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呐喊/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鲁迅编著的《呐喊》作为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然而,近年来,有关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文章的去留之争,不绝于耳。有人说鲁迅的作品已不符合当下读者的阅读需求,应该给其他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让位。实际上,这是一种“去鲁迅化”的文化癔症下的说辞。鲁迅《呐喊》中所体现出的启蒙思想,已超越历史局限,值得不同时代的人深思和珍视。对这部作品的文化和思想解读,应该是一个永久的命题,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只要现实土壤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它都是文坛的一朵奇葩。

内容推荐

鲁迅编著的《呐喊》内容介绍:国土沦丧,民族危亡,鲁迅先生听着辛亥革命的枪声,呼吸着“五四”时期的社会空气,他用如椽巨笔揭示了当时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剖析着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深思着民族的命运,强烈渴望着社会的变革。

从“狂人”的境遇,他看出了吃人的社会;从“血馒头”上,他看出了国人的愚昧与无知;从“单四嫂子”身上,他看到了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境地;从“一件小事”中,他看出了人的崇高的品质……

鲁迅先生呐喊着,希望唤醒沉睡的人,打破制度观念牢笼;他寄希望于将来,希望麻木的国人能觉醒。一起来翻阅《呐喊》吧!

目录

实用知识

呐喊

自序

狂人日记

孔乙己

明天

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

风波

故乡

阿Q正传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

彷徨(节选)

祝福

在酒楼上

肥皂

长明灯

示众

高老夫子

伤逝

弟兄

重读《呐喊》

绝望的《呐喊》?希望的呼唤!

试读章节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陈老五赶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眼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睛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P9-10

序言

在当代中国,但凡识文断字之人,鲁迅先生的文章多少都曾读过。读罢,所得浅者,谓之艰涩、过时;所得深者,言之甚伟、高绝。因此,鲁迅先生的作品,历来研究评论甚多,有誉有谤。

胡适于一九二四年在其所作的《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中说:“至于这五年以来白话文学的成绩,因为时间过近,我们不便一一的下评判。……但成绩最大的却是鲁迅。他的短篇小说,从四年前的《狂人日记》到最近的《阿Q正传》虽然不多,差不多没有不好的。”苏雪林也道:“鲁迅作品用字造句都经过千锤百炼,故有简洁短峭的优点。……他文字的简洁真个做到了‘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地步。”这是对鲁迅《呐喊》较早的评论。

当代文坛“二余”之一的余华道:“一九九六年,一个机会让我重读了鲁迅的作品。一位导演打算将鲁迅的小说改编成电影,请我为他策划一下如何改编……就一口答应下来。然后我发现自己的书架上没有一册鲁迅的著作,只好去书店买来《鲁迅小说集》。当天晚上开始在灯下阅读这些我最熟悉也是最陌生的作品。……读完了《孔乙己》,我立刻给那位导演打电话,希望他不要改编鲁迅的小说,我在电话里说:‘不要糟蹋鲁迅了,这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可见《呐喊》一集对余华的震动之大。

而另一“余”——余杰,在《鲁迅思想的当代性》一文中如是说:“鲁迅把现实感和使命感灌注到写作之中,不像今天的某些‘码字’的工匠,把文学‘手艺化’了。鲁迅挺立于苍茫的漆黑似铁、腥秽如血的丑恶现实中,‘从别国里窃得火来’。‘煮自己的肉’,背着因袭的重负,肩起黑暗的闸门,放人们到光明和开阔的地方去。鲁迅是坚定的文化启蒙者,也是现实社会勇锐的批判者。”在这篇文章中,余杰还说:“在我看来,鲁迅思想中最可宝贵的地方就是对国民性的批判,鲁迅的国民性批判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流氓精神的批判,第二个方面是对戏子文化的批判,第三个方面是对奴隶状态的批判。”鲁迅先生逝世之后,郁达夫曾说:“要了解中国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别无途径。”余杰认为“这句评价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

对于《呐喊》,肯定之言和溢美之词很多,持相反意见者也大有人在。且不说过去和鲁迅先生叫阵、对垒的旧时文人,就在当今文坛,也有异样的声音。譬如王朔,对鲁迅的小说批评就相当激烈:“我从来没有觉得鲁迅的小说写得好,他的小说写得过于沉闷。鲁迅那种二三十年代正处于发轫期尚未完全脱离文言文影响的白话文字也有些疙疙瘩瘩,读起来总有些含混。”“鲁迅写小说有时是非常概念的,这在他那部备受推崇的《阿Q正传》中尤为明显。”

当然,这是很个人化的观点了,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这种“脱离文言文影响的白话文字”有时代印记,也是个人风格。比如朱自清、俞平伯、汪曾祺、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作品,都带点文白相杂的特点,这正构成他们各自独特的文风,读来有一种古雅之气。随着时光的流逝,也未见读者对他们作品的喜爱有所消减。

《呐喊》作为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然而,近年来,有关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文章的去留之争,不绝于耳。有人说鲁迅的作品已不符合当下读者的阅读需求,应该给其他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让位。实际上,这是一种“去鲁迅化”的文化癔症下的说辞。鲁迅《呐喊》中所体现出的启蒙思想,已超越历史局限,值得不同时代的人深思和珍视。对这部作品的文化和思想解读,应该是一个永久的命题,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只要现实土壤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它都是文坛的一朵奇葩。

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种种现实问题和不良现象层出不穷,不容忽视,譬如贪污腐败、行政官僚化、贫富悬差、教育医疗制度问题,等等。社情舆论、官员民众整体上缺乏鲁迅先生那样的“呐喊”之言和“呐喊”勇气。在这种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下,我们需要振聋发聩的《呐喊》,需要从中汲取力量,需要它刺激我们清醒和振作,需要它给予我们警示和指引。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读《呐喊》和细读《呐喊》,都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青少年朋友,更应该静心慢读,细细咂摸。因为在中国,将来“呐喊”的必是你们。

行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呐喊/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504941
开本 32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3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0.6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