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海24小时(中国首套时间旅行方式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只给你24个小时,你要在这个城市里怎么度过?

密斯赵编写的这本《上海24小时:中国首套时间旅行方式读本》将分清晨、上午、下午、晚上、深夜5个时段,提供你在上海各个时段的旅行建议。此外,还有14种本帮味道深入探寻,5大创意园区嬉游导览,5条风情小路散步指南,3家公馆酒店入住推荐等内容。

内容推荐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moment:海边的市场只有在清晨时最鲜活,老市区的上午安静而美好,下午的慵懒时光最好流连在独立咖啡馆里,夕阳下不妨去老别墅走走……“24小时城市旅游系列”图书将以时间为经,城市特色为纬,编织成一幅幅城市风情画卷。

密斯赵编写的这本《上海24小时:中国首套时间旅行方式读本》是系列书的一本,通过纵向的“清晨”、“上午”、“下午”、“晚上”、“深夜”的时间线索,和“俗”、“行”、“玩”、“味”等横向栏目,将老上海和现代上海的风情、国际化都市的多元面、旅游之都的活力展现无遗。

参与《上海24小时:中国首套时间旅行方式读本》编写的人员还有:向雯、柳帆、朱莹莹。

目录

清晨

 玩

外滩晨钟,黄浦江上的第一缕晨曦

 ※外滩钟楼

 ※外白渡桥

 ※黄浦公园

 ※情人墙

 ※金融广场

 俗

 穿弄堂,听故事

※四明邨

※749弄

※静安别墅

 味

咖啡,还是豆浆?

 ※“四大金刚”

 ※生煎、锅贴、小馄饨

 ※泡饭、鸡粥、冷面

 ※咖啡、面包、蛋糕

上午

 行

荡马路,看看不买也不要紧

 ※南京东路

 ※南京西路

 ※淮海路

 玩

老厂房的时髦今生

 ※田子坊

 ※老码头

 ※1933老场坊

 ※M50

 ※海上海

 味

浓油赤酱本帮菜

 ※老正兴

 ※德兴馆

 ※福1088

 ※王家沙

下午

 行

看洋眼,风华绝代老洋房

 ※武康路

 ※衡山路

 玩

梦里水乡身是客

 ※朱家角

 ※大观园

 味

老克勒的下午茶时间

 ※新天地

 ※臧珑坊

 ※夏朵

 ※维也纳咖啡

 ※奥维斯

晚上

 味

十里洋场吃大餐

 ※红房子

 ※德大

 ※新利查

 ※昧里

 ※乐伯香瓮烤肉

 ※阿隆肉骨茶

 ※娘惹情

 ※泰廊

 ※巴厘岛

 ※Tandoor

 ※NepaIi K计che

 ※飞象

 ※O’MalIey’s Irish Pub

 ※露华娜西班牙餐厅

 ※Julie’s Food Experience

 ※古巴人家

 ※MAYA墨西哥西餐酒吧

 俗

海派曲艺之复兴

 ※兰心大戏院

 ※乡音书苑

 玩

夜生活的大俗与大雅

 ※老城厢夜市

 ※外滩N号

 ※铜仁路酒吧街

深夜

 马勒别墅

 首席公馆

 贝轩大公馆

 联艺凯文

试读章节

黄浦公园

上海人会白相(沪语:玩乐)并不等于他们醉生梦死。即便是在屈辱的租界时代,他们仍旧在精神上竖起了属于自己的一面旗帜。为了那一句“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上海人整整斗争了60年。

位于外滩的黄浦公园是上海最早的欧式公园,建成于1868年,最初名为“公家花园”,也称“外滩公园”。1885年,工部局在黄浦公园门口竖立了一块刻有园规的牌子,上书“一、脚踏车及犬不准入内……五、除西人用仆外,华人不准入内……”。民间将其中的第一和第五条概括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句话不知道曾使多少国人愤而怒之。描述该场景的漫画如今陈列在外滩历史陈列馆中。上海人历经整整60年的斗争,才取得了堂堂正正进入公园的资格。1928年7月1日起,中国人可购门票入内。

除了“公权意i只”,黄浦公园还促进了上海人的“文明意识”。当年的外滩公园沿袭英国公园的规则,比如“不能对妇女和儿童说不恰当的词”、“不能暴露身体的某些部位”和“宠物必须系上链子带上口封”等都是先进的文明表征。

如今的黄浦公园有着多处革命景观: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的塔体呈3块枪状,寓意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和解放战争;浦江潮是一座大型青铜人像雕塑,表现工人的奋勇搏击;上海百年风云大型花岗石浮雕分为7组,含97个典型人物,以写实的手法撷取重要历史事件。公园内一个特殊的看点是外滩历史纪念馆,其原馆于1995年9月落成,于20lO年重新开放的是经过移位修复的新馆,这里是全面了解外滩历史与现状的去处。

每天早晨,公园里都会有一群老人在晨练,或打太极,或放风筝,兴致高的时候他们还会和晨跑的老外说声“哈罗”。他们是每个上海人的父辈祖辈,同时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那么普通,又那么伟大。

情人墙

谁也不曾料到,防汛墙居然变成了情人墙。

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黄浦公园的协管是很严肃的,那样的一脸正经仿佛是一个凶悍的“灭绝师太”。黄昏时分,公园要关门了,他们就恨不能提着个大手电,捉害虫一样地“揪”出一对对情侣——长椅上,那枕大腿的,该醒醒了!

不关门、不收费的外滩防汛墙在20世纪曾一度成为上海隋侣夜间约会的最佳场所。情人墙上的标准姿势是背对万国建筑,让引人遐想的江水在面前流淌,对岸哪里是等待开发的浦东,分明就是情侣们的一个个未来,洋溢着一种模糊的喜悦——看不见经济的拮据,看不见物质的匮乏,只瞧见彼此及那如鲜花盛放的青春!从另一方面说,在那里山盟海誓的情侣本身就是一尊尊活体雕塑,成为了外滩文化的一部分。然而进入21世纪后,情人墙不再受宠。一则《在上海,你喜欢在这里约会》的帖子曾出现在上海某网站的论坛上。根据网民投票,人民广场位居榜首,衡山路、新天地湖边紧随其后,而作为一个时代的浪漫标志——外滩情人墙却失意出局。

有人说,情人墙不红了就是因为恋人们离水越来越远了。于是,新十六铺码头应运而生,它为情人墙的再现提供了亲水条件。按照防汛标准建造的74米景观平台成了接待游客的地方。流畅舒展的亲水平台则还给了情人们,5米的标高符合浪漫又安全的标准。据说如果涨潮时,只要往下探出手臂,就有可能会碰到水面。

可惜,上海的年轻人还是没有在入夜时分被吸引过去,倒是有不少中年夫妇们前来怀旧。如果你想要来一段上海版的“泰坦尼克号”,不妨起个大早,那时情人墙人流不多,江景又鲜活唯美。这般迎着晨风、等候日出的浪漫,在越夜越美丽的摩登大都市中,可是近乎奢侈了。

金融广场

外滩长久以来一直被英租界(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占据,而租界好比一块迷你的殖民地,西方殖民者借着黄浦江的通航优势,将外滩变成了一个对外贸易中心。随后又酝酿出一个远东金融中心来。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率先在外滩开业,随后汇丰、华俄道胜和中国通商等中外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纷至沓来,外滩成了上海的“金融街”,被称为“东方华尔街”。

老上海有着“银行金饭碗,邮局银饭碗,工厂铁饭碗”的说法。金融从业人员是当时上海收入最高最稳定的白领,上班地点聚集在外滩及外滩背后的支马路江西路一带。下班后,这些捧了金饭碗的上海小白领便学着他们的领导——外国驻上海的高级金领那样,开始动足脑筋白相。

“或打弹子以消闲;或拉风琴而奏曲;或杯邀红友别寻酒国之春;或几倚青奴共索花间之句。”《凇南梦影录》里记录的场景就是20世纪初外滩的顶尖国际社区生活。生活在此间的洋人和出过洋的华侨把西方那套灯红酒绿全数移植了过来。租界里陆续兴建了英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等总会大楼,其中英国总会大楼资格最老势力最强,所以名称起得也很大——上海总会,又称上海俱乐部。从此,上海商界从金融业开始,流行起“周三聚餐会”、“周五派对”的规矩。而桥牌、桌球等西式高档娱乐项目也都是在银行俱乐部流行后,才在全上海流行的。令人称奇的是,如今的外滩依然保留着白天捧金饭碗,晚上白相的惯例。

解放后,外滩原有的金融大楼多作为机关办公地使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上海金融业的重新繁盛,上海市政府开始规划外滩一带金融服务的重建计划,多家银行和保险公司陆续进驻原先的金融业建筑。  当晨光爬上了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步履匆匆的金融白领们会在9点差个五六分钟的时刻,成群结队地从地铁口出现,手里提的是热腾腾的星巴克咖啡,还有法棍、可颂或者麦芬。唯独苦了他们身上那挺刮洁净的白衬衫,早上刚熨好的,最怕就是污渍油腻。不过也没关系,兴许电梯里那一撞,便撞出个花样年华的缘分来。

更给力的是2009年5月,由国际著名雕塑大师阿图罗·迪·莫迪卡创作的“外滩金融牛”的落成。这尊铜牛,重25吨、长52米、高32米,线条深邃,肌肉结实,呈奔腾之态。市民游客就像对待华尔街那头牛一样,很快就将外滩金融牛的通体摸了个光亮。这头牛因此也就成为了外滩—个既古老又全新的文化符号。

P15-18

序言

策划源起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moment:海边的集市只有在清晨时最鲜活,一些古早味的小吃也只有早晨才吃得到。当上班族步履匆匆地走进写字楼,老市区退缩在CBD楼群之后,在上午的阳光里舒舒服服地打盹。午后,散落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咖啡馆中飘出咖啡豆的香味,小野丽莎松弛的声音正是这闲散下午最好的背景音乐。等到夜幕降临,静谧属于街心公园的闲适和慢摇吧的温婉,热闹属于酒吧的劲爆和剧场的欢娱。

对于很多旅行者来说,本该轻松愉快地旅行,却莫名其妙地演变成失去时间概念、走马观花的“赶路”:天还没亮你就踏上去景点的路途,等你玩得筋疲力尽想找个餐馆吃饭时,才发现早已过了饭点,这样的旅行不要也罢。而我们建议,不妨换一种旅行的方式,不再把旅行看做一个“集齐景点门票活动”,而是顺着一天24小时的脉络,与城市一同苏醒、一同入眠,像个“当地人”一样去发现城市每个时段独特的美。

正因为如此,我们策划了这套“24小时城市旅游”系列书。在这套不同于一般旅游攻略的旅行书里,时间既是你阅读的线索,更(希望)是你旅行的方式。而在地点的选择上,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景点外,还有其他旅行书里不会提及的只有当地人才会去的地方,比如农贸市场、花鸟市场、被人遗忘的老城区等,谁说它们不是深入一个城市核心的好地方呢?

这套系列书的作者可能是生长于那个城市的“老土著”,也有可能是在那个城市生活多年、不是土著胜似土著的新移民。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是怀着对那个城市最大的爱,写下这套别致、清新、略带文艺质感的旅行书。

最后,这套系列书献给愿意尝试深度旅行的旅行者,也献给虽居于城市,却因为各种原因尚未发现城市时间之美的当地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海24小时(中国首套时间旅行方式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密斯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170966
开本 16开
页数 1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951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