 (五)L先生

附录

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来源网站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记忆日本文化

什么是文化?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自古至今,国内外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者和专家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给过自己认知的定义。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文化的概念或定义,已经有近四百种了,其中,英国人类学鼻祖爱德华·泰勒在其名著《原始文化》中给出“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体”的定义广受赞同。文化是一种信仰,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象征性、传承性、传播性等特点。文化是人创造出来并享用的东西,富有浓郁的民族特性,一个民族的人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人,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是所负载的文化内涵不一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那么,作为大和民族的日本人,尽管自古以来就与汉语言文化圈的民族文化相伴随,但鲜明的属于本民族独有的文化特性十分浓厚。比如,武士精神所倡导的“荣誉就是战斗到死”,在战斗失败中宁肯剖腹自杀而亡也决不投降的行动等文化内涵,在世界上的很多民族文化里是没有的。本章辑录的是笔者所接触或查阅后颇感具有日本民族特性的一些日本文化现象和内容。

(一)四海为家的艺伎:日本歌舞伎文化

日本艺伎,是一种文化现象,以歌舞娱乐表演为主的文化,也称为日本歌舞伎。一般认为是日本民族拥有的传统而独特的文化现象,直到今天依然有她的一席之地并散发出顽强的生命力。

一、日本艺伎的兴衰

据有关书籍记载,日本艺伎最早产生于17世纪中叶(有的学者认为还更早)的元禄年间(1688—1704年),在东京和大阪等地方出现后,逐渐传播、流行到日本的很多地方,深受各地达官贵人和商贾的青睐,成为主要的娱乐项目。从性别上说,最初从事艺伎职业的人,全部都是男性,主要工作是在高级餐厅、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以表演舞蹈、演奏乐器和唱歌为主要表现内容,并以此获得的收人为生计。到了18世纪中期,艺伎职业渐渐被女性取代,男性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并沿袭到现在。

在日本历史上,艺伎业曾经十分发达。据说,繁荣时期是在20世纪20年代,全日本各地,有几万名艺伎工作者,基本上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日本社会到处莺歌燕舞,寻欢作乐,歌舞升平,四季如花,热闹非凡。艺伎文化繁荣昌盛,众人皆知,成为人人寻求消费的产品。后来受到经济危机、社会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重影响,需求艺伎表演的社会风气日趋减弱,从事艺伎工作的人数不断减少。随着现代夜总会、卡拉0K厅、电脑游戏、赌场、情人旅馆等各种娱乐形式的流行和强盛,人们选择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加上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泡沫的严重威胁,社会越加浮躁,人们对纯粹艺伎表演的文化需求,似乎越‘来越减弱,艺伎业开始走向衰落。到了2l世纪初,据说,全日本社会只有上千名从事艺伎工作的人了,曾经辉煌的歌舞伎文化开始退出人们的娱乐生活和视线。真可谓是时过境迁,萎缩萧条,往日的繁盛和荣光不再重来。尽管如此,直到今天,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现象,日本的艺伎文化,还是广泛受到日本社会的尊敬和传承,艺伎表演依然得到很多日本人的欣赏和喝彩。

二、日本艺伎的生存状态

在很多人看来,日本艺伎是一个神秘而富有魅力色彩的群体,在美艳柔情的外表、浓墨重彩的脸蛋和华丽服饰背后,从业者的真实生活及生存状况则鲜为人知。事实上,日本艺伎的生活和文化现象早已被写成很多文学作品,拍成不少影视剧而名扬日本国内外,广为人知,家喻户晓。其中,最著名的是小说《艺伎回忆录》改编后拍成的同名电影,曾因获得过世界电影节最高奖项的奥斯卡奖而名扬全球,广为流传,想必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电影了吧。还有,在日本,第一个获得显荣全球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家川端康成的成名作品《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也是描写艺伎的代表力作。这一描写特殊群体生活境遇和恩爱情仇的情感名著,令很多人读后潸然泪下,百感交集,撕心裂肺,难以忘怀,艺伎们的生存状态由此可见一斑。

通过这些作品的描写和实地了解后,我们可以看出,从事艺伎工作者,其生活是十分艰辛的,有的甚至很悲惨。这些人经常是日夜奔波、风餐露宿、四海为家、风雨兼程、到处寻觅。很多时候,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不说,还承受着各种各样的白眼、非礼,甚至是谩骂和羞辱,她们的境遇真实地不同程度地反映了部分日本人社会生活的残酷现实和生存状况的悲剧。事实上,很多女子都是迫于现实生活的压力和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不得不踏进艺伎这个行业的。每个从事艺伎工作的人都有自己坎坷而传奇的人生经历,有的甚至是被家人拿去卖钱还债或因家庭生活困窘而被迫走进艺伎馆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从事艺伎工作的人都是出身贫寒、来自社会底层的。相反,有的艺伎还出生于名门望族、显贵家庭。如小说《艺伎回忆录》里主人公小百合的原型,就是20世纪有名的艺伎岩崎峰子,其祖父曾经是日本天皇的家臣、贵族田中源。还有20世纪会说英语的最著名的艺伎中村喜春,其父亲是当时东京很有名望的医生,家境十分富足和显贵,类似的事件和人物还有很多。不过,出身归出身,做了艺伎以后就得过着艺伎的生活了,几乎跟家庭显贵、富裕与否没有太大的关系了。来消费或享受艺伎表演的人,则很少会去关心艺伎的身份和出身。

P1-4

序言

作为中央民族大学和日本岐阜圣德学园大学的交换留学生,我于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留学日本。尽管留学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多。留学期间,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日本语言文化,精读或泛读了很多有关日本历史文化的书籍,参加了留学期间留学学校派遣和组织的各类留学生参与的交流活动,认真体察了日本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模式,参与计时工的打工生活,粗略考察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归总起来,日本给我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日本是一个现代化和传统文化共存共荣而有机结合的高度发达而文明的国家。时速最高每小时达到443公里的新干线高速铁路及其路旁某个地方某人因某种原因死亡后其后人为纪念他(她)而塑起的小泥人像、祭祀的鲜花和贡品浑然一体;大街小巷里供人们娱乐、赌博、游戏用的一种叫“怕清空”(音译)的游玩场地和居酒屋(酒吧)比比皆是;生活环境幽雅干净,各种垃圾有序分流处理,每天穿在脚上的皮鞋一两个月不擦也铮铮发亮的情景令人难以忘怀;风俗区(有人也叫红灯区)所在地那些井然有序的商业经营状况与非风俗区的商业经营状况没啥两样的情致令人惊讶万分;平时、周末和节假日里大中学生到企业、商店等各种场所从事各类计时工打工的现象十分常见;等等,都让一直渴望了解外国却从没走出过国门一天的我耳目一新,记忆深刻,难以忘却。促使我在日本留学以后不久,就开始认真观察、学习、体验和分析日本的各种文化,专心记录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在学习和交流之余,挤出时间,随着灵感和思绪,开始只言片语地展开零星的写作,想回国后,尽快争取时间出版一部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的留学日本印象的读本。但是,留学归来前忙于亲人赴日旅游的事情,有些松懈,甚至耽搁了一些记录和写作。回国后,正赶上国内“非典”爆发和考博的事情以及一些私事和工作情况的变动,就彻底放下了这件事。大约几年前,在翻阅一些旧照片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留学日本期间自己亲手拍下的许多照片,加上日本友人的一些来访和来信,有一段时间,我的思绪和记忆总是停留在日本留学的日子里,很想再去体验体验。想想整整一年的光阴,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考察和研究,那是多么难忘的一段人生经历啊!在那里朝夕相伴的东西,尘封历史的日月,思绪倒流后历历在目的一切,哪怕就是一些点点滴滴的事情或记忆,依然使我感动不已,感慨万千,百感交集。这不得不又一次促使我拿出勇气,拾起笔墨来完成这件事。于是,我鼓起勇气,抽取时间,在过去已做过的基础上,开始着手整理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散记、资料和回想,并到图书馆查资料,去书店买参考书,陆陆续续地继续展开此书的写作。好事多磨,快要完稿的时候,震惊世界的日本地震发生了,一时间,使我陷入了沉思:地震、海啸、生命的脆弱与大自然的不确定因素,大自然给予的恩惠与人类的探索和幸福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重要的关系?人类伟大的精神与大自然伟大的力量谁强谁弱?人类最终走向何处等等诸多的问题,一年多来一直缠绕着我,使我没有勇气再去碰那个还没有完成的稿子。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反复阅读过快完稿的书稿时,总觉得还差点什么,总觉得不够吸引读者或使读者爱不释手不说,能从头到尾读完的兴趣都不一定有。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加进去当年构思书稿时的瞬间想法:就是访谈几位曾经在那个年代里留学日本后归国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的记忆内容,放到书稿里,让读者去品味和研析。于是,就在忙碌的时光里,在放不下手中任何工作的情况下,想办法抽空联络被访谈人进行了访谈工作。今天终于完成了初稿,甚是欣慰。屈指数来,留学日本,一晃已有十年的时间了,就把本书算作是我留学日本十周年的纪念物吧。也献给那些曾为我留学日本和在日本留学期间帮助过我的所有朋友和亲人吧。谢谢你们的帮助、支持和宽容。

本书的内容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感受日本文化的记忆。主要概述令我感受很深的一些日本文化元素和社会状况。在写作的过程中参考了已经出版发行的一些书籍和网上公开的资料,在此向各位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第二部分是留日散记。主要是真实地呈现出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零星记录的一些学习、生活等各种各样活动的内容,所感所悟的一些不完整的日记,纯粹是一种心得似的闲笔。第三部分是访谈记录,主要是对中央民族大学部分留学日本的教师的访谈后整理出来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教师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习俗等各个方面的记忆和认识以及在日本留学期间亲身经历的一些人和事。第四部分是附录,主要收录了问卷调查、访谈提纲和本人留学日本后撰写的有关日本大学生打工、日本高校管理制度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已经发表过的三篇学术研究论文。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从头到尾,适当插入了一些照片或图片。这些照片或图片都是由我自己亲手拍照或我请人拍照的。选用的目的是体现本人行文情感的真挚与亲临环境的感悟,增强可读性,强化视觉的享受与读者思绪的放飞,一般与照片插入的页面上的文字内容可能关系不大。

2012年初春于北京天通苑寒舍

后记

岁月如梭,时光流逝。10年前的2002年4月5日那天一早,我和彭老师、格老师一起乘坐学校安排的中巴车,在大雾中行驶两个多小时以后,到达天津机场,顺利登上了飞往日本名古屋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航班,开始了一年的留学生活。

今天,想起10年前在日本留学生活中的日日夜夜,日本的风土人情、街景街貌、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擦肩而过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在日本留学期间,那些把我当做国际友人的日本朋友,无论是专家、学者、教师、学生,还是普通工人、居民,他们那种专注认真、敬业尽责的工作态度;彬彬有礼、轻声细语的处世之道;洁身自好,遵规守纪的行事风格,依然使我感叹不已。想想自己在日本留学的这一年,远离亲人,在一个陌生的充满各种诱惑和情思矛盾的国度里,独自生活,奋进学习,思乡念故却不能减少家人的负担,承载着太多的酸甜苦辣,真是有得有失,得多失少,失而复得。这正是我有意把在日本留学生活期间学到的、了解到的、亲身经历过的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和所感所悟的思想意识与他人的经历与真知灼见的感悟汇集后出版这部可读性很强的《日本印象:兼谈日本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原因吧。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凝结着太多人的心血和关爱。在此,首先,真挚地感谢日本岐阜圣德学园大学国际交流学部新岛翠老师和讲授日本语会话的城老师,有了她们孜孜不倦的教导和无私的帮忙,我才顺利完成了学业和有关论文的写作。其次,真诚地感谢日本岐阜县羽岛郡柳津町国际交流委员会理事山田惠美子夫妇,因为他们的热心帮助,才有我的妻子和儿子在我留学归国前夕到达日本与我团聚并一起回国。再次,真诚地感谢在我留学日本的整个过程中,帮助、鼓励和支持过我的所有中国人和日本人。

特别感谢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的各位领导和责任编辑;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们对我的宽容、理解和厚爱;此外,真诚地感谢应邀接受访谈的五位专家学者的无私相助。

人生有多少个一年365天又有多少个十年3650天呢?在日本岐阜县羽岛郡柳津町大字佐坡6252番地的加藤寮101室里,我生活了整整一年。那里的花花草草,屋檐沟渠,雨雪风霜;那里的叶落秋去,人影车往,寒来暑去;那里的老太牵着爱犬遛弯,那些喜鹊落枝喳喳的叫声,那些……抹不去的回忆。那里可以算作我人生中的第三故乡了。因此,把这本书作为我留学日本lO周年的纪念物,献给自己,献给柳津町,献给所有善良的人,让爱永存人间,祈福所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平安快乐!健康如意!

这本书的出版,记录了我的一些思想和认知,如果能够给对日本感兴趣的各路人士,在茶余饭后有些许谈资,就不枉劳作了。在此,也诚挚地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刘正发(彝族名:阿里瓦萨)

2012年初春于北京天通苑寒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本印象(兼谈日本文化传承与教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正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6002969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