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宁波童谣
内容
编辑推荐

宁波童谣不仅对研究宁波方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有许多童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状况、民俗风情,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更可贵的是许多童谣中蕴涵着朴素的中华传统道德。在传诵这些童谣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宁波人受到熏陶,自觉不自觉地继承了中华传统道德。优秀的宁波童谣在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的进步中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傅瑞庭编著的《宁波童谣》搜集整理了300多首宁波童谣,并试图对这一人类文化遗产进行研究解读。

内容推荐

傅瑞庭编著的《宁波童谣》搜集整理了300多首宁波童谣,并试图对这一人类文化遗产进行研究解读。

宁波童谣是中老年人无法忘怀的记忆,挥之不去的情结,更是宁波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儿童游戏玩耍的脚本,也是儿童认识社会的启蒙;它记录着宁波的风土人情,闪烁着宁波人的聪明才智,蕴涵着宁波人的传统美德,寄托着宁波人的美好理想。

目录

自序:浅说宁波童谣

一、抒情歌

 1.摇啊摇/2.蛳螺摇船/3.外婆屋里去

 4.我是外婆亲外甥/5.舅舅

 6.囡囡宝,侬要偌侬抱/7.喂饭歌

 8.催眠歌/9.做老大/10.研胡椒,煮辣羹

 11.石榴花开叶子青/12.石榴花/13.柴白浆花结牡丹

 14.蔷薇花儿朵朵开/15.黄栀花/16.红菊花

 17.两角辫子翘又翘/18.囡,囡,你莫哭

 19.囡,你要许到啥人家/20.一对红烛照新房

 21.荸荠妹妹/22.三姐妹/23.我做媳妇实在难

 24.隔壁小姐回娘家/25.亲家姆/26.新新姑娘抬来哉

 27.上轿歌/28.粥亦消,饭亦消/29.月亮弯弯

 30.月亮荡荡/31.月亮菩萨照明堂/32.月亮菩萨扑扑拜

 33.山里山/34.倒毛捋捋/35.某人嫂,莫难熬

 36.爸爸妈妈搞生产/37.冬妹/38.柴爿姜

 39.河水澎/40.红布衫,绿布裙/41.车水大家忙

 42.麻雀麻雀谁人亲/43.黄狗,黄狗,你看家

 44.喔喔嗡,雪里蕻/45.一根扁担软泛泛

 46.阿姨买来红红绿绿水果糖/47.囡囡屋里开糖坊

 48.背猡猡/49.高高山,低低山

 50.红红肚兜银链条/51.莲蓬蓬,发龙风

 52.小白菜,嫩艾艾/53.哥哥出门到上海

 54.航船到/55.摇大船/56.天封塔十八格

 57.我有十个囡/58.妈妈要到外婆家

 59.破凉帽头戴戴/60.阿拉叔叔本领强

 61.两佬嬷/62.咩咩羊/63.拖鼻头

 64.汗水脸上爬/65.牵磨/66.绍兴人,钓鲐鱼

 67.茅坑鸟/68.拜太太/69.拜岁

 70.我到丈母屋里拜岁去/71.乖宝宝/72.呕活灵

二、游戏歌

 1.斗斗虫虫飞/2.跳橡皮筋歌/3.跳绳歌

 4.拍皮球/5.北京,京/6,老实头歌

 7.园,园箱子/8.渔鼓调/9.对鱼歌

 10.噼噼啪,打荞麦/11.毽子歌

 12.掂掂窝窝/13.对花歌/14.牵沙蟹/15.青蛙还魂

 16.拍拍青草坦/17.咣咣叉/18.过城门

 19.瘌痢背长枪/20.踢踢绊绊/21.老鹰捉小鸡

 22.支加支加孟/23.斗咩咩羊/24.咩咩羊

 25.一埭金/26.切西瓜/27.解树

 28.笃笃笃,卖糖粥/29.六月荷花朵朵开

 30.第一龙/31.一号飞机飞/32.搓搓小麻将呀

 33.抽中心/34.一锒狗/35.大狗叫

 36.讨狗钿/37.穿龙门/38.马郎郎

 39.翘翘板/40.悠诸悠盘逃/41.排排坐

 42.啷啷啷,马来哉/43.王家嫂嫂抬来哉

 44.河水鬼抲替工/45.从前有个老公公

三、时令歌

 1.正月正/2.摇小竹娘/3.掸油肩

 4.正月马灯跑又跑/5.赶老鼠老猫/6.十二生肖灯

 7.正月十四夜/8.三月三/9.蔷红开头朵

 10.开花歌/11.清明戴杨柳/12.六月六

 13.等到七月七/14.摘毛利/15.扇子扇凉风

 16.夏至起九歌/17.冬至起九歌18.嘭嘭奔到戏文场

 19.十二月歌之一/20.十二月歌之二

 21.盼节谣/22.初三初四鹅毛月

四、时政歌

 1.犯关犯关真犯关/2.红毛鬼子最怕谁

 3.矮姑娘/4.游击不动摇/5.马儿歌

 6.三五支队亲哥哥/7.哥哥送粮翻山岭/8.电影歌

 9.东洋撮佬揞炸弹/10.嚷呒唧咯嘞

 11.沙蟹莫去赌/12.公鸡喔喔叫/13.苏联老大哥

 14.大冬瓜/15.大雪纷纷下/16.我是一个兵

 17.东洋矮子交关坏/18.学英雄

 19.人小志气大/20.樟溪长,樟溪清

 21.东洋人,凶得精/22.儿童年小斗志高

 23.亡国镜/24.太阳红彤彤/25.咪咪来,啦哆来

 26.扇子扇风凉/27.叔叔,您快喝下吧

 28.汽车来,汽车去/29.彩虹谣

 30.一二一/31.“海小”学生齐倡议

五、数字歌

 1.慈溪地名/2.余姚地名/3.宁波地名

 4.今末礼拜一/5.一箩穷/6.一中里厢学生多

 7.生肖歌/8.一双皮鞋美国货/9.头带带

 10.两佬头到宁波/11.一个年轻人

 12.实在呒没嗬/13.十个手指头

六、咏物歌

 1.落雨嘞/2.弗晓得,问桥德

 3.老鼠眼睛像胡桃/4.柯蜻蜒/5.蜻蜒摇尾巴

 6.抲蜜蜂/7.金虫剥剥皮/8.喂蚂蚁

 9.蟋蟀歌/10.田鸡抬老婊/11.长脚鹭鸶抬老婊

 12.黄鳝抬老婊/13.泥鳅抬老婊/14.癞厮抬老婊

 15.田螺叹苦/16.大蛇欺小蛇/17.小小一只白公鸡

 18.火萤头/19.田螺谣/20.百鸟做窠百样生

 21.捣砺灰/22.隔壁阿太做生日

 23.墙头上,一株草/24.鱼鲜歌/25.角箩蟹

 26.燥地毛蟹实在凶/27.野猫对头碰

 28.河鲫鱼做人真伤心/29.喜鹊哥哥尾巴长

 30.燕子窠,朝里做/31.一只蚊虫嗡嗡响

 32.黄牛娘,白尾巴/33.下世永弗做田鸡/34.小虫歌

 35.燕子歌/36.结蛛做丝亮棚棚/37.笃笃笃,马养角

七、接口令

 1.一粒星/2.夹雨夹雪/3.五星红旗飘北京

 4.货郎担,叮崩担/5.两个老头抢嘞要

 6.正月铜钱多又多/7.正月人客多又多

 8.老鼠拖鞋袜/9.老爷,我要告状/10.莲花莲花郎

 11节节糕/12.新娘子/13.燕啊燕

 14.张三志气穷/15.天里白洋洋/16.金生弟,猫车纤

 17.丫鹊鹊,肚下白/18.话嫂嫂

 19.月亮彭彭/20.月亮菩萨弯弯上/21.月亮婆婆背背

 22.小倌倌吃豆来/23.削削削,露茭白

 24.的的笃/25.矮矮佬,爬起早

 26.老鼠跳高棚/27.奇古怪/28.麻雀娘

 29.花花扁担/30.小官人,侬姓啥/31.毛竹弯弯

 32.扼刺蕻/33.坚槭花,白洋洋

八、绕口令

 1.一只粽子四只角/2.一只冬瓜/3.吃橘子

 4.南山一个老寿星/5.七簇扁担稻桶星/6.天上一粒星

 7.八角楼下/8.蒋家有橦墙

 9.从前有个老伯伯/10.八十八公公

 11.上山撮块破布/12.晒燥格燥小麦

 13.晒花□/14.白猫和黑猫/15.壁上一枚钉

 16.天上七颗星/17.红花碗/18.墙上挂只鼓

 19.天里一只鹤/20.我到街里去扯布/21.风吹铜铃

 22.四个小顽上菜市/23.拆壁补壁

九、杂歌

 1.来发来发讲啥西/2.老头伯穿棕绷/3.七姊妹

 4.瘌头哥/5.白话佬/6.嘎吱嘎吱送

 7.呃啾一个嚏/8.赖学精/9.懒汉歌

 10.笃笃嘭/11.赵钱孙李/12.大大之幺

 13.邋遢精/14.肮脏眼/15.懒惰嫂

 16.撒尿扑/17.一步薏到头/18.缺牙龙

 19.小白眼,卖橄榄/20.带鱼饼,油煤桧

 21.桕树叶/22.贼来偷酱缸/23.乡下大阿嫂

 24.欧阳德/25.小辫子阿三/26.阿德哥

 27.烧火阿姆哚哚哭/28.长子,中子,矮子

 29.侬拉有佬叔/30.包庇,包庇

 31.宁波城里五座桥/32.忖忖苦

 33.看牛顽苦处万万关/34.天赤赤,地黄黄

 35.撮田螺/36.一角辫子龙头鳄

 37.潜龙漕/38.高跟皮鞋三尺三

 39.滩横头,起盐花/40.机帆船,邓邓响

 41.王先生/42.豆腐郎/43.头字歌

 44.帽子歌/45.一蓬日头一蓬雨

 46.蚱蜊“喳喳”叫/47.雪落白洋洋

 48.木拖鞋/49.鹞子高/50.族长族长

 51.撮乱话/52.鏖糟掉落地/53.哄小孩歌

 54.田鸡胖/55.后面跟着老公公/56.一位姑娘巧笃笃

 57.豆腐热烫烫/58.老伯伯拷墙门/59.捣米谣

 60.楝树花开/61.卖小糖/62.小小兑糖担

 63.天河直/64.坐坐火柜头/65.阿婆年糕几时做

 66.新年发大财/67.看庙会/68.金山夹银山

 69.毛竹弯弯/70.我侬光/71.阿姆阿婶

 72.啯啯嗡,雪里蕻/73.颠倒歌

 74.荷叶荷花莲蓬藕/75.抱西瓜

 76.唐僧骑马咚那个咚/77.吃晏饭

 78.好看彤云社/79.盘龙灯

 80.田螺精/81.打旋网

 82.骆驼/83.谜语歌

后记

试读章节

1.摇啊摇

①摇……橹,摆……橹,摇到外婆桥噜,外婆屋里纺棉花,舅舅来该摘枇杷,…枇杷树上拗朵花,舅母带仔走人家,走了东家走西家,走嘞鞋拔呒根渣,人客走到弗泻茶,还要咯碌咯碌辱人家。”

采自鄞州

②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是格话:介坏人,要其啥?还是斩斩喂大蛇。大蛇□,畀小蛇,小蛇囫囵吞,鲤鱼跳龙门,一跳跳到水缸登,倾令匡冷做戏文。

选自《中国民间文学集成·鄞县卷》

③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黄米饭,菜汤浇,煎勒鲞,尾巴焦,猫儿驮了去,狗儿叫难烧,烧了一个大钵焦。

选自《宁波艺文什志·童谣》

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留我喝碗茶,茶水茶缸畀人家,水缸底里结莲花。莲花谢,姐姐卖,卖嘞山里山,湾里湾,萝卜开花结牡丹,牡丹娘子要嫁人,石榴小姐做媒人,金轿来,弗起身;银轿来,弗起身,等到花轿来才起身。上轿哭三声,落轿拜寿星,枣子胡桃做三朝,荔枝桂圆做满月。

选自《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宁波市江北区卷》

⑤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好宝宝,吃糖糕,糖儿糕儿难吃饱。吃得多,味道少;吃得少,味道好。

选自《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宁海县卷》

⑥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连忙给我吃糕糕。啥个糕?鸡蛋糕。啥个鸡?赖孵鸡。孵出小鸡叽叽叽,外婆看了笑嘻嘻。

选自《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舟山市卷》

⑦摇啊摇,摇啊摇,两个老大同船摇。摇进关,吃夜饭;摇进城,吃点心。

选自《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舟山市卷》

⑧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看见宝贝肉,娘舅看见嘻嘻笑,娘舅母看见得人憎,端碗冷粥冷冰冰,拔双筷子水淋淋,端碗咸菜大虫七八根。

选自《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象山县卷》

注释:

[1]来该,正在。

[2]鞋拔,旧时小脚妇女鞋跟别缀一小方布,以便穿鞋时攀手之用。根渣,渣滓。辱,骂。

[3]介坏人,要其啥?这是反话,宁波风俗,犹如说小孩好看要说其难看,明明喜欢,要说不喜欢。据传这样说小孩好养。

[4]喂,读如“于”。

[5]倾令匡冷,拟声。

[6]旧时宁波府下辖“宁慈镇奉象定”六县,故舟山童谣亦收入本书之中。

2.蛳螺摇船

蛳螺摇船,蚂蟥勖纤,一□□到外婆屋面前。外婆泡格糖霜茶,舅母泡格茶叶茶。一趟舅母要其啥,还是斩斩喂大蛇。大蛇□吃喂蛤蚆,蛤圯癞厮开桃花,桃花姑娘许人家,一许许得好人家。好人家,放炮仗;湿人家,掼破甏。嗵啪!嗵啪!

选自《甬上风物·慈溪卷》

注释:

[1]自力纤,拉纤。□,读如dui。

[2]一趟,慈溪方言,这种。

[3]蛤虫巴,癞蛤蟆。

[4]许,读如“汉”,许配。  [5]湿,不好。

[6]甏,瓮子。

3.外婆屋里去

外婆屋里去,呒告佗佗去,手可只黄草鸡,走到上畈田,嘟得飞了去,走到外婆屋里厢,外公坐在座车里,外婆困在摇篮里,连抱三记抱弗起,黄汗抱嘞嗒嗒滴。

采自宁海

4.我是外婆亲外甥

黄花儿,着地生,我是外婆亲外甥。外公出来叫请坐,外婆出来叫心肝,舅舅出来不作声,舅母出来努眼睛,一碗饭,冷冰冰;一双筷,水淋淋;一碟菜,两三根,打破舅母莲花碗,一世弗上舅母门。

选自民国《鄞县通志·方言·童谣》

5.舅舅

舅舅,舅舅,河里游游,鸡笼关关,生只蛋蛋,畀外甥顽过夜饭。

采自鄞州

6.囡囡宝,侬要偌侬抱

囡囡宝,侬要偌侬抱?我要阿爸抱,阿爸出门赚元宝;囡囡宝,侬要偌侬抱?我要阿姆抱,阿姆做鞋做袄袄;囡囡宝,侬要偌侬抱?我要阿爷抱,阿爷腰骨伛弗倒;囡囡宝,侬要偌侬抱?我要阿娘抱,阿娘念佛烧香进庵堂;囡囡宝,侬要偌侬抱?我要阿姐抱,阿姐红红提桶一包糕;囡囡宝,侬要偌侬抱?我要阿哥抱,阿哥读书写文章;派来派去呒人抱,还是囡囡自走好。

采自鄞州

P2-4

序言

浅说宁波童谣

童谣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童谣,即便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族群都有他们自己的童谣。童谣多数是由儿童自编或是成人为儿童所编,内容通俗浅显,幽默、机警、谐趣,语言简洁,弥漫着乡土韵味。在宁波这块浸润着河姆渡七千年文明的古老土地上,童谣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石骨铁硬的俚语中,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淳朴率真,很少有文人加工痕迹,且一直流传在当地,很少有受到异域文化的感染。由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的童谣,保留了许多原生态的方言,它是宁波方言的活化石。所以,民国《鄞县通志》把童谣列为宁波方言类的首编(其后为谜语、谚语等)。宁波童谣不仅对研究宁波方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有许多童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状况、民俗风情,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更可贵的是许多童谣中蕴涵着朴素的中华传统道德。在传诵这些童谣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宁波人受到熏陶,自觉不自觉地继承了中华传统道德。优秀的宁波童谣在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的进步中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宁波童谣仍在乡间街坊流传。儿童在襁褓之中,就生活在“倭倭来”的温柔乡音中。待他们牙牙学语时,第一首学习的游戏歌便是“斗斗虫虫飞”,当他们开始“办酒窠”时,一首“支加支加孟,一把砻糠一把柴,苔条过孟孟”就成为他们模仿大人生活的起点。童谣是他们日常游戏的规则,朗诵童谣是他们交流学习的最好方式,孩子们是在童谣的熏陶下成长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的改变,传播传统童谣的环境逐步消失。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儿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传统的宁波童谣逐渐退出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快被人们淡忘了。宁波童谣的生存现状令人忧虑。所以,挖掘宁波童谣的文化内涵,去其糟粕,存其精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优化儿童成长环境,抵制不良风气对少年儿童的侵袭,达到古为今用,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重要意义。

几年来,笔者本着对宁波童谣的喜爱,搜集整理了300多首宁波童谣,并试图对这一人类文化遗产进行研究解读,但囿于传统文化底蕴不足,探索甚为肤浅,希冀民俗学专家和广大童谣爱好者不吝指教。

一、宁波童谣分类

参照民国《鄞县通志》,我们可将宁波童谣大致分为九类,即抒情歌、游戏歌、时令歌、时政歌、数字歌、咏物歌、接口令、绕口令、杂歌。

(一)抒情歌

主要表达儿童对外公外婆、阿爷阿娘、父母、舅舅等亲人的情感。《囡囡宝,侬要偌侬抱》是甬上有名的童谣之一:

囡囡宝,侬要偌侬抱?

我要阿爸抱。

阿爸出门赚元宝;囡国宝,侬要偌侬抱?

我要阿姆抱。

阿姆做鞋做袄袄;囡囡宝,侬要偌侬抱?

我要阿爷抱。

阿爷腰骨伛弗倒;囡国宝,侬要偌侬抱?

我要阿娘抱。

阿娘念佛烧香进庵堂;囡囡宝,侬要偌侬抱?

我要阿姐抱。

阿姐红红提桶一包糕;囡囡宝,侬要偌侬抱?

我要阿哥抱。

阿哥读书写文章;派来派去呒人抱,还是囡囡自走好。

这首童谣流传极广,宁波城乡各地因地理和经济状况的区别,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如西乡的“阿姆做席卖糕糕”;东乡的“阿姆做花做袄袄”;象山的“阿公上海磨剪刀,阿爸田烊摸田草”;农村的“阿爸田角掏元宝,阿哥看牛割青草,阿姐背篮割猪草,爷爷地头削荒草”;山区的“阿叔斫柴磨柴刀”;棉区的“娘娘纺纱织布忙,爷爷搓绳敲稻草,爸爸冬春削花草,姆妈织布做袄袄”;在集体化生产的年月里,则有“爷爷牧场放牛忙,奶奶晒场翻谷忙”等。一大一小,一问一答,生动地展示了一幅宁波民俗风情图。大人们各有所忙,宝宝还是自己学会走路,自己玩耍吧。这同现代幼儿园中小朋友唱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首儿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如“舅舅,舅舅,河里游游,鸡笼关关,生只蛋蛋,畀外甥顽过夜饭”也是儿童喜爱的歌谣。

(二)游戏歌

即使在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年代,宁波儿童的游戏仍非常丰富。他们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更多时候靠发挥自身四肢的作用。如跳绳、跳橡皮筋都是有节奏的运动。一首“小皮球,小小落,落地开花二十一”就是最好的伴奏。《笃笃笃,买糖粥》《踢踢绊绊》《六月荷花朵朵开》等都是小朋友忘不了的游戏。其中《笃笃笃,买糖粥》就像是一个独幕剧:

笃笃笃,买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侬肉,还侬壳。后门敲门啥人啦?张家老伯伯。阿啥干?买只小黄狗。

随着游戏的展开,卖小狗的顾客和小狗的主人张家老伯伯展开有趣的对话,内容奇特,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表演能力,是非常有意思的游戏。

(三)时令歌

时令节气是中国农耕社会的特殊产物,旧时儿童生活无不受到时令的影响。《正月正》就是最好的写照:

正月正,新新衣裳穿上身;二月二,菜羹菜饭煮露天;三月三,荠菜马兰擀屁眼;四月四,赤脚秃手拔秧子;五月五,早稻六谷担大肚;六月六,黄狗老猫滰滰浴;七月七,刺空吃之要滑积;八月八,刺空要挖也好挖;九月九,摘来刺空像老酒;十月十,刺空一个寻弗着。(选自民国《鄞县通志·方言·童谣》)

《正月马灯跑又跑》《清明戴杨柳》《赶老鼠老猫》等更是脍炙人口。其中《赶老鼠老猫》特有风情:

嗬去,哒去,赶到茅山吃草籽。扁担头抽芽,草籽开花。

短短两句,描绘了甬上千年风俗。正月十四夜,小孩手提彩灯,到明堂、厨房等处赶老鼠。据说,赶过以后,新的一年里,家中老鼠少了,因为老鼠都到茅山吃草籽去了。类似的风俗在慈溪叫作“正月十四照坏虫”,宁海、象山叫“十四夜妲址界”,表达了当地人民祈求粮棉丰收、四季平安的愿望。

时令歌中的《十二月歌》更是无人不晓:

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上坟戴顶子,四月种田下秧子,五月白糖韫粽子,六月朝天扇扇子,七月老三佗银子,八月月饼嵌馅子,九月吊红夹柿子,十月沙泥炒栗子,十一月落雪子,十二月冻煞凉亭叫花子。

《夏至起九歌》《冬至起九歌》道出了宁波气象的历史规律,还是研究宁波气象的珍贵历史资料。

(四)时政歌

宁波童谣中与政治搭界的不多,但是在搜集到的为数不多的时政歌中,政治色彩强烈、爱憎分明,反映了不同时代儿童的思想面貌。

抗日战争时期有《矮姑娘》:

小调要唱《矮姑娘》:矮姑娘,大树底下乘风凉,天空飞来大麻将,骨得拖起矮姑娘,一拖拖到太平洋。矮姑娘变成大姑娘,大姑娘脚穿一双鞋,前头好造飞机场,中间好造篮球场,后头还有戏文场。碰着天气交关冷,冰会结嘞石骨硬,大姑娘鼻涕拖出一丈长,东洋人抬去当栋梁,造起房子蛮像样。鬼子蓬拢叉麻将,东方发白开太阳,红猛日头火一样,一根“栋梁”化了水,断掉“栋梁”哄声响,哈哈哈,压煞一班矮东洋。

流传在革命根据地四明山的有《三五支队亲哥哥》:

燕子窠,朝南坐,亲人来仔许许多,弗是娘舅,弗是外婆,三五支队亲哥哥。

50年代有《五星红旗飘北京》:

北京真正好,火车通苏杭;苏杭名气大,直落到宁波;宁波码头崭,轮船通舟山;舟山舟,到温州;温州温,到厦门;厦门隔海是台湾,阿里山,日月潭,宝岛风光人人赞。

改革开放后有《彩虹谣》:

彩虹长,彩虹高,彩虹挂在蓝天腰。彩虹彩虹你快落,变成一条五彩桥,这头架在天安门,那头架在台湾岛,欢迎台湾小朋友,来看大陆新面貌。(选自《甬上风物·象山卷》)

(五)数字歌

以数字排列的顺口溜有趣、好记,信手拈来,地名、日期、风情都可成为儿童吟咏的歌谣。

《一言堂百货多》装着宁波的过去:

一言堂百货多,良心堂药材多,三法卿钞票多,四明药房西药多,鱼市场黄鱼多,陆殿桥杨柳多,七塔寺和尚多,八角楼下小鬼多,九曲巷弄撮佬多,日新街花轿多。

《一双皮鞋美国货》洋溢着朴素的民族精神:

一双皮鞋美国货,两块洋钿买来嗬,三日穿过就要破,四穿凉棚洞眼多,五(你)看罪过弗罪过,…六(落)起还要重买过,七(切)切弗买美国货,八(百)样东西拆烂屙,九(究)竞要买啥格货,十(实)在要买中国货。

(六)咏物歌

这里的物主要指动物。儿童天生喜爱动物,对动物充满好奇,动物自然成为他们歌咏的对象。看到雨中成群的青蛙,他们就唱:“落雨嘞,打烊嘞,小八癞厮开会嘞。”要抲蜻蜒时就唱:“蜻蜒停……停,我弗是抲侬蜻蜒,我抲屙嘴苍蝇。”柯来一只金虫就唱:“金虫剥剥皮,嘟得、嘟得飞旦起……”

特别是一首《泥鳅抬老□》,以拟人手法,对多种常见的动物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简直就是一部美丽的童话。

正月正,老黄泥鳅抬老□,黄鳝做媒弗相信,游到河江去打听。老田螺,移几移几做阿婆;老虾公,拱几拱几做阿公;蚂蟥抬轿跍跍动,泥鳅烧火打瞌冲,芋艿屙虫煮饭软烘烘,宕脚黄蜂吊纱灯,蜘蛛织网管大门,癞厮蛤蚆打擂滚。

夏夜,银星点点,流萤闪烁着神秘的光亮,在院子里飞舞,孩子们快乐地唱起来:

火萤头,夜夜来,一夜弗来两夜来,王家门口搭灯台。灯台破,墙门过,三个铜钿上宁波。宁波行里坐一坐,看见李子红咚咚……

还有那首“脆瓜还没种,野猫先来拱;脆瓜还没生,野猫先来张;脆瓜脆崩崩,野猫兜头碰”,不禁使人记起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描写的闰土夜守瓜田的情景。

咏物歌的内容相当广泛,诸如《田螺叹苦》《喜鹊哥哥尾巴长》都深得儿童喜爱。

(七)接口令

接口令即口语接龙。它曲折连绵,韵律善变,朗诵时儿童争相接句,欢悦异常。最有名的如《一粒星》:

一粒星,轧楞腾;两粒星,加油瓶;油瓶漏,炒倭豆;倭豆香,加生姜;生姜辣,柯水獭;水獭乌,柯图鸪;图鸪头里一个瘃,敲开三斗三升血。围身布裥去揩揩,佗到河头去流流,短命老鸦是格坏,一拖拖到河中央。长晾竿,撩撩撩弗着,短晾竿。撩撩撩弗着,隔壁叔婆灯芯棒头,一撩就撩着;前门佗佗佗弗进,后门佗佗佗弗进,隔壁叔婆纸窗洞眼一佗就佗进;大篮□□□弗落,小篮□□□弗落,隔壁叔婆碗头篮,一齿就齿落;大薄刀,切切切弗落,小薄刀,切切切弗落,隔壁叔婆剃头刀,一切就切落;大镬盖,盖盖盖弗落,小镬盖,盖盖盖弗落,隔壁叔婆夜桶盖头,一盖就盖落;大人吃吃吃弗落,小人吃吃吃弗落,隔壁叔婆毛头奶欢,一吃就吃落。(选自民国《鄞县通志·方言·童谣》)

《一粒星》是古人教儿童练习语言的长歌,不但读起来抑扬顿挫,而且景象奇特,诡异神秘,符合儿童富于想象力的特点。各地流传版本很多。

再如《正月铜钱多又多》:

正月铜钱多又多,赚来铜钱买青果;青果两头尖,宁使买荸荠;荸荠扁窄窄,宁使买甘蔗;甘蔗节打节,宁使买广橘;广橘青樱樱,宁使买金庞;金庞嵌牙齿,宁使买桃子;桃子半边红,宁使买吊红;吊红大舌头,宁使买梨头;梨头一根柄,宁使买老菱;老菱元宝翘,搡□搡年糕;灶君菩萨翻顶倒,门神菩萨送元宝;送到城隍庙,菩萨哈哈笑。(选自民国《鄞县通志·方言·童谣》)

正月里小孩挣了许多压岁钱,于是有了买各种平时最想吃的水果的能力,也有了劝小孩节俭的歌谣。

比较有名的接口令还有《老爷,我要告状》《丫鹊鹊,肚下白》等。

(八)绕口令

绕口令“以一语反复诵之而不得吸气或间杂双声叠韵诸字,使急读易误而博笑噱”。宁波老话叫吃口令,也叫急口令。宁波的绕口令都源自当地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如《一只粽子四只角》:

一只粽子四只角,解缚脱壳,柯筷割角,白糖一笃,骨得咽落;两只粽子八只角,解缚脱壳,轲筷割角,白糖一笃,骨得咽落………

《宁波有座八角楼》:

八角楼下八十八枝竹,八十八只八哥去停宿,八十八个小顽撮起八十八剐瓦爿,去揞八角楼下八十八只八哥着。

此外儿童喜欢吟诵的还有《七簇扁担稻桶星》《白猫咬黑猫》等等。

(九)杂歌

杂歌五花八门,也很精彩。

1.谜语歌谣:

三点水,撇一撇,三只麻雀歇一歇,奇股奇股嘎,下底一个版脚大。

2.诙谐的歌谣:

赵钱孙李,猫拖田鸡;周吴陈王,敲破便缸;冯郑诸魏,便缸要赔;贺李施张,造孽散场。

这是旧时儿童对背《百家姓》的戏谑。

3.讽喻的歌谣:

赖学精,偷懒精,看见老师难为情,眠床底下幽旦进。

瘌头哥,来牵磨,磨担重重嗬;瘌头哥,来挑水,肩胛痛痛嗬;瘌头哥,来烧火,火添棒头烫烫嗬;瘌头哥,来吃汤棵,我要多两个。

二、宁波童谣的教育内涵

宁波自古是礼仪之邦,民风敦厚,历来重视道德教育,宁波童谣中蕴涵着丰富的传统道德教育。

1.诚信教育:

撮乱话,买豆芽,豆芽店里一梗蛇,吃之烂丫马。

这是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的启蒙。小孩子做人要诚实,不许撒谎,这样严肃的教育主题,竟然以如此轻松的形式来完成,不能不说是宁波人的独创。

2.礼仪教育:  摇……橹,摆……橹,摇到外婆桥噜,外婆屋里纺棉花,舅舅来该摘枇杷,枇杷树上拗朵花,舅母带仔走人家,走了东家走西家,走嘞鞋拔呒根渣,人客走到弗泻茶,还要咯碌咯碌辱人家。

一边玩,一边唱,大人与幼儿一起玩耍,无意之中宣扬了客人来了要倒茶的文明礼仪。

3.勤劳教育:

一根扁担软泛泛,我家个个会生产。爸爸社里当模范。妈妈养猪缝布衫。爷爷看牛上东山,奶奶食堂去弄饭。哥哥海里开兵舰,姐姐参加识字班。学堂放假我空闲,割草积肥填猪栏。(流传在大跃进时代)

4.敬老教育:

咩咩羊,跳过墙,赚来铜钿畀阿娘,阿娘□,畀阿爹;阿爹□,畀阿爷;阿爷□,畀……

围绕“小辈孝敬长辈,长辈互相谦让”的主题,孝顺的对象随意变换,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家庭生活画面啊。不是说“百善孝为先”吗?宁波人很注意对孩子从小进行孝亲的教育。在这样亲和融洽的家庭氛围中,得到教益的岂止是幼儿,我们自己也会受到感染。

5.学英雄教育:

黄继光,背长枪,三粒子弹四管枪,东一枪,西一枪。砰!砰!砰!打败美国狼。

星期天,我到雷锋屋里去,雷锋给我一支枪,[唱]:接过雷锋的枪……(流传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6.环保教育:

爱大自然,爱小动物是儿童的天性;尊重自然规律,与动物和谐相处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环保课题。宁波儿童在玩耍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环保意识的熏陶。

《喂蚂蚁》生动地记录了儿童捉了苍蝇喂蚂蚁的有趣活动:

蚂花娘娘来哪,砧板薄刀背来,阿爹阿娘呕来,前门后门关来。

孩子们趴在地上,口中琅琅有声,目睹蚁群结队而来,同心协力,搬运猎物后满载而去,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的不只是蚂蚁。

《下世永弗做田鸡》则是一段优秀的宣传保护青蛙的公益广告词:

小妹妹,小弟弟,春二三月钓田鸡,钓来田鸡放嘞榕箩里,先斩头,后剥皮,炒一碗,烤一碗,味道交关鲜。田鸡,N-忖只会气:辛辛苦苦守稻田,专吃谷蜢坏东西,现在你要斩我头来剥数.皮.数.下世永弗做田鸡。

三、宁波童谣中的糟粕

宁波童谣在漫长的民间流传中,也不免带有时代的烙印,受到污泥浊流的影响,因而也存有糟粕,粗略搜索就有以下一些。

1.取笑女孩:

小娘婢,炒成齑,炒来成齑臭兮兮。

2.取笑残疾人:

拐脚拐过桥,翻落河里呒人撩。

驼背背米,背到城里,城里火着,驼背煝煞。

3.取笑乡下人:

乡下人,扁担甩流星,牛屙当点心。

贵法哥,头掳掳,贵法老女农煽风炉,贵法儿子敲大锣。(“文革”时期流传在城区)

4.取笑手艺人:

簟匠师傅,叽里咕噜,蟹酱一笃,头畀我斫落。

木匠师傅技术高,斧头劈嘞大脚胖。

5.近年来出现的校园灰色童谣: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线,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

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美女跳芭蕾,四年级的帅哥排长队……

爷爷叫我买馒头,我买石头;爷爷叫我丑丫头,我叫爷爷死老头……

这些都是社会现象在童谣中的折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为了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为了建设美好的和谐社会,激浊扬清,推广优秀的传统童谣,创作符合时代节奏的新童谣,意义深远。

四、对宁波童谣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宁波童谣是中老年人无法忘怀的记忆,挥之不去的情结,更是宁波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儿童游戏玩耍的脚本,也是儿童认识社会的启蒙;它记录着宁波的风土人情,闪烁着宁波人的聪明才智,蕴涵着宁波人的传统美德,寄托着宁波人的美好理想。在大力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我们不但要挖掘宁波童谣的内涵,更要思考宁波童谣的传承和发展,让它为培养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发挥更大的作用。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在宁波电视台的方言节目中已经听到了娇嫩稚气的童谣,有几个幼儿园、小学把传承宁波童谣作为重要课题项目来研究,指导小朋友玩传统的游戏,辅导学生搜集、自创童谣,编印刊物。有人还呼吁将宁波童谣编进乡土教材,许多宁波童谣爱好者在网上搜集、探讨宁波童谣。

我愿相信,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宁波童谣终究会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后记

小时候我们躺在父母的怀里,听着古老的童谣入眠,到后来我也唱着古老的歌谣哄儿孙入睡,这样的童谣还有多少人记得?这样的情景还有多少代可以传承?我常常在网上看到宁波传统文化爱好者在搜集童谣,年轻的母亲在寻求哺育儿女时吟唱的童谣,更有不少幼儿园、小学把传授宁波童谣作为传承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科研项目。于是,编一本《宁波童谣》的想法就在我心里萌生。

在我开始搜集宁波童谣的时候,无意中得知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当时我很震惊。因为我孤陋寡闻,也因为我国一直以来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这一日子表现得并不很热烈,媒体也极少宣传有关内容。然而这更坚定了我要把《宁波童谣》编好的决心,我想把《宁波童谣》作为献给世界儿歌日的礼物。

此时,欣逢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在宁波试点。作为普查员之一,我深知此次普查的意义和价值。我在宁波文化网上浏览了宁波各县市区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村子的普查表,发现有关童谣的线索,就去访问、核对。为了寻找有关资料,跑遍了全大市的主要图书馆。春来秋往,一晃三年,终于,涵盖鄞州、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余姚、宁海等县市区的《宁波童谣》成稿了。在搜集整理过程中,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周静书、鄞州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谢根芳一直鼓励支持我搞这一专题,宁海文联主席干富伟、宁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应可军先生、宁波唐弢学校谢永刚老师把自己珍藏的资料送给我;鄞州的徐大幸陈启华夫妇为我打开尘封的记忆,找出许多可爱的宁波老童谣;舟山沈家门的文化干部赵学敏先生、奉化市退教协会会长邬作义、学友周芳龙先生、鄞江镇张镇忠老师等热心人士为我提供许多有关宁波童谣的宝贵资料,许多朋友热情鼓励我早日完稿。鄞州区文联领导对本书的出版给予大力支持。领导的支持,坚定了我的信心;朋友的帮助,拓展了我的视野,丰富了书稿的内容。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我在民间文艺队伍里还是一个新兵,各方面的探究毕竟较浅,民俗文化功底不厚,本书必有不少欠缺和差错,谨请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傅瑞庭

2012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宁波童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傅瑞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2604276
开本 16开
页数 1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2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25
15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