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余所著的《永康民俗》选用500余幅的精美图片和10万余流畅生动的文字,以节日习俗与传统礼仪、传统婚庆习俗、传统丧葬礼俗、婴儿寿诞礼俗、成人寿诞、民居、服饰、饮食、方岩庙会、乡土节庆文化和民间艺人与风俗等十一个民俗文化内容为序编排,通过精彩图片和生动文字的多元素链接,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有机融合,对富于乡土风韵的游艺活动、原汁原味的婚丧嫁娶场景等民俗经典进行了再挖掘、再记录,为各界朋友宽视野、多角度地了解永康民俗、品味永康文化提供了一扇极好的窗口。
图书 | 永康民俗 |
内容 | 编辑推荐 陈昌余所著的《永康民俗》选用500余幅的精美图片和10万余流畅生动的文字,以节日习俗与传统礼仪、传统婚庆习俗、传统丧葬礼俗、婴儿寿诞礼俗、成人寿诞、民居、服饰、饮食、方岩庙会、乡土节庆文化和民间艺人与风俗等十一个民俗文化内容为序编排,通过精彩图片和生动文字的多元素链接,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有机融合,对富于乡土风韵的游艺活动、原汁原味的婚丧嫁娶场景等民俗经典进行了再挖掘、再记录,为各界朋友宽视野、多角度地了解永康民俗、品味永康文化提供了一扇极好的窗口。 内容推荐 陈昌余所著的《永康民俗》是继《永康百工》后推出的第二本反映浙江永康市地方特色的图书。是对永康民俗文化纵横织交、古今汇总、图文并茂的全面反映;既有对各种民俗渊源的追溯,也有对当今变迁的描述。 《永康民俗》全面反映了永康的民俗风貌。一些民俗活动极富永康特色,如华釜山山脚的“炼火”活动、婚札中的“望恭喜”等:另一些风俗活动则影响深远,如胡公方岩庙会,目前已经成为以永康为中心、以衢婺为重点,影响浙东南及至上海、江苏、福建等省市的庙会活动。 目录 第一节 节日习俗与传统礼仪 源远流长的节日习俗 春节 一 春节的由来 二 新年钟声 三 春节习俗 元宵节 一 正月十五闹元宵 二 吃汤圆 三 猜灯谜 四 紫薇园花灯红红火火 五 元宵到龙灯俏 六 560桥千米长龙闹元宵 七 上马迎和谐灯 八 太平新村“巨龙”盘旋“太平湖” 九 大型踩街活动乐翻永康城 十 五星社区闹元宵大展民俗文化 十一 大陈布龙庆新貌 十二 后浅水灯 十三 水上舞台 清明 一 插柳栽柳 二 清明祭祖扫墓 三 陈氏祭祖——兆岸印象 四 祖坟寄托哀思 五 踏青 六 放风筝 七 话青团 端午 一 赛龙舟 二 吃粽子 三 挂菖蒲、艾叶 四 佩香囊、包粽子 …… 第二节 传统婚庆习俗 第三节 传统丧葬礼俗 第四节 婴儿寿诞礼俗 第五节 成人寿诞 第六节 民居 第七节 服饰 第八节 饮食 第九节 方岩庙会 第十节 乡土节庆文化 第十一节 民间艺人与风俗 参考书目 鸣谢 后记 致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永康民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昌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4021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2 |
出版时间 | 2012-12-01 |
首版时间 | 2012-12-01 |
印刷时间 | 2012-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92.455.4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68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