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晚清大变局
内容
编辑推荐

英法等国和清政府有血海深仇么?它们为什么要和万里之外的中国打仗呢?答案只有—个:赚钱,一切都是为了赚钱!

中国巨大的市场使得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列强垂涎三尺,为了扭转和大清做生意一直亏损的局面和打开中国的市场,它们冠冕堂皇地发动了鸦片战争……

《晚清大变局》(作者毛屋堂):一本最接近晚清历史真相的历史通俗读物!

内容推荐

《晚清大变局》内容介绍:英法等国和清政府有血海深仇么?它们为什么要和万里之外的中国打仗呢?答案只有—个:赚钱,一切都是为了赚钱!

中国巨大的市场使得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列强垂涎三尺,为了扭转和大清做生意一直亏损的局面和打开中国的市场,它们冠冕堂皇地发动了鸦片战争。

在与清军作战以及与当时政府官员和皇帝交往的过程中,贵族们的愚昧无知、孱弱无能表露无遗,它进一步激起了列强们的贪欲。

晚清政府中的一些开明人士,也开始打破陈旧观念,逐步实行“对外开放”。他们对列强从对抗到屈服直至合作的态度映射出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剪影。

中国开始出现了“千年未有之变局”。

《晚清大变局》的作者是毛屋堂。

目录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一】大清的系统漏洞

【二】茶叶之爱与茶叶之痛

【三】皇帝的烦心事

【四】咋就整出一战争来了呢?

【五】清军就是这样不靠谱

【六】战后研讨会

【七】英国资本家的烦恼

【八】我的广州我的城

太平天国时期

【九】找了一个造反的工作

【十】洪老师改行做皇帝来了

【十一】曾固藩的能量

【十二】失去平衡的权力

【十三】天父的败局

【十四】忘怀高远却四处扑腾

【十五】海归派的作为

【十六】苏杭两州的腐败堕落

【十七】金陵王气向何方

【十八】四两拨千斤的讹诈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十九】北上大□口

【二十】借口总能找到

【二十一】第一回合的较量

【二十二】胜利者的郁闷

【二十三】国门是如何敞开来的

【二十四】让大清皇帝的眼泪再飞一会儿

【二十五】国际大骗局

中日对比研究

【二十六】作家魏源的眼泪

【二十七】日本·兰学之风

【二十八】大清的武器制造技术

【二十九】最早的留学生

【三十】从抚夷到攘夷

【三十一】跪拜风波

战后形势与对策

【三十二】关于外交政策反转的技术分析报告

【三十三】兰儿的策划囊

【三十四】三角关系

【三十五】心理变化

【三十六】发战争财的卓越创意

【三十七】杈力的重新分配

【三十八】血染的黄昏

试读章节

中国的盆栽艺术让世人惊叹。一株貌不惊人的古树桩,在盆栽艺人的手里,能变成沧桑韵味的美景,即便不懂艺术的大老粗也为之惊奇。

中国的历史进入近代,作为社会脊梁的知识分子阶层,却出现了类似于“被盆栽”的奇特现象。

大清末期的知识分子,是被放进盆子里栽培出来的“怪物”么?

有个人说,是的。这个人,要说起来,很多人都熟悉,他的名字叫龚自珍。

我们大家之所以都熟悉他,倒不是因为我们了解他的思想有多么伟大,或是像曾国藩、李鸿章、胡雪岩那样被一些人批、被另一些人捧,争论得唾沫横飞;我们大家知道龚自珍,得益于我们的中学课本,那里选人了他的一篇文章——《病梅馆记》,文字全文如下: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日: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叉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妖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表面上看来,这位龚老师只不过在记述通过文人雅士斫直、删密、锄正的功夫,以及社会流行的某种审美意识的带动作用,将正常的梅花树变成病梅的过程;讲述自己在家里买病梅、栽病梅、哭病梅的零碎繁琐事儿,指责这类人只凭自己的喜爱嗜好,不顾及梅树自然生长的规律,切断正干,留下旁枝,把它们任意扭曲,还用棕绳来束缚它们。

他为着这事打抱不平:买了三百盆病梅,哭了三日三夜,还花了N多银两,买了N多田产来栽这些病梅。

即使在今天,如果让一位不知内里的90后读者来理解,他的结论一准儿是:这个伟大的文学家,肯定是个精神病人。“晕啊!汗啊!病梅就病梅,管你屁事。钱多了不是?还去买田置地栽病梅,精神病啊。还哭了三日三夜?那也太夸张了吧。”

如此短小的文章,如果抄到一张厕所的卫生纸上,估计长度还不够,然而,却达到了传说中骂人不带脏字的极高境界。通篇都在骂中国的知识分子,骂中国的大小官吏,却看不出一点点骂人的痕迹。

龚老师如果不是夸张地作秀,如果不是为着发表文章赚那么一点可怜的稿费,多少总该有些他的理由吧?

龚自珍出生于1792年,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之后官至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礼部主事。应该说,在那个旧社会,他的学业顺利、仕途平坦,不会有什么心理上的障碍。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与其他官员不同,他的思想却诡异得很。他居然把当时大清广大的知识分子,在职在朝的大小官吏,一概骂为“病梅”,这就让人有些费解了。

清代乾隆朝,号称盛世,然而,早已有人指出,盛世之时,从经济到政治,均开始走下坡路了。

嘉庆朝,已经成了破落户,某地遇到大洪水或某处大面积干旱、蝗虫、地震之类的天灾,连门面都难以支撑。

进入到道光皇帝掌权的时候,那日子真是一天难似一天。国库里没了银两,国门口有一群外国人,他们身材高大,金发碧眼黄胡子,背包里藏着一包又一包的鸦片。他们将那玩意儿变卖成银两,将大清国非常有限的银子日夜不停地运走。

龚自珍先生坐在天朝大国的朝堂之上,正是看到国库里银两越来越少,景象越来越凄凉,做了一件常人不愿意做的事:寻找国家日暮途穷的病根子。

这实在是一个大题目。要么是政府官员有问题,要么是下层民众有毛病。这么一个大国为何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何百姓穷得卖儿卖女,为何大江大河没钱治理,为何天灾人祸没钱救济?为何不是富国强兵,而是国力日积日弱,大有风雨欲来、大厦将倾之势?

龚大人做这样的题目。肯定还有他个人的原因,照理讲,他应该不是吃饱了饭撑得难受。

大名鼎鼎的外公

龚大人之所以喜欢挖国家的病根子,或者说,跟混日子的官员有所不同,是不是他家祖坟埋到了某个奇怪的地方?

他家的祖坟我实在没有时间去察看,不过,他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外公——段玉裁大师,倒是值得一提。那年头,段大师算得上是读书人中的偶像级人物。

段玉裁是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师从儒学大师戴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之学,乾隆朝的举人。官做的不大,四川巫山知县而已,但他的著述出版的却不少。

在巫山那样一个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这位知县大人想来是一门心思著书立说,忙于弄学问,没有时间到省城去跑官、要官,结果官就那么个芝麻官。倒是出版了几本大作:《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经韵楼集》等。

这些书是些什么书?今天的人们倒没有必要去了解。但是,古代的读书人,那就大不一样了。古代人读书应试,跟我们今天的情形大不相同,尤其是《说文解字》这本书,那是必修的课目,否则,考官们从《四书》《五经》里弄出来的考题,你就无法“破题”(弄清那些个艰涩文字的意思),更谈不上“承题”(依着那意思立意写文章)。因此,段作家的那本《说文解字注》就成了大家必读的“公务员考试辅导资料”。

今天,考试辅导资料满天飞,景象壮观,只要能出书的单位都想方设法赚学生的钱。在清代,考试辅导资料稀缺,这种状况因而造成了段先生的鼎鼎大名。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晚清大变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毛屋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256069
开本 16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0:22:35