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论语(第3卷朴素的民本情结)(精)》由韩鹏所著,从儒家经典《论语》入手,徐徐道来,向世人全面展示了这一古老著作的奥义。读过他的哲理反刍式解读,不仅对经典原著有了深层认知,也使人归于宁静,更让人遐思无限,对于人生、社会也有了更清晰的感知与认识。
祖述孔子,宪章《论语》,发幽掘隐,别有逸性。这是作者意欲取道的“捍卫”路径。
图书 | 捍卫论语(第3卷朴素的民本情结)(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捍卫论语(第3卷朴素的民本情结)(精)》由韩鹏所著,从儒家经典《论语》入手,徐徐道来,向世人全面展示了这一古老著作的奥义。读过他的哲理反刍式解读,不仅对经典原著有了深层认知,也使人归于宁静,更让人遐思无限,对于人生、社会也有了更清晰的感知与认识。 祖述孔子,宪章《论语》,发幽掘隐,别有逸性。这是作者意欲取道的“捍卫”路径。 内容推荐 《捍卫论语(第3卷朴素的民本情结)(精)》由韩鹏所著,《捍卫论语(第3卷朴素的民本情结)(精)》主要是围绕《论语》中的《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等展开。紧紧围绕原文要义,站在历史背景之中来重新界定《论语》的深意,更为贴近孔子原意,并且将人文思考与哲学思辨紧密结合,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庄谐参半,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思想性和知识性。 视民如伤,苍生在念。即便周游而归的自己此身已老,但用一己良知积极改造社会的火焰依然没有熄灭,对以德化民的用世之思依然那么向往,心怀黎元的普世情怀依然那么炽热。他反对严刑苛法,抵制战争暴力,永远将最深情的呼唤,送给民丰物阜的万井笙歌。他希望以文化民,而非以法治民,始终将执政理念定义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希望统治者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彬彬有礼的世风,化民导众,实现文质彬彬、纲常有纪的和谐大同社会。 目录 第一章 山峰对山峰致敬·泰伯 第二章 朴素的民本情结·子罕 第三章 在礼乐中循规蹈矩·乡党 第四章 弟子三千无庸人·先进 第五章 在道德制高点审视·颜渊 试读章节 不同的时代,会树立起不同的道德楷模。 不是时代催生了楷模,而是时代需要这样的楷模。F风烟滚滚唱英雄的战争年代,会是黄继光、董存瑞、罗盛教、邱少云;百废待兴的和平建设时期,则会是雷锋、王进喜、时传祥。 江山代有楷模出,数风流人物,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新枝总让旧柯输。 但在孔子这里,却是新秀难扶,老标兵万古长青的。他说过的一句最好的赞美是:“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那是面向一个时代或集体的称赞,而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就是这句:“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大鸟(作者笔名)在感叹孔子如此盛赞一个人时,窗外的街上忽然传来美妙的歌:“亲爱的,亲爱的,亲爱的。爱你,你就像山里的雪莲花……”孔子的心中,泰伯也该是朵雪莲花吧。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能让道德审视标准异常严格的孔夫子口服心折,赞美如许? 《史记·吴太伯世家》载: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 泰伯是周太王长子,依例作为嫡长子的他该成为王位的继承人,不巧的是小弟季历颇有贤能,最要紧的是季历生了一个好儿子姬昌,而姬昌让爷爷周太王深为赞赏,被寄予无尽的厚望。识趣的泰伯便借为父亲采药之名,拉上同样只碍事、没前途的二弟仲雍之手双双逃走,远远地跑到荆楚蛮荒之地,而且断发文身,以示与主流文化隔绝,再不可能被用。 所以,后人认为泰伯有三让之德:周太王病,他托采药之名逃走,生不事之以礼,一让也;太王薨而不返,使季历主丧,不葬之以礼,二让也;断发文身,远离主流文化,以示不可用,使季历主祭祀,不祭之以礼,三让也。 他的三让,没有辞让言辞,不着退让痕迹,百姓连夸奖他都找不到理由,大有孔子表扬过的孟之反之风。打仗中,兵败撤退时孟之反殿后,快进城门时却又故意扬鞭策马,而且向大家声明,自己不是勇于殿后,而是马实在腿脚不好,跑不快。这就是有功不伐,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做好事不留名。 在默默的三让中,一是实现了老爷子的愿望,无违父命,此为孝亲;二是让弟弟顺利践祚,没有翻脸,此为友悌。所以,他是孔子所倡“温良恭俭让”精神的具体体现者,被称为至德。 另一对同样因不就王位双双逃走的兄弟伯夷、叔齐,怎么就获得不了夫子颁发的“至德”荣誉称号呢? 他们因彼此推让,最后干脆谁也不做君主。遭治世不避其任,遇乱世不为苟存,见周德衰,坚决不并乎周以污自身,避之洁其行,最后因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上。面对富贵,苟可得已,必不赖高节戾行,独乐其志,不事于世。这些都很让孔子称赞。他们兄弟之间确实做到了友悌,但因一个王位而失去了俩儿子的孤竹君那里呢?显然,伯夷、叔齐没有做到孝亲,而且先是跑到周武王那里横加指责,后来蹿上山采薇而食,风头又出得太大。 所以,孔子对他们是九分褒奖,一分不满,稍有微词的。 因为,没有任何原因限制,单纯将“弃天下如敝屣,薄帝王将相而不为”作为一种人生的标榜,则会使人走向虚无,于社会无所贡献,于己则有矜夸之嫌。 《庄子·秋水》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前来邀请他去做官,说:“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日:“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日:“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虽然作为人生的一种自我选择态度,孔子会对庄子的做法予以理解,但是他一定认为这太虚浮,太矫情。 将人生定位在大街上钉鞋掌,或归宿于白金汉宫做主人,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但要看他选择时的初衷。1952年,爱因斯坦被推荐为以色列第一任总统,他谢绝了。理由是:“方程对我而言更重要,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一个方程却是永恒的东西。” 事实上,总统有很多人能来做,而且可能做得更好,方程却非需要爱因斯坦来解不行。以色列历史上失去一位智者来当总统,但人类科学进程却没因一位健将的缺席而放缓脚步,我们不该额手相庆吗? 孔子的赞誉有着他的用心,那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此时对卫国姬辄父子之间为争国君之位而大打出手的讽刺。 P3-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捍卫论语(第3卷朴素的民本情结)(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韩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406035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4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11 |
出版时间 | 2013-03-01 |
首版时间 | 2013-03-01 |
印刷时间 | 2013-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2.25 |
丛书名 | |
印张 | 1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95 |
宽 | 132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