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仓央嘉措心史
内容
试读章节

活佛就是超人:超越众生,超越愚昧,甚至超越死亡。诗人也是超人:超越世俗,超越平庸,甚至超越苦难。

仓央嘉措,集活佛与诗人于一身,超越了自我,又超越了彼此。他的诗超越了文学,演绎着宗教之美。他的人生超越了时空,充满禅意,又充满诗意。他的传奇,也超越了历史,在虚拟的世界礼赞着大爱与大自由,为后人的幻想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我们需要这样的超越者,来拉近神与人的距离,使神更人性化,使人更富有神性。他的形象,真假难辨,可以肯定的是:完全应合众人的愿望而存在。我们缺乏的勇气,他有。我们不敢支付的代价,他承担了。我们所渴望的智慧和浪漫,他追求到手了,并拿来与大家分享。

他是爱的“盗火者”,梦的造型师。相信神也会原谅诗人的冒险:他寻找的不是黑暗,而是光明。也不只是为个人而索取,更是替众生去探求。

正因为如此,到了今天,人们不仅不责怪他的另类,他的超凡脱俗,反而视之为活着的诗神,并且给他很“酷”的形象添加了一缕人间烟火的味道。

他身上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我们每个人身上,也有他的影子。

每个人心里都有佛。每个人天生都是诗人。只不过隐秘的佛性与诗性,常常被谋生的艰难和挫折给磨钝了。

我们需要他的影子擦亮混沌的眼睛,需要他的诗歌抚慰疲惫的心灵。这就是诗人至今仍活着并且随时可能出现在我们中间的原因。

我从西藏采风归来,创作《仓央嘉措心史》。仓央嘉措的情歌陪伴我穿越时空,那是心灵天空的陨石,经历过脱胎换骨般的燃烧,即使被时光冷却,似乎依然炙手可热。正因为呈碎片状,才无比真实,省略了人工打磨的程序,有一种古拙之美。棱角分明,直抵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这样的诗歌不是写出来的,是长出来的,是诗人的心头肉,是病蚌一样忍住疼痛孕育出来的,以血泪把硌得人心痛的沙粒包裹成珍珠。

仓央嘉措的情诗表面上看只是在抒情,不是在叙事,但字里行间都是故事的影子,哪怕是一些被剪辑得难以辨认的倒影。是啊,有故事的人,才会有如此幽深的感叹。有过刻骨铭心的故事,才怯于向别人复述或炫耀拥有过的故事,却道天凉好个秋。哪里只是在谈天气哟,分明还是忍不住叹一口气,把删剪了情节的情绪合盘托出。

我们猜不到他身上发生过什么,也无从破解其心底的秘密,但还是被那欲说还休的咏叹感染了,从纪念碑般浮现在字面上的冰山一角,想象那被淹没的庞大基座,被保留的隐秘根须。

跟仓央嘉措在雪山草原间的行吟不同的是,我们这些当代诗人吟唱的是钢筋水泥丛林里的情歌。这是一个不再把爱情神圣化的时代,爱神被赶下神坛,依然作为爱的信徒,虔诚地为之献上新的礼花新的诗篇,又岂止是吃力不讨好?还可能被大众视为迂腐的落伍者。我们却不在乎这些,依旧忠实于古老的信仰,日复一日地书写着自己的敬意。当代诗歌印证着我们对情感与艺术的双重信仰:越古老的,越新鲜。越是慢半拍的,越是不从众的,迟早都会领先。

苦命的仓央嘉措也会欣慰有这么多拥戴者。他不是亡灵,他已转世为诗的活佛。

有网友单于狼山读其中一首《拉萨河》,留言:“倒像一思妇如临其河”。我回答:写仓央嘉措,确想塑造男人的忧伤。仓央嘉措最感人的魅力可能还正是这种忧伤。他形单影只对着月亮或雪野苦吟低唱,还真有与“黛玉葬花”不谋而合的禅境与禅意。我们原以为这种虚无缥缈的感怀伤物,出现在女子心里更合适。错了,忧伤发生在男人身上,尤其发生在活佛这样的特殊男人身上,反而形成更大的落差与反差。冯顺志同意我的观点:“男人的忧伤”在中国文学史长廊里找不到庞大的系统形象,一直被忽略。他夸奖我的诗歌特质将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糅合得很好。

P2-4

书评(媒体评论)

我行走在青藏高原,就再也走不出仓央嘉措的诗篇;我寻觅在阿拉善无垠的戈壁,就再也走不出他那坦荡的诗性情怀;我走进峡谷深处的广宗寺,就找到了他的灵魂,却不见了自己。我捧起《仓央嘉措心史》,就走向了另一片神奇的高原;我合上《仓央嘉措心史》,就看到了高原之上两个诗人的身影;我无法拒绝《仓央嘉措心史》,就在那人性与诗性重构的世界里,我找到了自己。

——周一渤(西藏风景摄影家)

捧一本《仓央嘉措心史》,品其爱,感其情。想了然,就这样将所有感情的触角深埋,与“爱”波澜不惊的安静相视,能抬起手用掌心的灼热,取一抹悦动的浅蓝,嵌入这属于我的心史。随后,听柔和的阳光在身边低吟,看云朵在海上缥缈,而我便随遇而安,以水为笔,写下此刻遍柔的安然,将《仓央嘉措心史》洇入我心

——解舒雅(第七届亚州超级模特大赛冠军)

后记

雅鲁藏布江,仓央嘉措的母亲河

也许每一条河流至少会孕育一位诗人。也许每一位诗人至少会爱上一条河流。汨罗江是屈原的母亲河。长江是李白的母亲河。黄河是杜甫的母亲河。那么,雅鲁藏布江呢?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母亲河。我这么说,似乎没有像别人那样尊之为活佛,更多的是把他当作诗人。但这并不至于贬低他的形象。相反,是为了表明:仓央嘉措的情诗,使雅鲁藏布江成为一条爱的河流。

此刻,我正在从林芝赶往拉萨的路上,车厢里播放着天籁般的情歌:“在那东山上面,升起皎洁月亮。玛吉阿米的面庞,浮现在我心上。”当旋律回环上升的时候,一抬眼,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迎面相逢。江水滔滔,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淋湿了,我忘了喊它的名字,只想提醒自己:这不正是仓央嘉措的爱河吗?似乎还带有他的呼吸,他的体温。终于从纸上流到我眼前了。这条著名的河流,在此拐了一个弧度很大的弯,正如那位诗人,在天堂与尘世之间,令人惊叹的一次华丽转身。他在仰望天国花朵的时候,并没有忘掉一切,而是五味俱全地捧起记忆中情人的脸。这是诗人特有的大起大落。

同样是仰望月亮,同样是举头之后的低头,李白想起的是遥远的故乡,仓央嘉措想起的,则是比故乡还要遥远的姑娘。那一瞬间,他原本应该平静如止水的心里,一定无法自控地拐了一个比雅鲁藏布江更大的弯。这份解不开的纠结,至今还缠绕着他”的诗篇。唉,这就是那个尘缘未了,只好以不了了之的情圣:心乱如麻,眼前的月光与耳畔的歌声也如乱麻。我们看见了他的无辜,他的无奈,他的无助,却怎么也帮不上忙。什么是诗?诗就是剪不断理还乱。什么是诗人?诗人的心里注定比凡人有更多的疙瘩。  雅鲁藏布江啊,我宁愿相信:你是为了那位进退两难的诗人,而多拐了一个弯。一条不会拐弯的河流,不可能获得优美的体形。一位内心缺少矛盾冲突的诗人,不可能写出跌宕起伏的诗篇。同样,一段毫无难度的爱情,也很难成为传说,不仅使当事人,还使后世的听众牵肠挂肚。

仓央嘉措隐秘的情史,和他那九曲回环的河流一样,愁肠百结,作茧自缚。忍耐不住的呻吟,却幻化成情歌,破茧而出,超凡脱俗,仿佛仙乐飘飘。这个在爱情面前最不自由的人哟,反而唱出了最自由的爱情之歌。江水是遇到障碍才拐弯的,同样遇到障碍的诗人,只能借助吟唱,来渲泄不能自拔的痛苦,来完成想象之中的突围。

也许,他本人仍然被拦阻在原地,可他的歌声却绕道而行,绝尘而去,在后人的听觉里划出一道完美的弧形。正是情感上的障碍,带给诗人内心的波折。正是现实中的缺憾,铸造出艺术上的完美。

仓央嘉措的生命已结束了,可他的诗行还在无止境地流淌,让我目睹到一种转世之美。他的河流还在,他的情歌就还在。他的忧伤还在,那让他忧伤的人就还在,还在对岸等他。即使,那张望穿秋水的脸,已真的变成空中的月亮。

雅鲁藏布江啊,再怎么奔流,也无法变成忘川。欲爱不能,欲忘不能,才是仓央嘉措的进退两难。一边是爱河,一边是忘川,把犹豫不决的诗人拉扯得好苦,折腾得好苦。身在此岸,可梦永远在对岸。

……

仓央嘉措又负如来又负卿吗?

有人说仓央嘉措又负如来又负卿。

负负得正,他成全了自己,同时成为信仰的传奇和爱的传奇,使水火相容,使佛缘和女人缘都得到赞美与广播。兼爱也是大爱。歪打反而正着。更重要的是,他使宗教与爱情水乳交融地获得了鸡尾酒般丰富的审美意义,这是别的活佛或一般的艺术家很难独立做到的。他不仅使宗教与爱情别开生面,还使文学与艺术获得全新的题材,使诗与歌扩大了社会影响。

女诗人玛二伊娜为我这段微博留言:“爱佛让他成为神圣,爱女人让他成为情圣。总之,他是与众不同的,绝非俗物。”是啊,他既是神圣中的情圣,又是情圣中的神圣。既使爱情添了几分神性,又使宗教多了一缕温情。

我读仓央嘉措诗集时随手写下几句话:你的心是美好的,想什么都美好。你的眼睛是美好的,看什么都美好。你是美好的,世界因你而美好。

仓央嘉措留下的诗很少,只有几十首短章。我看重他在于他的情感跟我们世俗的情感不一样,他的诗也跟我们世俗的诗像两回事。当代诗歌要想发展,就得吸纳并溶解异质的美。他脑海里有佛,心中有女神。那是他生命中的太阳和月亮,此起彼落。心中有美,每一个白天都会美丽的。心中有梦,每一个夜晚都会美丽的。

仓央嘉措既景仰神的美,也不漠视人的美。美神与美人,对于他是双峰并峙的情感支柱,由此他才写出了天人合一的美诗。活佛活佛,心首先要是活的。心如死水不是佛。有爱才不会死心。不爱人,怎么可能真的爱神呢?不爱今生,怎么可能真的爱来世呢?不爱自己,怎么可能真的爱别人呢?

女人可能比男人更爱仓央嘉措。或者说得准确点:喜欢仓央嘉措的女人可能比喜欢仓央嘉措的男人多。就让仓央嘉措成为女人们心中的爱神吧。谁叫他不仅以情歌,还以自我牺牲的行动,赞扬着女人的美与魅力高于名利富贵,而且不亚于神明。

活佛可以转世,爱神同样也可以。今生的情人也是前世的情人,今天的诗人上辈子也一定是诗人。大众需要梦中情人,更确切地说是需要梦,所以造神一样造梦,创造出仓央嘉措这个梦一样的人,梦一样的情人兼诗人。

喜玛拉雅山脉,仓央嘉措是一座像钻石一样灿烂的冰山。或者说是一颗像冰山那么大的钻石,最难得的是他放射的爱与诗歌之光能穿透时光。诗人都想被时光剩下,都希望自己的诗歌与传奇不朽。仓央嘉措“剩”到了今天,不还是挺“钻石”的吗?藏文化给仓央嘉措的身世和诗歌增添了神秘感,连他的爱情都有了成为神话的可能。

有人问我:如果佛祖没选仓央嘉措,他又会如何?即使他没被佛祖选中为达赖,也会被读者认可为诗人的。诗人的佛祖是读者,只要留下好作品,总有人慧眼识英雄。不管对于佛祖还是对于读者,他都是唯一的。在诗人中,他别具一格。在圣徒中,他也不可复制。人的个性多么重要呀,不仅区别于同类,更给别人奉献了新的美,新的可能。

佛可以不要仓央嘉措,仓央嘉措却离不开佛。遇到爱情的痛苦他求助于佛求教于佛。同样,对痛苦的超越,对迷惑的自我解答自我解释自我解脱,比无关痛痒的闭门自修更能增强一个人身上的佛性。

仓央嘉措短短二十多年的生命大起大落,既靠命运的抬举,又躲不过造化的捉弄。他曾经是幸运儿,命运的宠儿,由无名小卒一举荣登万人之上的宝座。后来又因迷恋人间烟火的男女情爱,被打回原形,甚至沦为阶下囚。幸好命运女神终究是青睐他的,作为对他短暂一生步步惊心的补偿,给了他千秋万岁名。

仓央嘉措为美人丢了江山,却写出了情歌。情歌至今仍在千山万水间流传,这才是他最想要的虚拟的江山,也是铁打的江山。

仓央嘉措登得比李白高,跌得也比李白重。李白同样追求过权力,以为拥有权力就能拥有自由。其实,他得不到权力反而自由了。仓央嘉措是得到权力反而不自由反而更痛苦的案例。

仓央嘉措的诗使我想到李后主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都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啊。

忧愁跟爱情一样,是中国诗歌最古老最永久的主题。仓央嘉措除了有情人的忧愁,还有诗人的忧愁,对时光易逝人生莫测的忧愁,好花不长开美景不常在的忧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忧愁,这是超越了个人情感的大忧愁,是诗人的更是哲人的忧思。诗人与哲人,不怕苦恼,就怕没有苦恼。没有苦恼就没有感慨,没有感悟。裴多菲说过:“诗人都是夜莺,折磨他吧,就能唱出痛苦而美丽的歌声。”哲人的修行是为了解析痛苦,让痛苦滋生出一种思想。诗人的修行则是为了释放痛苦,让痛苦升华为一种美。这是两种最经典的超越痛苦的方式,帮助人类伟大起来。诗人应长着哲人的骨头才深刻,哲人应长着诗人的血肉才鲜活。诗与哲学兼顾,既有仙风又有道骨。当然,好诗除了要有仙风道骨,还不能少了一颗敏感的人心。这才构成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浑然天成。

目录

我尊敬的诗人仓央嘉措【自序】

佛缘:千岁寒与菩提树

尘缘:故乡与故人

情缘:前世的擦肩

情侣: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

心史:一个人的拉萨

心路:从雅鲁藏布江到青海湖

后记:诗与爱的圣徒仓央嘉措

序言

心史之悟

我们总是重复诉说着同样的主题,比如寂寞,比如爱情。一如曾经驿动的心怀,隔山隔水,隔梦隔世,飘忽而去,却又落在指尖心头,那份温暖仍在,却各自转身,过眼烟云。

如今才知晓,忧思寄情,终剪不断,理还乱。

打开这一扇门,世界依旧寂然,只是多了些许的斑驳,沿心底蜿蜒而上,这份爱,成一副穿肠入心的毒药,百转千回。

我一直执拗地相信,艺术是相通的,与人类的精神世界接壤,都有可能超越时空的界限,打破空间内的阻碍。

仓央嘉措之诗是我迷恋上诗歌的诱因之一。而《仓央嘉措心史》,却唤醒我内心深处那敢于创造与感受的灵魂。

这些年,我一直在学习一件事情,就是不回头,只为自己没有尝试过的事情遗憾,人生每一步行来,都需要付出代价,有舍,才有得。仓央亦是如此,这世上的芸芸众生,又何尝能逃脱?人需沉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才能让自己变得更通透。

事无所祈,心有坚毅,尽量地去感知生命的快乐。

你若盛开,清风徐来,心若浮沉,浅笑安然。换上一袭素衣,浸染入暮色,捧一本《仓央嘉措心史》,品其爱,感其情。想了然,就这样将所有的感情的触角深埋,与“爱”波澜不惊的安静相视,能抬起手用掌心的灼热,取一抹悦动的浅蓝,嵌入这属于我的心史。

随后,听柔和的阳光在身边低吟,看云朵在海上缥缈,而我,便随遇而安,以水为笔,写下此刻温柔的安然,将仓央嘉措心史洇入我心。

解舒雅(第七届亚洲超级模特大赛冠军)

内容推荐

《仓央嘉措心史》由洪烛著,主要内容:苦命的仓央嘉措也会欣慰有这么多拥戴者。他不是亡灵,他已转世为诗的活佛。有网友单于狼山读其中一首《拉萨河》,留言:“倒像一思妇如临其河”。我回答:写仓央嘉措,确想塑造男人的忧伤。仓央嘉措最感人的魅力可能还正是这种忧伤。他形单影只对着月亮或雪野苦吟低唱,还真有与“黛玉葬花”不谋而合的禅境与禅意。我们原以为这种虚无缥缈的感怀伤物,出现在女子心里更合适。错了,忧伤发生在男人身上,尤其发生在活佛这样的特殊男人身上,反而形成更大的落差与反差。冯顺志同意我的观点:“男人的忧伤”在中国文学史长廊里找不到庞大的系统形象,一直被忽略。他夸奖我的诗歌特质将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糅合的很好。

男人的忧伤一向是被掩饰与遮蔽的,身为六世达赖喇嘛的仓央嘉措更是如此,可他不会撒谎的诗歌,把内心的隐私全暴露了。随着一遍遍传唱,就像伤口被一次次撕开。哪里只是忧伤哟,比忧伤更忧伤,分明是疼痛啊。他就像一尊活着的古希腊“拉奥孔”雕塑,只不过把克制不住的呻吟升华为歌唱。

《仓央嘉措心史》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编辑推荐

洪烛从西藏采风归来,创作《仓央嘉措心史》。仓央嘉措的情歌陪伴我穿越时空,那是心灵天空的陨石,经历过脱胎换骨般的燃烧,即使被时光冷却,似乎依然灸手可热。正因为呈碎片状,才无比真实,省略了人工打磨的程序,有一种古拙之美。棱角分明,直抵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这样的诗歌不是写出来的,是长出来的,是诗人的心头肉,是病蚌一样忍住疼痛孕育出来的,以血泪把硌得人心痛的沙粒包裹成珍珠。

仓央嘉措的情诗表面上看只是在抒情,不是在叙事,但字里行间都是故事的影子,哪怕是一些被剪辑得难以辨认的倒影。是啊,有故事的人,才会有如此幽深的感叹。有过刻骨铭心的故事,才怯于向别人复述或炫耀拥有过的故事,却道天凉好个秋。哪里只是在谈天气哟,分明还是忍不住叹一口气,把删剪了情节的情绪合盘托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仓央嘉措心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洪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64712
开本 32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2013142285
中图分类号 I227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3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