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中世文学思想史--以文学语言观念的发展为中心
内容
编辑推荐

虽然文学语言对于文学存在的重要价值已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但以文学语言为视角撰写文学史、文学批评史、文学思想史,还少有尝试。这本由徐艳著的《中国中世文学思想史——以文学语言观念的发展为中心》,便是目前学术界第一部以文学语言观念的发展为视角而撰写的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

本书以文学语言观念的发展为中心,使创作中体现的语言观念与批评中体现的语言观念互相映衬、阐发,以描述语言的文学性质逐步被体认的历史过程。这使以往史著中断续呈现的文学语言观念发展脉络,得到连续而较完整的梳理;在连续的文学语言观念发展之历史脉络梳理中,又使我们能够重新理解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

在一系列传统文学历史描述的概念、逻辑、价值系统的反思中,本书试图以一种更细密、深入的方式,贴近文学思想发展的历史事实。

目录

前言

导论:文学思想史的研究中心——文学语言观念的发展

第一编 文学语言的自在性质——中国文学思想的自发时期的回顾

 概说

 第一章 文学语言处于附庸地位——《诗经》创作时期

 第二章 文学语言渐离附庸地位——屈原创作时期

第二编 文学语言本体意识的萌发——中国文学思想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型期

 概说

 第一章 文学语言的技能性追求(宋玉创作时期至汉景帝[前156一前141]时期)

 第二章 文学语言本体意识的萌发(汉武帝[前140一前87]至汉成帝[前32一前7]时期)

 第三章 文学语言观念的分途发展(汉哀帝[前6一前1]至汉殇帝[106]时期)

 第四章 语言美追求的复苏(汉安帝[107—125]至汉灵帝[168—189]时期)

第三编 文学语言本体意识的确立——中国文学思想的自觉时期

 概说

 第一章 注重内质的语言美追求(建安时期)

 第二章 对超越性情感内涵的追求——语言对描写对象的升华(魏晋时期)

 第三章 审美情感表现技能的拓展与基本完成——文学语言本体意识之确立(南北朝至初唐时期)

 第四章 以意象成熟为中心的个性化语言崇尚——语言文学性体认之成熟(盛唐时期)

第四编 文学语言本体意识的受挫和重构——中国文学思想的分化时其

 概说

 第一章 文学语言本体体认走向明显分化(中唐时期)

 第二章 纯文学特征的语言追求(晚唐五代时期)

 第三章 儒家文学思想对文学语言发展之全面引导——文学语言本体意识之受挫(北宋时期)

 第四章 语言文学性内涵的重构(南宋时期)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中世文学思想史--以文学语言观念的发展为中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566051
开本 16开
页数 5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0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2
丛书名
印张 32.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8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8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