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恺撒战记内战记(精)/史家名著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美文佳译,再现经典。誉为古罗马帝国奠基人凯撒大帝亲笔,装祯精美华丽!

凯撒大帝遗世杰作,戎馬生涯文采飞扬,堪称欧洲版《孙子兵法》!

席代岳最得意译作,儒将风雅英雄相惜,号称史上最强译本!

盖尤斯·尤利乌斯·恺撒编著的《恺撒战记·内战记》对西方史学界、文坛和兵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书中坚持和谈为先、争取社会舆论的高招,颇有特色,深为古今有识之士所称道。

内容推荐

《恺撒战记·内战记》是古罗马著名的军事历史著作。书中描写了恺撒继征服整个高卢以后,因与罗马的巨头庞培之间关系日益紧张,终于前49年爆发了内战。

《恺撒战记·内战记》出自大名鼎鼎的古罗马帝国奠基人盖尤斯 ·尤利乌斯· 恺撒 的亲笔,既是古罗马历史名著、拉丁语黄金时期的散文代表作,也是富有战略战术的兵书,对西方史学界、文坛和兵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书中坚持和谈为先、争取社会舆论的高招,颇有特色,深为古今有识之士所称道。

目录

前言

译者说明

内战记

 导言

 内容提要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亚历山大战记

 导言

 内容提要

 《亚历山大战记》本文

阿非利加战记

 导言

 内容提要

 《阿非利加战记》本文

西班牙战记

 导言

 内容提要

 《西班牙战记》本文

附录

 附录一:共和国后期的罗马市民会议

 附录二:罗马元老院和元老院最终敕令

 附录三:罗马官吏的职位和组织系统

 附录四:罗马的军事组织

 附录五:恺撒在高卢军事指挥权的终止日期

 附录六:法萨卢斯会战

人名、地名索引

试读章节

第一卷

罗马政局

恺撒送交给执政官的文书恺撒的文书,由库里奥(手稿上是法比乌斯,有误)从拉温那带到元老院,内容有三部分,主要是一个提案,也可以说是最后通牒,内容是:他可以辞去高卢属省的总督,但是庞培也同样要放弃西班牙行省的军事指挥权;如果提案被驳回,他将被迫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维护国家的安定。,由于护民官强烈的抗议和努力,他们才勉强同意在元老院宣读普鲁塔克(Plutarch)说,马克·安东尼就是那位把恺撒的信读给民众听的护民官,西塞罗(Cicero)也说庞培命令征兵使得民众极为厌恶。;即便如此,他们也不允许讨论文书的内容,只对事先安排的“政府事务”进行例行的商议。执政官卢基乌斯·伦图卢斯(Lucius Lentulus)主持会议,信誓旦旦地表示:如果元老院从现在起能够坚守立场,他就不会放弃职责,要是还像过去的作风一样,只会迎合恺撒的指使,那他自有主见去作有利的抉择,不会附和元老院的决定;他同时提醒大家,他大可在恺撒的善意和友情下得到庇护。西庇阿(Scioio)用同样的语调讲话,他说:“庞培(Pompey)打算履行元老院托付给他的责任,但如果大家还要犹豫不决、立场软弱;事后又想从他那里得到帮助来翻案,那是徒然无济于事的。”元老院在罗马城里集会,庞培只能留在城外根据罗马的法律,一位前任执政官拥有军事指挥权,不得进入罗马市内;普鲁塔克说庞培的府邸在罗马城的西北边。,所以西庇阿等于代表庞培发言。有几位议员讲话的语气很温和。首先,马尔库斯·马尔克卢斯(Marcus Marcellus)脱口而出,大意是说,元老院不要喋喋不休、议而不行,总要在意大利全面征兵、建立武力、择人授予全权来维护元老院的权威,才能自主地通过敕令,贯彻执行。马尔库斯·卡利狄乌斯(Marcus Calidius)催促庞培回到行省,这样就会消弭双方敌对的动机;他说恺撒很在意庞培硬要去他的两个军团元老院不久前通过敕令,要求恺撒和庞培从他们的部队中各派一个军团前往叙利亚,以对抗安息(Panhians),恺撒乃归还向庞培所借的第一军团,再调派属于自己所有的第十五军团,但是庞培将这两个军团都把持不放。,留在意大利亲自掌握,恺撒对这种欺骗行为极为不满。马尔库斯·卢孚斯(Marcus Rufus)所言大致相同。卢基乌斯·伦图卢斯斥责所有的发言者,用使人难堪的回答来痛骂他们,卡利狄乌斯提出的表决建议被他断然拒绝,马尔克卢斯也在受到恐吓以后放弃动议。于是大多数议员,由于受到执政官长篇大论、攻击性言辞的压迫,又害怕军队开到会场,加上庞培党羽的威胁,只有勉强支持西庇阿的提案。提案内容是,恺撒必须在指定的日期之前解散军队,否则就会被视为反对政府,企图叛乱。护民官马克·安东尼(Mark Antony)和昆图斯·卡西乌斯(Quintus Cassius)行使了否决权护民官行使否决权,使元老院的敕令无效,以防止通过令人厌恶的议案。但是“元老院最终敕令”提出,护民官无法再行使否决权。,议员们对这次的否决只是草率地讨论了一下,还是同意对恺撒采取决裂行动,发言者讲的话愈是严酷苛刻,愈能得到恺撒仇敌的高声赞赏。

元老院散会,时近日暮,庞培召唤全部成员出城相会。对于立即服从的议员,他给予赞誉和鼓励,请他们保持这种态度;也难免要责备那些姗姗来迟的议员,要求尔后加以改进。庞培旧部的许多退役老兵,在高官厚禄的重赏下接受征召,入营恢复军职,连恺撒培植的两个军团也有若干人等响应。整个城市,从朱比特(Capitol)神庙到市民会场市民会场(Comitium),靠近元老院的一个很大的广场,罗马市民在选举时,集合在该处投票。的通道,到处都是军事护民官、百夫长和应征的退役老兵。执政官的亲朋友辈、庞培的追随人员和恺撒的旧仇宿敌,都聚集在元老院喧嚣不休,人数之众和声势之大,使得怯懦畏惧的议员备受恐慌,噤若寒蝉,使得犹豫不决的议员深受吸引、表明立场,结果是使许多人被剥夺了自由决断的权力。监察官卢基乌斯·皮索(Lucius Piso)和法务官卢基乌斯·罗斯基乌斯(Lucius Rosius)受指派去见恺撒,向他通知元老院的决议;他们需要六天时间来完成任务。有些人建议应该派遣使者先见恺撒,告知元老院的看法,使事态尚有回旋的余地。

P10-12

序言

中国人对于古代希腊罗马的认识不深,仅从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得知一鳞半爪,再不然就是看好莱坞的古装电影,了解若干片断的情节,朗朗上口的名字也仅以哲学家如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文学家如荷马、西塞罗,科学家如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等为限,但是只要对西方文明稍有涉猎的人,谁都知道恺撒是罗马时代承先启后、总领风骚的伟大人物。本人最早知道恺撒的名字,是在半个世纪前,听牧师讲《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二章和《马可福音》第十二章:“恺撒的物当归于恺撤,神的物当归于神(Render to Caesar the things that ale.Caesar's,and to God the things that are Gods)”。中学读到但丁(Dante)在《神曲》中,把谋杀恺撒的布鲁图(Brutus)和卡西乌(Caius)与出卖耶稣的犹大一并打下最深的第十层地狱,挂在撒旦的獠牙上受那永无止境的惩罚,这才稍稍领悟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中,恺撒和耶稣分别代表人治和神治的象征意义。也曾读过朱生豪所译莎士比亚的《恺撒大帝》,第三幕第二场布鲁图在杀死恺撒后向罗马市民发表演说:“我这样做,不是爱恺撒爱得少,而是爱罗马爱得多(This is my answer:Not that I loved,Caesar less,but that I loved Rome mole)”。这种把恺撒和罗马相提并论的雄辩声调,更能衬托出一出历史悲剧的鲜明风格。但是年青时代真正令人兴起豪迈千古的雄心壮志的,还是恺撒在泽拉(Zelu)会战中击败法拉西斯(Pharnaces)后送给元老院的告捷文书:“余来,余见,余胜(Veni,Vidi,Vici)”大丈夫跃马九州,决胜千里者,亦复如是。

《恺撒战记》的历史背景

根据传说,罗慕路斯(Romulus)在公元前753年建立罗马城,逐渐合并邻近地区而成为罗马城市国家,其间经过四百年的惨淡经营,罗马励精图治,建立强大的武力,从公元前264年起,持续进行长达一百五十年的三次布匿(Punic)战争和三次马其顿(:MacexIonia)战争,最大敌手迦太基(Carthage)被彻底毁灭,希腊世界完全崩溃,整个地中海落人罗马人的手中。但是共和时期有许多战争,其目的在于摧毁敌国的城市,树立罗马的权威,满足抢劫的私欲,出卖被征服地区的人民为奴:包拉斯(Paullus)在帕狄那(Pydna)会战之后,曾洗劫马其顿地区七十余城镇,将十五万伊庇鲁斯人(Epirus)掳为奴隶;普鲁塔克(Plutarch)叙述恺撒在高卢(Gaul)的作战,“像一阵旋风攻下八百个城镇,征服三百个部族,与三百万人发生多次激战,屠杀一百万人,将一百万人鬻卖为奴”,虽然数字过于夸大,但与实情相差不远。

罗马早期的社会组织,仍是以农为本的城市国家,分为三十五个部落(Tribes)来进行选举和政治活动,其中农村部落高达三十一个,城镇部落仅有四个,而且罗马共和时代初期的军队为典型的民兵制,凡有一定田产的公民都有执干戈保卫城市的权利和义务。人们的生活以农牧为主,与邻近地区的城邦或部落发生战争时,公民就放下犁锄,离开羊群,拿出自行准备的武器,富有的公民骑上自家豢养的马匹,披甲戴盔,在民选领袖的率领下,走上战场;战事结束,军队解散,战士返家,从事原有的生计。但是,对外战争的节节胜利,作战区域的不断扩大,对敌国的资财和人民的掠夺,使得整个的社会结构和生产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奴隶制度的建立,助长了贵族豪门的奢侈风气,使得人民堕落于兽性和放纵之中,但其最大的影响是发生在生产体制上:运用大量廉价奴工,迫使小农制的生产无利可图,土地并入少数地主之手,成群的失地农人涌人城市变成无产业的贫民,社会在贫富悬殊的仇恨以及选举竞争的刺激下产生暴乱与骚动,直接威胁到元老院的政治运作,使城市国家的基础发生动摇。马略(Marius)进行军队改革,一方面是因为富有的市民要逃避兵役,且农民丧失土地而四处逃散,从而合格兵员大量减少;另一方面也为解决城市内贫苦游民的生计,因此才开放军队征召的限制,允许有产阶级以外的民众志愿投效军队。

所以罗马内战是帝国扩张的必然结果。公元前132年,汉尼拔的征服者,阿非利加的大西庇阿(Scipio Africanus)的孙子提比利乌斯·格拉古(Tiberius Gracchus)出任保民官,对于失去土地的农人阶级,仗义执言,为民请命,提议把公有土地加以重新分配,后经公民大会通过,成为法案,但在亲自督导执行时被暗杀身亡。提比利乌斯的死引起了—个世纪的革命和内战,终于使得共和政体遭到绝灭。公元前123年,其弟盖尤斯·格拉古(Gaius Graczchus)也出任保民官,承继亡兄的遗志,进一步主张所有意大利同盟国的人民都应获得罗马公民权,也在暴动中被杀。这两兄弟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其证明了可用全民的力量来打倒元老院的寡头政治,教导人民如何选择领袖。就是这种趋势导致一人专权的开始,帝制也因为罗马的内战得以建立。

罗马内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从公元前87年到公元前81年,是马略与苏拉(sulla)的对抗,也可以说是“平民派”和“元老院派”的斗争。马略是罗马的名将,军队的改革者,征服了努米底亚王国(Numidia),解除了条顿人(Teutones)和辛布里人(Cimbri)对罗马的威胁,是共和国的救星,曾六次出任执政官。但是贵族因其出身贫寒,不满他偏向平民的作风,而使其被迫退出政坛。后来小亚细亚(Asia Minor)酝酿叛变,为免经济利益受损,贵族豪商唆使元老院任命曾任马略部将的苏拉领军出征,但是平民领袖利用公民大会否决了苏拉,选出马略,导致双方形成势不两立的局面。苏拉在贵族的支持下占领罗马,通过法律规定公民大会在投票之前须先获得元老院的同意。等苏拉前往东方之时,平民派趁机起事,马略从阿非利加(Africa)率兵进人罗马,屠杀元老派人士,与秦那(Cinna)共同出任公元前86年的执政官,次年马略死亡。苏拉在亚细亚平定乱事后,围攻雅典,收复希腊,再回师意大利,在科利内门(Colline Gate)与马略的“平民派”进行决战,获得压倒性胜利,迫使元老院任命其为独裁官,颁布“公敌宣告名单”,屠杀“平民派”达五千之众,建立了恐怖统治,剥夺公民大会及保民官之权力,使元老院恢复了原有的领导地位。

……

《恺撒战记》的著述

《恺撒战记》包括五部,即《高卢战记》(八卷)、《内战记》(三卷)、《亚历山大战记》(一卷)、《阿非利加战记》(一卷)、《西班牙战记》(一卷),其中由恺撒亲自执笔的作品是《高卢战记》(前七卷)和《内战记》(三卷);《高卢战记》第八卷和《亚历山大战记》是恺撒的幕僚伊尔提乌斯(Hirtius)所著;其余的《阿非利加战记》和《西班牙战记》的作者不详,但都是随恺撒参战的部下。

恺撒著述《高卢战记》的目的,是因为他在担任意大利北部三个行省的总督期间,未经元老院同意擅自越境在高卢作战,而且增加军团的数量亦未经元老院核定,恐怕这些事情被政敌用作为诉讼或告发的证据,所以将每年呈报给元老院的报告,经过整理后在罗马公开以手抄本方式发布,以为自己在高卢作战的正当性提出辩护,也借着光辉的胜利来增加声誉。公元前52年,他把前七年的作战记录订为七卷发刊。等到第八年的高卢战争结束,接着内战开始,恺撒在戎马倥偬之际,只有由最信任的幕僚伊尔提乌斯补写第八卷。《内战记》写作的状况完全不一样,恺撒已击败庞培夺得天下,身兼独裁官和执政官的职务,罗马帝国的军政大权握在手中,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对他造成威胁,所以在埃及写《内战记》的着眼点是为了“立言”,因此字里行间难免将胜利归功于个人的才华和辛劳,而且由现在的三卷内容来看,它没有在庞培之死或亚历山大战争结束时完卷,而是在非常仓促而突兀的状况下终止的,等于是一部“未完成的战记”,而且其刊行亦在恺撒死后。这样看来,就像西塞罗评论的那样,他是为将来的历史学家提供资料而撰写了《内战记》。

恺撒的作品在西方世界自古以来即有很高的评价,尤其是《高卢战记》是学习拉丁文的主要教材,具备简洁、明晰、优雅三大特点,事实上这些特点与拉丁文的词汇语句和文法结构有关,看来拉丁文就像我国古文一样,因古代书写工具的限制,文字一定要简明扼要,才能用最短的词句表达出最多的意义,有些还要靠推敲琢磨才能明了其弦外之音,这与现代文字的运用方式已经大相径庭。像战史这样的文体,特点是人名地名多,战争专有名词多,形容词很少,如果不知道安排情节,掀起高潮,必然就会单调枯燥,变成一堆流水账。《恺撒战记》开创了战史著述的先河,全篇掌握一个“真”字,对双方的缺失都直言不讳,不加掩饰,更为可贵。恺撒的文学素养和文字造诣都很高深,发表的文章富于理性之美,气势博大雄伟,但是流传下来的文字,只有断简残篇留在他人的作品中,以西塞罗的《书信集》引用得最多,原因是公元前42年,罗马元老院通过屋大维的建议,将恺撒尊为罗马的神,为保持神的尊严,除两部战记以外,其余作品全部收回删毁,不许流传,这与恺撒生前给情妇们写了大量情书有关。千载以还,恺撒因“神化”而损“文名”,幸与不幸,实在难说。

公元2000年7月1日

席代岳写于台北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恺撒战记内战记(精)/史家名著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古罗马)盖尤斯·尤利乌斯·恺撒
译者 席代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401027
开本 16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546.9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7
178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