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时光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杨建虎编著的《时光书》这本散文集中有一些是以广阔的西部作为地理文化背景的,西海固更是他的故乡。如《大雪来到高原》等在搜寻历史的真实和当下的生存状态中,渗透着悲壮沉重的生命思考,表达着人类共同的情感,在鲜明的地域文化形态中,显示出强烈的自尊意识和人文关怀。

内容推荐

杨建虎编著的《时光书》一书的最大特点是作者用诗歌的意象和语言来抒写散文。作者把诗歌的凝练、涵蓄,物象、意境,比兴、暗喻,想象、夸张等手法熟练地运用到散文的创作中,用通灵剔透的语言抒写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见闻、体验、感受、情绪、心理、思考和追问。

《时光书》共分“最后的村庄”、“原野上的独白”、“周围与身边”、“一个阅读者的遐想”、“感谢诗歌”、“行走天涯”、“青春风铃”和“时光的背后”8卷文字。

目录

卷一 最后的村庄

 最后的村庄/2

 母亲来到城里/5

 怀念河流/9

 父亲的秦腔/11

 母亲的园子/13

 在老家过年门5

 通往乡村的道路/18

 西海固的光线/21

卷二 愿野的独白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26

 大雪来到高原/28

 像蚂蚁一样活着/30

 原野上的独白/32

 忙碌的车站/35

 城市的夜晚/37

 穿过广场/40

 冬天的焦虑/43

 寂静的黄昏/45

卷三 周围与身边

 周围与身边/50

 在老家的屋檐下读诗/56

 有鸟飞过天空/58

 在西部的一个小镇上/61

 活在西海固/63

 平凡生活的诗意发现/66

 又是星期天/68

 一个人的花园/69

 轻云一抹乘鹤去/70

 ——怀念朱世忠先生

卷四 一个阅读者的遇想

 一个阅读者的遐想/76

 秋天笔记/81

 心灵断章/83

 秋日随想/87

 海子一团永远燃烧的火/90

 我们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完成/93

 追寻生活和文宇之美/98

 静夜读书101

 眺望灯塔/103

 暖暖的阳台/105

 永远的麦子/107

 打开窗户110

 倾听风声/113

 就要戒了吗/115

 选择与承担/119

 ——宁夏杂文十人点评

卷五 感谢诗歌

 诗歌往事/128

 诗意的丧失/135

 呼唤诗歌/137

 回到诗歌/139

 感谢诗歌/140

 2009年/与诗歌相关的事情/142

 性情中的阿信/144

 西海固让诗歌静静飞翔/145

卷六 行走天涯

 向西向西/156

 青海断章/164

 丹江口,你在等谁门67

 在天涯/170

 游走凤凰/172

 寻根黄陵/174

 初春日记/176

 河西走廊笔记/180

 北京听蝉184

 泾源走笔186

 乌镇的背影/188

 秦淮河畔的风景/190

 寒山寺的钟声/192

 梦回丽江/194

 福州的阳光/196

 厦门手记/198

 怀念甘南蓝蓝的天/200

卷七 青春风铃

 静听风铃/204

 隔窗听雨/206

 怀念智慧书店/209

 阳光照进窗户/211

 远逝的黄昏/212

 享受孤独/214

 喜爱《三套车》/215

 小城的春天/217

 乡下的姐姐/219

 可能的幸福/221

 这个秋天/223

 回望固原/225

 与女博士一起游长城/227

卷八 时光的背后

 热爱床/232

 从夜晚出发/234

 一米阳光/235

 十二月断想/236

 雪花飞舞/237

 其实让你记着我就行/238

 黎明前的阅读/239

 小学校/240

 最后的荒野/241

 时光的背后/243

 街道/244

 清晨的菜市场/245

 不完全是梦/246

 一只乌鸦飞过/247

 深秋的一个下午/248

 在废墟的深处/249

后记/251

试读章节

又一次在冬天回到村庄。这是~个上午,阳光开始洒向日渐荒芜的土地,而渐渐扩展过来的县城已经靠近村头。村庄向阳的山坡上,已经被盖成了老年公寓,一条宽阔的环城公路将村庄切割成两半,一半在河岸边,与县城相互对应.一半靠着几座大山,还保留着村庄的基本风貌。

在冬天,村庄显得十分安详。几块麦田晾在旷野中,波澜不惊,冬小麦嫩绿的身影,依稀可见。风在不停地吹着,但不大,我知道,风是村庄的信使,不断传递着村庄的语言。风会吹过那几棵老树,萧萧瑟瑟的声音撩动人心。风还会吹起田野里那些还未拾尽的地膜,张扬成独特的风景。我知道,一年四季,村庄大部分时间被风吹着,山梁上的那棵老榆树,像个智者一样,见证着风的传奇。而充满烟火昧的鸡呜、狗吠、羊咩、牛哞,这一切则是村庄基本的声音。冬天里,我喜欢坐在老家的屋檐下,享受阳光的抚摸,捧一本书,阅读、沉思或者张望。

村庄里有山、有川、有沟、有岔。还有河流、田野、树木,这是一个村庄的物质构成,也是我永远爱着的村庄的永恒风景。

每隔一段时间,当心灵异常浮躁的时候,我会回到村庄,在村庄温暖的怀抱中,我静静感受人间的烟火,品味五谷杂粮。我会像冬B窖藏的白菜一样,活得一清二白。我会吃上本色的搅团、洋芋面,这些渐渐消失的乡村美食让人经久回味。是啊,冬天了,一家人守着暖暖的炉火,烤红薯,烧洋芋,熬罐罐茶,喝黄酒,这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日子,也是永远抹不去的温暖记忆。在两间瓦房里,有着让人睡得踏实的热炕,那是母亲用柴火和牛粪煨的,温暖着我们的一生,也抚慰着我们日渐潦草的心灵。

母亲看见我回家了,拄着拐杖,将我迎进屋子。

母亲为我端来老家里窖藏的苹果,我也拎着从街上买来的她喜欢吃的柿子,搁在茶几上。我扶着母亲上炕,母亲蹲在炕头上,我坐在火炉边,听母亲讲述村庄里发生的事情。炉火旺旺的,在老家的瓦房里,我和母亲感受着这个冬天特有的温暖。不久,父亲回来了,父亲的咳嗽声在老家的院子里显得空旷而又清晰。一个月前,父亲从西安看病归来,不愿在我生活的小城居住,便急匆匆返回自己的村庄。经过一场手术之后,父亲显得更加消瘦。由于医生的忠告,父亲和自己痴爱的旱烟告别,也不再唱那浓浓的砖块荣了。父亲不能再干繁重的农活了,闲下来的父亲喜欢在村庄里转悠,田野边,山坡上,河岸边。常常会有父亲孤独的身影。父亲常用的架子车已经废弃,静静地搁在院子里。而老家牛圈里那头毛色棕黄的牛,似乎永远是父亲的忠实伙伴。每天,父亲按时给牛添草、拌料、饮水,这仿佛是父亲必修的功课。

父亲喜欢在冬日的阳光下,静静蹲在牛圈门口,独自守望村庄和土地……在冬天,几近荒芜的土地可以尽情地舒展自己,在经历了耕种、成熟、收获之后,劳累的土地可以休息一下了。而在远方的城市里,打工的村庄的儿女们也可以在临近年关的时候赶回村庄,像我一样,游子们浮躁慌张的心灵,需要村庄的温暖轻轻熨平。

是啊,这也许是最后的村庄了。零星的窑洞和依稀可见的瓦房依山势而立。炊烟袅袅的影子已不多见,城市正以宽阔的臂膀伸向村庄,几家店铺和修理厂已经落户村头。村庄里的麻雀少了,乌儿的影子稀少,河流也在变得瘦小,河水冲抚着寂寞的河床。顶着冬B稀薄的阳光,我独自走向山梁,习惯性地背手、伸展腰身,俯视渐渐缩小的村庄。不远处县城的高楼扑面而来,公路上车辆穿梭。我坐在山梁上,听风吹动一些过往的事情,干枯的蒿草包围着我棕色的运动鞋。山脚下的土地盛着冬日的阳光,也盛着老旧的时光。我知道这是累了的土地,累了的土地需要休息 是啊,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土地,而村庄已经成了城市的边缘地带,成了城市的一部分,城市和村庄正在一种默契中融为一体。在山梁上,我独自守着最后的村庄,像守着一个梦一样。P2-4

序言

安静而通灵的写作

——杨建虎散文集《时光书》序

牛撇捺

在我的印象中,杨建虎是一个安静的写作者。

和建虎相识,缘于宁夏杂文学会举办的各类活动,由于喜欢文学,我渐渐注意到建虎发表在一些报刊上的文章。他的杂文似乎写的不多,但有一篇点评宁夏杂文作家的文章却引起了我的关注,名叫《选择与承担》,对宁夏杂文创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思考,其中一些观点颇有道理。

在每年举办的宁夏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评奖中,建虎的散文常常名列榜首,我曾为他颁发过这类奖项。在一次宁夏杂文学会举办的杂文大赛评奖中,建虎怯怯地送我一本他的诗集《闪电中的花园》,著名诗人林莽在序中说他是接近诗歌,远离诗坛的,这正说明了建虎是一个安静而真实的写作者。由此,我也能感觉到一个基层作家生活和写作的不易。

建虎自己说过,他的写作是一种心灵的需要。这可能是所有写作者的共性,但建虎更加注重内心的体验与展示。接近诗歌,说明他真爱诗真在写诗,写的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诗,而不是分行而码的套话、废话、大话、空话、假话、媚俗之话;远离诗坛,说明他不认可由少数自我感觉良好、试图主宰诗歌命运的人把持的小团体小圈子,不去为这个主义那个主义,这个流派那个流派摇旗呐喊、牵马坠蹬。他在静静地感悟生活,感悟诗。

建虎的散文是摆脱了许多约束的性情写作。在他的散文中,他都是以一种自然的状态进入,远离了文坛的喧嚣和纷扰,以自己的方式抒情和歌唱,不断靠近生命的本质。我觉得,这一点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弥足珍贵。在当今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写几篇文章就号称作家的人实在太多。文坛的虚假、造作、名利、戏谑、媚俗、消解等等成了现代人灵魂病态的反映,而建虎的写作始终远离了这些。在自己的道路上,建虎追求自由而开阔的写作,他苦普寻找着灵魂的出口。他的散文风格清新、笔法简约,散发着浓浓的诗意。如一些写故乡的篇章,以诗意的眼光关照故乡,充满着温情,拥有自然、亲切的表达,显示了他扎根于永远的乡土之上,寻找精神家园的不懈努力,也体现了他的生活经验和对生命的认知。像《最后的村庄》《母亲来到城里》等,情真意切,但又体现着试图和节奏紧张的现代生活对抗的矛盾心理。他的一些随笔能让人感受到读书与思考的力量。像《一个阅读者的遐想》《诗意的丧失》等篇章,充满对生命和艺术的认识,也能看出,在生活中,建虎是一个爱读书、善思考的人。建虎的许多散文充满诗意而又渗透着真情实感,立意精妙,灵动通透,文辞优美,关注生活现场,写出了个人真切的感受、情绪和心理,显示了作者写作上的自由和自觉。

建虎的散文中有一些是以广阔的西部作为地理文化背景的,西海固更是他的故乡。如《怀念甘南蓝蓝的天》《青海断章》《河西走廊笔记》《西海固的光线》《西海固让诗歌静静飞翔》等篇章,在搜寻历史的真实和当下的生存状态中,渗透著悲壮沉重的生命思考,表达着人类共同的情感,在鲜明的地域文化形态中,显示出强烈的自尊意识和人文关怀。建虎像一个家园的守望者一样,站在岁月悠远的记忆里,把一行行生命的诗句,留在了如梦的西海固。他把自己的经历、命运与生存的大地,与生命的叩问联系在了一起。他曾在一篇创作谈中写道: “——是啊,西海固雄浑苍凉的臂膀依然接纳我脆弱的灵魂,辽阔的视野使我在茫茫苍穹下怀着一种向往——思考生命和存在本身。我想,我在西海固的写作纯粹是一种梦的占有。在日渐浮躁的世俗世界里,我仍然十分迷恋艺术所带来的美,这美可以使人达到不可言说的愉悦和战栗,这美使人觉得人类还有理想。还有许多精神的期待。因此,写作依然代表着我的梦想和焦虑,文学,永远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事情,愿我们守住这片心灵的芳草地。”

《时光书》的最后一辑,那些短小而精致的文字不仅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也使我们感受到了深蕴其中的诗性。建虎曾参加过几次全国散文诗会,和国内散文诗界有广泛的接触和沟通。他的这些篇章确切地说应该划八诗歌的范畴,这些精美的文字是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而又渗透了深度的个人化思考的,其写作更趋个性和自由t让我们在时光深处感知生命的爱与疼、希望与绝望,使心灵受到震荡,是应该用心阅读的。

好了,在这个春意融融的季节呈,希望建虎进一步沉淀自己,拓宽境界,写出更多耐人寻味,更有分量的作品来。

2012年4月千银川

后记

整理完这本书稿,已经是四月了。

多年前,读到美国诗人艾略特的《荒原》中的几句诗,便被其深深打动——

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

长着丁香,把曰忆和欲望

掺和在一起,又让春雨

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

在我的印象中,北方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在四月的沙尘暴里,一些花朵会渐渐开放。今年的四月,我还看到一场大风裹着冷雪欺凌剐刚复苏的大地。而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从医院出来,吊着一只受伤的手在广场上守望春天。我是在四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喜欢在四月眺望荒原,因为有一树树的丁香花开在记忆深处。四月也充满着死亡的阴影,从妹妹幼小的生命被病魔夺去到玉树大地震,四月,刻骨铭心地留在我生命的底版上。因此,时间、荒芜、生命、春天、山塬、记忆、死亡、家园,这些意象常常出现在我的写作中。我记得上大学时,我写的第一篇散文就叫《四月印象》,还在学校举办的文学征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只可惜我写在方格稿纸上的原文已经丢失,但我却不能忘记四月。

在四月,大地上青草抽芽,山桃花灼灼开放,淅淅沥沥的小雨也会来临,春天的事情蜂拥而至。我喜欢在四月回故乡,看犁铧翻开僵硬的土地,闻泥土散发的新鲜气息,吃来自山野深处芬芳的苜蓿菜。在我的故乡,四月是一个鲜亮的时节,万物复苏,大地上会露出片片新绿,麦苗返青,群羊出山。当桃花杏花红透我的梦境时,我就会牢牢记住我的四月印象

——残忍过后,一切都会真诚地燃烧!

从《四月印象》开始,我拉拉杂杂写了些散文,记录了俗世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和想法。这些文章都是随着性子写下的,更多的是心灵的某种需要,也是我的写作路途上不断成长的一种标记。它们多是一些报纸上的专栏文章,但却渗透着我的生命体验及对生命的基本认知。本书的最后一辑(时光的背后》更准确一点来说应该是散文诗。我曾以《时光书》为题写过系列散文诗,试图用诗的语言在时光的不断流逝中歌唱和礼赞生命本身。

是啊,我原本就没有按照被某些人标榜的散文写作章法、尺度、价值等来约束自己的书写,在生命的不同段落,我只是用一颗自由的心灵和许多随意的文字书写自己的见闻、体验、感受、情绪和心理,我希望闻到草木花朵的气息。我希望看到不同事物的呈现过程,我希望悟到生命中那些难解的人生哲理。当然,早期的许多文字还显稚嫩,但却希望能留住那些模糊的往事、青春的呓语和心灵的诉说。

在灵魂的领地,希望我们在时光深处相遇。

在此,特别感谢宁夏新闻出版局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宁夏杂文学会会长牛撇捺先生对本书出版的关心和支持,并在百忙之中拨冗赐序。感谢责任编辑、诗人谢瑞的辛勤劳动。感谢那些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我将继续努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时光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建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阳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2501483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30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