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史论
内容
编辑推荐

曹树明编著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史论》以“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史论”为题,试图追溯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学科之产生、发展的过程,进而揭示其发展规律并预测其未来走势。

从现有的作为本书研究主体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论著看,它们大都包括史料学通论和史料举要两部分内容,前者提供对史料进行搜集、鉴别、校勘、训诂、辑佚等工作的步骤和策略,后者通过介绍中国哲学史上的著作、人物、派别等承担指示读书门径的作用。因而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两个部分构成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学科发展的主要线索。我们还能看到,在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学科演进中,不仅史料学通论部分在史料学著作中所占的篇幅比例不断扩大,而且这两部分主体内容都在不同程度地发展着,更为具体地说,就是史料学方法之理论研究的深度日渐增加,史料介绍的范围广度以及方式方法亦呈日益扩展或改善之势。鉴于此,我们以史料学理论和史料举要在某个思想家的史料学研究中所表现的特征为主要分期标准,辅之以时代和学科意识之有无的次要分期标准,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史分为萌芽、形成、发展和突破四个历史阶段。

内容推荐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是中国哲学史的分支学科,具有交叉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它能为中国哲学史研究者指示读书门径、提供必要的史料学方法。曹树明编著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史论》意在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学科演变历程进行系统梳理,作者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史分为萌芽、形成、发展和突破四个历史时期,并在萌芽阶段以胡适和梁启超为代表,在形成阶段以朱谦之和冯友兰为代表,在发展阶段以张岱年、刘建国和石峻为代表,在突破阶段以萧萐父、刘文英和《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论稿》作者为代表逐步展现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学科之各个时期的面貌特征。在此基础上,《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史论》总结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学科发展规律,并预测了其未来走势。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框架

第一章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萌芽

 第一节 萌芽阶段概述

 第二节 胡适与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相关研究

一 “但开风气不为师”——胡适

二 重视哲学史料问题的原因

(一)传统惯性

(二)开放眼界

(三)文化心态

(四)哲学史观

三 留美时期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

(一)论训诂、校勘之学

(二)博士论文与处理哲学史料原则的现代化转向

(三)回到可靠哲学史料——论诸子不出于王官

四 中国哲学之史料研究方法的系统化——以《大纲》为中心

(一)从《大纲》版本演变看胡适对哲学史料研究

方法的重视

(二)哲学史料研究方法的系统论说

五 中国哲学之史料研究方法的领域化——佛教史料研究方法

(一)佛教史料整理工作概述

(二)佛教史料研究方法管窥

六 胡适关于中国哲学之史料研究方法的特点

 第三节 梁启超与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相关研究

一 “朝受命而夕饮冰”的中国之新民——粱启超

二 梁启超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相关研究

(一)史料举要

(二)史料方法

三 梁启超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相关研究的特点

第二章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形成

 第一节 形成阶段概述

 第二节 朱谦之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

一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朱谦之

二 朱谦之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

(一)重点选题,设计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篇章体例

(二)三层递进,界定“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三)三重证据,诠释殷商哲学史料

(四)三个阶段,展示易学哲学史料之演变历程

(五)三个派别,分疏老、庄哲学史料

(六)去粗取精,整理近代思想史料

三 朱谦之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的特点

 第三节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

一 “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集哲学史家和哲学家于一身的冯友兰

二 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

(一)20世纪20一40年代——史料学研究的起步阶段

(二)20世纪50一60年代——史料学研究的学科化阶段

(三)20世纪80一90年代——史料学研究的补充阶段

三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的特点

第三章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发展

 第一节 发展阶段概述

 第二节 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

一 以马克思主义为本进行“综合创新”的学者——张岱年

二从《老子》年代考看张岱年的史料研究方法——以20世纪30年代为中心

(一)了解史事的性质

(二)注重史料版本

(三)史料考证四原则——“周”“衡”“严”“微”

(四)从文体、语言判定史料年代

(五)从思想发展的逻辑联系分析史料

(六)运用顾颉刚的史学方法分析史料

三20世纪70。80年代张岱年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

(一)转入重点研究“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原因

(二)《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与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学科演进

(三)《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与中国哲学史料整理方法的规模化

(四)《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与中国哲学史料整理方法的特殊化

四 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的特点

 第三节 刘建国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

一 刘建国的生平与著述

二 刘建国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

(一)《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概要》与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学科发展

(二)《先秦伪书辨正》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

三 刘建国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的特点

 第四节 石峻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

一 “素好肇公之学”的石峻

二石峻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

(一)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二)20世纪80年代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系统研究

三 石峻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的特点

第四章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突破

 第一节 突破阶段概述

 第二节 萧莲父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

一 珞珈山上的“吹沙”诗哲——萧楚父

二 萧蓬父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

(一)20世纪60、80年代关于史料学问题的零散论说

(二)20世纪90年代关于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系统成就

三 萧莲父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的特点

 第三节 刘文英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

一 东方的“释梦”者——刘文英

二刘文英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

(一)进行系统的学科定位

(二)突出史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

(三)拓展史料学研究领域

三 刘文英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的特点

 第四节  《论稿》作者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

一 《论稿》作者简介

二 《论稿》作者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

(一)更大规模、更为系统的史料学方法论之探讨

(二)完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学科体系之构想

(三)“常见易得”——史料介绍原则的观念转变与具体贯彻

三 《论稿》作者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的特点

结语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之发展历程的反思

附录 20世纪出土的中国哲学简帛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一 出土简帛简介

 二 出土简帛的整理

(一)银雀山汉筒

(二)定县八角廊汉简

(三)马王堆帛书

(四)郭店楚简

(五)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六)清华简

(七)北京大学藏西汉楚竹书

 三 出土简帛研究方法

 四 有关出土简帛的版本研究

(一)关于《老子》

(二)关于《缁衣》

(三)关于《五行》

 五 出土简帛与中国哲学史研究

(一)早期儒道关系

(二)道家发展趋向

(三)郭店儒简的思想归属

(四)早期宇宙论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索引

人名索引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史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树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55686
开本 16开
页数 3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2014012597
中图分类号 B2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3: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