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单挑大宋朝(王安石)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安石,以其非凡的才识和魄力,受命于北宋王朝的衰败之际,决心力挽狂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对于传统的封建思想和制度,王安石无疑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他整饬朝纲、巩固边防等一系列措施却也让北宋王朝出现了短暂的生机。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功绩又是难以磨灭的。

王安石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从古至今对他的评价似乎是贬多于褒,但他提出的改革方案却在中国改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文学领域,王安石亦是大放异彩,无论是诗、词还是文章都富于理趣,其飘逸飞扬的文字让人真正感受到他的特立独行。他对于国家以及人民的那份质朴的情怀让人为之震撼、为之倾倒,而正是因为这一切,才使得他的诗文获得了不竭的生命,被人们传诵至今。

《单挑大宋朝(王安石)》由独孤慕雨编著,以质朴的语言和充满感情的笔调,对王安石的一生进行了概括描述,对其渊博的学识、坚毅的品格、执著的精神、超然的境界等,进行了深人浅出的介绍,力求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内容推荐

面对内忧外患、财政危机,宋神宗认为:赵宋王朝必须要走变法图强之路,否则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他决议起用王安石,主动召见,求贤若渴。神宗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要改革,就得下猛药。基于此见识,神宗皇帝一面接受了王安石的推荐,任命了吕惠卿、曾布、章惇、邓绾、吕嘉问一批拥护新法的年轻官员主持变法事务,另一方面,裁撤了一大批反对变法改革的台谏官员。

然而皇帝此举却造成了空前的反对浪潮。面对历史危机,千古“拗相”王安石究竟怎样应对压力,变法图强?他又是如何孤独而又愤怒地挑起了王朝重负……

《单挑大宋朝(王安石)》由独孤慕雨编著,《单挑大宋朝(王安石)》可供爱好历史的人士阅读。

目录

第一章 少年不识愁滋味

 耕读传家久◎001

 天才少年◎003

第二章 孤高凌求助不屈己

 不识抬举◎006

 煮熟的鸭子飞了◎008

 富贵词人◎010

第三章 帝国的无奈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014

 李元吴称帝◎015

 节外生枝◎017

 除故布新◎020

第四章 改革的先行者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024

 开门揖盗◎027

 自古吏治真文章◎028

第五章 小人,君子

 不做官,做什么◎031

 千古一人范仲淹◎033

第六章 小试牛刀

 知鄞县0037

 位卑不敢忘忧国◎039

第七章 宦海沉浮

 通判舒州◎042

 安贫乐道◎044

第八章 天庭“弼马瘟”

 开封有个包青天◎047

 名臣风范◎049

第九章 欢喜家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052

 人生恨事◎055

 大宋提刑官◎057

第十章 积极参政议政

 不拘一格降人才◎059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061

 费力不讨好的专卖◎063

第十一章 关于接班人

 人命关天◎067

 开封纸贵◎069

 打人只打脸◎070

 无药可医是心病◎072

第十二章 英宗继统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075

 哭,还是不哭◎078

 霹雳手段◎079

 国事,家事◎082

 理解“万岁”◎084

第十三章 重返朝堂

 近视与短视◎088

 朝里无人怎做官◎090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092

 安石不起,奈苍生何◎094

 没有调查也有发言权◎096

第十四章 大辩论

 开源,还是节流◎100

 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102

 人大,还是法大◎104

第十五章 舍我其谁

 盈盈一水间◎106

 新君的富国强兵梦◎108

第十六章 大宋发改委

 制置三司条例司◎111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13

 外国的月亮没有中国的圆◎115

第十七章 均输法

 千呼万唤始出来◎120

 长袖善舞◎122

 敛财就是敛怨◎124

 时势造英雄◎126

第十八章 青苗法

 说也说不清楚◎129

 国字号“小额贷款公司”◎131

 甩包袱◎132

第十九章 开拓进取

 谋取横山◎136

 替圣明天子“背黑锅”◎139

第二十章 南北之争

 世间并无绝对公平之事◎143

 关键是教育皇帝◎145

 萧规曹随◎148

第二十一章 利国还是利民

 常平不平◎152

 青苗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154

 事与愿违的青苗法◎156

第二十二章 暗战

 树欲静而风不止◎159

 得鱼忘筌◎161

 风波恶◎163

 老实人的小聪明◎166

 朝堂暗战◎169

第二十三章 三不足

 流言纷纭◎172

 皇帝头上的紧箍咒◎174

 危言耸听◎176

 帝王心术◎178

第二十四章 勿谈国是

 翰林学士◎182

 台官不如伶官◎184

 莫谈国是◎186

第二十五章 文章千古事

 《答司马谏议书》◎189

 将改革进行到底◎191

第二十六章 免役法

 差役与募役◎193

 构建和谐社会◎195

第二十七章 农田水利法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199

 站着说话不腰疼◎201

 吹响集结号◎204

 鉴往知今◎206

第二十八章 富国强兵梦

 祖宗家法是个宝◎209

 大裁军◎212

 保甲与保马法◎213

 分道扬镳◎216

 任重道远◎218

第二十九章 群体上访事件

 范仲淹的好女婿◎222

 坑农没商量◎224

 被致富◎225

第三十章 市易法

 重在参与◎228

 我本将心托明月◎230

 反思与回顾◎232

第三十一章 教育与人才

 百年大计◎235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237

第三十二章 识人难

 路遥知马力◎240

 知易行难◎243

第三十三章 百年大计

 一道德◎245

 科举与“八股文”◎248

第三十四章 方田法

 欧阳修得了糖尿病◎253

 千步方田法◎256

第三十五章 大国间的博弈

 功夫不负有心人◎260

 吐蕃赞普◎261

 亲者痛,则仇者快◎264

 辽夏争锋◎266

 鹬蚌相争,渔翁无利◎269

第三十六章 王韶开边

 早熟的孩子伤不起◎273

 单刀赴会◎275

 事实胜于雄辩◎277

第三十七章 久违的军事胜利

 熙河开边◎280

 大宋速度◎282

 永远的只有利益◎284

 王安石的军事思想◎286

第三十八章 外交纠纷

 宋辽边事纠纷◎288

 危机◎289

第三十九章 天灾?人祸?

 不开眼的老天爷◎292

 郑侠与《流民图》◎294

 皇帝的检讨书◎296

 压力山大◎299

 曾布倒戈◎301

 经济头脑不等于政治头脑◎303

 改革的阻力来自何方◎304

 久旱逢甘霖◎306

第四十章 息影山林

 才成霖雨便归山◎309

 明月何时照我还◎311

 贤人吕惠卿◎313

 放郑声与远佞人◎315

 权力是春药◎318

第四十一章 重返朝堂

 忘战必危◎320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323

 谋逆大案◎325

 道可道,非常道◎327

第四十二章 农夫与蛇

 当着和尚骂秃子◎330

 含沙射影◎331

 贼咬一口,入木三分◎~333

 弄巧成拙◎335

 大宋的钱荒◎338

 王雾之死◎341

第四十三章 激流勇退

 越帮越忙◎343

 不畏浮云遮望眼◎345

 神马都是浮云◎347

第四十四章 乌台诗案

 新官上任三把火◎350

 有罪推定◎352

 文字狱◎354

 浅尝辄止◎356

 劫后余生◎358

第四十五章 丹青难写是精神

 相逢一笑泯恩仇◎361

 元丰改制◎362

 损人不利己◎365

 纸上谈兵◎367

 司马光重返朝堂◎369

 千载一人◎372

试读章节

男儿少壮不努力,挟此穷老将安归?

王安石在年少之时写下如此雄奇之诗句,可见一个非同凡响的特立独行人物早在未冠之年就对自己期许甚高,希望可以成为伟大的人物。

仔细剖析王安石的人生轨迹,就会发现,王安石之所以会成为一个至今仍无法盖棺定论的人。

王安石波澜壮阔的一生,如果看做是华夏中世纪史一出悲喜剧的话,决定这一切的无疑是他的性格。

人最初的感知,无不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后天的努力也多是先天的延续。毫不例外,王安石的性格、秉性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母亲的影响所致。

王安石的父亲王益,是一个有志于在平凡岗位上成就事业的封建小官员。终其一生,他不过是在地方上做过几任知县、知州。但在任上,却尽力做些除暴安良、兴利除弊之事。每至一地皆有官声,去职后更有遗爱于地方。这种居其位、谋其政,忠于职守、清廉自律的为官之道影响了年少的王安石。如果出一道选择题——谁是你生命中影响你至深的人?相信王安石会毫不犹豫选择他的父亲王益。

王益虽官声不错,却不谙为官之道。有人就有江湖;有官就有官场;有官场就会有官场潜规则。官场潜规则在一千年前的赵宋王朝就已经存在。

北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王安石出生于临江军,即今江西清江县临江镇,王益所居的官舍。王益虽是临江军判官,但王家在地方上却并不是什么名门宦族。直至王益这一代,通过科考,临川王家才跻身仕宦之途。上溯几代,无一不是扛锄头的农夫。从王益入仕之后,王家勉强可以高挂“耕读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楹联了。

与其他积极要求进步的同僚不同,王益非但在任上没有跑官要官,反而与上司、地方豪右无法和睦相处。一些官员与地方勾结、鱼肉百姓的行为成了他眼中的沙子,嫉恶如仇的王益不但从中作梗,而且努力压制、打击地方豪强势力。王益不谙官场潜规则,因此得罪了许多的同僚与地方大户,惹得这些人无不对他侧目而视。

王益的不识时务,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这些人的利益——挡了他们的财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王益这个官场另类遭到同僚排挤,不久即调任他处。

少年不识愁滋味,王益颠沛流离的宦游生活,对于王安石来说,最多只是增加了一次令人愉悦的远足而已。

王益官场蹭蹬不达,却并没有因此改变他的为官之道。在新淦县令、韶州知州任上,王益仍一如既往整治地方奸猾之徒,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父亲不畏强暴,积极维护贫弱百姓利益的为官之道令少年王安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受影响日深。

王益做官,与众不同。他并不仗势欺人,为抖威风,将惊堂木拍得山响。或者在恼羞成怒之后,对治下小民大棒伺候。他所讲求的是以理服人,史称“一以恩信治之,尝历岁不笞一人”。对待治下百姓如此,居家对待妻儿更是以说服教育为主。相信王安石兄弟几人调皮之后,经常会被父亲耳提面命、谆谆教导一番,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地动用家法,施以棍棒。王益的这种和风细雨的教育方法,无疑对王安石年少时候的心智成长益处良多。

务实的王益,很少在闲暇之余吟风弄月,但这并不等于他不善为文。少年时代的王益就曾经拿了自己写的文章,去名臣张咏那里“班门弄斧”。张咏看过之后,赞赏不已。王安石青出于蓝,终成一代文学大家,王益所作的教诲、启蒙功不可没。

与寻常女子的无才便是德不同,王安石母亲吴氏称得上是知识女性。对这位有文化、识见不凡的伟大女性,王安石的文友曾巩曾如此称赞她: “好学强记,老而不倦,其取舍是非,有人所不能及者。”

令人称异的是,王安石的外祖母也是位粗通文墨的女性,喜欢阴阳术数之学。家学渊源,少年王安石所学亦不囿于儒家之说。两位在他生命中有着重要地位的女性,对王安石学术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单挑大宋朝(王安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独孤慕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52742
开本 16开
页数 3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41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