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美术史/中国文化艺术名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美术史/中国文化艺术名著丛书》由郑昶著,中国艺术较埃及艺术为有系统、有条理,且其所受外国影响甚大,渊源甚深,故其艺术可说是超越国境的。中国艺术起源于纪一无前十三世纪,递传变迁,迄于今日。中间虽经过黑暗与摇撼不稳的时期,但其精神是始终一贯的。世界上艺术活动之丰富畅茂。无有过于中国,而艺术上的成就,亦无有出于中国之右者。

内容推荐

《中国美术史/中国文化艺术名著丛书》由郑昶著,全书分为六章,在绪论中,作者将中国美术的演进同世界美术的发展进行比较,从而提出中国艺术的发展应致力于不断抉发民族精神,开拓中国民族艺术发展的新局面。后五章内容系统而简明地阐述了雕塑、建筑、绘画、书法和陶瓷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并按照时代的发展和技巧的演进来详述各种美术形态的源流、派别,以及各派代表作家或代表作品、特殊事实等。书末附参考书,每章均设有思考题,有助于学者的参考研究。

《中国美术史/中国文化艺术名著丛书》初版于1935年7月,由上海中华书局印刷发行,列入“中华百科丛书”。此次出版即以此为底本编辑整理,将繁体字竖排改为简化字横排,在尊重底本的前提下对个别字词和标点作了技术处理,余则保持底本原貌。

目录

编辑大意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雕塑

第三章 建筑

第四章 绘画

第五章 书法

第六章 陶瓷

参考书

后记

试读章节

太古之民,穴居野处,茹毛饮血,榛榛狂狂,殆伍禽兽。他们最著的文化是结绳记事。后来因为日常生活所需,乃开始使用石制、土制,以及木制的种种实用器具。我们中国的雕刻可说是从这时候开始了。后代所发掘的石镞、石斧、石锤、石钻、石杵、石臼等,可以证实。而当时有一种叫“柘”,尤为我国石器时代所可注意的雕刻品。据一般考古家言,这“柘”就是后代木制的供在宗庙里的神位;由此也可知古代人崇拜祖先的思想,发达很早。用石器的时候,同时也有用贝、甲、骨、角制的器具。这些也是我国太古时重要的雕刻品。可惜遗物无存,文献不足,考证无由,殊深可惜。

自后洪荒渐辟,有巢氏作木器,神农氏教稼穑,伏羲氏制网罟,收渔利,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这时风俗渐易,文化渐开,然就雕刻方面言,并无显著的进步。等到黄帝轩辕时代,知道造舟车、制兵器、熔铜铸鼎,这时方有铜器的制作品。此后金属的雕刻艺术品,渐渐的众多了。

从黄帝以后历四代,文化已渐次发达。到了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承其遗业,更发挥光大。社会情形,已由茫昧时代而进于宗法时代。工艺制作品也有了很大进步,雕刻当然也有很好成绩。此时有玉制的五瑞、五器。所谓五瑞者,即是五等的圭璧;五器者,即是用于祭祀的器具。在昔石器时代的镞、斧、锤、臼等,已笨重不适用。在帝舜时代,便有琢饰之雕琢,文物渐进于粲然之境。

到了三代(夏、商、周),文化又大发达。夏禹时用文饰铸之于鼎,图成山川奇怪,魑魅魍魉。古器上的文,尤其是云雷文,都是创于夏代的。此外有孽,是一种陶制的乐器,上面雕刻着文样。其他雕刻品有鸡彝和黄彝,是装饰于瓦木上的东西。鸡彝的形状似鸡,黄彝的形状似龟之目,并饰以黄金而成。

商代工艺大盛,雕刻益繁。六工各有专职:即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是。祭祀所用的器具,有了新的创制:如翠、箸尊等。食器上均有刻镂。至于铜器都有文饰;其最著者有鼎彝、卣、觚、爵、盘等。一切文饰,古朴清逸;且铭文便于识别,字数极少。近日考古家所谓一字铭,差不多完全限于商器。商器的铭文,最普通者为庚、辛、癸、子、孙、举、木、田、中、非等字。这些字或为当时帝王的名字,或为年代的纪录。亦有镂以图样者,如立戈、横戈、禾、斧、矢、车、兕、龙、虎等形;亦有持戈、戟、旃、刀、干等之人形。这些都是商器的特征。

夏、商二代的文物,到了周朝,便蔚成郁郁乎的文化。《周礼》一书,原为纪述当时实施行政的事实,但于艺术,亦极注意。在工艺方面,以雕刻为最显著。商代的六工,一变而为八材。这八材即是珠、象、玉、石、木、金、革、羽等。其中以玉工尤为重要,并设玉府之职,专司刻镂服玉、佩玉、含玉、玉敦。六瑞、六器的制度,亦是到了周代始完备。六瑞是用以分别爵位的崇卑的:一日镇,是雕琢着四镇的山;二日桓圭,是雕琢着宫室的形像;三日信圭,四日躬圭,都是雕琢着人形的;五日谷圭,是雕琢着米粒;六日蒲璧,是雕琢着蒲席文的。六器亦多有雕碾的文饰。

铜器雕镂的制作,在周代更有惊人的成绩。那时有金工分职的制度,以筑氏为削;冶氏为杀矢、戈、戟;凫氏为钟;栗氏为量;锻氏为镈器;桃氏为剑。祭祀宾客的礼器,叫做六彝、六尊。六彝是鸡彝、鸟彝、斝彝、黄彝、虎彝、雌彝。六尊是牺尊、象尊、壶尊、箸尊、大尊、山尊。这些器具的形式,皆为动物。

周代之石刻。存于今日之可称完整的古物者,以“石鼓”为最可贵;共十个,现存北平孔庙大成门左右的两庑下;是一三。七年时,元朝太史郭守敬移置于此的。石鼓高约三尺,大腹若鼓,乃是就生成的一大块圆石,略加镌凿而成的。在唐朝,韩愈辈已替石鼓做过考证。后代学者,亦深加研究过,认为是宣王时的作品。那时宣王巡狩岐阳,由史籀作颂纪功,所以石鼓又名“猎碣”。此种石刻文字,叫做“籀文”,与古文不同。所刻诗文共十首,每鼓各载其一,虽文句长短不一,而皆为协韵,其体裁和《诗经》上的作品类似的。大旨是歌颂王在岐山佃鱼的事情:说在水清道平之后,王选了车徒,备了器械,与诸侯相会于此,因佃猎而讲武了。这种石鼓是一种纪念碑。

东周灭亡之后,秦并吞六国。及始皇即位,虽只有短短的十五年而国即亡了,但其间于艺术上的成就实足惊人。不说阿房宫等的宏壮伟丽的建筑,只就雕塑而言,最显著的有金人和钟□等的铸造。这种东西,在艺术史上是永远留着无上光荣的。□状是鹿首龙身,先以木刻而成,后来改用铜铸:其文字和周代不同。始皇的螭虎纽玉玺,亦是此时重要雕刻品之一。当时有刻玉善画的工人名烈裔的特地由骞宵国来奏妙技的。

秦朝石刻颇多,著名的有长池的“石鲸”、蜀郡太守所刻的镇压山川的“石牛”、会稽刻石、绎山刻石、琅邪台石刻等。

P8-10

后记

本书作者郑昶(1894—1952),字午昌,号弱龛,浙江嵊州人,著名画家、美术史家。1910年就读于杭州府学堂,与徐志摩、郁达夫等人同学。1922年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任编辑,后任美术部主任。首创汉文正楷字模。创办汉文正楷印书局,并历任杭州艺专、上海美专及新华艺专教授。他以山水、人物、花卉画誉称画坛,是当时海派画坛的活跃人物。1929年编著《中国画学全史》,该书被蔡元培誉为“中国有画史以来集大成之巨著”。此外,另著有《中国壁画历史的研究》《苦瓜和尚语录释义》,并有画集《梦窗词意画册》《杜陵诗意画册》等。

全书分为六章,在绪论中,作者将中国美术的演进同世界美术的发展进行比较,从而提出中国艺术的发展应致力于不断抉发民族精神,开拓中国民族艺术发展的新局面。后五章内容系统而简明地阐述了雕塑、建筑、绘画、书法和陶瓷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并按照时代的发展和技巧的演进来详述各种美术形态的源流、派别,以及各派代表作家或代表作品、特殊事实等。书末附参考书,每章均设有思考题,有助于学者的参考研究。

本书初版于1935年7月,由上海中华书局印刷发行,列入“中华百科丛书”。此次出版即以此为底本编辑整理,将繁体字竖排改为简化字横排,在尊重底本的前提下对个别字词和标点作了技术处理,余则保持底本原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美术史/中国文化艺术名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6704795
开本 16开
页数 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6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176
CIP核字 2013231886
中图分类号 J120.9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41
171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