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世界儿童文学名著
内容
编辑推荐

《汤姆·索亚历险记》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前的社会生活,是作家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顾。然而他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回顾过去,而是为了引起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作品通过儿童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的现实,揭示了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南方社会闭塞、沉闷、死板的生活,对畸形的教育制度、宗教的虚伪可笑以及小市民的贪婪愚蠢等,都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鞭挞。作者马克·吐温借汤姆之口说出“宁愿在舍伍德森林做一年草莽英雄,也不愿当一世美国总统”,反映了他对平庸守旧的社会生活的极度厌恶,和对自由理想世界的向往。

内容推荐

《汤姆·索亚历险记》讲的是一个顽皮男孩惊险百出的成长历险记,是一部懵懂少年的成长佳作。正义的伸张、情感的力量,深深打动着孩子们的心。男孩们飞扬的勇气与雄心,以及他们曲折惊险的寻宝历险,共同构成了这部幽默、紧张、扣人心弦的小说。

《汤姆·索亚历险记》由马克·吐温编著。

目录

一 阅读引擎

 本书文学地位与历史影响

 本书历史背景图解

 本书作者生平图解

 本书人物图解

 本书故事图解

 本书地标物语

二 阅读辅导

三 原著阅读

四 阅读体验

 一、语言品味

 二、情感体验

 三、角色体验

 四、感悟作品

 五、人生思考

五 阅读拓展

 本书的阅读链接

 本书的文化链接

 本书的思想链接

试读章节

“嘿,老朋友,你怎么还得干活呀,咦?”

汤姆猛然地转过身来,假装刚刚注意到本,说道:“哦,亲爱的本,原来是你啊。我还没看到你呢。”

“哈哈,这么热的天,你不想去游泳吗,我可是要去了。当然啦,你肯定是愿意在这里干活的,对吧?当然你这是你乐意干的!”

汤姆上下打量了一下那男孩,说:

“你说什么?这叫干活?”

“难道这不是在干活吗,不是干活,又是在干什么?”

汤姆继续拿起刷子开始刷墙,假装漫不经心地说:“这在别人眼里也许是干活,但在我这里绝对不是。我只知道这对汤姆·索亚而言倒是很得劲的事儿。”

“哦,得了吧!你不会想告诉你很热衷做这个吧?”

刷子还在不停地上下飞舞着。

“当然乐意干!哎,我为什么要不喜欢刷墙呢,你以为是随便哪个男孩子都能天天有机会像艺术家创作绘画似的刷墙?”

这事儿听上去很新鲜,出乎本的意料。于是,本停止了大口啃苹果的动作。汤姆灵巧地用沾满涂料的刷子来回刷着栅栏——还偶尔停下来后退几步看看粉刷效果——在这补一刷,在那补一刷——然后再打量一下效果——本聚精会神地看着他的举动,渐渐被汤姆的工作所吸引。他终于忍不住了,开口对汤姆说:

“喂,亲爱的老伙计,让我来刷几下试试行吗?”

汤姆思索了半天,正打算满口答应他,可是他突然又改变了想法:

“不——绝对不行,本——我觉得这样可能不太好吧。要知道,波莉姨妈对这面墙是很在意的——这可是临街的一面呀,是波莉姨妈的面子工程。——不过要是墙的背面呢,你刷几下倒是没有关系,哪怕刷得不是那么完美,姨妈也不会特别在意的。知道吗,她是很在意这面墙的,就像是一张美丽的风景画。刷这墙一定得非常细致用心。我想在一千,两千,甚至更多的孩子里面,也难以找到一个能完全按波莉姨妈的要求把这道墙刷完美的人。”

“哦,是吗?求求你,就让我试一下吧。我一定会认真仔细的,只刷一点儿……汤姆,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大方地让你试试的。”

“不过,本,说心里话,我是十分乐意的。可是,波莉姨妈……唉,无论是吉姆还是希德都非常想刷,央求她半天,都没有同意。所以,本,你现在知道我有多为难了吗?要是把这面墙交给你来摆弄,万一出了什么问题……”

“啊,真的没问题的,放一百个心,我一定能干好的。我一定会加倍小心,还是让我来试试吧。嘿……我把苹果核给你。”

汤姆考虑半天,刚要答应,又改变了主意。

“那苹果全归你啦,拿去吃吧!”

汤姆假装特别不情愿地把刷子递给了本,其实心里已经美开了花儿。

当那只“大密苏里号”站在夏日的阳光下忙得不亦乐乎,干得大汗淋漓的时候,这位退居二线的艺术家却在附近的树荫下,惬意地坐在一只木桶上,跷着二郎腿,摇晃着脚丫,美滋滋地大口啃着美味的苹果,心里还在打着如意算盘:要怎么才能找到更多这样的傻瓜,来替自己完成姨妈布置的任务。每过一会儿,就有些出来玩耍的男孩子从这经过,起先他们都想来嘲笑汤姆礼拜天还得干活,但最后却都心甘情愿地刷起墙来。在本累得大汗淋漓时,汤姆早已经和比利·费施达成了协议。比利央求汤姆允许他用一个修得很好的风筝来换接替本的机会。等到比利也渐渐对刷墙失去兴致的时候,詹尼·米勒用一只死老鼠和拴着它的小绳子获得了这个特权——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一个接一个的傻小子受了骗,心甘情愿地央求着汤姆给他们成为油漆工的机会。当下午时间过去一半时,早上还一贫如洗的穷小子汤姆,已经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腰包鼓鼓的阔佬了。除了以上提到的那些玩意以外,他的家当还多了十二颗漂亮的石头子儿;一只破口琴;一块可以透视的蓝玻璃片;一门线轴做的大炮;一把什么锁也打不开的钥匙;一截粉笔;一个大酒瓶塞子;一个锡皮做的小兵;一对蝌蚪;六个鞭炮;一只独眼小猫;一个铜的门把手;一根拴狗的颈圈——但没有狗;一个刀把;四片橘子皮;还有一个破旧的窗框。

墙被刷了整整三遍。而他却过得悠然惬意,舒舒服服的,没有花半分气力。要不是他的灰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用光了的话,他会让村里的每个孩子都心甘情愿掏空腰包的。

汤姆看着焕然如新的墙面自言自语道,原来这世界并不是那么空洞乏味、苍白无趣啊!他无意中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大法则——那就是为了让一个人,包括成人,心甘情愿地做什么事情,只需想方设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吊足他们的胃口就可以了。假如他是位伟大而明智的哲学家,他就会懂得所谓“工作”就是一个入被迫要干的事情。而“玩”就是一个完全没有义务,却又心甘情愿去做的事。这个道理使他明白了。为什么玩十柱戏和爬勃朗峰算是娱乐,而做假花和蹬车轮算是工作。在夏季,英国有钱的绅士每天驾着四轮的马拉客车沿着同样的路线走上二三十里,他们为这种特权竟花了很多钱。但如果因此付钱给他们的话,他们就会撒手不干了,因为那就变成了工作。

对那天发生在他身边的实质性变化,汤姆做了一下思考和总结。然后就去“司令部”找波莉姨妈汇报成果了。

P33-35

序言

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1835~1910),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穷法官家庭,童年是在他叔父的农场上度过的。这段农场生活使他对黑人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并在其幼小的心灵中产生对黑人悲惨命运的怜爱与同情。从12岁起,马克·吐温就开始走上四处流浪、自谋生计的人生旅途,先后当过印刷厂的学徒、排宇工人、金矿工人、密西西比河的领港员、新闻记者。动荡的生活使他的足迹踏遍美国各地,从中熟悉了美国中下层的社会生活和各样的人物。他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青少年时代从事劳动的农场、工厂、矿山、河流就是他的大学: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人民群众口头语言及民间故事、传说的热爱,为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马克·吐温的创作生活是从19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以后开始的。南北战争以工业资产阶级的胜利结束之后,美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起来,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过渡,国内工人运动高涨,阶级矛盾、种族斗争非常激烈,跟国外殖民地国家人民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化。南北战争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粉碎了美国“自由之邦”的金纸牌,越来越清楚地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罪恶和腐朽的本质。这一时期的美国社会特点在马克·吐温的大量创作中都得到真实而深刻的反映。

马克·吐温是个讽刺的天才,他早期多运用夸张的手法,在幽默中含有乐观诙谐的特色,讽刺带点嘲弄的意味,格调柔和轻松;随着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他后期的讽刺基调由轻松的幽默转向辛辣的批判,诙谐、滑稽的成分减少了,严峻的剖析、无情的批判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但是,马克·吐温终究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作家,他不能彻底摆脱对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幻想,远离无产阶级的斗争,并因看不到未来的前途而感到悲观失望,他的世界观的阴暗面也在其创作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在马克·吐温大量的创作中,《汤姆·索亚历险记》堪称其名篇中的杰作。

故事内容

汤姆幼年丧母父死,由姑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姑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利·费恩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后来,汤姆、哈克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在法庭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喜欢的女孩贝基·撒切尔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最终,他们走出了山洞,村里人发现他们,他们讲述了在洞中的经历。之后,村人用铁板堵住了山洞口。汤姆和贝基告诉村里人在山洞里见到了杀人犯印第安·乔,当村人在洞中找到印第安·乔时,他已经死了。最后,汤姆和哈克重返山洞,找到了一笔宝藏,成了这个村的小英雄。人们都感激他。

故事主题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真切地反映了儿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小说。马克·吐温写作时取材于自己儿时在故乡——汉尼拔小镇上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的人和事,所以令人感觉十分真实有趣,孩子们能在书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相似的地方,而大人们也能在书中拾到自己童年时的味道。所以,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书。

作品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理,并以其与小市民庸俗保守的生活加以对照,突出了那种生活的枯燥与沉闷。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幼稚而又认真的言行可以给我们很深的启示,他们讨厌牧师骗人的鬼话,不喜欢学校枯燥的教育与循规蹈矩的大人和孩子唱对台戏。他们聪明活泼、正直勇敢,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他们总是能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所有这一切都与资本主义的生活环境相抵触,为世俗的道德和教会的戒律所不容。所以这本以十九世纪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镇人民的生活为主线的小说,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汤姆·索亚历险记/世界儿童文学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马克·吐温
译者 何碧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08570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84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28
16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2: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