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民编著的《望长安(中华民族周秦汉唐的花样年华)》以纪录片精美的充满激情和哲思的解说词为主,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时期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全书重新解读和诠释了影像内外那些激动人心的历史年代给今天的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所带来的博大、深远的影响。
图书 | 望长安(中华民族周秦汉唐的花样年华)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杨晓民编著的《望长安(中华民族周秦汉唐的花样年华)》以纪录片精美的充满激情和哲思的解说词为主,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时期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全书重新解读和诠释了影像内外那些激动人心的历史年代给今天的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所带来的博大、深远的影响。 内容推荐 杨晓民编著的《望长安(中华民族周秦汉唐的花样年华)》以唯美的艺术形式梳理陕西历史的重要信息,如同传统的中国卷轴画,采用散点透视的叙事方式,着力表现了陕西文化的交融性、开放性、传承性和影响力,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陕西地区的文化风貌,探寻了陕西地域文化在中华文明之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风貌,呈现乐陕西文化过去所具有的成就和影响,更体现陕西文化在今天和未来所具备的巨大的生命力。 《望长安(中华民族周秦汉唐的花样年华)》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以纪录片精美的充满激情和哲思的解说词为主,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时期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中篇是主创人员的创作经历,讲述了他们创作《望长安》的所思所悟;下篇名家评说,名家是观众,又是学者,凭借学识和思想的渊博,在更高的层次上重新解读和诠释了影像内外那些激动人心的历史年代给今天的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所带来的博大、深远的影响。 目录 上篇 秦砖汉瓦 盛世之光 中国原点 长治久安 有容乃大 雁塔题名 古调独弹 鼓舞风神 圣地延安 西望长安 中篇 主创访谈 下篇 诗意沉着 重大举措 文明亲切 重要成果 长安价值 厚重大器 长安回望 精神守望 试读章节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无论是李白、王维,还是杜甫、自居易,无不与长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重要的是,他们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一种儒雅清淡和忧国忧民的中国气质的形成者,这种中国气质在《望长安》之中由内而外地展现出来,让观众体味到一种真正的“境由心生”的中国文人情调。这种情绪的渲染在作品中有三方面的表现,分别是内容、表现方式和语言。在内容上,它讲述了长安所容纳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优秀的部分,如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的诗歌发展、从汉调二黄到秦腔的戏曲文明,从佛教、景教到道教、伊斯兰教,众多宗教的相与为一融为一体,内容上的精致大气不仅是古之长安最为亮丽的色彩,也是古代中国文化结构的精神集成;在表现方式上,它所使用的富有诗性的声画风格,使诗与画面、文字、音乐浑然天成富有意境,给人一种深远沉厚朴实大度的观影感受;在语言上,《望长安》的解说词清新淡雅,底蕴深厚,文笔深沉老练,尽显大家风范,将长安的诗情画意表达得颇为淋漓尽致。创作者们从历史、人文、地理三个方面的维度进行关照,使长安的文化风度在这部作品中真正展现了出来,而透过站在历史锋口的长安,《望长安》的创作者们也将一种独属于中华民族的内在神韵勾勒了出来。 在表达文化意义的同时,《望长安》的创作者们将一种电视媒体的特性更大地发挥了出来。创作者们在作品的文化性中,融入了大量的故事性、学术性和地域性元素,使这部作品的意义更加广博,也让整部纪录片更具可看性。首先,《望长安》并没有让文化的成分随意流动,而是分为若干个部分,分别讲述了长安城的历史文明、城市概况和人民生活,条理清晰,悬念迭起;让观众直观真切地看到秦砖汉瓦的成就与覆灭,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的生平事迹,玄奘等人的宗教信念,腰鼓、剪纸等民间艺术的表演和制作过程,诸如此类,每一集都具有相应的故事性元素,用诗化的语言把这些历史长河之中闪闪发亮的故事之珠俯身捡起,娓娓道来,让观众不仅从中获取了知识,也得到了妙趣横生的观影体验。其次,较为可贵的是,创作者们充分采访了当代众多学术大家,他们对于长安城历史政治、地理风貌、文学艺术的学术性思维和专业性解读更成为这部纪录片的一大亮点。他们的研究复原了历史真实,极大地扩展了这部作品的文化空间。而纪录片的创作者们并没有因循守旧,而是将这些学者们的话语在电视艺术中充分而巧妙地运用,不仅作为文化的深层延伸,也成为作品当中一种讲述方式,加强了纪录片叙事,并且使这种叙事具有了深沉的文化语意和学术价值。再者,真正让《望长安》具有别具一格的风韵魅力的是它所具有的独特地域性价值。秦人、秦地在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中国政治经济的中心,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于这片土地的了解依然知之甚少,将西安的神奇推至全中国的目光之中,必然会引起学者们和文化爱好者们的共同关注,也让今天的中国人更多地了解古中国的灿烂辉煌,古长安的繁华胜景。这种独特的地域性也更加加强了这部作品的吸引力,让不了解西安的观众看到一种对于西安的奇观化、影像化展示,让陕西本地人更加感受到一种来自于中国主流媒体对于陕西地域的文化关怀。 这部大型纪录片在表现长安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体现了中国现阶段纪录片艺术的较高水平。无论是画面的选取、声音的运用还是动画的制作,都体现了它作为一部中国纪录片,在艺术手段、发展水平方面无疑是集大成之作。中国化的画面风格,让画面与诗歌融为一体,把“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中国气质刻画得入微传神,它并没有将作品变成一部电视图书,而是将解说词和画面完美地结合起来,使用了很多声画对位的艺术手法,让一部纪录片也具有王摩诘的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深远意境。 P196-197 序言 这是一本有关一座伟大城市的书。这本书,应当是那个同名电视专题片的一件副产品,或者叫衍生品,或者叫下游产品。该电视片,取得了不小的成功,赢得了广泛的口碑,我希望这本书,也能做到这样,取得销售业绩,服务广大读者。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以纪录片精美的充满激情和哲思的解说词为主,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时期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中篇是主创人员的创作经历,讲述了他们创作电视片的所思所悟;下篇名家评说,名家是观众,又是学者,凭借学识和思想的渊博,在更高的层次上重新解读和诠释了影像内外那些激动人心的历史年代给今天的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所带来的博大、深远的影响。 编辑给我发过来的是电子版样书。我认真地读了,我因此而陷入了一种深深的历吏情怀之中,直到写这个序的时候,心情尚不能得到平复。俄罗斯大文豪普希金说,每一个现代人,都有必要到历史的空间里去窒息三分钟。我感到自己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仿佛不经意问误入了一座门,进入了一座城,在这座庄严的历史空间里我几近窒息。 古长安是一座伟大的城池,是人类农耕文明定居文明曾经建立起的最大的城堡。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定居文明,是从伊拉克两河流域文明开始的,也就是说,抱团而聚,筑城而居,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尔后是古埃及文明、古叙利亚文明、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文明板块的标志之一就是定居和建立城堡。而中华文明板块所建立的城堡——长安城,是这个时间段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曾经有一千年的时间进程中,世界的西方首都是罗马,世界的东方首都是长安,中间地段是辽阔的欧洲大平原,后来有一条伟大的道路,叫做丝绸之路,将这两座城市沟通。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望长安(中华民族周秦汉唐的花样年华)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晓民//孙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37048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8 |
出版时间 | 2013-06-01 |
首版时间 | 2013-06-01 |
印刷时间 | 2014-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35.2 |
丛书名 | |
印张 | 1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陕西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