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苏叔阳小说精品集/中国当代文学百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苏叔阳,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余平夫。河北保定人。现从事文化及历史研究。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特有的历史文学视角,创作了诸多国内外广为流传的文学著作。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苏叔阳小说精品集》收入了《刚刚的眼睛》《电线杆子的喜剧》《汽车号码的过失》等作品。

内容推荐

苏叔阳的小说描写最生动的就是北京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具有浓烈的北京民俗画的色彩,令人如身临其境,入浑然忘我之地。《苏叔阳小说精品集》精选了作者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风格各异,构思巧妙,结构灵活,语言精巧,引人入胜。通过《苏叔阳小说精品集》读者可体会到畅快淋漓,非同一般的生命体验。

目录

前言

自选集序

刚刚的眼睛

告别

改行

爆肚

电线杆子的喜剧

泰山进香计

画框

老少木匠

汽车号码的过失

傻二舅

生死之间

五十周年婚礼日

我是一个零

旅途

假面舞会

坏猫咪咪

凝固的微笑

苏叔阳小说的美学理念

试读章节

刚刚是个五岁的男孩子。五岁的男孩子可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是非观,这是大人们所不能理解的。有一次幼儿园里批判“孔融让梨”。小刘阿姨唇焦舌燥讲了一个上午,刚刚两只小手托着下巴,长睫毛忽闪着,坐在小椅子上一动不动。最后他吁了一口气:“为什么呀?阿姨?孔融把大梨给哥哥,自己吃小的,怎么会是反革命?”阿姨们急得要命,慌忙开会研究该怎么说服以刚刚为代表的小顽固派们。阿姨毕竟是阿姨,小刘向刚刚宣布了讨论的结果:“孔融是个大坏蛋,从小就坏。他把大梨给哥哥,为什么?因为大梨里头放了毒药!”智慧的启示获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天下午分梨吃的时候,刚刚一把抢过了大梨放在自己的位子上。

“刚刚为什么抢大梨吃呢?”小刘阿姨温和地发问。

刚刚把胸脯一挺:“我要吃毒药,让小朋友们都活下去!”听着这坚强的誓言,小刘阿姨一把搂住刚刚,满脸堆笑,却又流下了热泪。孩子纯洁的心灵有时候就像巍峨的万里长城,这是谎话所攻不破的。

刚刚三岁的时候没有了妈妈。爸爸流着泪告诉他,妈妈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虽然我们大家最后都要到那个世界里去联欢,但到那儿去的道路还很长,眼下只好爸爸跟刚刚一起过日子。这番话使刚刚糊涂,他不懂那另一个世界在什么地方。他只知道当他星期六再回家的时候,再也听不到妈妈那句带着颤音的甜甜的招呼:“刚刚,让妈妈亲亲!”也吃不到妈妈做得好吃的甜粥,只好皱着眉吞下爸爸煮的烂挂面。他见不到妈妈,可又觉得妈妈存在于家中的每一件东西里,在衣柜里,在书桌上,甚至就在自己那床印着无数梅花鹿的被子里。他一想起妈妈,就用手摸着,揉着这床小棉被,就好像拉着妈妈温柔的手。他在想象的母亲的温存中睡去,在梦里同妈妈游戏。五岁的刚刚已经听懂了爸爸那番玄学式的谈话,他知道:妈妈死了。虽然死还是很神秘的事情,但死同再也见不到相等,这不能不使刚刚常常沉思。好在爸爸也是个医生,在爸爸身上也能闻到妈妈身上的那股淡淡的医院里的味儿,这给了刚刚好大的安慰。

当妈妈不再出现的时候,刚刚的家里不断地出现医院的阿姨和叔叔们。他们给刚刚和爸爸带来各样的安慰和关怀,给刚刚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王阿姨,她身上也有刚刚感到十分亲切的气味儿。她常在星期六或星期天刚刚回家的时候,出现在他们家的小屋里。她给刚刚打毛线衣,补衣服,还给刚刚煮那最最好吃的甜粥。她不爱说话,总是睁着两只大眼温存地瞅着刚刚和爸爸。她也有妈妈一样的甜甜的微笑,低而柔的歌声,只有那两条小辫子不像妈妈。妈妈是又黑又亮的短发。有一回,刚刚坐在王阿姨的腿上悄悄说:“王阿姨,你真像妈妈!”又指着王阿姨的辫子撅起嘴巴喃喃着:“就是多了它!”王阿姨紧紧搂住刚刚,笑着,脸上飘起了红霞。刚刚不懂,这有什么可害羞的,大人们的心思真奇怪。可下一个星期六刚刚回家的时候,王阿姨的小辫子就没有了。刚刚一下子扑到她怀里,欢叫着:“你就是妈妈!”爸爸可瞪起眼睛,大声呵斥着:“胡说!”这个讨人厌的爸爸!

还有一位胡阿姨,高高的身材,白白的脸,两只大眼睛就像玻璃球,一头曲曲弯弯的黑发,真像画片上那招人喜欢的阿姨。她也是医生,可身上没有医院味儿,只有一股香味儿。她每次都给刚刚带来一包点心或糖果,一劲儿往刚刚嘴里塞,还甜甜地叫着:“吃呀,好刚刚!”甜东西吃多了让人感到太腻。刚刚觉得胡阿姨的点心和话都让人甜得发腻。有一回,胡阿姨举起刚刚,眯着笑眼轻轻说:“刚刚,我像不像妈妈?”

刚刚已经因为喊“妈妈”而受过爸爸的斥责,所以他这次先不回答,歪着头居高临下地瞧瞧爸爸的脸色。爸爸却没有丝毫准备骂他的样子,一双眼睛瞧着刚刚,好像在期待着什么。刚刚不懂得这时候是该肯定还是否定,就呶着嘴说:“放下我来,我疼!”刚刚的脚一踏上碎砖地,就推门跑出去。他好像听见胡阿姨笑着说:“这个小滑头!”只听见爸爸的笑声,没有听到他对刚刚的评论。看来,爸爸似乎觉得胡阿姨更像妈妈。

要刚刚承认更像妈妈的胡阿姨,挤走了真的像妈妈的王阿姨。但是刚刚身上穿的衣服还依旧是王阿姨的手工。大人们常常有孩子难以理喻的错误,不知爸爸为什么想要胡阿姨做刚刚的妈妈。刚刚觉得王阿姨一定心里难过,就把自己画的一张梅花鹿送给王阿姨。王阿姨珍爱地接过这张画,又变戏法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顶绒线帽罩在刚刚的黑发上。刚刚摘下帽子一看,正中间也绣着一只梅花鹿。刚刚看着这顶帽子像那回抢大梨吃的时候一样,把小胸脯一挺:“我老戴着它,睡觉也不摘!”

1-3

序言

在新时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格局下,编选一套有规模有实力的当代文学选本,不能不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此次编选的作品大多数来自作家自选的精品,或是经由资深文学编辑遴选成书,全套书在内容编选上突出强调名家的文化品格和所写时代的精神风貌。

此次选本把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作为重点来考察研究,因为她呈现当下的状态,从中我们可以探索当代文学的不足以及其未来走向。这一文学时段,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转型,社会经济体制转轨后,商品意识自然融进社会的各个文化领域,意识形态的格局也相应地发生了调整。八十年代呈现的是文学狂欢的盛宴,九十年代作家在“共名”状态的一元格局被打破,文化的多元化应运而生。在文学创作上,作家开始从宏大的叙事题材转向个人的“一地鸡毛”,特别是对民间立场的觅见和认同,身份开始从坐班转向了流民;进入二十世纪末,文化环境出现产业化思潮,对作家创作带来严重困扰:客观条件的制约使他们不能维系以启蒙和精英为元素的公共知识分子的话语权,同时由于时代的影响,他们本身也开始对自身的精神标签产生了疑虑和动摇。

“五四”以来的文学,大多数时期都处于一种意识“共名”状态,一种思想主题支配一个时代的文化,比如“五四”的反帝反封建和个性解放、抗战的民族救亡、五六十年代的阶级斗争等。“共名”基本概括了一个时段的文化思潮,作家只要通过作品阐释或反映这一思潮,就会被这个时段认可,但是在这种文化状态下,作家的艺术独创性往往被掩盖,个性因素很难彰显出来,他不能与“共名”造成对立,否则就会出局,而作家的独立品格往往是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核,离开了独创性,只能是臃肿的文学。与“共名”对立的“无名”,也不是说没有时代主题,它通常是指多种主题并存,无法达成“共名”的状态。在三十年代出现过短暂的“无名”状态,由于军阀割据混战,导致地域交流阻塞。比如京派文学、南京的民族主义、上海左翼以及东北流亡文学等多种对立的文学思潮共生的局面,其间有冲突和斗争,不管怎样融合都无法达成“共名”,这个就有点像无名的文化状态。九十年代的文学不难发现它所含有的“无名”特征与三十年代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从文学本身打破了八十年代文学思潮的线性发展,凸显了无主潮、无定向、无“共名”的状态,多种文学走向并存发展,表现强劲的多元价值取向。比如主旋律文学由官方掏银子供养,消费文学以获得大众认购为目标,纯文学只要圈子内的人认可或一些小众读者,形成官方、知识阶层和草根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格局。多层次的复合文化结构给出文学多种走向的自由,这样作家的叙事立场发生了转向,即使许多作家的写作视点非常接近,也是以不同的方式来生发对所处时代的体念和看法,几乎每个作家笔下都是一个精神独立的世界,渗透其个体生命最隐秘的部分。“共名”时代的消亡使得作家放手开拓个人心理空间的写作实验,转向贴近生活的个人叙事方式,一批新生代作家应时而生。

上世纪末包括现今都是一个文学碎片的世界,不同的作家立场不同,各自按自己的观念出牌,这样看起来很乱,有些文本令读者感到陌生,但是她摆脱了时代“共名”的制约,让文学在社会文化空间发出更多独立真实的声音。

文学是人类呼吸的器官,作为编辑出版人员,我们有义务传承一些健康洁净的文学作品,时下的网络文学泥沙俱下,无法从中遴选经典。我们只能选取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文本,给本世纪提供一套具有恒久性的当代文学名家选本,是传承和研究当代文学的需要。

“作为文学批评界的一员,我认为自己遭遇了最糟的时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虽然没有像布鲁姆所描述的那样,但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混乱时代”的种种文学征兆在作家的文学实践中也是很常见的。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界虽然浮出一些重要作家,诞生一批不可忽略的作品,作家的主体意识和写作经验技巧都得到扩张,但是面对物质化的时代,面对利益阶层重新分配和伦理体系不断颠覆的人性场景,一些作家不断沉溺于某种焦虑和失落的精神状态,缺少慎思、缺少觅见、缺少悲伤。有些作品,要么屈服庸常,要么对公众聚焦的描红,要么对低俗趣味的宣泄等。文学的审美和教育功能十分鲜见,其功利性、实用性、媚俗性俯拾即是。文学不一定要恢复崇高,但是我们要在真正意义上找回文学内在的精神品格,这是对自身作为当代知识分子的角色与使命必须要做出的回答。萨义德曾说:“知识分子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类的自由和知识。”作家不是充当好大喜功的文学领袖,也不是迎合权力机制的工具。其内心深处始终对社会自然有一种与之呼吸同在的连体感觉,对大众从骨子里有一种体恤和亲密的挚情,对个体精神独立性的顽强坚守,对现实秩序敢于表达真理之音。高尔基曾说:“道出真理与实情,是一切艺术中最最困难的艺术。”对阵这种巨大的挑战,我觉得作家们要有鲁迅那样的傲骨,用直面一切的勇气和力量道出民族精神内核的缺陷,披露历史暗藏的本质,还原大众生活的真相。只有穿透一切世俗的迷障,才能写出内涵深广的作品。

当下各种文学思潮一浪拍死一浪,文坛颓废和山头之风盛行,各种文学活动表面看起来扩大了文学的影响力,实际上成为一些商家敛财的外衣。回顾近年来的文学创作,有些作品展现人性或陷于人性中不能自拔,卑琐欲念、变态心理、性宣泄等充塞其中,虽然文学不一定要庄重,但是这些猥琐要能给我们警示,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而不是一味地寻求阅读刺激。针对文学创作的这些境况,我们有感于主编一套当代文学百家的必要性,一方面规整写作者的精神姿态,另一方面给青少年学生以健康洁净的引导。“对于刚刚用自己的血和泪写出人类史中最有奇特一页的这一代人,必须给予更高尚的东西”。

中国当代文学百家编委会

2012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苏叔阳小说精品集/中国当代文学百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叔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263634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6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2012245006
中图分类号 I247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0: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