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作者:斯威夫特)记录了一个假托的称之为莱缪埃尔·格列佛游在四个不同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国家的四次冒险经历。该书出版后立刻获得成功,从内阁到幼儿园,它一直吸引着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读者,至今仍深受读者喜爱。无论是社会影响,还是文学风格,都有其难以估量的重大意义,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珍品之一。
图书 | 格列佛游记/译文名著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格列佛游记》(作者:斯威夫特)记录了一个假托的称之为莱缪埃尔·格列佛游在四个不同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国家的四次冒险经历。该书出版后立刻获得成功,从内阁到幼儿园,它一直吸引着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读者,至今仍深受读者喜爱。无论是社会影响,还是文学风格,都有其难以估量的重大意义,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珍品之一。 内容推荐 斯威夫特,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格列佛游记》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以异乎寻常的想象力,描写主人公格列佛先后出游“小人国”、“大人国”、“慧因国”等地方时,遭遇的种种千奇百怪的事情。比如在“小人国”里他可以随意地把上至国王小到平民的各式人等摆在手掌心里玩弄;而在“大人国”里,他又能像个幼儿那样处处受制于人;到“慧因国”以后,马成了智慧的像征,而人成了下等动物。作者通过这样有趣的故事,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如政客的尔虞我诈,富人的贪得无厌等。读者在赞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的同时,也能对当时的英国状况有个大概的了解。 《格列佛游记》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发行。 目录 格列佛船长给他堂兄辛普森的一封信 出版者致读者 第一部 小人国之旅 第二部 大人国之旅 第三部 拉普他,巴尔尼巴比,拉格那格,格鲁伯杜德雷伯,及日本之旅 第四部 慧因国之旅 试读章节 第二章 小人国国王在几位贵族的陪同下,前来看望受拘押的作者。对国王的品性和习惯的描述。学者奉命教作者学习他们的语言。他的温顺性格使他获得宠爱。搜寻了他的口袋,他的剑和手枪遭没收。 等发现自己站起来后,我便放眼朝四周观看起来,真得承认,我还从来没见过如此赏心悦目的景致呢。四周的乡野就像一片连绵不断的花园;那一块块围起来的田地一般是四英尺见方,全是一个个花坛。这些地块中还夹有一片片树林,有半个斯丁大小,据我判断,最高的树大约有七英尺高。我看着在我左面的那座城市,它就像一出戏里的一幅绘出来的城市布景。 我的生理需要已憋了好几小时了,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因为从上次方便到现在已有两天了。我真是进退两难,一方面是屎急难捺,另一方面又很难为情,我想到的最好的两全之计便是爬进我的住所,我只能这么做了。我在身后把门关上,在锁链长度许可的范围下我走到最远处,把体内那令人坐立不安的负担一泄而空。不过这是我惟一的一次十分有愧的不洁举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只希望公正的读者在充分地、不带偏见地考虑到我的情况和当时的尴尬处境后,会多少给以原谅。打这以后我经常总是在早上起身后,便在锁链能及的范围里,到户外去完成这一生理需要,而且总是十分小心地在每天早晨有人来之前完成这一任务,这样,我拉下的这堆令人难堪的污物就能由指派的两个专事此项工作的仆人用手推车把它弄走。要不是我想到必须让公众对我爱清洁的品性有个公正的评判,我本来是不会对这种乍看起来完全是无关紧要的事这么絮叨一番的;听说我的有些敌人已经对此事和其他一些情况向我提出了质疑。 等这次大胆的行动完成后,我返身出了我的住所,透透新鲜空气。国王已经从塔上下来,骑马向我走来,这一举动差点叫他付出很高的代价,因为尽管这匹马受过良好训练,可赫然出现的东西就像一座大山朝它逼来,叫它实在受不了,于是这匹马便用后腿站立起来,不过,国王是个出色的骑手,稳稳地坐在马鞍上,直到侍从们急步抢上前来,抓住马勒,才使陛下安然下马。他一下马,就用赞赏的眼光前后左右审视着我,同时留神不进入我的锁链长度可及的范围内。他命令早已作好准备的厨师和司膳总管将各种食品和饮料送给我吃,于是他们使用一批安在轮子上的容器装满食物,把它们推到我够得着的地方。我抓起这些容器,很快便将里面的食物一扫而光,二十个容器里装的都是肉,十个容器里装的是酒;每个装肉的容器里的肉够我吃上两三口,每个装酒的容器里又有十个盛酒的陶罐,我把十罐酒倒在一起,一口喝干,其余几个容器也依法炮制。王后和年轻的王子公主们身后簇拥着许多贵妇人,他们都坐在摆放在一段距离开外的椅子上,当国王的马意外受惊时,他们都一跃而起,向国王跑来。现在,我要描绘一下国王本人:他比他的臣民们大约要高出我的指甲长度那么多,单这点就足以让人一见就肃然起敬。他脸容丰满,刚毅有力,有着奥地利人般的嘴唇和坚挺的鼻子,他的皮肤是橄榄色的,身姿挺直,身材和四肢非常匀称,一举一动优雅大方,具有一种威严高贵的气质。这时候他正是年富力强,时年二十八岁又九个月,在位约七年,可谓春风得意诸事通达。为了能更方便看清他,我侧身躺下,这样我的脸正好平对着他的脸,他则站在离我仅三码远的地方,不过,后来我曾多次把他托在手里,因此我对他外表的描述决不会出错。他衣着非常简朴,衣服的式样则是介乎亚欧之间,他头上戴着一顶轻巧的金头盔,上面满缀着珠宝,顶上是一根鲜艳的羽饰。他手中握着剑,万一我挣脱时他可以进行防卫。他的剑差不多有三英寸长,剑柄和剑鞘都是金的,上面镶满了钻石。他说话的声音很尖,不过非常清晰,即使在我站起身时还能听得一清二楚,贵妇和朝臣都穿戴得雍容华贵,衣服都是绣金镶银的,看上去他们站的那一块地方简直就像是在地上铺了一条彩裙。陛下时常跟我说话,我也一一作答,但我们彼此听不懂对方的一个字。在场的还有他的几位牧师和律师(我是根据他们的衣着判断出他们的身份的),他们是奉命前来跟我谈话的,于是我用我略知一二的许多种语言同他们交谈,有德语、荷兰语、拉丁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意大利混杂语,但徒劳无益。两小时后,朝廷这班人马走了,只在我身边留下了一队强壮的卫兵,以防止一班乱哄哄的民众的无礼行为和可能产生的恶意攻击,这些人已经按捺不住了,大胆地尽可能靠近我的身旁,在我坐到我的住所门边的地上时,有些人还放肆地朝我放箭,有一支箭紧挨着我的左眼擦过。不过,卫队长官命令把为首的六个头目抓起来,他觉得处置他们的最好办法莫过于交给我,由我来发落,于是他手下的几个士兵立即执行,用长矛顶着他们送到我的手边。我把他们统统抓在右手心里,然后把其中的五个放进外衣口袋里,而对第六个做了个动作,好像要把他活活吃掉。这个可怜的家伙恐怖地大叫起来,长官和他的属下也显得非常痛苦,尤其是当他们看到我掏出了小折刀时显得更为痛苦。不过我很快就让他们解除了恐惧,因为我立即小心地割断了捆绑他的绳子,然后把他轻轻放到地上,他拔腿便跑。我把其余的人一个接一个从口袋里掏出来,如法处置;我看到,无论是士兵还是民众,都为我这种仁慈宽厚的举止而感激不尽,于是王上便听到了有关我的一大通好话。P13-16 序言 提起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在我国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几乎总是会从家长或从老师那儿听到这些引人人胜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格列佛在这两个国家的奇遇引起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孩子们追随着格列佛进入这两个奇怪的国度去做一番游历,并引起成串的遐想。这两个故事在我国已经伴随了好几代人的成长,在大人和孩子们的心中,它确实是一本有趣的少儿读物,这也说明了作者在写作上的成功之处。然而,从真正意义上来说,《格列佛游记》并不是一本少儿读物或者是一本科幻小说,而恰恰是一本政治讽刺小说,作者通过对格列佛在各个奇怪国度的经历的描述,揭示了当时英国从封建贵族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初期阶段时存在的种种弊病,从而反映了作者的政治态度。为此,在将它列入我国中学生读物时,有必要将它与它的作者向读者们作一介绍。 乔纳桑·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家境十分贫寒,出生后7个月父亲就去世了,由于母亲无力抚养他,于是他的伯父负起了教养他的责任,直至将他送进了当时的都柏林大学。当时的都柏林大学是一所教会学校,是为教会培养忠实弟子的,而斯威夫特始终十分厌恶大学里讲授的神学和各种繁琐哲学,可想而知,他也不可能取得令学校满意的成绩,毕业时,只获得了一张所谓的“特许学位”文凭,致使他无法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无奈之下,他只能找到一位远亲也是当时的一位显贵——邓泼尔爵士,在他家中过了近十年的寄人篱下的屈辱生活,这种经历和地位促使他看透了社会的世态炎凉和贵族阶级与平民百姓之间的深刻矛盾。不过,由于这位邓泼尔爵士喜好附庸风雅,常在家里接见一些作家,帮助青年们参加当时政治和文学问题的讨论,这使喜爱文学的斯威夫特从中获益不少。 为了获得一个不仰人鼻息的位置,斯威夫特只得强抑自己对教会的厌恶,参加并通过了牧师职位的考试,而后被教会派到了爱尔兰基罗特的一个乡村教堂里当牧师,不过一年半后,他又回到邓泼尔的庄园,一直到1699年这位贵族去世,随后他当上了爱尔兰总督贝克公爵的秘书。1701年他在爱尔兰小城莱拉哥的一个小教区工作,为了教会的事务他经常到伦敦去,到后来,他的大部分时间几乎都在伦敦度过,并主要从事着社会政治与文学的活动。从1704年开始,斯威夫特开始发表作品。 由于自身地位与经历,斯威夫特对英国的社会矛盾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他总是采用一种讽喻的笔法,针砭时弊,尖锐地抨击了当时的教会与社会的种种矛盾。他发表的第二部作品《一个桶子的故事》(Tale Of Tub)就是借某个父亲对三个儿子的遗训来讽刺教会的。这部作品也因此引起了法国启蒙主义作家伏尔泰的注意,认为斯威夫特看似不涉及基督教,实际上却讥讽了天主教、路德派和卡尔文派。这部作品成为反对宗教偏见的启蒙主义作家斯威夫特的一部名著,斯威夫特的作品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日益显示,作者本人也逐步成为英国政治上的领袖人物之一。当时,围绕着西班牙王位的继承问题,英国与法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英国国内主要有两大党派托利党和辉格党,这两大党派为着争夺权位而进行着激烈的争斗,表面上看,斯威夫特附和托利党的观点,主张与法国媾和,他的政治观点似乎是反对辉格党的,然而实际上,他的立场远远超出两党之间的权利之争,直接针对当时英国政治体制和教会制度的种种弊病。斯威夫特可说是社会上一切非正义和缺点的揭发者,他的天才洞察力表现在:当资产阶级社会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时,他已能看出它的矛盾,揭露出它的反人民性。他表达了广大平民阶层对由于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妥协而产生的各种社会罪恶的抗议。也正因为此,他成为英国启蒙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流派的创始人之一。 《格列佛游记》就是斯威夫特的这种立场或者其政治观点的一种淋漓尽致的表达。由于斯威夫特花了几年时间才写成此书,在这一过程中,作者本人的思想也在进步,观点有所改变,致使小说的结构也受到了影响。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书除了第一与第二部分有着较为丰富动人的故事情节外,从第三部分开始,书中的故事描写部分明显减少,而出现了大量的人物对话与大段的议论,涉及当时英国的许多问题,这也是该书的后两部分不像第一、二部分那样在我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或者说脍炙人口的原因吧。 书中的第一部分“小人国之旅”中的小人国,其实就是当时英国的一个缩影,该国的秩序也就是英国的秩序。比如,作者描写了小人国王国中最高的职位要通过跳绳(不是以人的能力品德)来决定,谁跳得最高,谁就能获得最高的职位,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的英国由教会和君主占统治地位,平常人难以凭真才实学获得其应有的地位;另外,小人国的政党是以所穿鞋子的跟的高低来区别,实际上是在影射托利党和辉格党的党派之争之无谓,又以小人国中存在吃鸡蛋的“大端派”与“小端派”来影射天主教与新教之间关于教会仪式的争论,作者认为,两党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教会之争也是无谓的,毫无意义的。 书中的第二部分“大人国之旅”中的大人国则是另一种社会制度,作者将它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有教化的君主政体,国王也较贤明正直,这反映出作者心目中的一种比英国社会制度更理想的社会制度。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所描述的英国情况的批评,揭露出英国的社会制度绝对不像格列佛对国王所说的那样理想。作者借大人国的国王之口,尖锐地指出,英国所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只不过是一连串的阴谋,叛乱,谋杀,屠杀和清洗而已,而产生的结果便是贪婪,派系争夺,虚伪,背信弃义,残忍,强暴,疯狂,仇恨和野心。”充分暴露了所谓上等人物的丑恶本质。大人国国王对英国如此喜好战争也表示出极大的憎恶,这实际上也是作者借大人国国王之口来谴责战争带给人民的恶果。 《格列佛游记》的第三部分中对拉普他(飞岛)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反对假科学的鲜明立场,指出脱离现实生活的科学实际上有多么荒谬,这些所谓的科学家从事的全部是虚无飘渺毫无结果的研究。作者认为,科学必须为人民服务,而不应当成为统治阶级与人民为敌的工具。在巴尔尼巴比这一魔术国度中,通过主人公格列佛召见一系列历史人物,作者试图向读者揭示,所谓的历史英雄人物,都是些如此丑恶的人,是通过种种卑劣手段而获得高位的,作者借此非难了君主的政体,表达了赞成共和制度的态度。 《格列佛游记》的第四部分“慧因国之旅”则反映了作者试图描述出一种宗法制度下真正自然状态的人的美德,以此来与资产阶级和贵族的文明形成鲜明的对照。在作者的描述中,慧因国的耶胡实际上是当时资产阶级社会里一切恶习的集中体现,实际上也可说是作者对人的本性中最丑恶一面的揭露。而在慧因身上,则寄托了作者对人的美好品德的赞美与向往。当然,这里也暴露出作者本身的一种矛盾心理,即他觉得宗法的自然状态或许是摆脱现存社会制度的最好出路,但实际上进入阶级社会后,再倒退是不可能的。这也反映出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无法找出摆脱人类丑恶的出路。 斯威夫特的民主主义的启蒙事业,对以后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剧作家盖埃和谢立丹,小说家菲尔丁和诗人拜伦的创作中都或多或少可以看出斯威夫特的影响,也使他们成为斯威夫特的追随者和继承人。在较后的时期中,斯威夫特的传统表现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英国讽刺作家塞缪尔·勃特勒和萧伯纳身上和他们的作品之中。由于斯威夫特现实主义的深刻力量,使他的作品成为世界文学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斯威夫特在其作品中所批评的不仅是英国的,而且是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的缺点。这是喜好外国文学作品的读者们应当了解的。 由于这套丛书是以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了让读者不要将本书看作是一本科幻小说,也不要就此而将注意力或兴趣只集中于本书的第一、第二部分,而能真正理解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故在此对作者及本书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只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联系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看明白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进而能了解当时英国的历史背景,从中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初期所暴露出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缺陷;如果这本书能够作为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和本质的一本辅导读物,也算是达到我翻译本书的一个目的了。 孙予 二○○一年二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格列佛游记/译文名著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斯威夫特 |
译者 | 孙予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7397070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3 |
出版时间 | 2006-08-01 |
首版时间 | 2006-08-01 |
印刷时间 | 2012-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 |
CIP核字 | 2006022290 |
中图分类号 | I561.44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6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3 |
宽 | 139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