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宝宝心语(了解0-1岁宝宝的内心世界)
内容
编辑推荐

《宝宝心语(了解0-1岁宝宝的内心世界)》编著者张卫东、陶红亮。

这是一套幼儿家长必看的0~3岁幼儿心理学指导书。

  把握0-3岁幼儿性格养成关键期,用心去倾听宝宝的内心世界,做宝宝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才能让宝宝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

宝宝在0~1岁这个阶段生长发育最快,此时的宝宝还不会说话,爸爸妈妈要如何了解宝宝的内心需求呢?要理解不会说话的宝宝,行为表现是重要的媒介,比如宝宝为什么突然哭了起来?宝宝的手势是什么意思?宝宝千姿百态的面部表情代表了什么?本书集结了0~1岁宝宝的各种行为和心理表现,以简洁、流畅的语言对宝宝心理进行了细致解析,为爸爸妈妈提供了最佳的教养方法,让您轻松了解宝宝的那些“小心思”。

内容推荐

《宝宝心语(了解0-1岁宝宝的内心世界)》编著者张卫东、陶红亮。

《宝宝心语(了解0-1岁宝宝的内心世界)》是儿童教育专家为广大家长提供的教子宝典,从宝宝的真实内心、身心发展特质、人际关系表现、心智、性格与心理、“怪癖”、教养难题等方面,对宝宝成长过程中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进行解析,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宝宝。

本书语言温馨亲切,案例生动有趣,方案具体实用,让家长在短时间内读懂宝宝的心,准确把握宝宝的心理,给予宝宝最贴切、最实际的心理援助,帮助宝宝身心健康成长,还宝宝一个愉快幸福的童年。

家长们翻开本书,不光可以了解0~1岁宝宝的内心世界,同时还能从心理学视角发掘深层次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读懂宝宝的心,才能羸得宝宝的心,才能与宝宝有效沟通,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目录

Part 1 父母影响宝宝的一生

 说话的语气父母的语气影响宝宝一生

 气质的培养宝宝的气质可以选择

 人际智能从小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性格培养父母的态度影响很大

 注重细节细节对宝宝心理影响重大

 父亲的爱宝宝心智健康的守护神

Part 2 留意千变万化的面部表情

 瘪嘴就掉眼泪宝宝怎么那么爱哭

 嘟嘴皱眉宝宝过得好委屈呀

 满脸笑容宝宝真的好开心

 脸变得真快初生宝宝的百变表情

 玩舌头、吐泡泡宝宝在自娱自乐

 张着小嘴笑宝宝健康、聪慧的表现

Part 3 了解宝宝奇妙的肢体语言

 “手舞足蹈”宝宝的“舞蹈”在说话

 小脚丫大智慧宝宝的脚丫会思考

 丰富的手势宝宝也会妙趣手语

 小眼睛亮晶晶宝宝的眼神有秘密

 捏着小拳头宝宝需要开拳了

 挥动手臂宝宝肢体表达更方便

Part 4 破译宝宝的性格密码

 不听妈妈的话宝宝也有小心思

 酷酷的宝宝宝宝怎么突然不理人了

 吃饭不专心宝宝进食的潜规则

 自我保护宝宝进入“认生期”了

 宝宝太黏人宝宝进入分离焦虑期

 睡觉时的笑宝宝是在做梦吗

Part 5 接受宝宝的情绪反应

 喜怒哀乐要及时回应宝宝的情绪

 受创伤了妈妈保护好宝宝吧

 爱上他不爱你宝宝愿意跟满足自己的人

 坐立不安宝宝也许有多动症

 嫉妒心理宝宝正常的情绪反应

Part 6 读懂宝宝感知世界的行为

 每天都有新动作宝宝的运动能力在发展

 睡觉踢被子宝宝的本领真大

 啃吃手指头宝宝怎么那么爱吃手

 大哭大闹宝宝是在寻求父母的帮助

 小嘴咬人宝宝在发泄情绪呢

Part 7 读懂宝宝探索世界的行为

 我不想走路宝宝要妈妈抱抱

 乱撞头脑宝宝在宣泄情感

 乱扔东西宝宝独特的学习方式

 闹觉这可能不是宝宝的错

 匍匐前进爬行的宝宝会更聪明

 翻山越岭爬高是宝宝的天性

Part 8 宝宝如何与世界交流

 宝宝总是啼哭掌握宝宝丰富的哭声

 咿呀咿呀怎样正确与宝宝交流

 学说话宝宝最初的智力活动

 高音与低音音调里隐藏着小秘密

 “啊、啊”地尖叫宝宝在练习发声呢

 不喜欢洗澡宝宝开始不听话了

 我会跟着做宝宝开始模仿学习

Part 9 读懂宝宝的生活需求

 吃奶不专心宝宝总是吃吃停停

 萌生第一颗牙宝宝艰辛的准备

 想要翻身妈妈快帮帮宝宝吧

 宝宝常打哈欠可能是缺氧了

 哼哼唧唧宝宝睡觉不消停

试读章节

说话的语气父母的语气影响宝宝一生

人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便会有什么样的宝宝,这句话是说从宝宝的身上能够看出父母对宝宝的教育方式。的确,父母对宝宝的影响从婴儿期就开始,在宝宝很小很小的时候,父母在与宝宝交流时就应该注意自己的语气,以便培养出活泼、开朗、自信的宝宝。

【案例呈现】

曾经有一次,我到姐姐家探亲的时候发现,在外甥书桌前面的墙壁上贴着一张纸,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姐姐要求她的宝宝要做的以及不能做的事情,尤其是列举出很多注意事项,比如早上按时起床、上课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和妈妈顶嘴、不能不讲卫生等。我一看便知道,因为外甥平时经常犯错误,妈妈才会制定这些相应的条款。我当时想,姐姐的初衷是很好的,她是想要这些要求对宝宝起到一种警示作用。不过,我觉得对于刚上婴托班的宝宝来说,每天要被灌输这样的东西,他肯定是非常压抑的。

为此,我觉得姐姐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她始终是以命令的口吻在告诉宝宝该怎么做,并没有与宝宝建立平等的关系,于是我建议姐姐把上面列出的事项都改为宝宝的优点,但是姐姐不同意。其实,我自己有一个三个月大的宝宝,我知道父母说话的语气对宝宝的影响很大,但是在实际交流的过程中,很多父母始终不知道具体怎么做。

【心理分析】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样的个性深受父母的影响,而且从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形成了。在小孩的心目当中,父母的观点总是正确的,所以,宝宝做什么事情都要看父母的反应,这样一来,父母的态度和评价就成了自己行为的评判标尺。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很多父母都相信“棍棒教育”,其实这种方式只体现了父母严厉的态度,并且容易对宝宝的心灵造成伤害。平时很多父母会对宝宝说:“你真没出息!”“真是笨死了!什么事都做不好。”“你聋了吗?你听见没有?”很多类似的话即使对成人来说都很刺耳,那么可以想见,宝宝幼小的心灵就更容易受伤了。

父母说话的语气即便在当时不会造成很明显的影响,最多是让宝宝心里受委屈,但是,这种刺耳的话会在他们心灵深处留下很深的烙印。可能父母希望自己的宝宝被批评后能及时改正缺点,但是结果反而可能会更糟糕。贬低宝宝的话语,犹如一粒种子洒落在宝宝心田,父母说得越多,埋藏得越深,以致宝宝逐渐会以父母说的话作为自己言行的评价标准。宝宝长大以后,往往会表现出叛逆的性格,表现得对父母缺乏感情。

所以,对宝宝的教育应该以鼓励为主,如果宝宝遭遇困难和挫折,应该用手牵着他,或者把手搭在他的肩上,充满关爱地注视着他的眼睛,并说一些鼓励的话语,让宝宝知道,再大的困难都有爸爸妈妈依靠,让他们始终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能战胜困难。在与宝宝进行日常的交流时,不要使用挖苦的话。比如说:“你这个小自私鬼!”“懒鬼,上厕所都要妈妈陪你”等。挖苦会让宝宝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差,宝宝如果经常接收这种消极的评价,长大后就会缺乏自信。同时,也不要使用夸张的语句教育宝宝,比如“你再调皮,我就打死你。”另外,还不能用悲观的语言教育宝宝,比如“天呐,妈妈被你累死了!”这同样不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发展。

【应对措施】

对宝宝的成长、成功产生影响的因素非常之多,但最关键的还是家庭教育。父母与宝宝交流的过程中,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宝宝的心理成长。父母说话的语气与其他行为不同,它起到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成功的家教需要父母正确的言语表达。只有时刻注意跟宝宝说话的语气,才能让宝宝的情商、智商、修养等获得全面发展。具体来说,父母可以采用如下说话方式教育宝宝。

1.用商量的语气

很多父母在与宝宝的交流中,常处于很强势的地位,使得宝宝基本没有发言权,这对宝宝的成长是不利的。如果宝宝想要做什么事情,无论能不能做,父母都要用商量的语气告诉宝宝,让他感受到相互之间的平等,觉得父母是尊重自己的。比如宝宝把玩具扔了一地,妈妈希望宝宝能收拾好,则可以说:“宝宝,玩具很好玩吧,不要乱丢哦,妈妈和宝宝一起把玩具收拾起来,下次再玩好吗?”这样的语气会让宝宝更容易接受,并按照要求做出行动。

2.用赞赏的语气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优点,而且都想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优点,从而得到别人的赞赏。别人的赞赏会让他富有激情,更乐于表现自己。比如宝宝费了天大的力气画了一幅画,实际可能画得并不是很好,但是他自己觉得很好,此时,如果父母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画得一般,好好练!”就可能会打击宝宝的信心,让他不再喜欢画画。相反父母如果使用鼓励的语气,

那么宝宝定会热情高涨,通过不断地学习,画得越来越好。

3.用鼓励的语气

在生活中,宝宝很需要鼓励,特别是做错了某件事情时,父母的鼓励可能比批评更有用。宝宝遭遇失败时,父母要及时鼓励,增强他的信心,并帮助他总结经验、教训,在此前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比如宝宝在堆积木时,积木突然倒了,妈妈可以说:“没事的,这次倒了,我们正好有机会重新搭建更好的!”这样,宝宝会愈加感兴趣,重新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4.用信任的语气

在宝宝的心目中,得到大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是非常开心的事情。因此,父母在跟宝宝说话的时候,应该表现出充分的信任。比如宝宝想学走路,妈妈可以说:“宝宝,加油,你一定能行的!”宝宝获得了妈妈的支持,会觉得自己一定能成功,即便无数次跌倒,也会重新爬起来。同时,信任能鼓励宝宝去探索更多新的事物,学到更多新的知识。

5.用尊重的语气

宝宝刚出生时并没有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自我意识逐渐萌芽,这时宝宝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诉求,对父母说的有些话并不赞同,如果这时父母总是批评、挖苦、嘲讽宝宝,宝宝的心灵就会受到打击,表现出很强的反抗性,越来越不愿受父母的控制。

P10-P14

序言

“哇——哇——哇——”,宝宝响亮的哭声打破了寂静,他脱离温暖的母体,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看着自己可爱的宝宝,妈妈忘记了生宝宝时的镇痛,她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一刻,全家都沉浸在宝宝出生的喜悦当中。然而,喜悦过后,父母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陪伴宝宝成长,让宝宝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

宝宝就是父母合写的一本书。这本书很奇妙,很有趣,有很多内容需要去解读,去理解。如果父母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肯定难以读懂这本内容丰富多彩的书。宝宝就像一轮充满诗意的太阳,在他的光辉照耀下,父母会感到无比地幸福,同时也会手忙脚乱。但只要父母拥有足够的细心、耐心,再加上足够的爱心,就能与宝宝建立亲密的感情。

父母是宝宝真正的启蒙老师,宝宝的性格、气质、智力等都会受家庭的影响。那么,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培养宝宝,让宝宝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就成为了父母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难题。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接触宝宝最多的人,也是和宝宝交流沟通最多的人,宝宝学到的知识、技能,以及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基本上都受到父母的影响。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宝宝模仿的对象。宝宝的气质、性格、心智等,都需要父母精益求精,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让宝宝形成健全的人格。

父母在面对妙不可言的小生命时,会有一种莫名的幸福和感动,但同时无数妈妈也会犯难,因为宝宝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宝宝总是哭闹,是饥饿了?尿尿了?还是受到惊吓了呢?宝宝又哭闹了,是困了?累了?还是烦闷了?宝宝的行为让很多妈妈无所适从。不过,无论宝宝哭闹、微笑还是尖叫,这一切都是在向妈妈诉说着什么,是宝宝在表达自己的需求。宝宝的这种语言,我们将其称之为“婴语”,在宝宝学会用完整的声音语言表达之前,父母必须掌握好这门新的语言,它包括身体语言、心理语言和行为语言。“婴语”是宝享与外界沟通交流的语言,读懂“婴语”是父母了解宝宝身心状态的桥梁。

初生的宝宝不会用语言表达,但是父母可以通过表情粗略了解宝宝的需求。如宝宝咧嘴笑,表示兴奋和喜悦;宝宝瘪嘴,表示生气和受委屈了;宝宝撅着小嘴,可能尿尿了;宝宝吐舌头、吐泡泡,自娱自乐,那是宝宝在说“别管我,我自己玩得很开心!”;宝宝咬牙切齿,顿时变成“红脸关公”,那是宝宝大便了;喂奶时,宝宝眼神散漫,一副懒洋洋的样子,那是宝宝吃饱了,想要休息了。为此,父母要学会破译这些丰富的表情“密码”,才能更好地满足宝宝的生理和心理诉求。

宝宝出生不久后,会展现各种肢体动作和表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肢体动作和表情会越加丰富,那是因为宝宝的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这时妈妈会发现,宝宝没有以前那么听话了。其实很多动作都是宝宝的潜意识,妈妈要读懂宝宝的心理活动,以便破解宝宝的性格奥秘,及早发现宝宝不好的性格,并且及时纠正。

不满l周岁的宝宝,除了表情语言,就是肢体语言了。肢体语言除了是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其实也是在向父母传递心里的想法。比如宝宝睡觉不安稳时,会迷迷糊糊地揉眼睛,揉鼻子,这时宝宝虽然没有睁开眼睛,但是心中想要得到妈妈的抚摸,以获得安全感;宝宝独自玩耍时,会吐着泡泡,吐着舌头,这表示宝宝正玩得开心,不想要妈妈打扰;随着宝宝年龄增加,宝宝会把手指放入口中吮吸,可能是他们饥饿了。随着身体的逐渐发育,宝宝的控制意识不断增强,会有意识地挥动手臂,手指能自由伸展,并能灵活地抓住小物体。有时候,宝宝会眯着眼睛,而且还会向妈妈抛媚眼呢!其实,宝宝的很多肢体动作都是在发出需求的信息,妈妈应该从他们的肢体动作上寻找答案,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

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任何事物对宝宝而言都是新鲜的,宝宝始终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每天都在感知和探索着这个未知的世界。宝宝一天天长大,每天都在进步,也都在学习和掌握新的动作。宝宝出生8周左右,原本握成拳头的小手会逐渐打开,有意识地抓身边的物体,等成长到将近1周岁时,宝宝会尝试着往高处攀爬了,而且逐渐学会一拐一拐地走路,探索和控制外界事物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感知和探索世界是小宝宝的天性,此时,父母应当给宝宝一定的自由空间,应该引导宝宝,激发宝宝的运动力和创造力,使宝宝不断学习和进步。

养育孩子是父母毕生的使命,尤其是在宝宝1周岁前,他们的头脑发育最迅速,学习能力也最为强大,也就是说,宝宝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宝宝妙趣横生的无声语言可能囊括着丰富的信息,隐藏着无尽的秘密。妈妈需要认真聆听宝宝的内心世界,与宝宝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读懂宝宝的喜、怒、哀、乐,并精心呵护还可爱的脆弱的小生命。

我们总结及养育宝宝的先进经验,希望妈妈们把养育小宝宝的事情变得简单,简单,再简单,不再觉得抚养宝宝是件很难的事情,相反地,而是一种快乐的体验。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也会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自身的特质。所以,妈妈们在从书中借鉴成功经验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宝宝自身的特点,用心去倾听宝宝的内心世界,让宝宝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

参与本书编写的还有郝言言、苏文涛、薛英祥、薛翠萍、唐传汉、唐文俊、王春晓、史霞、马牧晨、邵莹、石柳、李青、赵艳、唐正兵、张绿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宝宝心语(了解0-1岁宝宝的内心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卫东//陶红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218910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2013271575
中图分类号 B844.11-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