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看家本领不能丢
内容
编辑推荐

《看家本领不能丢》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是一本承载着大量人文知识、科技信息和独到思考的好书。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从中找到启人心智的钥匙,从事不同职业的读者朋友们可以从中收获到阅读的快乐。

作者黄学禄在书中提出并探讨了中国现实生活中一个重大问题:在新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看家本领——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给人什么形象?它应当具备哪些和以往不同的内涵和特点?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看家本领发挥了克敌制胜的巨大威力。本书回顾历史,对传统的看家本领的地位和作用作了生动阐述和理论概括。针对新时期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和多元化思潮对人们思想的冲击,作者以崭新的视角提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具备的要素,包括世界眼光、人文关怀、知识启迪、引入现代科技成果、进入网络世界等。书中,作者笔下的看家本领是现代化的看家本领,是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变化需要的看家本领,也是人们乐于接受、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保持一致的看家本领。

内容推荐

黄学禄编著的《看家本领不能丢》是一本讲述如何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为人们解决思想疑惑的读物。

《看家本领不能丢》着眼时代变化,紧扣形势任务,适应读者需求,或直面现实重大课题,或解析热点敏感问题,谈古论今,析事明理,以较强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与读者共享思想的盛宴。

目录

值得一读的书(代序)

前言

话题之一:树立终身学习观

话题之二:增进感情交融

话题之三:锤炼语言艺术

话题之四:重视心理疏导

话题之五:培养审美情趣

话题之六:突出文化价值

话题之七:用好激励机制

话题之八:典型示范感召

话题之九:走进网络空间

话题之十:看家本领不能丢

后记

试读章节

二、几种常用的学习方法

在当今时代,谁拥有“读书学习的金钥匙”,谁就能开启知识之门,走上成功之路。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20多年前就预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因此,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获取最丰富、最有用的知识,就要学会学习。一旦掌握了一种或几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不仅会给你极大的帮助,而且可以使你终身受益。下面综合了9种学习方法,可供借鉴。

(一)“读记结合”法

常做读书笔记,是人们从事学习、科研、写作和工作所必需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读书笔记是记忆能力的延伸,是人脑有效的知识外在储存器。勤做读书笔记,有利于积累有用的资料,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思维和见解,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做笔记手脑并用,注意力集中,读思结合,坚持做读书笔记一定会终身受益。

许多名人读书学习都有做读书笔记的嗜好。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在中学时期有一本410页的大笔记本,内容包罗万象,有名作家的思想言论,有史地知识,有他自己的作文,有关于俄罗斯人及乌克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在封面上写着:“万宝全书或日用百科全书,果戈理。”法国著名科学幻想作家乔勒·凡尔纳,一生创作了100部科学幻想小说。在他逝世后,人们发现,他一生中记了2500本笔记,这使他不仅成为一位多产的作家,而且还是一位具有惊人的预见性的科学家。

老红军肖立升将军从1927年12月参加红军开始记日记,到1991年病逝,64个年头共写了11本300多万字。无论是过雪山草地,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还是在深山密林里、战壕里,或是在行军路上,他都坚持写日记。他一生打了1300多次仗,把遇到的桩桩件件事情都记在日记里,战争年代一切都可以丢掉,唯独日记保存了下来,成为留给后人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对读书中的某些感悟,对他人讲话中的思想火花,自己头脑中闪现出的灵感,与人闲谈中的点滴启发,报刊中的精辟论述,等等,随想随记,随看随记,久而久之,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会大大受益。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口袋里,经常装着不同类型的卡片,他说这叫“笔读”。所谓“笔读”,就是读书时把文章之要义,段落之精华,记在卡片上,然后仔细地加以体会和咀嚼。鲁迅先生兜里也总装着个小本本,名日“忽然想到”或“忽然听到”,随想随听随记,时间长了,小本本成了积攒零金碎玉的“小仓库”、“百宝囊”。清代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在他的《章氏遗书》中说,读书不及时做笔记,犹如雨落大海没有踪迹。因为经过做笔记,思维经过加工整理,头脑里形成了系统的思路和表现形式,就不易遗忘。

毛泽东是“不动笔墨不读书”。他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即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这里说的“多写”也就是多做读书笔记。毛泽东的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内容摘录。他在青年时代,课堂听讲写讲堂录,课后自修写读书录,选抄全篇文章的选抄本,摘抄精要的摘录本,共有好几网篮。二是圈点批画。他每读一本书,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点、圈、杠等各种符号。在丰泽园的图书室里,他圈点批画过的书就有13000多册。三是旁注批语。据不完全统计,仅从1949年3月进驻北平至1966年9月,毛泽东从北大图书馆借阅的书刊达1200余种。他的藏书共22大类,91000多册。他批注过的书就达1300多册。《伦理学原理》全书不过10万字,他用工整的小楷在书的空白处的批语就有12100多字。他读《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一书,用毛笔和红蓝铅笔写下近13000字的批语。在《旧唐书》中的《李义府传》、《杨再思传》、《刘幽术传》的页边写道:李义府笑里藏刀,杨再思是佞人,刘幽术能伸不能屈。寥寥几字,把对书的“意见和感想”表达得相当精辟。四是写读书笔记。1937年,李达把刚出版的《社会学大纲》寄给毛泽东,他收到后很高兴,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他反复精读并写了读书日记,还说,20年没有写日记了,今天起再来开始。五是改错纠谬。他读书非常仔细,对书中不正确的观点或引用不当的材料,都用笔记形式改正。他在延安读了艾思奇的《关于辩证法》一书后,专门写了一篇很长的读书笔记,写出了读书的提要和自己的看法。这反映了毛泽东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精神。

(二)“博览群书”法

博览群书,是古今中外许多卓有成就的名人、学者的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但善于从经典著作中、社会生活中获得各种知识,而且善于从大量的书籍中获得知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涉猎,开阔思路”,“既吃主粮,又吃点杂粮”,从多方吸取“营养”,这是他们读书学习的经验之谈。

马克思是博览群书的巨人,读书的兴趣非常广泛。他不仅系统地研究了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社会科学,而且对其他领域的书籍也广泛地学习和研究。他认为数学是科学中的科学,研究哲学也离不开它。因此,他阅读了大量的数学著作,而且认真地进行了分析和运算。他还学习研究了物理、化学、生物学、解剖学、农学、实用工艺学、实用经济学,还阅读了许多文学作品。他用顽强的毅力学习各种语言,他懂得欧洲大多数语言,并熟练地用德、英、法三种语言写作。他为了博览群书,一生同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184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后,在长达25年里,几乎天天去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单是写《资本论》,他阅读了大量资料,对1500多种图书作了笔记和摘录。他说:如果人们要认识世界和改革世界,人们就不要只在一块草原上去赏花。意思是要全方位、多角度地阅读,广泛涉猎,从各个不同角度,把问题研究深透,得出科学的结论。

鲁迅一生酷爱读书,他收集各种书籍380多种,13000余册,而且什么书都看,并提倡读点“课外书”。他说,读书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成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数学家苏步青是研究数学的,但他却精通文学。一次他率团到国外访问,主人邀请代表团题词留念,他欣然挥笔,写了一首动人的诗,使主客皆大欢喜。台湾作家三毛曾说:“学问是一张网,一个结一个结结出了捕鱼的工具,读书学习要用拉网的方法,撒开大网努力‘网罗’收集更多的知识。”当代作家贾平凹说:“读书万万不可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药理、武术、绘画、舞蹈……凡是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想就不多,就不能举一反三。”

我们提倡博览群书,但也要学会选择书,选择有价值、适合自己需要的书,因为选择哪一层次的书,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追求。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访谈中说:“读书是要分层次的,层次的确定和选择,是阅读有效性的关键。”人们常用“开卷有益”来证明多读书必受益的道理,而开什么“卷”却大有学问。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见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不仅“开卷无益”,还有可能“开卷有害”。现在的书籍大致可分四类:一是值得精读的;二是可供参考的;三是没有参考价值的;四是误人子弟的。开卷有益指前两种。正如别林斯基所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方志敏烈士读了《共产党宣言》后才明白社会的发展规律,立志做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彭德怀元帅读了《资治通鉴》后,认真思考军人对社会负有什么样的责任。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作家秦牧指出:“掌握知识一定得要求精确,错误的知识有时比无知还更加可怕。”具有较高欣赏水平的读者,必定是一个会学习的行家,书一旦经过他的手,便会立即判断出该不该读,值不值得看。

一个人渎什么书,虽然是个人决定的事,但不同身份、不同层面的人要读书就要有所侧重。作为一名学生,要多读点经典著作,不断拓展心灵的深度和广度;作为一名工人,要多读点本专业的技术类书,把本职专业弄通搞精;作为一名企业家,要多读点经济学的书,培养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国际眼光和战略思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多看点“党书”,精通党的基本知识,用以指导实践;作为一名军人,就要多读点“兵书”,下工夫掌握现代军事理论,特别是高科技知识,努力成为军事上的行家里手。读好这些“垫底”的书,对于做好本职工作意义非常重大。

抗战时期,毛泽东说过一段精彩的话: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一个人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知识面一定要宽,既要读与自己职业相关的书,又要读点分外的书。因为这个世界像一棵树的根,它们互相交错,息息相关。钻研这一门学问时,不得不去接触其他门类的学问。比如做人的思想工作,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P25-29

序言

值得一读的书

席保安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是一本承载着大量人文知识、科技信息和独到思考的好书。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从中找到启人心智的钥匙,从事不同职业的读者朋友们可以从中收获到阅读的快乐。

作者在书中提出并探讨了中国现实生活中一个重大问题:在新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看家本领——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给人什么形象?它应当具备哪些和以往不同的内涵和特点?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看家本领发挥了克敌制胜的巨大威力。本书回顾历史,对传统的看家本领的地位和作用作了生动阐述和理论概括。针对新时期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和多元化思潮对人们思想的冲击,作者以崭新的视角提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具备的要素,包括世界眼光、人文关怀、知识启迪、引入现代科技成果、进入网络世界等。书中,作者笔下的看家本领是现代化的看家本领,是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变化需要的看家本领,也是人们乐于接受、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保持一致的看家本领。

关于世界眼光。在罗马召开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看家本领不能丢》这本书从树立终身学习观切入谈思想政治工作,令人耳目一新。这样阐述问题,不仅赋予看家本领鲜明的时代感,在理论上也是一个创新。当今社会是知识型社会,必须靠不断增长的知识成就事业,谋求发展。一个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当前社会上种种不良的行为,多与愚昧无知、素质低下有关。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辅之知识的启迪,使做思想工作的过程成为传授知识的过程。一个人知识多了,眼界开阔了,心里亮堂了,遇到想不通的问题就知道如何对待,如何解决。顺应时代的要求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党的看家本领就具有强大生命力。

人文关怀是贯穿本书的重要思想。作者把关心人、爱护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我党的这一看家本领更有人情味。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作者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既要靠真理、知识和人格的力量去说服,也要靠情感的力量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是有思想、有意识、有感情的动物。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真诚地尊重人的情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注重感情沟通。要用关心换取对方的信任,用温暖启发对方的觉悟,用微笑营造和谐气氛,这样,对方也才会主动敞开心灵之门,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成效。作者从人文关怀的角度阐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善于走进人们丰富的感情世界,在交流感情、增进了解中,寓理于情,以情感人,使人自觉接受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人们爱美的天性,注意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美学知识,滋润人们的心田,培养人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面对现代社会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压力,要注意加强心理疏导;针对不同工作对象的接受能力,要注意加强交流语言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增强说服力和感召力。这些情景交融的谈心,使读者如沐春风,减少了阅读的疲劳。

把心理学等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引入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丰富了新时期党的看家本领的科学内涵。作者告诉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必须分析、研究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造成的影响,了解思想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共鸣。现代社会高速运转,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人际关系错综复杂。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受到的心理刺激增加,心理适应不良和精神紧张加剧,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呈日益加重的趋势。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心理学知识,注意研究工作对象的心理特征和变化规律,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做人的工作,从而减少思想政治工作的盲目性,增强针对性。

借助文化熏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党的看家本领更具渗透力和前瞻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凸现了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视。作者认为,文化是“化”人的,是把人的素质“化"高,借助文化的力量,解决人的思想困惑,提高人的素质,提升人的境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学习美学、管理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知识,充分发挥电影、电视、音乐、体育、阅读、摄影以及传统文化、网络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们在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下,自觉远离愚昧无知、低级趣味,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作者十分重视网络化的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认为,一方面,要运用网络作载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把握人们的思想动态,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综观全书,作者在阐述思想观点时,花大气力介绍古今中外的人文典故和科技信息,运用形象的力量支持理论,这是本书吸引读者眼球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阐述终身学习重要性的时候,作者引用专家结论:“现在,平均每5分钟科技界就有一项新发明,每3分钟物理界就发现一种新的物质结构,每1分钟化学界就找出一个新的反应式。”在阐述不学习就要落后的观点时,作者引用联合国的一项统计:“世界的500强企业,每10年就有1/3落魄、破产,共同原因就是不注意知识更新,坐吃山空。”在阐述人最可贵的是才能素质这一论点时,作者引用一项试验成果:一个人的肉体如果提纯分离出来,制成日用品,“不过7块肥皂(脂肪)、22盒火柴(磷)、一根钉子(铁)、20磅焦炭、一小匙硫黄、一克有色金属和可刷一间房子的石灰……人与人的差异主要是能力上的差异”。在阐述终身学习的人生意义时,作者引用罗曼·罗兰的话:“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了,最大的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此类事例,本书中俯拾皆是。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巨轮,会带着人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广阔无际的海洋。世界上一切蠢事,在每天阅读的好书影响下,仿佛冰烤在火上,慢慢熔化了。读了《看家本领不能丢》这本书,就让人产生了这种感觉。作者讲的是政治,我们从书中看不到令人生厌的空话、大话、套话,感觉不到作者趾高气扬的说教,好像是一位老人和你娓娓动听地谈心。作者立足中外,涉猎今古,同时联系生活中典型事例,寓理于事,夹叙夹议,深入浅出,亦庄亦谐,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老生常谈哲理化,让你在情趣盎然中受到感染,得到启示,思想境界不知不觉得到提升。

相信读者读了这本书,会有和我一样的认同。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高级记者)

后记

在这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先后得到济南军区领导和机关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得到许多院校、新闻单位以及部队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鼎力相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撰写本书时,曾参阅了大量报刊资料及专家、学者、教授的有关专著、编著、译著,由于篇幅所限,未能一一注明出处,谨向有关著作者表示感谢和歉意!

作者

2012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看家本领不能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学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9062985
开本 16开
页数 3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4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