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孙道临传(梦之岛的菩提树珍藏版)(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于力编著的《孙道临传(梦之岛的菩提树珍藏版)(精)》为2008年我社出版的《孙道临传——梦之岛的菩提树》的精装版,讲述了孙道临从崇德求学开始,到丰富的从影经历,再到晚年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和朗诵的人生故事,独家披露了孙道临生前鲜有提起的童年生活和家庭生活,并配有近百幅珍贵照片和孙道临的手迹。全传得到了孙道临家属的授权、支持和审定,是第一部全面介绍孙道临生平的权威著作。

内容推荐

孙道临,一个承载着中国电影荣耀的名字。他出生于书香之家,却一度失学当上了放羊倌;他在银幕和舞台上演绎过无数的浪漫故事,却独身到不惑之年;他被称为“中国电影百年的标志性人物”,却也因为爱流泪而被称为“孙大雨”……

《孙道临传(梦之岛的菩提树珍藏版)(精)》讲述了孙道临从崇德学校求学开始,到丰富的从影经历,再到晚年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和朗诵的人生故事,独家披露了孙道临生前鲜有提起的童年生活和家庭生活,并配有近百幅珍贵照片和孙道临的手迹。全传得到了孙道临家属的授权、支持及审定,是第一部全面介绍孙道临生平的权威著作。

《孙道临传(梦之岛的菩提树珍藏版)(精)》由于力等编著。

目录

序一 诗魂画魄说道临/黄宗江/1

序二 思念如水/王文娟等/7

常青的菩提树/1

第一章 春明童谣/7

 长安一片月/8

 严父的苛刻/14

 妈妈教的歌谣/20

 新桃与旧符/23

 高高的王府与高高的垃圾山/26

 西山故事/31

 少年拜伦/35

 人生的真正起点/39

第二章 激荡的未名湖/45

 低气压的夜,我却独自醒来/46

 步入燕园/50

 与哲学巨人对话/52

 倒彩声中遇知音/54

 比湖水更深的忧郁/63

 阴翳的故乡/66

 被割裂的天空/73

 牧羊少年/76

 久违了,舞台/83

 重返未名湖/89

第三章 从舞台到水银灯下/93

 影评家/94

 《大团圆》带来大团圆/96

 茫茫银海遇金山/98

 初登银幕/102

 秀才也发霹雳火/104

 温柔的春风已经苏醒/106

 丁香烂漫/108

第四章 第一场春雨/113

 春风化雨/114

 麻雀比乌鸦飞得高/116

 《民主青年进行曲》/123

 差一点儿改行/127

 贫瘠而丰饶的老区/129

 烽火中的金达莱/133

第五章 崎岖登山路/141

 《渡江侦察记》/142

 《家》/148

 《不夜城》/154

 《永不消逝的电波》/158

 拒绝华丽——塑造《革命家庭》中的江梅青/166

第六章 舒伯特和林黛玉的爱情之诗/l7l

 没有罗曼史/172

 我想结婚了/174

 待字闺中林妹妹/176

 第一次约会/178

 蜜月在“悲情”之后/181

 充满温馨的艺术之家/186

第七章 命途多舛/195

 春雨绵绵二月天/196

 厄运降临于一夜之间/203

 母亲在惊吓中孤独地走了/206

 “牛头马面”后的温情/208

 奉贤海滨/211

 在银幕后隐身/216

第八章 残雪新绿/221

 一盘神弈跨东海/227

 让常青树泛出新绿/236

 初执导筒/245

第九章 追赶太阳/251

 入党心语/252

 非常梦幻/254

 从影四十年/262

 洗尽铅华看《继母》/265

第十章 永不谢幕的舞者/271

 《马可·百万》与文化使者/273

 犹他州的中国电影旋风/278

 波澜壮阔《三国梦》/29l

 千呼万唤孟丽君/294.

 大气磅礴《詹天佑》/30l

第十一章 天人合和汇溪成川/311

 大唐风度现代魅力/312

 他的声音变成一种独立的存在/315

 让千古名篇增加异样的美丽/318

 为朋友两肋插刀/322

 新天地未了情/324

第十二章 忘归/33l

 桑梓情深/332

 朱迈先,一份缠绕不去的愧疚/336

 暮霞瑰丽夕阳如金/344

 亲爱的王子,晚安/353

第十三章 梦之岛的菩提树一孙道临的艺术世界/36l

 气韵之美/364

 蕴藉之美/366

 律动之美/370

 江河之曲/374

 大道之源/378

 观沧海言/384

孙道临艺术活动年表/386

获奖记录/394

部分参考书目/395

附录

 草根祭,一茶一饭长相忆——忆道临老师/于力/397

 无情未必真豪杰——追忆孙道临老师的泪水/倩娜/408

后记/413

试读章节

常青的菩提树

在银幕上,在舞台上,他从未怯过场。

摄影机只要一旦开动,大幕只要一旦拉开,他——这位在艺术领域已经玉树临风了六十六载春秋、塑造了无数个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的老艺术家,就会让观众随着他的一举一动,甚至是眉宇间的一颦一蹙而屏息注视,而扼腕叹息,而泪水横流……

而今天,他却意外地有点紧张,甚至是怯场了。

这是2004年8月28日,晚上8时,广州市中山纪念堂。

华灯初上,潮水般的观众怀着对孙道临等老艺术家的景仰与热爱,摩肩接踵地鱼贯而来,等着看他的演出。

等一下,他将朗诵的是《黄河大合唱》,这是演出组织者到上海向孙道临特约的节目。这个节目他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登台朗诵过,那是抗日战争烽火遍地的年代,他和上海抗敌演剧队一起穿过硝烟,在各地巡回演出。1949年为了欢庆上海解放,他在欢声雷动的中山公园也演出过。这些铿锵的诗句在整整半个世纪的烟云中伴着他走南闯北,已经为他赢得了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这样一个几乎可以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的“保留剧目”,再演出一次有如家常便饭,有什么值得紧张呢?

他却千真万确有些紧张了。

毕竟已是83岁高龄了!

会不会忘词?会不会“吃螺蛳”?会不会突然间晕头转向……

演出了一辈子,这几乎是第一回。

不,他还怯过一次场:那是近七十年前在燕京大学,同学黄宗江拉他去演话剧《雷雨》中的周冲,他那时从未上过台,第一次对台词时紧张过度,连声调都变了。而现在,他在艺术领域已经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了,还怕什么?!

站在东方宾馆豪华套间的落地窗前,望着华灯初上的羊城,孙道临禁不住心潮澎湃。再过一个小时,要在中山纪念堂面对数千名热切期待的影迷,他不想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他找出来广州前特地写下的底稿,要在临出场前再认真复习一下。

可是,偏偏这时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是当年在广州拍《非常大总统》时的一班群众演员。老朋友兴高采烈闻讯赶来,情不自禁热闹了一番,时间又过去了几十分钟。他只好歉意地说明时间的紧迫,年轻人很明白救场如救火,仓促告别,赶往中山纪念堂等着看他的演出了。

孙道临再次拿起脚本,刚念了两句,又一群来访者见缝插针到达,是一群记者。几十年来,他结识了数不清的媒体朋友。今天,他只好歉意地另约时间。

刚送走客人,演出部门的汽车就来催促了。

他匆匆上了汽车,赶到会场。

刚下汽车,几个拟为歌唱节目伴舞的女孩子发现了他,一群极乐鸟似的飞过来:“孙老师,能和您合个影吗?”

“对不起,真的非常对不起!”他连头也顾不得回,匆匆躲进了树丛。

终于在一个偏僻的角落找到了一块“排练地”。想坐下来,四周却连一块可以稍坐的石头也没有。他索性向浅浅的台阶坐去。台阶仅有几寸高,他堪称伟岸的身躯坐下去相当吃力,四周又无可以扶一下的扶手。他向后一仰,几乎是仰面朝天地跌坐了下去。

笔者远远望去,惊讶得几乎叫出声来。

他却顾不得一切,头颅埋在臂弯里,开始默诵台词。

我们不禁暗暗担心:等一下上台,行吗?

可是,演出的铃声已经响了。

一盏盏射灯照在中山纪念堂宝蓝色的琉璃瓦上,在夜空中闪烁着庄严神秘和诱人的光彩。这场题为“时光倒流七十年”的怀旧视听晚会拉开了帷幕。舞台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旧上海的灯红酒绿、夜夜笙歌为背景,正前方大型的电视屏幕正播映三四十年代的电影代表作《乌鸦与麻雀》、《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名片,不时穿插经典老歌《天涯歌女》、《四季歌》、《春天里来百花香》……

遥远的风,从三四十年代的黄浦江畔透过大幕向人们扑面而来,唤起了人们对逝去岁月的怀想……

时光倒流中,老艺术家秦怡,歌唱家王昆、朱逢博,作曲家陈钢等著名艺人同台演绎经典名作。

晚会临近结尾,身穿白色西服、目光矍铄的他,气宇轩昂地走出侧幕。全场掌声瀑布般倾泻而来。

孙道临缓缓走到舞台中心表演区,全场肃然,静默的期待中,老艺术家富于磁性的声音开始回响——

一瞬间,奇迹出现了——他,头顶上积雪般的皑皑白发仿佛春风化雨,无边的春色与绿意盎然的春水仿佛漫进了人们的视野,他也刹那判若两人——但见他满面红光,双目炯炯,山岳般挺立在西洋红金丝绒幕布的正前方。此时此刻,他绝对不再是那个老人了!而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还是《渡江侦察记》中那位英姿勃发的李连长,还是《早春二月》里那个气度不凡的萧涧秋,还是《永不消逝的电波》里那位宁死不屈的李侠……

他,挺立在那里,充满活力、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声音从舞台飞向每一位与会者的心头——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掀起万丈狂澜!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如雷的掌声把晚会推向了高潮。

站在台上的他,此时此刻还是谁?

是面对叛乱仍孩子般疾恶如仇的非常大总统孙中山,是革命家庭里为了祖国而抛妻弃子的献身者江梅青,是为了中华崛起而走遍祖国大地的老地质学家李四光,是辛亥革命前终于与封建势力决裂的新青年高觉新……

是在流放路上“朝辞白帝”的李白,是哀民生多艰的杜甫,是一千三百年前为天涯沦落的琵琶女“青衫湿”的江州司马……P1-3

序言

常青的菩提树

在银幕上,在舞台上,他从未怯过场。

摄影机只要一旦开动,大幕只要一旦拉开,他——这位在艺术领域已经玉树临风了六十六载春秋、塑造了无数个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的老艺术家,就会让观众随着他的一举一动,甚至是眉宇间的一颦一蹙而屏息注视,而扼腕叹息,而泪水横流……

而今天,他却意外地有点紧张,甚至是怯场了。

这是2004年8月28日,晚上8时,广州市中山纪念堂。

华灯初上,潮水般的观众怀着对孙道临等老艺术家的景仰与热爱,摩肩接踵地鱼贯而来,等着看他的演出。

等一下,他将朗诵的是《黄河大合唱》,这是演出组织者到上海向孙道临特约的节目。这个节目他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登台朗诵过,那是抗日战争烽火遍地的年代,他和上海抗敌演剧队一起穿过硝烟,在各地巡回演出。1949年为了欢庆上海解放,他在欢声雷动的中山公园也演出过。这些铿锵的诗句在整整半个世纪的烟云中伴着他走南闯北,已经为他赢得了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这样一个几乎可以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的“保留剧目”,再演出一次有如家常便饭,有什么值得紧张呢?

他却千真万确有些紧张了。

毕竟已是83岁高龄了!

会不会忘词?会不会“吃螺蛳”?会不会突然间晕头转向……

演出了一辈子,这几乎是第一回。

不,他还怯过一次场:那是近七十年前在燕京大学,同学黄宗江拉他去演话剧《雷雨》中的周冲,他那时从未上过台,第一次对台词时紧张过度,连声调都变了。而现在,他在艺术领域已经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了,还怕什么?!

站在东方宾馆豪华套间的落地窗前,望着华灯初上的羊城,孙道临禁不住心潮澎湃。再过一个小时,要在中山纪念堂面对数千名热切期待的影迷,他不想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他找出来广州前特地写下的底稿,要在临出场前再认真复习一下。

可是,偏偏这时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是当年在广州拍《非常大总统》时的一班群众演员。老朋友兴高采烈闻讯赶来,情不自禁热闹了一番,时间又过去了几十分钟。他只好歉意地说明时间的紧迫,年轻人很明白救场如救火,仓促告别,赶往中山纪念堂等着看他的演出了。

孙道临再次拿起脚本,刚念了两句,又一群来访者见缝插针到达,是一群记者。几十年来,他结识了数不清的媒体朋友。今天,他只好歉意地另约时间。

刚送走客人,演出部门的汽车就来催促了。

他匆匆上了汽车,赶到会场。

刚下汽车,几个拟为歌唱节目伴舞的女孩子发现了他,一群极乐鸟似的飞过来:“孙老师,能和您合个影吗?”

“对不起,真的非常对不起!”他连头也顾不得回,匆匆躲进了树丛。

终于在一个偏僻的角落找到了一块“排练地”。想坐下来,四周却连一块可以稍坐的石头也没有。他索性向浅浅的台阶坐去。台阶仅有几寸高,他堪称伟岸的身躯坐下去相当吃力,四周又无可以扶一下的扶手。他向后一仰,几乎是仰面朝天地跌坐了下去。

笔者远远望去,惊讶得几乎叫出声来。

他却顾不得一切,头颅埋在臂弯里,开始默诵台词。

我们不禁暗暗担心:等一下上台,行吗?

可是,演出的铃声已经响了。

一盏盏射灯照在中山纪念堂宝蓝色的琉璃瓦上,在夜空中闪烁着庄严神秘和诱人的光彩。这场题为“时光倒流七十年”的怀旧视听晚会拉开了帷幕。舞台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旧上海的灯红酒绿、夜夜笙歌为背景,正前方大型的电视屏幕正播映三四十年代的电影代表作《乌鸦与麻雀》、《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名片,不时穿插经典老歌《天涯歌女》、《四季歌》、《春天里来百花香》……

遥远的风,从三四十年代的黄浦江畔透过大幕向人们扑面而来,唤起了人们对逝去岁月的怀想……

时光倒流中,老艺术家秦怡,歌唱家王昆、朱逢博,作曲家陈钢等著名艺人同台演绎经典名作。

晚会临近结尾,身穿白色西服、目光矍铄的他,气宇轩昂地走出侧幕。全场掌声瀑布般倾泻而来。

孙道临缓缓走到舞台中心表演区,全场肃然,静默的期待中,老艺术家富于磁性的声音开始回响——

一瞬间,奇迹出现了——他,头顶上积雪般的皑皑白发仿佛春风化雨,无边的春色与绿意盎然的春水仿佛漫进了人们的视野,他也刹那判若两人——但见他满面红光,双目炯炯,山岳般挺立在西洋红金丝绒幕布的正前方。此时此刻,他绝对不再是那个老人了!而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还是《渡江侦察记》中那位英姿勃发的李连长,还是《早春二月》里那个气度不凡的萧涧秋,还是《永不消逝的电波》里那位宁死不屈的李侠……

他,挺立在那里,充满活力、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声音从舞台飞向每一位与会者的心头——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掀起万丈狂澜!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如雷的掌声把晚会推向了高潮。

站在台上的他,此时此刻还是谁?

是面对叛乱仍孩子般疾恶如仇的非常大总统孙中山,是革命家庭里为了祖国而抛妻弃子的献身者江梅青,是为了中华崛起而走遍祖国大地的老地质学家李四光,是辛亥革命前终于与封建势力决裂的新青年高觉新……

是在流放路上“朝辞白帝”的李白,是哀民生多艰的杜甫,是一千三百年前为天涯沦落的琵琶女“青衫湿”的江州司马……

后记

写《孙道临传:梦之岛的菩提树》,最初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为了配合纪念中国电影一百周年布置下来的任务。影协与道临老师商定,作者请于力。

于力当时正面临入院手术,考虑到对已经是耄耋高龄的老艺术家采访的紧迫性,便确定增加一个作者。几经磋商与磨合,最后商定由于力、倩娜两位作者合作完成。

此书在两作者共同商定的提纲的基础上,由倩娜完成了充满原创精神的第一稿,由于力完成了仍具强烈原创色彩的第二稿。

然后几经交换,做了多次修改。

在孙道临老师辞世后,书稿又做了部分内容的增补。

动笔之初,我们两作者达成了写此传的共识:写一个真实的孙道临。

我们明白做到这一点会很不容易。

第一,正如法国大文豪安·莫洛亚说的:“一个幽灵从我们面前逃之天天,这个幽灵偏偏正是有关人物的真实状况……传记作者究竟能不能追上这个幽灵呢?据我们看来,传记作者恐怕追不上。”他指出,所以无法追上,是因为传记作者有太多的局限性,尤其是无法进入传主的内心生活。

我们一直在努力进入传主的内心,但现在只能说我们在慢慢接近。

第二,历史学家罗兰·巴特曾经说过:“历史家越接近自己的时代,话语行为的压力就越大。’’孙道临老师的艺术实践活动已经长达六七十年。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对这些变化的认识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几十年前认为很正确、很神圣的东西,到了21世纪的今日也许会感到很荒谬,有的甚至感到很可笑。

因此,我们也只能尽力而为地接近真实。

在过去的岁月里,孙道临老师如同我们所尊敬的其他电影前辈一样,在那些不可避免的曲折中表现出来的充满理想主义的探求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一方面,我们要“重读’’历史,对诸多问题进行反思;另一方面,我们如果用今日的认识水平与标准去简单苛求他们的过去,那是不公平的。

本书想努力做到的,是将传主的艺术实践“还原”到历史的规定情境中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予以考察,而不是将传主的艺术实践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抽出来。

此书的写作过程,于我们是一个精神的沐浴与洗涤的过程。一个艺术家在我们心灵的回音壁上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回响是非常难得的。他艺术上的成就和丰富的学养是我们吸收不尽的瑰宝。他的严于自律,待人的谦逊和宽容,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回想三年多前采访孙道临老师的情景,老人慈祥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如今,一代大师已经溘然长逝!所幸,大师的人格魅力与艺术魅力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我们能够做到的便是,以文字的形式展现一代艺术大师留给我们的丰厚的人格遗产与艺术遗产。

写作过程中,孙道临老师生前所在的上影集团、孙道临老师的家乡浙江嘉善有关领导、孙道临老师的夫人王文娟老师、女儿孙庆原女士、孙道临老师的顾问与挚友是裕兴先生给了我们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各界知情人,如杜志海、蒋迅、姚锡娟、姜江,孙渝烽、王勇、梁波罗、曹可凡、钱程、邓志驹、邓世杰等也给了我们难忘的帮助,美国韦伯州立大学刘易斯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两作者所在单位的领导,还有李维中先生、朱光烈教授、黄冠明先生、魏薇女士也为此书的写作提供了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写作过程中,除孙道临老师本人的口述以及他的诗文集《走进阳光》之外,我们还参考了许多报刊和网上资料。能有清晰的资料来源的,我们已经在部分参考书目中注明,但极个别的资料来源未能一一查明出处(例如有的是第二手的作者不详的复印件),在此特向这些资料的原作者致歉、致谢。

因为主客观的种种原因,书稿现在还远远未如人意。我们期待有朝一日会有更精彩的《孙道临传》问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孙道临传(梦之岛的菩提树珍藏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力//倩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15330
开本 16开
页数 414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46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848
CIP核字 2013158002
中图分类号 K825.78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6
178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