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编著的《朗诵的艺术--能力与技巧》是社区生活系列之一,本书对如何运用朗诵技巧,结合作品做了一些具体的分析和阐述,希望引发朗诵爱好者们更大的创作动力,拓展更大的思维空间,一起去享受朗诵带来的美妙意境。
图书 | 朗诵的艺术--能力与技巧/社区生活 |
内容 | 编辑推荐 刘剑编著的《朗诵的艺术--能力与技巧》是社区生活系列之一,本书对如何运用朗诵技巧,结合作品做了一些具体的分析和阐述,希望引发朗诵爱好者们更大的创作动力,拓展更大的思维空间,一起去享受朗诵带来的美妙意境。 目录 前言 上篇 朗诵能力 第一章 正确认识和理解朗诵 一、什么是朗诵 二、朗诵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三、朗诵的常见问题 第二章 朗诵要具备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 一、鉴赏力是一种天赋 二、鉴赏力需要积累和挖掘 三、鉴赏力的不同层次 四、如何才能提高朗诵审美鉴赏力 第三章 朗诵要具备规范的语音表达能力 一、什么是普通话 二、普通话语音的相关概念 三、元音的特点和发音方法 四、辅音的特点和发音方法 五、复合音的发音要求 六、普通话的语流音变 第四章 朗诵要具备自如的声音运用能力 一、朗诵发声的要求 二、朗诵的呼吸方法 三、朗诵对口腔控制的要求 四、朗诵共鸣控制的要求 第五章 朗诵要具备准确的理解感受能力 一、理解感受需要有自我认识 二、理解感受是认识作品的一种能力 三、作品练习 中篇 朗诵技巧 第六章 朗诵创作的方法和状态 一、应该如何进行朗诵创作 二、如何选择和准备朗诵作品 三、朗诵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 四、作品练习 第七章 朗诵创作的思维方法 一、想象——将文字形象化 二、判断——找出文字的真实含义 三、交流——设定明确的对象 四、作品练习 第八章 朗诵创作的表达技巧 一、停连——明确语义关系 二、重音——表明主次关系 三、语气——体现感情态度 四、节奏——形成声音美感 五、无声语言是表达的有效补充 六、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 七、作品练习 下篇 诗歌朗诵 第九章 诗歌朗诵的总体要求 一、突出重点是为了落实诗歌的目的 二、明确基调是要表明朗诵者的态度 三、明确语气是为了彰显朗诵者的个性 四、注重韵律是为了展现诗歌的美感 第十章 古诗词朗诵的要求 一、字少意深,语义要准确清晰 二、诗中有画,想象要情景交融 三、感情浓郁,语气要鲜明生动 四、格律严谨,语势要起伏变化 五、韵味十足,节奏要和谐分明 第十一章 现代诗歌的朗诵要求 一、理解感受要独特 二、情声自如要贯通 三、音韵节奏要鲜明 四、音义形象要生动 附录 古诗十首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朗诵的艺术--能力与技巧/社区生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9557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8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19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5 |
宽 | 15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