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尊严与虚荣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李保平是一个善于读史让历史告诉未来、善于用历史典故帮助人们辩证思维举一反三解疑释惑的人。讲道理不如讲故事,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尊严与虚荣》每一篇文字都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史料,同时还有很多作者本人看到的、遇到的事例。但作者并非简单拿来主义,而是在睿智的思索后进行了深度的引用。

内容推荐

在《尊严与虚荣》的主题下所呈现的二十篇随笔,是作者李保平,近年来的所想所思。书中有读书的联想,诸如“信而后谏”“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何为敝履”“闲话侥幸”“什么是毛病”“林冲为什么活得那么累”等;有生活的遐想,诸如“是非何来”“面子问题”“六十而惑”“忽然心动”等;有读书和生活交相作用而生发的感悟,诸如“尊严与虚荣”“眼前有景道不得”“穿行于智愚之际”“大路朝天如何走”“辨析君子小人的十二个难题”等。全书凝结了作者多年来在历史典籍中流连忘返和对人生价值问题思考求索的心得。

目录

尊严与虚荣

是非何来

面子问题

六十而惑

忽然心动

信而后谏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眼前有景道不得

对小人不可大意

因为挡了他的道

什么是毛病

何谓敝屣

闲话侥幸

言之不怍为之也难

游走于智愚之际

恨上心头何时休

林冲为什么活得那么累

欲说还休话孙权

辨别君子小人的十三个难题

大路朝天如何走

后记

试读章节

“人要脸,树要皮。”做人不可以不要脸面,不可以没有尊严。故而,一个人来到世间,从生到死,不仅是一个生存的历程,而且是一个维护脸面和尊严的历程。放眼历史,许多人不是死于饥饿,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颜面扫地,即所谓的“受此奇耻大辱,有何面目立于世间!”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一个细节叫做“武乡侯骂死王朗”:魏太和元年冬十一月,七十六岁高龄的司徒王朗以军师身份和大将军曹真一同率军,在渭水河边安营扎寨,与诸葛亮率领的蜀军对峙。两军阵前,老翁王朗天真地打算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诸葛亮投降,没想到被诸葛亮骂得体无完肤,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王朗之死,就是因为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无情地扒下了他的面皮,剥去了他的虚荣,使他在众目睽睽之下丧失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如果不相信罗贯中的小说家言,则不妨读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史官司马迁在遭受腐刑后心中“可为智者道,难为俗者言”的巨大凄苦跃然纸上,一种生不如死的感受强烈地撞击着人们的心头。阅读这样血泪交织的文字,才能体会到古人为何常讲做人不能须臾没有尊严。

掩卷深思,历史和现实的一个个鲜活的面孔竞相涌现,如同竞技场上的运动员,人人跃跃欲试,意欲有所表达,帮助笔者匡正在“尊严和虚荣”认识上的误区和偏见。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文字。

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现身说法,讲了一句大实话:“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丘吉尔担任首相时,有次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邀请,前去作直播演讲,不巧半路上专车出了故障,就在丘吉尔着急得要命的时候,一辆计程车司机出现在他的面前。丘吉尔连忙拦住计程车,请求计程车司机帮忙把他送到BBC所在地。不想计程车司机听后却摇摇头,表示爱莫能助,说是如果这么一绕道,会耽误他聆听丘吉尔首相的重要演讲。丘吉尔哭笑不得,问出租车司机听丘吉尔的演讲就那么重要吗?司机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丘吉尔是我的偶像。”没想到自己在一个计程车司机心目中形象居然如此重要,丘吉尔立刻激动起来,从身上掏出5英镑递给计程车司机——当时5英镑是个不小的数目,相当于一名计程车司机几天的收入。司机见状,顿时换了一副面孔,打开车门说:“去他的丘吉尔!请快上车吧,我愿意送您去BBC。”计程车司机前倨后恭、见钱眼开,让丘吉尔首相明白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丘吉尔此后曾在各种场合说起这件事,自嘲被计程车司机幽默了一次。“不要自以为是,没有几个人会真正地高看你。我们唯有真正看低自己,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专心于自己的领域并有所成就。”丘吉尔的这段名言犹如洪钟大吕,让无数善男信女警醒了过来。大凡是人就要面子,就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足够高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丘吉尔也是如此。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丘吉尔在计程车司机说怕耽误了听首相的演讲时,内心深处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对计程车司机来说,听首相的演讲只是一种无关紧要的休闲式喜好,如果有超出平常几倍的钱可赚,首相的演讲便会被置诸脑后。丘吉尔从这次对话中悟出了自己作为首相,尽管在民众的心目中形象重要,但也只是相对的,在特定情形之下是可以被忽略的。因而,切不可因为听了一句赞美之词,就飘飘然起来,忘了自己几斤几两。太把自己当回事,结果就会被他人不把自己当回事的现实所严重伤害。“人贵有自知之明。”太把自己当回事,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由此可知,虚荣这个东西,固然出自人的本性,却必须随时加以适度的抑制。一旦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就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虚荣心的奴隶。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什么叫做虚荣心?那就是当人家过高地看你的时候,你不是感到问心有愧,却是沾沾自喜。”计程车司机的一番话,让丘吉尔真正理解了虚荣心和自尊心的微妙关系。一句“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不仅使丘吉尔的形象高大了许多,而且给了彷徨在自尊和虚荣之间的芸芸众生一个有益的警示。P1-4

序言

在《尊严与虚荣》的书题下所呈现的二十篇文字,是我近年来的所想所思和信手所写,虽然是碎义断见一鳞半爪,却凝结了个人多年来在历史典籍中流连忘返思索人生价值问题的点滴心得。

古人云:言者心之声。不论是质白地讲出来,还是诉诸笔端的所谓文字语言,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否则,便是言不由衷、无病呻吟、阿谀奉承。在将这些文字汇总在一起的时候,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由于当初只是想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只是想多视角地鸟瞰这些问题,只是想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可以启发别人同时也启发自己思考的历史案例,只是想通过援引不同的历史案例来校正自己习焉不察的陋习,说服自己走出昨天的认识误区,加之当初并没有想过要将这些碎义短见整理成书,所以不存在言不由衷、无病呻吟、阿谀奉承的问题,尽管这些发自内心的看法和见解并不深刻,甚至挂一漏万地存有诸多缺憾。

收入书中的这些文字,就其动因而言,大抵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一类是读书的联想,诸如《信而后谏》、《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何为敝履》、《闲话侥幸》、《什么是毛病》、《林冲为什么活得这么累》、《欲说还休话孙权》、《言之不怍为之也难》等;一类是生活的遐想,诸如《是非何来》、《面子问题》、《六十而惑》、《忽然心动》、《因为挡了他的道》、《对小人不可大意》等;一类是读书和生活交相作用而生发的感悟,诸如《尊严与虚荣》、《眼前有景道不得》、《恨上心头何时休》、《穿行于智愚之际》、《大路朝天如何走》、《辨析君子小人的十三个难题》等。

撰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没有想过要写得过于严谨细密,而是心驰神往,指尖随着意念行走;没有想过写出标准的答案,而是天马行空,尽量用古书里和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来说话。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以为,人生的尊严价值处事准则等等在许多时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高明的读者或许对现成的标准答案并不感冒,但对于古书里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却往往情有独钟。故而书中对于要探讨的各个问题都采取了多视角观察、用事例说话和启发读者的兴趣与思路的表达方式。

撰写这些文字、钻研这些问题,与其说是在和键盘交流,不如说是在穿越时空和古人交流对话。如果放在几年之前,我是决然写不出这些东西来的。近年来机缘巧合,使我有可能将闲暇工夫使用到读书上面,并陆续出版了几本思考人生问题的小书,许多历史掌故人物事件高密度地进人了自己的视野,留在了自己的脑海中,这对于我撰写这些文字思.考这些课题无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故而,在击打键盘的时候,一个个历史掌故、一张张古人的面孑L便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使我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思考,进而激活自己的思维,并把自己的思考所得写下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一些历史掌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本身具有多方面的内涵,堪称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明一种现象;从另一个角度看,则可以说明另一个问题。因而,我在撰写这些文字的时候,便曾经多次受到这些历史掌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启迪。在将陆续写就的书稿汇集成书的时候,便发现了问题——有的历史掌故重复出现在书中。尽管我随之进行了一些技术上的处理,但是依旧存有痕迹。好在这些掌故本身便具有多重说服力,对读者思考问题不无启迪意义,故而未作大的修改。无须讳言,出现这个不足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自己所学所知有限,对于俯拾皆是的案例远远不能做到信手拈来,避免重复。“学然后知不足”,用然后知困。这是我必须向读者朋友陈说的一个问题。

如果这本书对读者朋友思考人生的尊严价值、处世哲学诸多问题能略有启发,则私心将引为荣幸;倘若因为本书的出版使我又结识了若干赤诚相见的新朋友,则私心将引为极大的荣幸。

是为序。

后记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容易让人拥有更多的喜悦。在癸巳中秋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我多了自己的一份喜悦:心无旁骛地看拙著《尊严与虚荣》的校样。

我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晓得一个刚学会农活的庄稼汉和一个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直面收获时的反差:一个是难以抑制的喜悦,一个是不动声色的平静。几十年后,我从常年和土地打交道,转身为常年与书本打交道,又在读书写书出书的过程中经历了这种反差,渐渐地由见到书稿校样便兴奋转化为若无其事般的平静。即使如此,在看《尊严与虚荣》校样的时候,内心里还是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感受,因为在这本书中凝结了我多年读书出书的体味和感悟。所谓“敝帚自珍”,我也未能免俗。

“隔靴搔痒赞何益,人木三分骂亦精。”如今的时代写书出书已经不是时尚,有时候往往意味着落伍。从众多纸介出版物受到读者冷遇风光不再,便可以感受到何谓时代的标志。在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电子书阅读逐渐取代纸介质图书阅读的当今,著作人的心态也必须随之趋于平静。我的想法就是如此,不过就是写了本书出了本书而已,就像农民秋天从地里拉回一车玉米,一车花生,一车土豆,本是平常一件事,压根就不值得大惊小怪,用不着大呼小叫。虽然如此,因为图书属于精神食粮的范畴,且不管其生命力如何,对读者朋友的真诚的批评意见,在心中却有着极大的期待。这便是我作为本书的作者,在其出版前夕最想要说的话。

我还要真诚地对河北教育出版社、对付出了辛勤劳动的编辑、校对、出版人员,表示发自内心的谢意。作为他们曾经的同行,我钦佩他们默默无闻的努力,钦佩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甘于为人作嫁的奉献精神。因为相知甚深,几次写上他们的大名,几次被他们运用自己的“特权”划去。没办法,只好提请有暇阅读本书的读者朋友:编辑和出版社是读者和作者交流沟通的不可或缺的中介;默默无闻的“为人作嫁”,尽管最容易被人忽略,却为耕耘精神食粮所必不可少。

作者自记

干癸巳秋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尊严与虚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保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4506899
开本 16开
页数 4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4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8
CIP核字 2013298299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6.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29
14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