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诗圣》(作者叶梓)是一本记录唐代大诗人杜甫中晚年流浪生活的随笔散文。全书分长安、秦州、同谷、巴蜀、荆湘五辑,选取了杜甫晚年生涯的几个关键生活地点,结合杜甫诗作,夹叙夹议,内容丰富,感情充沛,文字轻松而不轻浮,自然而不调侃,轻灵自然,可读性强。
图书 | 流浪的诗圣 |
内容 | 编辑推荐 《流浪的诗圣》(作者叶梓)是一本记录唐代大诗人杜甫中晚年流浪生活的随笔散文。全书分长安、秦州、同谷、巴蜀、荆湘五辑,选取了杜甫晚年生涯的几个关键生活地点,结合杜甫诗作,夹叙夹议,内容丰富,感情充沛,文字轻松而不轻浮,自然而不调侃,轻灵自然,可读性强。 内容推荐 《流浪的诗圣》内容介绍:杜甫在《旅夜书怀》中自况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只寂寞的沙鸥,从河南出发,到长安,下西蜀,一生颠沛流离。他以自己的诗歌,替这个土地上苦难的流浪老发声,展示乱世之下普通民众的悲欢离合。读懂了杜甫,也就读懂了一个时代。 《流浪的诗圣》的作者是叶梓。 目录 辑一 长安 初至长安 李林甫的幕后黑手 郁闷 向张珀求援 漂泊如云 漫长而媚俗的干谒之路 何氏园林吃茶记 第一份官职 饿死儿子 携家流亡 俘虏记 □州月 正八品的左拾遗 羌村的短暂欢愉 曲江边上 往华州 苦闷卑微的公务员生活 一次意味深长又波澜壮阔的回乡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绝望 辑二 秦州 秋风吹彻的关山古道 白日闲逛,晚上做梦 拜访隐者 草药年华 杜甫的病 东柯谷事件种种 送薤的夜晚及过不下去了 辑三 同谷 县令来信 深谷老寺,风急天黑 积草岭:一点兴奋,另一点兴奋 过泥功山 卜居凤凰台 唐代版本的“出名要趁早” 椽子、黄精及其他 陇右诗 辑四 巴蜀 到成都去 浣花溪边草堂成 墙上的画 左邻右舍 客至 泥饮 一份有理气长的求助信 杜甫的一首绝句与四道菜 鲈鱼脍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访古;赏画;论诗 一个怕孤独的人 梓州一年,闽州九月 女儿病了 成都作官记 杜甫的坏毛病 严武死了 云安之书 白帝城下,追忆逝水年华 搬家 妻子杨氏 侠客梦 凄西草堂,俨如梦断 还乡 观舞记 辑五 荆湘 南下记 两往衡州 朋友苏涣 江南逢李龟年 一只船 杜甫的死法 杜甫的偶像与粉丝 后记 试读章节 显然,这不是一次正常的科举考试,而是唐玄宗一时心血来潮后特意而设的一次加试,属于特科考试。这样的考试类似于现行高考制度下的特招,专门录取那些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人才。表面上看,既然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在录取之列,那么,这对于期待着有官可谋的杜甫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这时候的杜甫对自己的诗歌才华还是满怀信心的,可问题偏偏出在了奸相李林甫的身上。 关于李林甫,这里稍微多说几句,他的奸相品格与卑琐生涯,像是杜甫一生中注定无法逃脱的一场噩梦与劫数,成为他流浪一生的幕后推手。这个出身于李唐宗室,特别擅长投机钻营的李林甫,最初只是一个干牛直长,也就是宫廷后卫的小官,靠着舅姑夫的叔叔侍中源乾曜的关系.很快就升至国子司业;再后来,通过其无所不能的谄媚之术跻身高层统治者之后,他很快就把自己天才般的趋炎附势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通过谄附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而登上了宰相的宝座。李林甫手握大权之后,凡是有才华之人、甚至包括受到玄宗重视的人,都在他的打击范围之内。有意思的是,他的势力之大,可以将同时为相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名相相继排挤出局。而这些得逞的权谋,让他的政治名声在朝野上下一派狼藉。为了堵住自己坏名声的广泛传播,他总是想尽招数阻塞言路,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各代奸相为官之术中最基本的一招。史载,有一次,补阙杜姥上书言事,被他贬为下邦令,他还振振有词地对大臣们说:“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作为仪仗的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口气里的威胁之意,既不言而喻,又咄咄逼人,从此,谏诤之路几近绝亡。 而唐玄宗兴之所至随口定下的这次特科考试,颇让李林甫担心:要是这些来自民间乡野心无挂碍的贤人才士,在考场上口无遮拦,说一通他的坏话,怎么办?如果在这件事情上有所疏漏,那以前费尽周折排挤打压了不少人,岂不都前功尽弃功亏一篑了?思来想去,他决定利用权力私下把这次特科考试以平常进行的科举考试取而代之,给唐玄宗玩一出暗渡陈仓的鬼把戏。 按说,特科考试,就要考量其才艺的一面,但他却偏偏要让参加征召的人先经过地方官员的挑选,然后跟往常的进士科的考试一样,参加试、赋、论、策诸内容的考试。这样的考试流程与半年前进行过的进士考试并无二致。李林甫这一招实在是太阴险了,经过将天子诏书里的“有一艺”偷梁换柱之后,使得这一场考试最终无一人录取。对于这样的结局,他还大言不惭地上书奏日:野无遗贤。 遗憾的是,早就被李林甫用“举人多卑贱愚聩,恐有俚言污浊圣听”之语洗过脑的唐玄宗,居然也相信了这个“事实”。于是,那一茬雄心勃勃地参加特科考试的人全被这个阴谋断送了未来与梦想。不同的是,那茬人中,有的后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踏上了仕宦之路,唯独杜甫直到天宝十四年(755)的秋天还是一介布衣,在偌大的长安城里过着每况愈下的贫苦生活。 应该说,杜甫要算被这场阴谋害得最为悲惨的一个人了! 更加让人匪夷所思和始料未及的是,三年之后,杜甫有机会参加了一次殿试,最终还是因为李林甫从中作祟而不了了之——我在后面的叙述里将要详细地提到这次考试。所以说,李林甫是杜甫生命中的一个幕后黑手,在杜甫看不见的地方,用力一推,就把他推到一条“人生须行万里路”的羊肠小道上,饱尝寒风苦雨,备受饥饿之苦,更要独饮流浪之痛。当然,如果说这就是命运的话,那么,当杜甫第一脚踏进长安城时,命运之神就已经于冥冥之中安排好了他后来的路。P5-7 后记 就在我完成这部书稿时,我从一座北方小城南迁到西子湖畔,距离一千多公里的这次大迁徙,让我觉得人生简直就是一场不可预知的梦幻。让我“不可预知”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一场由著名营销人士薛永昱策划的“杜甫很忙’’的网络风潮,最终难以幸免地掺人了恶搞的成分。这位唐代大诗人在缺乏幽默感的恶搞中穿越到了现代生活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我真不知道,娱乐至死的年代里究竟有没有底线! 放下这个话题不谈,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尽管杜甫是与李白齐名的唐代大诗人,但更多的人对他的了解是浅尝辄止的——或者说,他的形象大抵如此:一顶诗圣的桂冠下,要么“一览众山小”,要么“国破山河在”,要么“下笔如有神”,要么“麻鞋见天子”——一言以蔽之,杜甫是一介忠君的儒士,是一个受尽人生磨难、写尽人间沧桑的诗人。除此之外,我们在中学大学的语文教材里还学到了些什么呢? 以我为例,多年前,中学语文老师给我们讲析那首简劲严整的《望岳》时,作为杜甫的代名词——“诗圣”——被我牢牢地记住了。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我对杜甫的理解并未加深。终于,一个偶然事件改变了这一切。那是2009年的秋天,我踏访横陈于陕甘交界的关山古道时——公元759年的秋天杜甫就是从这里来到我的家乡甘肃天水的——我突发奇想地假设了一下:当年携妻将子前行在这条古道上的杜甫该有多么艰难?这是我坐在一辆途胜越野车里突然冒出来的问题,却给自己抛来了一个深刻的话题:杜甫是多么不易,领着一家人,吃不饱,穿不暖,还要不停地赶路,而且,秦州老城里的万家灯火没有哪一盏是属于他的。更有意思的是,他此前经历过的以及后来所经历的都是同样的命运:一直走在一条名叫流浪的路上。 自此以后,我理解杜甫的角度完全变了。 我想撕下他“诗圣”的尊贵面纱,想看看他到底走了多少地方,经历了多少人事,甚至求了多少人,吃了多少亏。于是,我开始认真细致地阅读杜甫的诗作以及有关他的传记,试网在汪洋大海里打捞他的若干细节以及在流浪途中的心路历程。事实上,杜甫的一生除了失去母爱的少年时代和漫游吴越的青年时代外,剩下来的时光几乎都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然而,一个远离真相的事实是,当我们一提及杜甫,总会不约而同地用“诗圣”去形容他,而没有深究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生活。所以,我更愿意放弃宏大的抒情,摒弃对他艺术风格、写作技艺的研究,试图以细腻的笔触还原他的贫穷、疾病、无休止的辗转流浪。当然,这种相隔千年的揣度有隔靴搔痒之嫌,但我乐此不疲,夜夜挑灯闲读杜诗,寻访杜甫当年走过的地方。就这样,历尽两年有余,一个真实的杜甫在我心中渐渐有了清晰的轮廓,这也正是这册小书里的全部内容——与其说这是一册书,不如说是我隔着时光与杜甫进行的一次对话。这场对话,不关乎政治经济,只关乎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以及家长里短,因为我想把他还原成一个有脾性有血肉有体温的唐代诗人。这也是我动笔时的初衷,然而,遗憾的是这里的细节还是不够饱满丰盈,叙述还是不够流畅通达,唯一心安的是我正在一步步地走近。 当然,我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 作为杜甫的一名铁杆粉丝,我还会继续自己的痴人说“杜”。在这里,我顺便广而告之一下,手头上另外两本关于杜甫的书,接近完稿了。一册是《寻访杜甫》——我在此书里写下了我踏访杜甫足迹的所见、所思、所感;另一册是《杜诗手札》——有几年的时间,我给自己规定了一个硬性指标,每天背一首杜甫的诗,在这看似荒唐的坚持中我陆续写下了将近十万字的阅读手札。 在这里,我要不能免俗地感谢一番。感谢《杭州日报》文体中心副主任韩斌、苏州图书馆的江少莉、顺发恒业有限公司内刊《人镜》的陈超编辑为书稿写作提出不少意见,更要感谢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的聂大受教授,这位一生致力于杜甫研究的学者在欠佳的身体状态下仍然逐字逐句地读完书稿,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是的,正是你们的眷顾、提携与厚爱,才使得这册小书差强人意。 著名的美国企业家史蒂夫·乔布斯说:我愿拿出我所拥有的一切技术,换取一个与苏格拉底共处的下午。这是一个世界级商人的豪迈之句,而我穷酸一如杜甫,心底仍然有点与杜甫共处一个下午的非分之想。 我知道,这不可能。可能的是,我愿意与此书的读者朋友们,一起交流分享对杜甫的热爱。联络邮箱:tsvezi@126.com. 2012年7月于杭州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流浪的诗圣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叶梓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400176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2013-11-01 |
首版时间 | 2013-11-01 |
印刷时间 | 2013-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5 |
CIP核字 | 2013270331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6.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07 |
宽 | 144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