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本尘埃
内容
编辑推荐

从《我本尘埃》的文章中能读出满满的自信,也能读出淡淡的忧伤,能读出激愤,也能读出沉静。范康自由徜徉在典籍烟海中,用独特的视角探究项羽、刘邦、杨广、武则天等历史人物的人格心理;他时刻关注着民生疾苦,用心灵体味着世事的变迁和自然的枯荣。他的笔下,始终充满着对苍生的敬畏和对弱者的悲悯;他从街头的偶遇、社会的焦点入手,激浊扬清,鞭辟入里,用犀利的目光洞察世事,甄别表象背后的真善与丑恶:他于职场的琐屑中咀嚼福祸的根因,在市井百姓的荣枯经历中思索人生百态;他游历观景的细腻描绘,也同样显得与众不同,能见人所未见,自然穿梭于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借景抒怀,令人感慨万千,意气纵横。

内容推荐

范康先生的散文集《我本尘埃》,从自身的亲身经历,感悟着一个生于黄土地、长于黄土地,从农耕文化发祥地_、汲取营养,对人生酸甜苦辣深刻的洞察和哲理的思辨。《我本尘埃》这集散文,凝结了范康先生的心路历程,散发着他热爱生活的精神灵气。

细细品味,范康先生的散文似一幅跌宕起伏的人文画卷,让人浮想联翩。从《经历苦难》到《走近香格里拉》,从《舟曲泥石流》到《日月山随想》,从《拜谒孔林》到《悠远的月夜》……在范康先生的笔下。最令人心旷神怡的诗意总是牵连着大自然的神奇、历史的沧桑和人文的厚重。他通过时空的穿梭、景物的描写、真情的表白,衬托对人生的感悟,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自由地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中体验着生命的律动和时光的飘忽,聆听着天籁和内心的协奏与交响,吮吸着太阳的光辉和风中的雨露,真实地为我们再现了世事的变迁和人间的冷暖,使人仿佛置身于“天南地北随意出,黄泉碧落任驰笔”的境地。

目录

坏了规矩就没有好下场/001

姜子牙不过是个渔翁/004

项羽的才气/009

何以为英豪/015

被歌声吓破胆的盖世英雄/019

暴君奇想/023

话语权/028

由敦煌学想到的/033

如果你是“李刚”/037

自知之明/042

一起新闻故事的背后/046

名声/051

用心做事/054

火的闲话/057

乞讨·乞丐/061

金钱真的那么重要/064

经历苦难/067

见识/072

习惯/077

眼光/081

生活中也有宗教/084

困难与救助/088

衙门感怀/093

春晚的变故/096

给自己挖坑/101

舟曲泥石流/106

拜谒孔林/110

庐山遗梦/113

乾陵断思/118

都江堰随想/121

日月山随想/127

成都印象/131

沙波头春日/134

山丹油菜花/139

追寻荷影/144

又见莫高窟/147

记忆河西走廊/151

漫步雷台/155

走进白塔寺/159

走近香格里拉/162

梦回老家/166

登鸡峰山/170

拜谒卦台山/174

秦安赏桃花/179

大堡子山遗址随想/185

祁山堡感想/195

湮没的历史/200

寄情山水/207

狼性·人性/212

城市记忆/216

我要吃红薯/222

无雪的冬天/228

选择与结果/231

把握机遇/234

总有一份感动在心头/237

网络里的人生/241

梦想/245

诱惑/248

逃避/252

为成都女子特警喝彩/259

关于爱情/284

幸福其实很简单/267

一个人的城市/271

过年回家/275

悠远的月夜/284

苜蓿菜/286

乡情/289

有那么一些记忆/298

赤贫的感觉/303

我本尘埃/310

抹不去的记忆/319

不变的称谓/324

家乡门前那条小河/327

试读章节

坏了规矩就没有好下场

1931年11月13日下午、是一个普通不过的日子。对于曾经红极一时,甚至左右过中国政局的风云人物孙传芳来说却不是什么好日子。就在这一天,英雄一世的他死在了曾经被他俘虏又被他枪杀的把兄弟的侄女手里。这多少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对于当时的孙大将军来说,最担心的是当权者蒋介石。因为他不仅出兵阻止过风头日盛的北伐军,甚至在日本侵占东北的过程中,力劝张学良投靠日本以图东山再起。蒋、冯、阎中原逐鹿时,他又力劝张学良与冯、阎一起倒蒋。他自觉与蒋介石结怨已深。“九一八”事变后,他唯恐蒋介石于己不利,就带着全家规避于天津英租界,并皈依佛门,避人耳目,不成想、死在了一个弱女子的枪下。

其实,在北洋政府时期还是有许多规矩的。无论是抢夺政权,与敌人对垒,甚至带领军队争夺天下,也都是很有些规矩的。战场归战场,政坛归政坛,性命归性命,生活归生活,不同政见者可以打仗,可以互相攻击,甚至可以相互责骂。但在生活中却完全不一样。不同政见者之间可以相互容忍,甚至有些时候还能相互保护。

北洋军阀时期,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像走马灯一样,很多时候是你方唱罢我登台,没有什么人能够独霸天下,也没有什么人能够稳坐江山,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被敌人或者朋友赶下台。曹锟和吴佩孚联手打败段祺瑞。张作霖和冯玉祥里应外合击溃曹锟和吴佩孚,却把段祺瑞请回来担任北洋政府总理。后来,张作霖、阎锡山、张宗昌搞统战大联合。打败冯玉祥,也只是赶走段祺瑞。即使革命军北伐胜利,蒋介石击溃北洋军老帅,也一样没有斩草除根。

曹锟和吴佩孚要打倒段祺瑞,是因为巴黎和会无视山东权益,段总理没有爱惜“五四”学潮,失道寡助,引起国人的普遍反对。远在江浙的军阀孙传芳也不甘寂寞,今天一个通电,明‘天一个谈话。段祺瑞打不过曹锟和吴佩孚,便宣布全线停战,向徐世昌总统辞职,然后离开北京,移居天津。而天津不仅是曹锟的老家,甚至是曹锟起兵讨伐段祺瑞的城市,是讨伐军的大本营。段祺瑞一住下来,便与张作霖、孙文联络,反对曹锟和吴佩孚。后来;张作霖认为曹锟和吴佩孚对段祺瑞不公,两度兴兵,最终打败曹锟和吴佩孚,把段祺瑞请回北京执政。曹锟失败了,仍居住在中南海总统府,最后回天津定居。吴佩孚先是败退湖北,最终辗转回北京定居。北洋政府的老政敌没有为难他们,新政敌蒋介石也没有为难他们,后来还因为他们拒绝亲日,恪守民族气节而追授他们一级上将军衔。

枪杀仇人、政敌、对手……在许多人眼里都是正常不过的事情(耐至今日,世界上头号强国美国在所谓“反恐战争”中仍然采用从肉体上消灭敌人,无论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还是利比亚总统卡扎菲,亦或基地头目本·拉登,都是首先从肉体上被消灭了)。然而,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让对手颐养天年确实耐人寻味。徐世昌、段祺瑞、曹锟、孙传芳先后在天津定居。这些昔日的不同政见者在政坛,乃至沙场奋力拼争多年,最后却成了睦邻。段祺瑞还曾联络徐世昌、曹锟、王士珍、熊希龄,共同发起和平运动,呼吁南北停战,召开和平会议。

北洋政府的老政客、老将军们似乎演绎了一种。新的规矩,或者继承了看似新奇的贵族做派。政治归政治,军事归军事,谁胜谁负都不影响彼此的性命。孙传芳却破坏了这个规矩。尽管他解甲后皈依佛门,却没有逃过破坏规矩后所遭受的惩罚。这个结果大概在他威武不可一世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曾经北跨长江与把兄弟作战。生擒敌手施从滨,不但没有像其他北洋军的将领们那样,放任对手活命,允许敌人颐养天年,而且不听劝告,执意斩杀了施从滨。十年后他得到了报应,施从滨的侄女将他枪杀于天津居士林。

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应该遵守规矩,都应该张弛有度。此所谓“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规矩是众人必须遵守的法度。破坏规矩意味着背叛和践踏,意味本身就是另类,容易引起“公愤”。孙传芳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不得不书写的人物。他不仅搅动了近代中国的政局,而且影响了中国现代的政局。蒋介石率领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就是他率领的北洋军。蒋介石在完成北伐任务之后,也汲取了北洋军失败的教训,肃整军纪,贿赂拉拢,威逼利诱,统一了军政旗帜。孙传芳为何要对他的拜把子兄弟大开杀戒,并借此毁坏众人默许的规矩?这不仅注定他成不了大事,成不了他的政敌蒋介石,也注定他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中国近代史有很多故事:军阀割据,军阀混战,武装起义,示威游行等暴力性争斗风起云涌。却都没有北洋军阀之间的斗争更有意思。今天合作,明天分裂;今天炮声隆隆,明天银元叮当;你靠武力登场,我靠银子上台……演绎着一场又一场人间悲喜剧,唯独孙传芳有些另类。与把兄弟争斗本来就已经违反了常理,横竖也不应该要了把兄弟的性命。既然已经要了把兄弟的性命,何苦要在退出舞台时强装着皈依佛门,企图保护自己的性命。难道自己的性命是性命。把兄弟的性命就可以视同粪土。

规矩就是规矩。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破,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敢破。破坏规矩总归不会有好结果。

P1-3

序言

何明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康先生的散文集《我本尘埃》,从自身的亲身经历,感悟着一个生于黄土地、长于黄土地,从农耕文化发祥地_、汲取营养,对人生酸甜苦辣深刻的洞察和哲理的思辨。这集散文,凝结了范康先生的心路历程,散发着他热爱生活的精神灵气。

细细品味,范康先生的散文似一杯清澈溢香的茉莉花茶,给人美的享受。艺术源自生活,真谛来自对生活的感悟。范康先生的人生情趣是丰富多彩的,他喜欢踏青游玩,访友问道,也喜欢与朋友月下对饮。这样的生活赋予他浓厚的人间情怀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不仅充实丰满了他的散文内容。而且利于他从生活的点滴中寻找轨迹,发现真谛,避免了无病呻吟的咬文嚼字,使他的散文总是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范康先生的散文之所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启发性、哲理性,离不开他在貌似平常的生活中寻找诗意的因子,并加以发酵和酝酿,使平凡的生活在他笔下焕发出诗意的光辉,渗透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让人读来,犹如儡尝一枚青橄榄,咀嚼愈长久,滋味愈醇香,愈甜美。

细细品味,范康先生的散文似一幅跌宕起伏的人文画卷,让人浮想联翩。从《经历苦难》到《走近香格里拉》,从《舟曲泥石流》到《日月山随想》,从《拜谒孔林》到《悠远的月夜》……在范康先生的笔下。最令人心旷神怡的诗意总是牵连着大自然的神奇、历史的沧桑和人文的厚重。他通过时空的穿梭、景物的描写、真情的表白,衬托对人生的感悟,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自由地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中体验着生命的律动和时光的飘忽,聆听着天籁和内心的协奏与交响,吮吸着太阳的光辉和风中的雨露,真实地为我们再现了世事的变迁和人间的冷暖,使人仿佛置身于“天南地北随意出,黄泉碧落任驰笔”的境地。

细细品味,范康先生的散文似一道充满思辨的人生命题,使人自知之明。范康先生的散文,不仅质地细腻,文理绵密,也充满了智性的光泽和理性的升华。他的犀利和感性,来自于他对生活真相的思想疑难和深刻洞察。混合了他隐忍深微的社会经验和生命体验,往往通过智慧的细节挖掘和精神分析,回归理性,走向清静和超然;他活跃的精神气质和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拓展了散文的表达阈限,使自己的妙笔得以自由驰骋,生花吐艳;他鲜活的语言风格,既有生命起伏的清晰痕迹,也有似水流年匆匆流逝之后的感伤。他通过对景致的素描和情感的流露,有力地呈现出自己生活与历史之间的互动,与现实社会的对话,这种生命感的表达,直接从个人的主题随动中完成对世界的沉思衍射,揭示了一个时代人们的爱恨与悲欢,不失为我们理解当代现实生活的精神参照和理性坐标。

藉此我们有理由深信,范康先生对世界和现实社会的沉思,将成为一种潜在内质的深入,时时在观察中得出更加深层次的哲理,暗喻着作者这种更多的、纯粹的心灵抒情和时代完整总结的问世,来与广大文学爱好者和读者见面。

是为序。

2012年5月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本尘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2700435
开本 32开
页数 3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11
14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