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为了美好的中国--民国志士的探索与奋斗
内容
编辑推荐

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有思想有作为的仁人志士。为了摆脱中国落后挨打的噩运,为了人民的幸福与自己的理想,更为了一个美好的中国,他们从不同的途径,不断地探索救国强国之路,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做了许多推动历史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美好的中国--民国志士的探索与奋斗》(作者张建安)选取了20位民国的志士,讲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历程。更侧重于在大的历史背景下讲述他们的探索、奋斗经历,并在叙述事件的同时,展现其可贵的思想和精神。

内容推荐

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有思想有作为的仁人志士。为了美好的中国,他们从不同途径,不断探索救国强国之路。《为了美好的中国--民国志士的探索与奋斗》(作者张建安)即选取20位民国志士,讲述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历程。更侧重于在大的历史背景下讲述他们的探索、奋斗经历,并在讲故事的同时,展现其可贵的思想和精神。这20位民国志士分别为蔡元培、蔡锷、廖仲恺、邓演达、杨杏佛、邵飘萍、林白水、史量才、杜重远、蒋百里、卢作孚、华克之、黄炎培以及救国会七君子。他’们有的致力于“道德救国、学术救国”,有的致力于“军事救国”,还有的侧重于“实业救国”、“新闻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

在波涛起伏的民国乱世,这样的救国之路注定有很多的艰难,也注定有很多的牺牲。进步与落后、民主与独裁、开放与顽固、团结与孤立……一幕幕历史往事同时展现于《为了美好的中国--民国志士的探索与奋斗》。

目录

蔡元培:“道德救国,学术救国”

蔡锷:为中国人争人格

廖仲恺:为了独立自主的中国

邓演达:为了“军事救国”

杨杏佛:为了“科学救国”

邵飘萍:为了“新闻救国”

林白水:为了“言论自由”

史量才:为了“言论救国”

杜重远:为了“抗日救国”

救国会七君子:“团结救国”

蒋百里:“中国是有办法的’

卢作孚:为了“实业救国”

华克之:从“暗杀”到“革命”

黄炎培:“教育救国.民甚救国”

试读章节

蔡元培的祖先都是生意人,直到父亲这一辈。才出现一名读书登科之人,就是他的六叔。六叔对蔡元培的影响不小。对蔡元培影响最大的当然还是他的父、母亲。然而父亲在蔡元培11岁时即去世,对蔡元培的影响相对小一些。父亲为人厚道,“持己待人,都要到极好处”,这对蔡元培的性格有影响。父亲虽是钱庄经理,但勤廉慷慨,朋友借贷者不必有借券,去世后家中没有积蓄。蔡元培的母亲带着三个孩子极节俭地度日,亲友们拟募款资助他们.母亲坚决拒绝。那些曾向蔡元培父亲借贷的朋友主动还钱,加之蔡元培母亲又把首饰卖掉,勤俭节约,抚养孩子成人。她教给蔡元培如何自立,如何做人。蔡元培后来回忆:“我母亲最慎于言语,将见一亲友。必先揣度彼将怎样说,我将怎样对。别后,又追想他是这样说,我是这样对,我错了没有。且时时择我们所能了解的,讲给我们听,为我们养成慎言的习惯。”母子情深,有一年母亲胃病疼得厉害,蔡元培听说一种治疗方法,竞偷偷在自己臂上割了一块肉,和在药中,让母亲喝掉。他以为这样可以治好母亲的病,但母亲还是于次年去世.给蔡元培留下不尽的遗憾。蔡元培的亲戚们也给他留下美好的回忆:“亲戚往来,总是很高兴的,我们小孩儿,从不看到愁苦的样子。”

蔡元培早年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教育。从进私塾读《诗经》、《百家姓》开始.到一步步经历各级科举考试,二十余年传统教育的熏陶,为蔡元培打下深厚的国学底子。

朗朗的读书声.严厉的李塾师,由简而繁的八股文,乌篷船上的晚餐,有着恶臭味的乡试考场,得益最大的三本书.科场得意。金榜题名……在种种难以忘却的人生经历中,蔡元培走进了科举考试所能达到的最高殿堂,供职翰林院。

“点翰林”之后的第二年,蔡元培“行万里路”,几乎走遍了自1842年以来最早与海外通商的口岸和地区,开阔了视野。

 蔡元培的第一次婚姻也在他23岁时开始。

 蔡元培后来虽然迈上了革命救国的道路,但他早年受到的道德伦理教育对其影响至深。革命与传统似乎是水火不容的,在有些人看来,革命不就是革传统的命吗?其实不是,好的革命是将传统中的垃圾铲除,而将精华保留并发扬之。只有这样,革命才是有意义的,人类也将由此进步。1894年的甲午战争,1898年的戊戌变法,这两场改变中同命运的历史事件,均给蔡元培以极大的刺激。他在清廷中央机构任职,看到了清廷种种腐败,他也开始抬眼看世界,广泛涉猎西学书报,由一名封建翰林向新型知识分子转变。

对于变乱纷呈的世界,蔡元培始终保持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蔡元培认为:“康党所以失败,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绌。此后北京政府,无可希望。”出于对清政府的失望,蔡元培毅然弃官归乡,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他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即校长),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选修英文、法文、日文。后又到上海,执教南洋公学,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多有创建,领风气之先,但也遭到种种阻挠和打击。

在历史的风雨中,蔡元培毫不妥协地前进着……

1900年,蔡元培的第一位夫人王昭病逝。蔡元培悲痛之余撰悼文一篇。哀祭亡妻。之后,朋友们多劝蔡元培续娶,并为他介绍女子。蔡元培按照自己的新思想,对女方提出五条件:(一)天足者;(二)识字者;(三)男子不得娶妾;(四)夫妇意见不合时,可以解约;(五)夫死后,妻可以再嫁。这五条件一提出,许多传统观念下的人感到不解和恐慌,但蔡元培最终找到了合适的伴侣,与黄仲玉结婚。

《苏报》是爱国学社的机关报。1903年7月“苏报案”发生。对于清廷的镇压,蔡元培不仅没被吓倒.反而走上革命道路。他在上海创力《俄事警闻》,以报道俄事为名,宣传鼓吹革命。他还一度信仰暗杀暴动,以爱国女学为据点,加入暗杀团,秘密试制炸弹。1904年冬,蔡元培联合浙江会党,创立光复会,并任会长。光复会的誓言为:“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蔡元培由何海樵介绍入会,并担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在革命活动一再遭受挫折后,蔡元培重新萌发了求学救国的念头。1907年,蔡元培已虚年41岁,但他为了理想、为了信念,决定重新当学生.到国外寻求真知。P5-7

序言

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有思想有作为的仁人志士。为了摆脱中国落后挨打的噩运,为了人民的幸福与自己的理想,更为了一个美好的中国,他们从不同的途径,不断地探索救国强国之路,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做了许多推动历史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的思想与实践,直到现在仍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他们的智慧和气节,更是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能为现今相对浮躁的社会提供一些营养,一些反思。

本书选取了20位民国的志士,讲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历程。更侧重于在大的历史背景下讲述他们的探索、奋斗经历,并在叙述事件的同时,展现其可贵的思想和精神。这20位民国志士分别为蔡元培、蔡锷、廖仲恺、邓演达、杨杏佛、邵飘萍、林白水、史量才、杜重远、蒋百里、卢作孚、华克之、黄炎培以及救国会七君子。他们有的致力于“道德救国、学术救国”,有的致力于“军事救国”,还有的侧重于“实业救国”、“新闻救国”、“科学救国”……

在波涛起伏的民国乱世,这样的救国之路注定会有很多的艰难,也注定会有很多的牺牲,于是也便有了这些人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进步与落后、民主与独裁、开放与顽固、团结与孤立……一幕幕历史往事同时展现于此书,而我所希望的是,透过往事,我们能获得多方位的启发。

非常感谢国学大师姚奠中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姚先生已经101岁了,被赞誉为“雄才博学百年身,四海堂堂第一人”,能得到姚先生地支持,对我来说,当然是一份非常难得的鼓励!著名书画家方胜先生特为本书作画,以寓意美好的梅花,祝愿中国更加美好。对此,我也深表谢意。

与以往的写作一样,这一次同样是我学习的过程。既然是学习,就没有止境,里面也会有不少缺陷,诚愿读者朋友们指出。我的电子信箱:zja0102006@163.com。

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张建安于通州晴暖阁

2013年4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为了美好的中国--民国志士的探索与奋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建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01394
开本 16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2013165835
中图分类号 K820.6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