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荀子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杨金廷、范文华编著的《荀子史话》即以《史记》为宗脉,将荀子一生之足迹一以贯之;广采汉代的司马迁、董仲舒、刘向,唐代的杨倞、韩愈、柳宗元,宋代的程颐、苏轼、朱熹,清代的王先谦、汪中等等。及至近人亦有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胡适、蒋伯潜、钱穆、罗根泽、梁启雄、游国恩等人对于荀子一生之探秘足迹。汇集了再现战国、秦汉时代的文学作品与历代吟咏荀子及其弟子的诗词作品。将百家争鸣、天下一统的历史大格局与悲欢曲折、求索抗争的人物命运联系起来,进而赋予了历史人物以血肉呼吸乃至气度风范。

内容推荐

杨金廷、范文华撰写的《荀子史话》立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大格局,以30万字的篇幅关注赵国思想家荀子一生的文化脉络,填补了荀子研究中史话体例的空白。

《荀子史话》展望两千年来中华思想发展史,以独特的历史视角研究荀子一生的人文历程。全书建立在厚重的古籍史料之上,熔冶古今名家学者的史学考证,吸收史学前沿的最新成果,荟萃历代吟咏荀子及其弟子的诗词作品,遴选最能代表荀子思想的名言警句,使得历史性与文学性兼美,学术性与通俗性并重,是弘扬中华杰出思想家荀子的优秀读本。

《荀子史话》作为第一部完整的有关荀子一生的史话体作品,既是一部探索赵文化思想领域的学术著作,同时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普及读本。更重要的是,《荀子史话》填补了荀子研究中史话体例的空白。相信《荀子史话》的出版,会让更多人感悟到荀子的智慧,感悟到赵文化思想高峰的无限风光,特别是激发广大的青年学者与少年读者积极投入到荀子的研究中,将荀子与赵文化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目录

第一章 邯郸少年

第二章 游学于齐

第三章 献策幽燕

第四章 名扬稷下

第五章 论儒秦邦

第六章 议兵赵国

第七章 著书兰陵

第八章 李斯拜相

第九章 韩非囚秦

附录一 荀子名言

附录二 荀子年表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第七章 著书兰陵

史引:

楚春申君亦好宾客,敬待豪杰,四方并集,食客盈馆,且聘荀卿,置诸兰陵。

——徐干《中论》

史话:

邯郸保卫战激战正酣之时,整个时代的命运却因邯郸城中一位婴儿的降世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赵孝成王七年正月,一个名叫赵政的婴儿在赵都邯郸出世了。赵政天生奇貌:丰准长目,方额重瞳,怀鸷鸟之膺,发豺豹之声,龙章风姿,比肩三皇,英气鸿志,势欺五帝。而他正是日后横扫六国、一统四海的千古一帝——秦始皇。

《史记》记载,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去世了。到了秦昭王四十二年,秦王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为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子楚,子楚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子楚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赵国百姓都称之为“异人”。

吕不韦在赵都邯郸经商,看见秦国在赵国做人质的公子异人。吕不韦回家后,便问他的父亲:“耕田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十倍。”吕不韦又问:“贩卖珠玉,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百倍。”吕不韦还问:“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几倍呢?”父亲一愣,说:“那将不可胜计。”吕不韦说:“现在农民努力从事耕田劳动,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若是建国家,立一个君主,获利就可以传至后世。”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见到子楚后,非常欢喜,说:“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于是,吕不韦就前去拜访子楚,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子楚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子楚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以及那些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子楚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子楚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于是,吕不韦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顺便谈及子楚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子楚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华阳夫人听后,自然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的姐姐劝说华阳夫人道:“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一旦色衰,宠爱也就随之减少。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却没有儿子,不如趁这时早一点儿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么,丈夫在世时受到尊重,丈夫死后,自己立的儿子继位为王,最终也不会失势,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能得到万世的好处啊。不在容貌美丽之时树立根本,假使等到容貌衰竭,宠爱失去后,虽然想和太子说上一句话,还有可能吗?现在子楚贤能,而自己也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能被立为继承人的,而他的生母又不受宠爱,自己就会主动依附于夫人,夫人若真能在此时提拔他为继承人,那么夫人您一生在秦国都要受到尊宠啦!”华阳夫人听了认为是这样,就趁太子方便的时候,委婉地谈到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非常有才能,来往的人都称赞他。华阳夫人接着就哭着说:“我有幸能填充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子楚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安国君答应了,就和夫人刻下玉符,决定立子楚为继承人,安国君和华阳夫人都送好多礼物给子楚,而请吕不韦当他的老师,因此子楚的名声在诸侯中越来越大。

吕不韦选取了一姿色非常漂亮而又善于跳舞的邯郸女子同居,直到她怀了孕。子楚有一次和吕不韦一起饮酒,看到此女后非常喜欢,就站起身来向吕不韦祝酒,请求把此女赐给他。吕不韦很生气,但转念一想,已经为子楚破费了大量家产,为的就是借以钓取奇货,于是就献出了这个女子。此女隐瞒了自己怀孕在身的事,到十二个月之后,生下儿子名政。子楚就立她为夫人,是为赵姬。

赵政的童年是在赵都邯郸的市井中度过的,而他童年的玩伴正是燕太子丹。燕太子丹也和赵政的父亲子楚一样被派到邯郸作人质。也许是当时赵国和秦、燕二国的关系十分紧张,所以赵政和燕太子丹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同病相怜,赵政和燕太子丹也就日渐成为童年好友。后来,燕太子丹在秦国当人质,赢政已然不是原来的赵政,对燕太子丹百般刁难,所以才引出燕太子丹回国复仇与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情景。

P129-131

序言

2012年10月12日,由邯郸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协办的以“荀子思想的地位与价值”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邯郸学院隆重举行。举办赵国思想家荀子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不仅是邯郸历史上的第一次,而且也是河北省历史上的第一次,因此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纪念意义。

在荀子的故里,邯郸学院以其百年学府的学术积淀,顺应赵文化勃兴的历史潮流,以荀子国际研讨会为契机,成立荀子与赵文化研究中心、开办荀子讲坛与荀子读书班,以坚实的步履高举苟学研究的大旗。这部《荀子史话》正是邯郸学院荀子研究成果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同时也是邯郸学院向2014年“荀子研究的回顾与新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献礼之作。

说起赵国的思想家荀子,首先要提及荀子的故里。

古赵都会,冀南明珠——邯郸。

她西依太行,东饮漳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其名千年不改,其美百代流芳,堪称誉满四海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磁山文化在这里发现;赵国在这里建都;

荀子在这里启蒙;秦始皇在这里诞生;

曹操在这里称霸;李白在这里赋诗;

黄粱美梦在这里缠绵;刘邓大军在这里凯旋;

磁州窑瑰宝在这里炼成大器;太极拳国术在这里名扬天下。

从上古神话到现代文明,英雄豪杰建功立业,成语典故灿若繁星,诗词歌赋吟咏传唱,古迹新貌瑰丽宜人。在璀璨夺目、绚丽多姿的邯郸文化之中,赵文化无疑是邯郸的核心文化、灵魂文化,千年之后,最终熔铸成河北的人文符号——燕赵大地。

赵都邯郸,钟灵毓秀,孕育了慷慨恢弘、璀璨多姿的赵文化。而赵文化又诞生了:

“黄帝以后华夏第一伟人”——赵武灵王(梁启超语)

“儒家后圣”——荀子(章太炎语)

“千古一帝”——秦始皇(李贽语)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为古赵大地注入了慷慨悲歌的精神气质。荀子集合诸子百家之大成、其思想文化影响中华两千年之政治学术,堪为圣人孔子、亚圣孟子之后,儒家的第三位圣人——后圣。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千秋伟业,奠定了华夏帝制的大一统格局。

赵文化的沃土不仅仅孕育了改革家赵武灵王、政治家秦始皇,而且还孕育并启蒙了思想家荀子。荀子思想是赵文化思想的高峰,也是中华思想文化的高峰。

历代仁人志士都对荀子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蔚为文化之大观。

韩非,跟随荀子学习“诸子百家”,最终成为集合先秦法家之大成的思想家。

李斯,跟随荀子学习“帝王之术”,最终成为中国第一位丞相。

张苍,跟随荀子学习《左氏春秋》,最终成为汉文帝的丞相。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将荀子与孟子二人的地位比肩齐列,作《孟子苟卿列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西汉思想家董仲舒专门作书称赞荀子。

西汉经学家刘向评价:“如人君能用孙卿,庶几于王。”

唐代学者杨惊评价荀子:“羽翼六经,增光孔氏,真名世之士,王者之师。”

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文学家韩愈评价荀子:“大醇而小疵。”

《资治通鉴》的作者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十分推崇荀子,时常大段引用荀子的名言警句用来点评历史。

明代思想家李贽将荀子列为“德业儒臣”的首位,将孟子列在其后,并评论:“荀子与孟子同时,其才俱美,其文更雄杰,其用之更通达而不迂。”

明代学者归有光评价:“当战国时,诸子纷纷著书,苟卿独能明仲尼之道,至其精造,则孟子不能过也。”

清代《四库全书提要》,首列荀子,并评论:“卿之学源出孔门,在诸子之中最为近正,是其所长。”

清代学者汪中将周公、孔子、荀子,列为儒学发展与经典传承三个里程碑式的杰出人物。

清代学者谢墉评价:“荀子之学之醇正,文之博达,足冠群儒。”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评价:“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二千年来之学,苟学也。”

维新运动领袖梁启超评价:“二千年政治,既皆出于荀子。所谓学术者,实皆出于荀子。”

民主革命家章太炎评价:“自仲尼而后,孰为后圣?惟苟卿足以称是。”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评价:“几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子,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学生。”

文学家郭沫若评价:“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公正地说来,他实在可以称为杂家的祖宗,他是把百家的学说差不多都融汇贯通了。”

哲学家冯友兰评价:“孟子之后,儒者无杰出之士。至苟卿而儒家壁垒始又新。荀子在中国历史之地位如亚里士多德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笃实似之。”

美学家李泽厚评价:“荀子可以说上承孔孟,下接易庸,旁收诸子,开启汉儒,是中国思想史从先秦到汉代的一个关键。可以说,没有荀子,就没有汉儒;没有汉儒,就很难想象中国文化会是什么样子。”

总而言之,荀子的一生及其人文思想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与重大的文化意义。然而,许多人对荀子的了解,却仅仅停留在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名言上,而对其一生之经历、思想之智慧,成就之伟大,却尚未熟知。

如今,由杨金廷、范文华撰写的《荀子史话》以创新的学术视角运用了独具特色的史话体例,为广大的文史爱好者引领了一条通向大师荀子的探秘之路。

众所周知,史话体适用于通俗史学读物,是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好形式,它介于历史与文学之间,多采用文学的表现方法讲述真实的历史,往往以史为鉴,以文生彩,比专业史著拥有更广的读者面,尤为青少年所钟爱。史话体例,是呈现学术前沿的晴雨表,是普及文化知识的播种机,更是培养青少年的成长阶梯。

《荀子史话》立足于整个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大格局,展望两千年来中华思想发展史,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来关注荀子一生的文化脉络,使得历史性与文学性兼美,学术性与通俗性并重,是弘扬中华杰出思想家的优秀读本。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史料丰厚,言之有据。荀子一生,年久失考。欲洞明其一生,唯有博考典籍,收拾残丛,遗珠补遗,匡正阙失,从而梳理脉络,明其旨趣。本书即以《史记》为宗脉,将荀子一生之足迹一以贯之;穿针《苟子》各篇之事迹;采撷《战国策》、《艺文志》、《风俗通义》等古籍之史证;补辍《孟子》、《韩非子》、《韩诗外传》等诸子之争鸣;钩沉《绎史》、《水经注》、《册府元龟》等文献之补遗;兼采《史记志疑》、《史记集评》、《战国制度通考》等学者之考评;对应近年来出土铭文、帛书之考古文物;涵容《藏书》、《读通鉴论》、《千百年眼》等别开生面之见地。文中之注释与文后之参考书目,可窥史料丰赡之一斑,亦可谓荀子史料之文化巡礼。

二、名家考证,荟萃一炉。荀子的一生,充满着各种谜团。荀子集合诸子百家之大成,而对于荀子的考证,亦集合众多名家之考证,可谓文化之趣谈。本书广采汉代的司马迁、董仲舒、刘向,唐代的杨惊、韩愈、柳宗元,宋代的程颐、苏轼、朱熹,清代的王先谦、汪中,等等。及至近人亦有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胡适、蒋伯潜、钱穆、罗根泽、梁启雄、游国恩等人对于荀子一生之探秘足迹。本书所载,王先谦之规正,梁启雄之简畅,钱穆之博引繁考,游国恩之体悟精微,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这些名家之考证,并非枯燥艰深,令人不堪卒读。本书广采简言,深入浅出,行止之间令雅俗共赏,史学家见其渊深,青少年看其浅近。

三、通俗易懂,文采飞扬。本书汇集了再现战国、秦汉时代的文学作品与历代吟咏荀子及其弟子的诗词作品。将百家争鸣、天下一统的历史大格局与悲欢曲折、求索抗争的人物命运联系起来,进而赋予了历史人物以血肉呼吸乃至气度风范。秦始皇之谜,荀子之谜,李斯之谜,韩非之谜……种种谜团,引人人胜;七雄争霸,百家争鸣,天下一统,集合大成……风云变幻,娓娓道来。值得一提的是,文学的语言兼具趣味性与可读性,对荀子和他的弟子们给予了生动的描绘,从而生发出富有哲理的人文思考。

《荀子史话》作为第一部完整的有关荀子一生经历的史话体作品,既是一部探索赵文化思想领域的学术著作,同时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普及读本。更重要的是,《荀子史话》填补了荀子研究中史话体例的空白,为广大的教学工作者与热爱文史知识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文史俱佳的阅读范本。相信《荀子史话》的出版,会让更多人感悟到荀子的智慧,感悟到赵文化思想高峰的无限风光,特别是可以激发广大的青年学者与少年读者积极投入到荀子的研究中,将荀子与赵文化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2014.3.11

(梁涛,陕西西安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荀子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金廷//范文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33638
开本 16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2014057223
中图分类号 B222.6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