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温州智造--从温州制造到温州智造的生死转型
内容
编辑推荐

曾几何时,温州制造大放异彩,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财富神话。时至今日。温州老板跑路频频上演,宣告温州制造神话的破灭,与跑路风波相伴随的是,在欧债危机、人民币升值、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大背景下,温州企业生存举步维艰。这一切都在提醒温州商人,温州模式必须转型,实现由温州制造向温州“智”造的生死转型,这是走出发展困境的唯一选择。

《温州智造--从温州制造到温州智造的生死转型》(作者马勇伟)告诉你温州的发展模式。

内容推荐

温州制造如何转型、转向何处?温州商人在现有的情况下,利用自身的优势,如何实现华丽蜕变?这些疑问都在困扰着温州商人。

《温州智造--从温州制造到温州智造的生死转型》(作者马勇伟)将一一破解这些疑问,用独特的企业经营思路,为困惑中的温州商人指点迷津。《温州智造--从温州制造到温州智造的生死转型》带领温州企业走出泥潭,实现由温州制造到温州“智”造的华丽蜕变。

目录

第1章 昨日辉煌:温州模式诠释中国制造

1.温州人的经商基因

2.吃苦性格,奠定辉煌基础

3.勤奋节俭,筑起财富大厦

4.老板情结,成就温州模式

5.商场谋算,善于以小博大

6.胆量有多大,财富就有多大

7.经营有方,温商的特殊智慧

第2章 今日之殇:跑路风波震惊世界

1.温州模式遭遇寒冬:频频上演跑路风波

2.走老路的温州模式难以为继

3.产业空心化加速神话破灭

4.金融缺位成了无言之痛

第3章 痛定思痛:温州为何成了“中国雷曼”

1.多元化扩张是祸根

2.技术含量低,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3.缺乏创新意识,企业生存艰难

4.企业文化缺失是藏匿在企业里的毒瘤

第4章 逆向思维:创意改变温州制造

1.金融改革带来创意契机

2.独特的创意比资金更重要

3.有创意才有生命力

4.创意带来一场财富的盛宴

5.坚持创意可以拯救一个企业

6.于平常中发掘创意

7.打破惯性思维也是创意

8.创意产品打造时尚品牌

第5章 打磨自己,华丽亮身的创意温商

1.改变旧思维是最直接的创意

2.亮身之前,先做个真正的企业家

3.做个有创意的领导

4.创意源于执着和热爱

5.创意是改变的契机

6.给自己戴上创意的思考帽

7.做个永不满足的创意者

第6章 网罗卓越人才,打造创意团队

1.创意人才比技术人才更重要

2.小创意成就大发展

3.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4.让企业成为创意人才聚集的宝地

第7章 创意“智”造:乔布斯带给温州的思考

1.用创意打造“杀手级”产品

2.化繁为简也是一种创意

3.创新,永不停息的脚步

4.创意就是资源整合

5.创意,从模仿中发掘

6.让创意深入到每一个细节

7.创意广告,宣传也要非同凡响

第8章 营销创意:品牌、网络和文化,—样部不能少

1.创意品牌是营销的法宝

2.口口相传的病毒营销

3.饥饿营销,“吊胃口”也是创意

4.创意营销,打好网络营销战

5.卖产品,更是卖文化

6.动漫营销,是推广儿童产品的利器

第9章模式创新:完美产业链实现企业升级

1.产业升级迈向辉煌

2.创意引领企业进入产业链上游

3.推陈出新走向世界

4.创意产业谱写华美篇章

第10章 创意文化:生生不息的企业灵魂

1.创意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2.给产品注入文化与内涵

3.文化产业化,文化创意化

4.奢华创意复兴经典文化

5.让企业成为梦想家的乐园

第11章 政企互动,促进创意产业大繁荣

1.打造一流的创意社区

2.会聚一流的创意人才

3.搭建创意平台,服务企业发展

4.打造创意之都,树立城市品牌

试读章节

事后再回忆起这一段经历的时候,翁荣金感慨地说,那4天4夜的车程,漫长得就像是人的一生。

简单地说,温州人为了赚到钱,他们就是不惜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想初千方百计。温州人能吃苦,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他们什么苦都肯吃,什么累活、脏活、苦活都愿意干。别人不愿千的活,诸如补鞋子、配钥匙、磨豆腐、弹棉花等,温州人都抢着去干;别人不肯受的辛劳,诸如走南闯北、远走他乡,温州人都乐意去受。

一个靠着1400元下海的人,却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一个凭借“雕虫小技”的木匠,却走上了人生和财富的巅峰。

他,就是在稻草田里建起“木睢帝国”的温州商人张果喜。

创业邢年,张果喜刚刚19岁。他没有资金,便变卖了祖上住了三代的私房,换得了1400元的启动资金。他没有材料,就自己孤身一人跑到山区去采购。他没有技术和市场,就亲自带领同伴三进上海进行考察。

创办雕刻厂时,由于资金困难,张果喜甚至省下了每月10元的烟钱。建厂房时,张果喜白天在工地指挥工程,晚上等大家都休息了,就一个人跑到工地上把白天扔掉的破水泥袋纸一张张捡起来,拿去卖的钱又重新用到建厂上。那个时候,他常常忙活到凌晨三四点钟才回家。

创业初期,张果喜可说是尝尽了辛酸苦辣。干番事业不是那么容易的,正是张果喜的这种吃苦精神,才成就了他后来的辉煌。

“不懂受苦就不懂做生意”,“能做别人不愿做的事,能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就能挣别人挣不了的钱”,“要想获取财富,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哪里最艰苦,就到哪里去发财”,这就是温州人的赚钱秘诀。

温州人能吃苦,在大众的眼中是第一代创业者的事。而在别人眼中的温州商人家的孩子——“富二代”、“影视明星”也能吃苦,这就是温州人的创业精神的集中体现。

陈辛夷,是温州典型的80后,被人称“内地小张柏芝”,现在却已成为温州市天一角酒固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学院中路店经理,温州市女企业家协会、浙江省女企业家协会最年轻的一员。

陈辛夷曾上过浙江省艺校和中戏,在参演《海洋朋友》《诅咒》等影视剧,获冯小刚海选马自达女主角全国冠军等成绩后不久,她却选择了回温州帮父亲打理生意。

200了年5月12日,母亲叫陈辛夷回来协助父亲开公司,她原本以为直接回来做管理,没想到却当了服务员。当她脱下时尚衣裳,换上工装后,成为一名真正的服务员。在酒店,她端菜、擦桌子、招呼顾客……什幺都要干,什幺都干得好。在天一角金鹏店,没有人认出素颜工装的她是明星,只是觉得她很漂亮;也没有员工知道她是老板的千金,酒店领班对她的失误也是毫不客气地批评。

在酒店,最难的不是吃点苦,而是被顾客骂的委屈。曾经有一个顾客为了一点儿小事,骂了陈辛夷20来分钟。她当时杵在那里洗耳恭听,回去后大哭一场。“又苦又累,还要受委屈。”陈辛夷当时产生过不干了的念头,但心想不能轻易放弃。在苦过、哭过之后,她还是挺了过来。各种脏活、累活都抢着干,两三个月后就当上了天一角金鹏店领班,此后当上该店经理,调到天一角学院中路店后又当上了公司总经理。

从服务女到总经理,从管自己到管公司三家店600多人,陈辛夷越做越好。她虽然在别人眼里长相甜美,但骨子里其实很男孩子气。她想把天一角开遍全国,一边推广温州传统小吃文化,一边挖掘当地特色,争取做到像“俏江南”那样的知名品牌规模。当然,作为明星的她,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演员梦,偶尔接拍影视剧,“玩票”一下。

虽然有许多温州人已经生活得很不错了,但是他们的创业意愿使他们心甘情愿放弃优越舒适的生活,远走他乡。  离开自己的家乡,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许多人根本想象不到温州人在外地的遭遇。初到异国,语言不通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没有固定的居住处所,还不时会遭受别人的白眼相待。这种折磨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痛苦。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而这样吃苦和受罪也只有温州人才能受得了。

生干温州的王绍基,是国荡西班牙商海的佼佼者之一。1985年,他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到马德里谋生。初到西班牙,身上只有20美元的王绍基经历了种种艰难、困惑、迷茫、无奈和挣扎——他做过中餐馆的洗-碗工、跑堂,到邻国葡萄牙跑过小买卖,还在一家不大的成衣加工厂里做过熨衣工。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他和许多工人一起挤在狭小简陋的车间里,白天做工,晚上就在这里睡觉。冬天还好,一到夏天,闷热的车间几乎让人窒息,最高温度甚至达到40℃以上。再加上高强度的流水线任务,这简直是一件又苦、又累、工钱又低的工作。但王绍基没有放弃,他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经过几年的苦学苦练,他的西班牙语也能说得像当地人一样熟练了。

这种吃苦耐劳的性格让王绍基在初涉商海的艰难中站稳脚跟,慢慢地,他有了创业的资本便辞掉工作,开始了异国的创业之旅。在创业中的每一步,王绍基也都凭着自己这种吃苦的精神坚持了下来。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王绍基创办的三E公司在他的苦心经营下,事业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西班牙进口中国商品的主要合作伙伴。

这个在西班牙闯出了一片天地的温州人,在谈到信奉的人生哲学时,他说出了孟子的那句传世之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实际上,正是这种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毅执着的精神让王绍基克服所有的困难,走向成功。p7-10

序言

曾几何时,温州制造大放异彩,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财富神话。时至今日。温州老板跑路频频上演,宣告温州制造神话的破灭,与跑路风波相伴随的是,在欧债危机、人民币升值、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大背景下,温州企业生存举步维艰。这一切都在提醒温州商人,温州模式必须转型,实现由温州制造向温州“智”造的生死转型,这是走出发展困境的唯一选择。

温州制造如何转型、转向何处?温州商人在现有的情况下,利用自身的优势,如何实现华丽蜕变?这些疑问都在困扰着温州商人。

本书将一一破解这些疑问,用独特的企业经营思路,为困惑中的温州商人指点迷津。带领温州企业走出泥潭,实现由温州制造到温州“智”造的华丽蜕变。

众所周知,温州企业大多为加工制造产业,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原材料价格上涨,这些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在夹缝中艰难生存。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要想走出温州制造的困境,就必须进行产业升级,加快自主创新,让创意来引领企业发展。如何用创意来引领企业发展呢?本书又为此开出了独家“药方”:首先,领导者必须具备创意思维,及时把握住市场商机,走刨意谋发展的经营道路。其次,领导者要重视人才,把创意人才看得比技术人才更重要,要网罗创意人才,打造创意团队。最后,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富有创意和激情的文化氛围,让创意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在这方面,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温州企业家学习的榜样——乔布斯,他用自己的创意思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了一个巨大的财富帝国。

温州企业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也就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在创业初期,推动了温州企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温州企业的发展壮大,家长制的管理模式弊端也日益显现,严重地阻碍了温州企业的转型,因此企业家要想实现自己的转变,必须突破传统的管理思维,接受现代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培育适应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

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政府必须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提供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和有序的竞争环境。才能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因为温州企业要想实现华丽蜕变,离不开政府的扶植和政策引导。可喜的是,温州的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在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新的时代赋予了温州新的契机,也给当代的温州人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是一个“唯变是恒”的时代,谁故步内封,谁就将被淘汰;只有不断发掘新的创意,才有前进的动力。我推荐这本书,就是希望仍处在困境中的企业能够吸取过往的教训,总结其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具备对行业的前瞻性,大胆地开拓创意之路,将温州制造变成温州“智”造,从而成为在世界上领先的智慧型企业!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陈少峰

2012.10.31

书评(媒体评论)

《温州“智”造——从温州制造到温州“智”造的生死转型》是中国产业和城市双转型的一颗智慧果,这是求新善变之温州精神的一卷箴言录。以前瞻视野引领经济跨越,以创新文化激励产业升级,让我们与“温州”之轮一起扬帆远航!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花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温州智造--从温州制造到温州智造的生死转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勇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933570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6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75.53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