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秦淮河边的迷乱红尘
内容
编辑推荐

当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一干脂粉香娃,迎来送往中,遭遇了王樨登、吴梅村、侯方域、钱谦益、冒辟疆、龚鼎孳、朱国弼、吴三桂等一辈文人仕宦时,注定了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透过迷乱红尘中那缕缕醉人的香艳,或是丝丝泪涌的悲情,领略到一幅幅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历史风景。

周华军专著的《秦淮河边的迷乱红尘》纵古论今,涉猎广泛,言前人所未言,历史与文学的相得益彰,跌宕出又一不朽的传奇。

内容推荐

百里秦淮,成于始皇,逶迤至明清时,于金陵地界,蜿蜒出十里繁华,岸酒笙歌,商贾云集一一得意的或失意的男人们,在桨声灯影里,一众青楼娇娥间,或混迹,或放浪,丝竹飞处,竟才子绊佳人,演绎出一曲曲美丽而哀艳的红尘绝唱。

当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一干脂粉香娃,迎来送往中,遭遇了王樨登、吴梅村、侯方域、钱谦益、冒辟疆、龚鼎孳、朱国弼、吴三桂等一辈文人仕宦时,注定了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透过迷乱红尘中那缕缕醉人的香艳,或是丝丝泪涌的悲情,领略到一幅幅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历史风景。周华军专著的《秦淮河边的迷乱红尘》便将这些历史都一一讲述了出来。

《秦淮河边的迷乱红尘》纵古论今,涉猎广泛,言前人所未言,历史与文学的相得益彰,跌宕出又一不朽的传奇。

目录

活色生香秦淮河

遗世幽兰空吐芳

冷弦无声绝纤尘

桃花历乱李花香

柳拂秋水虞山下

郎按新词妾唱歌

皖水虞山一样愁

独立自由一女侠

冲冠一怒为红颜

无可奈何花落去

试读章节

柳如是与钱谦益,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似乎是才子佳人

 的故事,郎才女貌,举案齐眉。两人谁也离不了谁。说到钱谦益,总避不

 开他身边的那位不仅貌美如花,而且才华横溢,更是心怀故国的柳如是。

 而倘若有人突然想起了曾经艳名远播、名列“秦淮八艳”之首、无数男人

 趋之若鹜为之癫狂的柳如是,也同样绕不过那位号称东林领袖、东南文宗

 的钱谦益。

严格说起来,柳如是和钱谦益并不算是真正的夫妻。钱谦益有夫人,柳如是,只是他的一个妾,如夫人。这一点,显然柳如是也是知道的,显然她也是接受了的。就因了这一点,竟至死后,两人也只能隔水相望,因为,就算是黄泉路上,钱谦益还有他的结发夫人伴随而行。柳如是,连这个资格也没有。然而,在我心里却实在不愿意将两人相提并论。我在心里对柳如是有着更多的偏爱。也因此,在我的心里,柳如是的地位要比钱谦益高许多。

柳如是,生于1618年,卒于1664年,本名杨爱,又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江苏吴江人(又有一个说法是浙江嘉兴人),曾为歌妓,颇有文才,因慕钱牧斋名,嫁之为妾,明亡时,力劝钱牧斋就义全节,钱不听。后她曾支持反清复明的活动。

……

P102

序言

年少的时候读《红楼梦》,总也读不完。里面细致的渲染、香艳的排场和奢靡的景象,还有琐碎的日常生活,对一个男孩子而言,既陌生,又不感兴趣。但贾宝玉所说的一句话却印象深刻: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水做的骨肉自然清爽;后来又读到了关于董小宛、陈圆圆、李香君等人的作品文章,更是加深了这种认知。

真是奇怪。古往今来,有名的女子多了去了,说起武则天,我的第一感觉是高傲能干;说起杨贵妃,我的首要印象是富贵雍容;说起慈禧太后,我的最初反应是阴冷挥霍。唯独对于身处底层、平民出身的,才会有这样评价:清爽。

也许,这是一种地位的认同?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史。除了极端强势的,一般来说,女子的地位都极端低下。平康艳质,窈窕风流,养尊处优,亦是男人们户外生活的点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秦淮八艳”,作为为男人们服务的一个群体,应该属于“花榜状元”级别了吧。她们姿容不俗,见识上乘,才情非凡,个个都有一手绝活,自是出类拔萃,却命运各异,最后能得善终者屈指可数。

弱者,在男权社会里,男人们就是这样为她们设定了社会的角色。

然而,见识让她们有些不甘心做弱者。她们在有限的空问和时间中反抗——由于身份地位的特殊性,她们可以爱所爱,恨所恨,自己的个性不必压抑得太窒息;也正是基于同样的理由,她们的爱来得比普通人更为艰难,她们的恨也来得比普通人更为微弱,她们的生活也远比普通人来得更难圆满。她们的抗争必须以超出常人的举动来实现,也因此,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她们的生活远比普通人来得更为精彩。

而这精彩的生活,只是她们无奈的抗争。

青楼之起源,大概胚胎于周襄王时代,齐国管仲之设女间,即其作俑者。《坚瓠集》续集里说:“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此即花粉钱之始也。”

从青楼诞生,到明末“秦淮八艳”的陆续亮相,大概有2300年的时间。其问,也有一些名姝佳丽的精彩故事,但像明末一样,处于社会动荡之中的秦淮青楼女子群体和一群以“爱国”为口号的复社知识分子结成了亲密的联盟,却是前所未见。这些青楼女子操着一口流利的南京话或者苏州话,和来欢场聚会的清流文人填词论画,诗酒唱和,必要的时候也会品评时政,共议国事。

秦淮河畔,一边是青楼聚集之地,另一边是江南贡院和夫子庙。这样的搭配本来是不伦不类的,然而,在这里居然毫无冲突,和谐共生,繁衍出一派绮丽怪异的金陵春梦。文人们跨过桥,便走进了脂粉天堂;倡优们迎合着,倒逐渐生出了大丈夫气概——男人和女人发生性别位移,明末应该是属于高发期。

我不排除最初青楼女子有作秀和表演的成分,但我相信,男人们喝高了之后的“爱国”热情越来越感染到这些红颜们,况且,她们也需要借助“爱国”的口号更多地参与男人的话题。时间久了,“爱国”不再是借口,而成为她们潜意识里的觉醒和不自觉的行动。女性更容易冲动的情绪就这样被调动起来,她们以为孱弱的香肩真的可以承担起救国救民的使命一甚至当那些“爱国”的男人们都已经把头缩起来了,她们还在凭着余勇向前冲。

这就让“秦淮八艳”有了不同于历史上其他名妓的一个显著特征。

明末的历史很好看。当时并存的,不但有北京大明正统政权,还有东北的后金政权,还有以李自成为代表的若干农民军政权。当权力格局发生转变时,南明弘光政权就在乱哄哄的时局中勉力搭建了起来。可是这样的政权真是不堪一击,主政者们忙着和秦淮名妓们相通款曲,忙着捞钱,根本没看到有什么中兴迹象和举措。

为了这本书的写作,多少次我在灯下读晚明史。看到马士英、阮大铖,i丕有一大批无行官僚的丑态,我真是欲拍案痛骂;但我知道,其实从袁崇焕被判凌迟之刑起,明朝的命运就已经决定了。名垂青史的史可法等人真算不上是政治家,他们根本就没有对时局的掌控能力,乱世,只是给执拗的他们提供了一个成功成仁的机会。擅长清谈的文人们纸上谈兵倒是拿手好戏,却没有一个人能堪大用。

依我看,清兵拿下南京,就是易如反掌之事,即便遇到反抗,也不过是多打两场仗而已。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手无缚鸡之力的“秦淮八艳”呈现出的人格光辉便格外引人注目。

秦淮八艳,无一例外,在社会的底层生活了很久,虽然锦衣玉食,地位却是不高的;其中一些人,虽然因缘际会,又进入了社会的上层,同样锦衣玉食,但因为有年轻时生活经历的铺垫,让民间对她们始终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心理距离还是很近的。还有一些人,天不假寿,正当如花岁月便撒手尘寰,更容易激起民间的同情之泪。因为这些原因,她们在民间有很广泛的影响力。人们不会想到她们是烟花风尘中人,即使是,也是受社会制度和统治阶级迫害的可怜人。她们的善良,正直,侠义,忠贞,还有礼仪端庄,容貌明艳等等,这些美好的字眼,都可以敷衍到极致,让同时代的男人们相形见绌。

从清初开始,有关她们的故事便在民间流传,不断有文人记下她们的故事。后文中,有许多引用的文字便来自于他们的记录。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围绕着她们写文章发感慨。

余秋雨说:“历代妓女多得很,哪像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那样具有文化素养和政治见识,使整整一段政治文化史都染上了艳丽的色彩?”

叶兆言说:“秦淮八艳是一面镜子,桃花扇底看前朝,通过这八位不同凡响的风尘女子,人们看到的是中国文化的颓败,是中国男性知识分子的虚伪和装腔作势。”

洪烛说:“(秦淮八艳)跟良家妇女相比并不缺乏任何人情味,在追求尘世间的挚爱方面,她们甚至更狂热冲动,如灯蛾扑火般奋不顾身……她们卖艺不卖身,或者说,即使卖身,也不卖国,比某些饱读圣贤书的书生或官僚强多了。”

我说:“世无英雄,遂使女子成名。秦淮八艳,就是水做的英雄。”

因此,我决心写写她们。

为了自抬身价,最好请一个名人来为自己作序。但我最终打消了这种想法,因为我也不想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就随便说说自己的写作感受吧。

写作很难,是一件苦差事。这本书中篇目不多,却花费了我大量精力和时间,查阅资料,探讨观点,撰写文字,走访遗址,补正修改,另外还画一些插图,以使本书内容更丰富一些。一年半的时间,我像苦行僧一样踽踽耕耘,实在不是能一挥而就的写手。在我看来,慢工才能出细活。就像煲汤,广东人有一绝,细煨慢炖,味道才会鲜美。

写作,最好要写出点新意和真情实感。写秦淮八艳的书已经有不少了,我还有勇气来凑这个热闹,必须要有杀手锏亮出来。我没有什么杀手锏,只求能尽量真实地写出斯时的情景,写出我自己的真实想法。我是江南人,秦淮八艳的活动区域大部分就在周边,我一直在尽力写好。但,作为一家之言,难免有疏漏欠缺,恳请赐教。

我还头疼没有整版整版的时间用来写作。单位的公事足够忙碌,只能抽出晚上的时间。而晚上也只有支离破碎的时间,有时并非是我自己所能自由支配的。刚刚进入状态,或写作正顺,有其他事情需要处理了,只能中断,另寻时间重新开始。所有的文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无奈,生活就是这样,你只能适应生活,不要试图打乱生活的既有节奏和规律。

写作是我的爱好。没办法,明知是一件苦差事,我还是选择了它作为我生活中的朋友,永远的朋友。

周华军

2012年10月2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秦淮河边的迷乱红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华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07563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6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