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放下过后更澄明(永生的凤凰)
内容
试读章节

步步起清风

我很喜欢禅宗的一个公案。

五祖法演禅师门下有三个杰出的弟子,佛果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时人号称“三佛”。

有一天,法演带着三个弟子,在山下的凉亭夜话,回寺的时候,灯突然灭了。在黑暗中,法演叫每一位弟子说出自己的心境。

佛鉴说:“彩凤丹宵。”

佛眼说:“铁蛇横古路。”

佛果说:“看脚下!”

法演当场给佛果印可说:“将来传扬我的宗风只有你呀!”

后来,佛果克勤禅师果然宗风大盛。

我喜欢这个公案,首先是因为它直截了当。一个人在无灯的黑夜走路,不必思维,只要看脚下就好。其次,我喜欢它的明白平常。简单的三个字,就说明了禅的根本精神是在站立的地方安身立命,没有比脚下更重要的地方了,因为一失足就成千古恨。

“看脚下”虽然如此简明易懂,却意味深长。六祖所说的“密在汝边”,祖师所说的“会心不远”,都是在说明真正美妙的心灵经验,不必到远处去追求。可惜大部分的人,都是舍弃了心灵的空地,去追求远处的境界,那就无法做到“即心是道场”,不能即刻点起已被风吹熄的烛火,继续前进。不能看脚下的人,自然不能立定脚跟,这在禅宗里叫作“脚跟未点地”,也叫作“脚下生烟”,一个人的脚下如果生起烟雾,便无法落实真切的生命,就好像腾云驾雾地过着虚妄的生活。

有时候我到寺庙里参访,就会看见在门坎的柱子上或在容易跌倒的阶梯上,贴着“看脚下”三字,顿时心里一阵感动,有一种体贴之感,因为那时如果不看脚下,立刻就会跌倒了。

“看脚下”其实包括了禅宗几个重要的精神。第一个精神是要活在当下,不活在过去与未来之中。人生的忧恼,大部分是来自过去习气的牵绊,以及对未来欲望的企图。如果时刻活在现前的一境,忧恼立即得到截断。例如喝茶的时候,如果专注于喝茶,不心思外驰,立刻可以得到专注之境。这不只是开悟的境界,一般人也可以领受和体验。

马祖道一禅师开悟以后,声名大噪,他未出家前结交的几位老朋友,对马祖的开悟半信半疑,于是相约一起去见马祖,并且沿路想一些问题去请教请教。

这几位农民出发不久,就看见一只老黄牛绑在大树上,鼻子穿了一根绳子。黄牛由于不能走远,就绕这棵树行走,最后鼻子碰在树上,又往反方向绕,越转越紧,鼻子又碰在树上了。其中一位就说:“我们就拿这件事去请教马祖好了。”

再往前走不久,突然看见一只秋蝉飞来,脚跟被蜘蛛丝粘住了,飞不过去,心里一着急,“吱吱”大叫。蜘蛛看见秋蝉粘在树上,立刻赶过来要吃它,在这生死关头,秋蝉奋力一冲,“呼”一声,离开蛛丝飞走了。其中一位说:“我们再用这件事去请教马祖。”

最后,他们见到马祖,第一位就问说:“如何是团团转?”

“只因绳子不断。”

“绳子断了,又如何?”

“逍遥自在去也!”

马祖的老朋友听了都很吃惊:马祖明明没见到老牛,怎么知道我们问的是什么呢?

第二位又问:“如何是‘吱吱’叫?”

“因脚下有丝!”

“丝断了,又如何?”  “‘呼’地飞去了!”

马祖的老朋友当下都得到了开启。

使人生不能自在的,是由于过去习气的绳子拉着我们团团转;使我们不能自由的,是情丝无法斩断。如果能回到脚下,一念不生,就自由自在了。

“看脚下”的第二个精神,是以平常心过日常生活。例如经常教人参“无”字公案的赵州禅师,每每对初来的人说“吃茶去!”“吃粥也未?”马祖道一说“吃饭时吃 饭,睡觉时睡觉”,百丈怀海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都是在示人,以圆融的态度来过平常的生活,而不是去追求不着边际的开悟。

“看脚下”是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生活里的一切,不为某些特殊的目的而放弃对历程的深思与体验,在每一个朝夕,都能“不离当处湛然”,如果喝茶吃粥时有湛然清明的心,其尊贵至高并不逊于人间伟大的事功。

《六祖坛经》一开始就说:“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在每一刻的真实中,万法的真实即在其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掬水”或“弄花”是平常而平等的,明月在手、花香满衣就变得十分自然。如果不能善待眼前的片刻,不就像以手捉月、舍花逐香吗?哪里可得呢?

“看脚下”的第三个精神,是以法为灯,以自为灯,去除依赖的心。

山中的烛火熄了,要照看自己的脚下,要以自己的眼睛和心灵为灯,小心地走路。这个世界上虽有许多人可以告诉我们远处美丽的风景,却没有一个人能代替我们走茫茫的夜路。只要点燃心中的灯,一心一意地生活下去,便可以展现充实的生命。一般人无法见及生命的丰盈,不能免于恐惧,只缘于没有脚跟着地罢了。

我们的灯如果燃起,就可以照看到“看脚下”的最高境界,即云门禅师所说的“日日是好日”,不管晴、雨、悲、喜,身心都能安然,甚至连心痛的时刻,都能知道明日可能没有心痛之境而坦然欢喜。

“日日是好日”,表面上是“每天都是黄道吉日”的意思,但内在里更深切的意义是“不忧昨日,不期明日”,是有好的心来看待或喜或悲的今天,是有好的步伐去穿越每日的平路或荆棘,那种纯真、无染、坚实的脚步,不会被迷乱与动摇。

在喜乐的日子,风过而竹不留声;在无聊的日子,不风流处也风流;在苦恼的日子,灭却心头火自凉;在平凡的日子,有花有月有楼台——随处做主,立处皆真,因为日日是好日呀!

“看脚下”真是一句韵味深长的话,这是为什么从前把修行人走的路叫作“虎视牛行”——有老虎一样炯炯的眼神和牛一般坚实的步伐——也叫作“华严狮子”——每一步都留下深刻的脚印。

从远的看,人生行路苍茫,似乎要走很多的步幅;从近的看,生死之间短促,只是一步之间,在每一步里,脚底都有清凉的风,则每一步都不会错过。

那么,不管灯熄灯亮,不管风雨雷电,不管高山深谷,回来看脚下吧!脚下虽是方寸,方寸里自有乾坤。

P11-17

目录

自序

卷一 祖先的天空

 微雨燕双飞

 步步起清风

 一味

 掀起四草的盖头来

 芳香百里馨

 不敢回头看牵牛

 仰望祖先的天空

 独对青冢向黄昏

 永生的凤凰

卷二 当代的风云

 我所认识的李敖

 天下第一针

 乐为布衣

 自由自在的柯锡杰

 斧里乾坤大,刀中日月长

 可怜天下父母心

 杨妈妈和她的子女们

 茶叶的公平交易

 不可买卖

序言

今年二月在西雅图,在从华盛顿湖驱车往华盛顿大学的路上,我迷路了,发现自己走到了一条^边稀少的乡道上。

我一时找不到出路,就下车到林间散步,等待着过往的行人问路。

这时我发现,我迷失的树林真是美得动人,走几步就有一个小湖,还有一些颜色斑斓的不知名的小岛。湖畔到处走着海鸟、野鸭,它们一点也不畏生,我走近了,反而好奇地走过来围着我,有的飞起来,轻轻地点一点清明的湖心,就飞到林间深处去了。

西雅图的冬天很冷,无边的树木萧瑟地站立着,所有的叶子落尽了,冷风一阵阵袭来,更令人感觉到这一片大地的幽静。奇妙的是,所有的树叶都落了,而铺在地上的小草却像春天时一样翠绿,偶尔还能在寒风里看到一些红的、紫的小野花,开在树林中的残雪里。

正好四周没有行人,我便怀着悠闲的心情观看着林中山色,深刻地感受着游人的心情。抬头往四野望去,四面的高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万峰皑白,雪光莹然,静默地围绕着这个美国北边的大城,有许多雪在那些山上是终年不化的。

我坐在草地上,一任寒冬的暖阳铺在身上,我的身旁,鸟儿正“叽叽喳喳”地交谈着。那时,我突然想起了十几年来的写作生活,这里面有悲苦,有欢乐,有雀跃,也有伤感,正像在这零下三度的北国晒着阳光的感觉。

在过去的日子里,每当面对写作的新关口、情绪往下落的时候,我就外出去旅行,去看不同的山川,去会面不同的人物,然后我总是能或多或少地得到一些新的启示,并依着那些新的启示出发。

说起来,我从事报道工作而不感到厌倦,喜爱旅行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除了旅行,我想,我对人和土地的热爱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很多时候,我是个情绪很不能自制的人。看到一件动人的事,看到一幅美丽的风景,听到一首好听的歌,或遇到一个有意思的人,我都会感到内心波涛汹涌,恨不得天下人都能和我分享,并获得相同的感动。因此我常在长夜的孤灯下写作,让自己的情绪宣泄出来,使心情得到平衡。

有许多可敬的朋友时常对我说:“你是可以创作的人,为什么不专心创作,而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写报道呢?”

我想,我是可以创作的,但写报道同样是我所喜爱的一种创作方式。在写报道的时候,我不纯然是个独立的作者,而且可以和别人沟通,可以直接去关心我所见到的事物。我的报道是“我”和我的“对象”共同完成的。

我总是想,我真正的创作还是留到以后吧,因为我还年轻,手里又有一支快笔,在我还能跑动的此刻,在我还有充沛的人世热情的此刻,让我多花一些时间在报道上面吧!

人一到了中年,对周遭的热情终不免因时间与世事的推移而减弱,但是我时刻在警惕自己,永远不要使自己对人和环境的热情减少。表现这股热情的最佳方式,在我而言,就是不停地写下去,不停地让自己投在火炼之中。就像处在寒冬的落木之间,心情恒维持着一种温暖,这温暖让我们看清在满地青草之下,春天的声息正从遥远的地方走来。

收集在这本集子里的几篇文章,像《不敢回头看牵牛》、《独对青冢向黄昏》、《杨妈妈和她的子女们》,都是我含着眼泪写成的。如今重读这些文章,鼻子里还有酸意。有时候我觉得,把自己情绪的反应写出来是对不起读者的,但是如果我隐藏了自己,用理性的态度来写报道,不但对不起读者,也对不起自己。也许,哪一天我不再写报道了,才是真正对读者有所隗欠吧!  这些年来,因为工作转变,我比较偏重于艺术的报道和批评,一般的报道反而写得少了。记得有一次在康涅狄格州遇到一位陌生的留学生,他读过我最早期的一本报道《长在手上的刀》,询闻了我这些年从事报道的情况,我竟无言以对。

我说:“再给我一个出发的机会吧!”

其实,“出发”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但它有很多时候是会陷进现实的泥沼里的。我时常告诉自己:随时可以出发!随时保持着出发的心情。所谓出发,是鸟将要起飞的那一刻,是花将要开放的那一刻,是马将要起跑的那一刻,是火车鸣起汽笛的那一刻,全是要经过阵痛的。但是如果没有那一刻,就永远抵达不了目标。我也权且把此书看成是一次出发,而不是我从事报道的一个句点。

今年五月,我到新加坡去访友,当地有许多年轻朋友都读过我的报道作品,并且对报道怀抱着热情,希望自己也能投入和参与,问我要怎么着手。

我说:“你们不要着手,要今天就出发!”

我为自己的小作在南洋远地也有人共鸣而欣喜,我说:“就从你们身边的人和土地开始吧!人和土地是文学一个很重要的特质。”

我从来只是写,不要求读者一定与我有相同的想法。但是我希望读这本书的时候,能带给亲爱的朋友们一些感触,进而有更多的人从事报道,使我们走向一个更理想的社会。

我想重申的是:“文学工作者只是一个社会的观察者,不是社会的改革者。”这使我想起在西雅图的湖畔,我双手一扬,把林鸟惊飞,而我不知道那些鸟将飞往何处。我的文章出版成书的时候,我的心情也是一样的。

林清玄

安和路客寓

内容推荐

《放下过后更澄明:永生的凤凰》秉承了林清玄一贯的从容单纯的文字风格,并加以人文的思考和关怀。

《放下过后更澄明:永生的凤凰》作者以细致入微的观察,以清澈细腻的文字,以饱含深情的笔端,书写了对人情世事的悲悯胸怀。写景抒情,气势雄浑,动人心魄;怀人记事,深刻感人。读者在感慨之余,还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生命的奇绝和生活的智慧。诚如于丹所说的那样:“我在林老师的茶香里悟到了太多,我说我懂得了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叫作林清玄。”

编辑推荐

最具影响力的华语散文大师林清玄越过沧桑,痛定思痛后的入世之作,大陆独家首发!

世事越是浊恶,心境越要清明。

南怀瑾、余秋雨、于丹鼎力推荐!

林清玄先生的文章,大多是从身边人人都能感受的事例,谈人生的至善至美,充满禅境的喜悦,吸引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又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

《《放下过后更澄明:永生的凤凰》秉承了林清玄一贯的从容单纯的文字风格,并加以人文的思考和关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放下过后更澄明(永生的凤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清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线装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007444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5
出版时间 2013-02-01
首版时间 2013-02-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