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12中国最佳随笔/太阳鸟文学年选
内容
编辑推荐

由潘凯雄和王必胜主编的这本《2012中国最佳随笔》从随笔这个文学门类汇聚文坛权威作家,及时发布他们在2012年度创作的最有代表性的随笔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极具研究与保留价值、蕴涵文学精髓的随笔优选本。卷首序言更见功力。

内容推荐

《2012中国最佳随笔》,随笔选本,由著名学者王蒙出任主编,编委及分卷主编潘凯雄和王必胜皆为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将发表于2012年的原创随笔精读、精选,力求将最优秀的随笔作品完整、客观、公正地呈现给读者。

《2012中国最佳随笔》,既关注文学的人性化震颤,又关注触动人类心灵的时代精神。选本走的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阅读路线,以积极参与的姿态关注生活,体察民众的阅读心理。

目录

云 杉 文化的非洲

余秋雨 中国文脉

冯骥才 临终抢救

孙 郁 奴性语言及其他

李国文 黔驴技未穷

丹 晨 文化巨人的音容笑貌

王彬彬 “文革”时期的自杀与离婚

邵燕祥 回味“知识分子无知论”

王学泰 说诚信

刘 纳 谈与孩子有关的事,并谈开去

朱增泉 美国追杀本·拉登

王 龙 江山何处奏管弦

沈 宁 所以他们成为大科学家

熊召政 古桥上的中国

李洁非 革命和爱情

南 帆 古老帝国的负痛挣扎

袁 唏 回看那个时代

熊育群 边地所城

耿 立 秋瑾:襟抱谁识?

祝 勇 残局

王 鹤 蒋碧微:爱是有摧残性的

梁 衡 梁思成落户大同

陈徒手 冯友兰:哲学斗争的个人挣扎史

金玉良 沙滩后街的陈年往事

贾平凹 说不清的一种牵挂

陈忠实 有关《白鹿原》手稿的话

王安忆 剑桥的星空

余 华 有关阅读和生活的回忆

苏 童 给陌生人写信

钱理群 人生如梦——总结我走过的路

史铁生 给小水的三封信

张 炜 莱山之夜

李敬泽 吴越春秋事

潘向黎 看诗不分明

邵 丽 阅读一个不动声色的城市

任芙康 二十三年进澳门

朱 零 银锭桥抒怀

老 城 二十世纪书坛三杰

试读章节

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

这种潜流,在近处很难发现,只有从远处看去,才能领略大概,就像那一条倔强的山脊所连成的天际线。

正是这条天际线,使我们知道那个天地之大,以及那个天地之限,并领略了一种注定要长久包围我们生命的文化仪式。

因为太重要,又处于隐潜状态,就特别容易产生误会。必须要纠正的误会有以下六个方向——

一、这股潜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官方主流;

二、这股潜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民间主流;

三、这股潜流,属于文学,并不从属于哲学学派;

四、这股潜流,虽然重要,但体量不大;

五、这股潜流,并不一以贯之,而是时断时续,断多续少;

六、这股潜流,对周围的其他文学现象有吸附力,更有排斥力。

寻得这股潜流,是做减法的结果。我一向主张,研究文化和文学,先做加法,后做减法。减法更为重要,也更为艰难。

减而见筋,减而显神,减而得脉。

减法难做,首先是因为人们千百年来一直处于文化匮乏状态,见字而敬,见文而信,见书而畏,不存在敢于大胆取舍的心理高度;其次,即使有了心理高度,也缺少品鉴高度,与多数轰传一时的文化现象相比,“得脉”者没有那么多知音。

大胆取舍,需要锐利斧钺。但是,手握这种斧钺的人,总是在开山辟路。那些只会坐在凉棚下说三道四、指手画脚的人,大多不懂斧钺。开山辟路的人没有时间参与评论,由此造成了等级的倒错,文脉的失落。

等级,是文脉的生命。

人世间,仕途的等级由官阶来定,财富的等级由金额来定,医生的等级由疗效来定,明星的等级由传播来定,而文学的等级则完全不同。文学的等级,与官阶、财富、实效、传播等因素完全无关,只由一种没有明显标志的东西来定,这个东西叫品位。

其他行业也讲品位,但那只是附加,而不像文学,是唯一。

总之,品位决定等级,等级构成文脉。但是,这中间的所有流程,都没有清晰路标。这一来,事情就麻烦了。

环顾四周,现在越来越多的“成功者”都想以文炫己,甚至以文训世,结果让人担忧。有些“儒商”为了营造“企业文化”,强制职工背诵古代那些文化等级很低的发懵文言;有些电视人永远在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早就应该退出公共记忆的文化残屑;有些当代“名士”更是染上了古代的“嗜痂之癖”,如鲁迅所言,把远年的红肿溃烂,赞之为“艳若桃花”。

颇让人不安的,是目前电视上某些文物鉴定和拍卖节目,只要牵涉到明清和近代书画,就对作者的文化地位无限拔高。初一听,溢美古人,无可厚非,但是这种事情不断重复也就颠覆了文化的基本等级。就像一座十层高塔,本来轮廓清晰,突然底下几层要自成天台,那么上面的几层只能坍塌。试想,如果唐伯虎、乾隆都成了“中国古代一流诗人”,那么,我们只能悄悄把整部《全唐诗》付之一炬了。书法也是一样,一个惊人的天阶投向一份中等水准的笔墨,就像一堆黄金把中国书法史的天平压垮了。

面对这种情况我曾深深一叹:“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充鹏。”

照理,文物专家不懂文脉,亿万富翁不懂文化,十分正常。但现在,现代传媒的渗透力度,拍卖资金的强烈误导,使很多人难以抵拒地接受了这种空前的“文化改写”,结果实在有点恐怖。

有人说,对文学,应让人们自由取用,不要划分高低。这是典型的“文学民粹主义”,似是而非。就个人而言,不经过基本教育,何能自由取用?鼠目寸光、井蛙观天,恰恰违背了“自由”的本义;就整体而言,如果在精神文化上也不分高低,那就会失去民族的大道、人类的尊严,一切都将在众声喧哗中不可收拾。

如果不分高低,只让每个时间和空间的民众自由取用、集体“海选”,那么,中国文学,能选得到那位流浪草泽、即将投水的屈原吗?能选得到那位受过酷刑、耻而握笔的司马迁吗?能选得到那位僻居荒村、艰苦躬耕的陶渊明吗?他们后来为民众知道,并非民众自己的行为。而且,知道了,也并不能体会他们的内涵。因此我敢断言,任何民粹主义的自由海选,即便再有人数、再有资金,也与优秀文学基本无关。

这不是文学的悲哀,而是文学的高贵。

我主张,在目前必然寂寞的文化良知领域,应该重启文脉之思,重开严选之风,重立古今坐标,重建普世范本。为此,应努力拨去浮华热闹,远离滔滔口水,进入深度探讨。选择自可不同,目标却是同归,那就是清理地基,搬开芜杂,集得高墙巨砖,寻获大柱石础,让出疏朗空间,洗净众人耳目,呼唤亘古伟步,期待天才再临。由此,中华文化的复兴,才有可能。

P13-15

序言

几天前,编完今年的年度“最佳随笔”,既长长地舒了几口气——总算是又完成了年复一年的选择任务,又无法彻底缓释下来,犯愁的就是这篇“序”难以下笔。坦率地说,每年总结一下这一年随笔的总体特点实在不易,稍不留神就自我雷同,自我重复了。

为了避免这一点,干脆彻底撇开这一年随笔写作的特色不说,倒是在年复一年的编选中,有一个直观的总体印象渐渐地强化起来,那就是“随笔”这种文体近些年在我们的写作中变得越来越具有新的艺术表现,我们似乎已很难从传统的规范中对这一文体的特色予以厘清。几年前,我不止一次在这“序”中努力在为“散文”和“随笔”两种文体间划一条线,至少是我们心目中的线,而现在这条线也越来越难以划清了。出现在这个选本中的“随笔”肯定不同于传统印象中的散文、随笔、杂文乃至论文,但又很难说清楚它究竟不同在哪。或许正是这种种感觉存在的差异以及又言说不清的差异,恰恰构成了当下随笔写作的一个突出特色。差不多十年间的一年一度对当期随笔的编选,渐渐形成了愈来愈鲜明的对当下随笔写作的几点印象,即:一、与传统随笔写作相吻合的那种“老随笔”依然还有,但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二、现在随笔涉足的范围与领域越来越宽,时空上纵览古今、横跨中外;所涉对象既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艺术表现或具象或抽象,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三、叙述语言既不像散文那样讲究,亦不同于杂文偏于犀利,更不同于论文追求严谨,总体上偏于一种平白、质朴和随性的风貌。我曾一度想用“新随笔”这样的概述来描述现在这些随笔,仔细一想,且不说言“新”需慎重,更重要的是,单是这一个“新”字等于什么也没说。但无论如何,当下随笔写作所呈现出的这种种不同以往的迹象还是值得观察与注意的。概括起来说,现在的随笔正在朝着一种边缘界线越来越模糊的方向发展;它比论文可读又不及理论严谨,不及杂文短小犀利,但来得更直截了当;缺少散文的意境,但似乎多了几分深邃……收集在这本年选中的随笔几乎均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展现出了这一点。这也难怪,一种文体打它出生之日起其实就一直处在或弱或强的变化之中。也正是这种种的渐变或激变使得它的生命力延绵不绝。事实上,当一种文体演化到一成不变、高度严缜之时,或许也就是它生命的终结之日。比如我们历史上曾炫极一时的“骈文”。

本书在编选过程中得到了诸多作家朋友的鼎力支持,他们将自己的年度佳作贡献出来,令本书增色,在此一并表示谢忱。另有一些篇什的作者因我们的孤陋寡闻,一时未能事先联系上并征得同意,但其大作又令我们爱不释手,遂斗胆冒犯将其入选,在此致谢之余还要深表歉意。一年365天,面世的新随笔一时难以计数,由于编者学识与阅读的局限,遗珠之憾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朋友不吝赐教。

是为序。

2012年岁末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12中国最佳随笔/太阳鸟文学年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凯雄//王必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75286
开本 16开
页数 3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9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9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