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风雅和优美投以深深爱慕,对高洁和矜持的情操不失信仰,这样的辰光貌似已一去不复返……被新世界的衍生物所包围的我们,对历史及传统,如何欣赏、表达、维持和保护。
安妮宝贝最新作品专题!
《古书之美》是安妮宝贝对谈著名藏书家韦力——关于古书、古典文化,对风雅和优美投以深深爱慕,对高洁和矜持不失信仰。含大量珍贵古籍照片,四色全彩印刷,还原古书沉淀百年之精之纯之美。
图书 | 古书之美(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对风雅和优美投以深深爱慕,对高洁和矜持的情操不失信仰,这样的辰光貌似已一去不复返……被新世界的衍生物所包围的我们,对历史及传统,如何欣赏、表达、维持和保护。 安妮宝贝最新作品专题! 《古书之美》是安妮宝贝对谈著名藏书家韦力——关于古书、古典文化,对风雅和优美投以深深爱慕,对高洁和矜持不失信仰。含大量珍贵古籍照片,四色全彩印刷,还原古书沉淀百年之精之纯之美。 内容推荐 《古书之美》主体内容为著名作家安妮宝贝对著名藏书家韦力的长篇访谈,以随笔的形式容纳访谈内容,展示了古书在版本、纸张、装裱、刻印等方面的含蕴精致之美,怀缅了古书历经百年递嬗的艰难历史,并向前人著述之严谨、工匠技艺之精湛、古法用心之体贴致敬;另有藏书家韦力对十本珍藏古籍内容、版本递传、背后故事的解说,配以大量精美的古书照片,内容严谨详实而雅趣盎然。 《古书之美》以古书沉淀百年的厚重与优美呈现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内在力量,倡导读者回归质朴、平和的本初心境,通过了解、亲近、感受传统文化之美而淘澄心性、陶冶情趣。 目录 序 访问记 古书谈 古书收藏 试读章节 二〇一一年九月一日。第一次见面。 我在采访前夜查阅网上有限的几篇采访,并非为了准备发问提纲,而是为避免涉及被重复问过的问题。如果已被回答过,那么它们就不再重要,也不需要再被提起。但我没有准备任何一个发问。以完全空白的状态面对,不持预设或论断,这样的相逢也许会产生更多可能。 工作至凌晨一两点结束,约在早上八点相会。韦力后来多次提起对“守时”这个行为准则的重视,并且他言出必行。我也是守时的人。我们的初见如同水到渠成。他形体清瘦,个子很高,穿白色衬衣,长裤有一道妥帖熨线。下车等待我,为我打开车门。这些细节透露出来的信息:严谨,有序,对礼节的注重。之前我通过以往采访对他得到的初步了解:这个男子四十七岁,“每年投入六百万丢收购古籍”,以低调身份活动于商界、收藏圈、学术圈。 驱车前往他的藏书地,芷兰斋。位于一个大型住宅区中的楼房,相邻两套房子连通。他并不居住在此,这里纯粹藏书。有资料介绍此地:“古籍逾百架,唐、五代、宋、辽、金之所藏皆有可称道者,另有明刊本千余部,批校本、抄校稿、活字本各数架……皆按经、史、子、集排序,再结合年代、版本分类收藏。”这是一个私人图书馆,藏量大概占据他收藏总数的百分之六七十。 书屋不见刻意,书橱和书箱陈旧,摆设简单,没有多余装饰。只以藏书为重,其他都被忽略。取名“芷兰斋”,他说是取谐音,因有朋友看见这满屋古书,说一堆烂纸有何乐趣。但沉浸其中的主人,也未尝见得乐意对他人轻率敞开自己的世界。这原本是他幽秘的窟穴,藏满自如的珍宝。 被一沓一沓、一册一册小心收藏的古老书籍,如果轻轻从其中抽出一部,亲眼看到一千年前制作出来的书,墨与纸之天然,版画之细腻,书法之精妙,装帧工艺之清丽考究,再回头看到电子书试图实现的快捷和一体化,就无法不感慨科学发展带来便利、速度和效率的同时,也带给人类审美、手工、趣味、坚毅的心力……这一切种种无可阻挡的衰退和堕落。书本身所负载的文化和历史的传承,被时代反复冲刷折裂,古书的存在却依旧代表着信息和见证。 它们被小心地收集和整理,不见天日,但也得到慎重对待。因为一些藏品的珍贵价值,(他打开一扇书橱的门,从里面信手拿出一卷敦煌流出的唐代手抄经文,或者一些价值昂贵的名画名作,随便搁置在书架某个位置。有些是孤本,有些拍卖价格或研究价值让人叹为观止。)藏书的所有具体细节工作都自己操作,整理。出于安全考虑,他无法雇用助手,事事亲力亲为,包括对书籍的整理和房间的打扫。 房间里气场强大,人慢慢静下来。静下来,就闻到空气中一股幽幽扑鼻而来的气息,清幽,鲜活,沉凝。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所谓的“书香”。书香只能来自古籍,来自它们的墨、纸在岁月沉淀之后与书柜壁板樟木芳香的融汇。现世,以机器流水线和化学印料印刷出来的书,无法具备这样的气味。更不消说,随着科技和网络发展,电子书时代的来临正被大众热烈议论和观望。 坐在木桌子旁边,久闭的窗帘拉开,阳光和暖。他喝矿泉水,给我泡一壶茶。茶叶是一位台湾出版人昨日拜访留下,邀请他明年去台湾书展做讲座和展览,阿里山乌龙。他说他不喝茶,不抽烟,不喝酒,即便应酬场合一样可以放开酒量。只是有些事情“需要收放自如的心情,要在控制之内”。 于是我们的对谈正式开始。 P11-15 序言 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里写下一篇文字。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 国风》《 左氏传》《 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 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 这篇文字为《山静日长》。字字可喜,使人流连。古人留下的字,在故纸堆中依旧清晰,而幽远情意恐已在时间更替之中再难寻觅。隐遁生活在任一时代中都只是逆流和孤立,而与之映衬的“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却是主流。集体依靠迅疾而粗暴的力量向前推进。即便有人另辟蹊径,背离大多数人的归宿,在扑面击打的浪潮之中做不合时宜的事,其根本也只是一种个人选择。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醉眠》的诗句,清简如溪水中的松影,使时间循向缓慢,放空。这种变化需要内心的基地作为支撑。在缓慢中有丰富的流转,在放空中有笃实的基底,如此,太古和小年的感受,才不至于成为另一种寂寞的负累。清醒则时时逼迫出内心漏洞。佳境之前,原是险道。文字背后,唯见承当。 被湮没的古时,热衷于插花、焚香、点茶、挂画的日子,手工逐一制作出端正的纺织品瓷器漆器和食物,尊重四时节气,对万物和天地的敬畏之心,对风雅和优美投以深深爱慕,对高洁和矜持的情操不失信仰……这样的辰光貌似已一去不复返。被电视新闻、互联网、科技电器、虚拟空间、化学污染……种种新世界的衍生物所包围的我们,又可以对历史及传统作何欣赏、表达、维持和保护? 彼时有缺,也有光华。古今对照无定论。被吞没和推远着的价值观,如夜空中流转星光逐一熄灭。我们也许已忘却抬头看一看天空,寻找星辰轨道,感受它遥远时空之前迸发的光耀。而这光耀仍在等待。 因此,古书、古物、古人、古事不妨重提。 才有了这本关于古书的采访的开端。 安妮宝贝 二○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北京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古书之美(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安妮宝贝//韦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30585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49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60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1 |
丛书名 | |
印张 | 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6 |
宽 | 128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