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与回归--农民闲暇生活的逻辑》着眼点微观具体,但小中见大,通过细致的叙述和深入的讨论,为我们描绘出了当代中国西部农村乃至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现实图景。文笔清新自然,表现出浓浓地从乡土中来又到乡土中去的乡土情结。作者许晓芸对乡村生活的真实体验,丰富的观察和访谈资料,形象逼真的图片画面,让农民的闲暇生活生动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字里行间表现出研究者学术研究的严谨,但又不乏活泼的风格,自然而亲切。
图书 | 嬗变与回归--农民闲暇生活的逻辑(基于西北黄土高原上河村的实地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嬗变与回归--农民闲暇生活的逻辑》着眼点微观具体,但小中见大,通过细致的叙述和深入的讨论,为我们描绘出了当代中国西部农村乃至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现实图景。文笔清新自然,表现出浓浓地从乡土中来又到乡土中去的乡土情结。作者许晓芸对乡村生活的真实体验,丰富的观察和访谈资料,形象逼真的图片画面,让农民的闲暇生活生动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字里行间表现出研究者学术研究的严谨,但又不乏活泼的风格,自然而亲切。 目录 序 第一章 导论:研究主题与设计 一、选题的背景与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一)文献来源 (二)农民日常生活研究简要述评 (三)闲暇、闲暇生活研究简要述评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与本研究的定位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设计 (一)主要概念界定 (二)研究的展开逻辑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上河村的日常生活镜像 一、上河村——进入社会学的视野 二、上河村地理区位概况 三、上河村的物质经济生产 四、上河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章 农民闲暇生活的基本表征 一、农民闲暇生活的时间——“有闲”,却无休闲 二、农民闲暇生活的空间——随意,却狭小封闭 三、农民闲暇生活的方式——单调,以消遣为主 四、农民闲暇生活的结构——交叉,并存有差异 五、农民闲暇生活的心态——被动,但基本满意 第四章 农民闲暇生活的功能分析 一、农民闲暇生活的基础功能 (一)加强社会认同 (二)有效消解矛盾 (三)加速信息传递 (四)促进村落稳定 (五)加快社区整合 (六)其他功能 二、农民闲暇生活功能的嬗变与拓展 (一)潜功能——显功能 (二)传统功能——工具性功能 …… 第五章 闲暇交往:农民日常生活的缩影 第六章 闲暇越轨:农民日常生活的冲突 第七章 理性的博弈:农民闲暇生活的逻辑 第八章 绵延的村庄记忆:农民闲暇生活的回归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嬗变与回归--农民闲暇生活的逻辑(基于西北黄土高原上河村的实地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许晓芸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05270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5 |
出版时间 | 2014-02-01 |
首版时间 | 2014-02-01 |
印刷时间 | 2014-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6 |
CIP核字 | 2014023902 |
中图分类号 | D422.7 |
丛书名 | |
印张 | 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5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